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播趋势与背景下祁门目连戏视觉元素提取和衍生设计研究
1
作者 沈洁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92-194,共3页
本文基于非遗传播视角,多维分析祁门目连戏视觉元素,研究非遗传播视觉衍生设计原则,改善祁门目连戏元素应用方式,创新非遗传播衍生设计路径。我国设计人员应坚持衍生设计原则,积极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巧妙应用服饰文化要素,增强艺术设计... 本文基于非遗传播视角,多维分析祁门目连戏视觉元素,研究非遗传播视觉衍生设计原则,改善祁门目连戏元素应用方式,创新非遗传播衍生设计路径。我国设计人员应坚持衍生设计原则,积极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巧妙应用服饰文化要素,增强艺术设计非遗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播 祁门目连戏 视觉元素提取 衍生设计
下载PDF
新时代南陵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
2
作者 樊卫东 《文教资料》 2024年第8期16-18,32,共4页
南陵目连戏是“百戏之祖”——目连戏中的重要一支。自明清以来,目连戏长期流行于安徽省南陵县及皖南地区。南陵目连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具有仪式感与文化兼容性两大主要特征。除艺术价值外,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价值。如今... 南陵目连戏是“百戏之祖”——目连戏中的重要一支。自明清以来,目连戏长期流行于安徽省南陵县及皖南地区。南陵目连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具有仪式感与文化兼容性两大主要特征。除艺术价值外,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价值。如今,南陵目连戏正如其他许多地方小剧种一样走向没落,因此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目连戏的传承应与时俱进,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让南陵目连戏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陵目连戏 传承价值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田野考察下湖南溆浦县辰河高腔目连戏形态的多重解读
3
作者 李程程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是“武陵民族走廊”众多乐舞互动的典型代表,其艺术形态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结果“。走廊”“流域”在线性流动中凝结出个案的独特形态的音符,形成了具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并在多元文化因子的交互碰撞中产生... 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是“武陵民族走廊”众多乐舞互动的典型代表,其艺术形态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结果“。走廊”“流域”在线性流动中凝结出个案的独特形态的音符,形成了具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并在多元文化因子的交互碰撞中产生整体的结构性意义。在沅水中游的溆水之滨有一座伴水而居的地方——溆浦,它东与隆回、新化接壤,南与洪江、洞口为邻;溆水西上连着辰溪,溆水东下游向隆回。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的溆浦,重峦叠嶂;位于沅江中游的溆浦,溪河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河高腔 目连戏 田野考察 武陵民族走廊 多元一体格局 文化因子 武陵山脉 符号语言
下载PDF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南陵目连戏传播路径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雯娜 周蕴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4-130,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层面凝炼而成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本地文化场馆和地方文化活动等成为年轻人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然而南陵目连戏在当下存在着社会认识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层面凝炼而成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本地文化场馆和地方文化活动等成为年轻人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然而南陵目连戏在当下存在着社会认识度低、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在文化记忆理论指导下,南陵目连戏通过多元路径进行传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文化记忆理论下的南陵目连戏传播路径涵盖了保存、传承、社群参与、现代化、融合创新和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并呈现出四种类型的文化记忆特点,分别为社会交往型、客观媒介型、专职承载型和物质符号型,这几种类型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南陵目连戏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南陵目连戏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6,190,191,共13页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重要意义,故而研究希望通过对江南地区目连戏与民俗文化中“女吊”形象演变史的系统梳理,结合明清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解读鲁迅视“女吊”为“复仇”象征的理据为何,进而指出在《女吊》中,鲁迅敏锐地发现了在官方的正统叙述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充满“报仇雪耻”精神的江南文化传统;因此,他以民间文化为立足点,通过提取出其中最富异质性、反抗性的地方文化核心要素,对“正史”和“正统”进行了重新解读与批判,更进一步,试图通过个人书写重塑新的乡邦文化,建构他所期望的地方文化传统和知识谱系,这同时也是鲁迅所秉持的启蒙精神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女吊 目连戏 复仇
下载PDF
安徽目连戏声腔发展脉络钩沉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自唐、宋、元至明清以来,目连戏声腔与诸多乐种关联。其孝道题材源于唐代佛教变文,其声腔与道教音乐有相互的影响。目连戏与唐大曲在表演、曲式结构(术语)等形式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且留存史迹。宋元南北曲中丰富的曲牌、宫调、集曲,唱... 自唐、宋、元至明清以来,目连戏声腔与诸多乐种关联。其孝道题材源于唐代佛教变文,其声腔与道教音乐有相互的影响。目连戏与唐大曲在表演、曲式结构(术语)等形式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且留存史迹。宋元南北曲中丰富的曲牌、宫调、集曲,唱赚、鼓子词中的句式、伴奏等也都对目连戏声腔的发展有所影响。明清传奇、乱弹中的昆腔、二黄、京剧、徽剧等剧种的多头发展,尤其是“滚调”出现后对曲牌体的突破发展,都促成了安徽目连戏为代表的诸高腔艺术的稳定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目连戏 南陵目连戏 徽州目连戏 弋阳腔 声腔 滚调
下载PDF
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目连戏的形成、传播及青海民间遗存
7
作者 霍福 赵艳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21-41,共21页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的源头,被称为“戏祖”“戏母”。自北宋杂剧以来,中国戏剧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发展出了数百个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中国目连戏的发展史实...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的源头,被称为“戏祖”“戏母”。自北宋杂剧以来,中国戏剧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发展出了数百个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中国目连戏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中国戏剧史的一个缩影。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麻地沟村是中国目连戏在空间传播上的最西界,当地保存的手抄本《目连宝卷》,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首尾保存齐全的连戏剧本,入选了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麻地沟官庄村民王存瑚老人被批准为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青海目连戏已中断演出七十多年,随着王存瑚老人的去世,该剧已几近消亡。但历史传承脉络仍然可以从手抄本和当地村民们的口承资料中进行梳理,从而还原出该剧的历史面貌,对河湟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目连文化圈的演变和语境质变等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早期轨迹 目连宝卷 文化圈 语境质变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徽州目连戏的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畅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0,共4页
徽州目连戏作为地方传统戏曲,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具有鲜明的仪式性和民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风尚的日益改变,徽州目连戏的发展面临着文化生态环... 徽州目连戏作为地方传统戏曲,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具有鲜明的仪式性和民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风尚的日益改变,徽州目连戏的发展面临着文化生态环境不佳、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一点,应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相结合,对徽州目连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对其保护传承,为徽州目连戏的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徽州目连戏的剧目内涵与传播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徽州目连戏 时代价值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目连戏:观照鲁迅创作与思想的一面镜像
9
作者 李金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鲁迅一生对目连戏非常关注,不仅收藏和研究,而且不断回忆和书写。在《无常》中,鲁迅对目连戏中唱词的改写匠心独运,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认知;而在观看绍兴目连戏高潮《跳无常》的表演中,鲁迅感受到蕴藏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鲜活生命力和... 鲁迅一生对目连戏非常关注,不仅收藏和研究,而且不断回忆和书写。在《无常》中,鲁迅对目连戏中唱词的改写匠心独运,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认知;而在观看绍兴目连戏高潮《跳无常》的表演中,鲁迅感受到蕴藏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鲜活生命力和创造性,并把它们呈现在自己的创作中。目连戏对于鲁迅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情感和艺术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尤其在关于文学大众化的思考中,鲁迅从目连戏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目连戏 无常 《跳无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特色及代表关目研究
10
作者 俞正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137,共7页
绍兴目连戏是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门类的代表,曾广泛流布于旧绍兴府所辖的绍兴、诸暨、上虞、嵊州、新昌等地。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脱胎于佛经“目连救母”故事,与北宋《目连救母》杂剧一脉相承。绍兴目连戏形态独特... 绍兴目连戏是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门类的代表,曾广泛流布于旧绍兴府所辖的绍兴、诸暨、上虞、嵊州、新昌等地。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脱胎于佛经“目连救母”故事,与北宋《目连救母》杂剧一脉相承。绍兴目连戏形态独特,具有诸多旧抄本和与众不同的演出风格。其中《哑背疯》《女吊》《跳无常》等经典关目,集中体现了戏曲艺术和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色。绍兴目连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加强整理、研究和保护,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目连戏 源流 特色 代表关目
下载PDF
绍兴非遗研究: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特色及代表出目
11
作者 俞正来 《华夏文化》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一、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绍兴目连戏,是目连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连戏,是指以佛教《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为核心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戏剧的总称。目连戏脱胎于佛经故事,成型于北宋杂剧,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史。东汉初年,... 一、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绍兴目连戏,是目连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连戏,是指以佛教《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为核心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戏剧的总称。目连戏脱胎于佛经故事,成型于北宋杂剧,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史。东汉初年,随着佛教初入汉地,佛教典籍也被陆续翻译成汉文。西晋时期,有西域三藏法师竺法护(约3-4世纪)者,精通多国语言,翻译了包括《佛说盂兰盆经》在内的佛经七十四部一百三十七卷。《佛说盂兰盆经》,便是目连故事的最早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目连戏 佛说盂兰盆经 竺法护 三藏法师 佛教典籍 佛经故事 演变历史
下载PDF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音乐特点及其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多奇 王文笑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而辰河目连戏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使它较多地保存了南方戏曲的初始特征,本文从音乐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对其声腔曲牌的特征与艺术特点做了总结概括,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 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而辰河目连戏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使它较多地保存了南方戏曲的初始特征,本文从音乐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对其声腔曲牌的特征与艺术特点做了总结概括,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辰河高腔 音乐特点 继承 弘扬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分析——以徽州目连戏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永桂 赵士德 方兴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文化 徽州目连戏 徽州文化
下载PDF
辰河高腔目连戏:湘西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被引量:6
14
作者 明跃玲 向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戏中所蕴含的巫傩文化、灵魂信仰以及民俗生活都是民众的世俗精神的展演,因为它的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来自于民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化的... 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戏中所蕴含的巫傩文化、灵魂信仰以及民俗生活都是民众的世俗精神的展演,因为它的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来自于民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化的世俗生活。辰河高腔目连戏已演变为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是湘西辰沅流域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河流域目连戏 文化表象 湘西民俗生活
下载PDF
目连戏与徽州俗文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长文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79-82,78,共5页
关键词 目连戏 徽州 目连救母 程朱理学 劝善 思想内容 剧本 新安理学 明代中叶 齐云山
下载PDF
论《目连变文》的生成与目连戏的流播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小荣 《贵州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65-71,共7页
关键词 目连变文》 目连戏 流转 杂剧 《盂兰盆经》
下载PDF
徽州目连戏音乐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4
17
作者 盛霞 施文楠 陈昌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2-64,共3页
徽州目连戏音乐源于佛经故事,具有悲情文化涵义和民俗文化特点,其唱腔具有"阴柔化"文化特征。
关键词 徽州目连戏 阴柔化 宗教音乐 民俗文化
下载PDF
从目连戏看鲁迅和他的文本世界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1-37,58,共8页
郑振铎曾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①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而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早在一九一三年鲁迅就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国民... 郑振铎曾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①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而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早在一九一三年鲁迅就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鲁迅 《故事新编》 周作人 “油滑” 目连救母 鲁迅研究 民间戏曲 鲁迅文本 历史小说
下载PDF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马山目连戏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芳 汪承洋 +1 位作者 王汉义 刘璇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对祁门马山目连戏班展开调查,全面了解该地目连戏衰落、濒临灭绝的原因,这对该地目连戏乃至整个徽州地区目连戏的保护、恢复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马山目连戏 现状 调查
下载PDF
唐宋词调与皖南目连戏声腔曲牌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星 张隽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皖南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以戏曲形式呈现的民间祭祀仪式剧,以其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较多地保存了南戏的初始形态。其中的声腔、曲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戏曲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宝贵资料,它们的来源具有... 皖南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以戏曲形式呈现的民间祭祀仪式剧,以其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较多地保存了南戏的初始形态。其中的声腔、曲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戏曲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宝贵资料,它们的来源具有多样的特性,而唐宋词调是其最主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目连戏 唐宋词调 声腔曲牌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