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柏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髋关节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可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相比保守治疗近期效果更理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征兵 段文博 +1 位作者 陈胜伟 张卓鹏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 2(PGE 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假体情况(前倾角与外展角)、髋关节被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周期分别为(9.58±2.60)cm、(128.00±15.30)mL、(295.96±100.47)mL、(4.30±0.65)d,均小于PLA组的(13.30±3.69)cm、(167.80±18.32)mL、(428.00±120.63)mL、(6.48±0.71)d,手术用时为(82.78±10.15)min,长于PLA组的(63.58±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DAA组患者SP、PGE2、5-HT及NO水平分别为(226.48±18.63)ng/mL、(32.88±4.00)pg/mL、(1.96±0.33)μmo/L、(29.10±4.68)μmo/L,低于PLA组的(280.47±21.68)ng/mL、(47.90±5.18)pg/mL、(3.00±0.41)μmo/L、(44.63±5.18)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AA组患者Harris总分为(84.30±8.80)分,高于PLA组的(76.68±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后,DAA组患侧髋关节被动角度分别为(6.76±0.85)°、(5.35±0.66)°,小于PLA组的(9.35±1.75)°、(8.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低于PLA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A入路相比,通过DAA入路行THA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可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3
作者 谢瑞堂 刁百新 莫似环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344-349,共6页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DA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功能评分、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OL-5D)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AA组各项手术基本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DAA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低于PA[(4.1±0.4)分vs.(5.0±0.7)分,(2.2±0.9)分vs.(3.6±0.8)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DAA组Harri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均显著高于PA组[(74.6±7.6)分vs.(68.3±6.6)分,(85.9±9.7)分vs.(79.8±7.4)分,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EQ-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DAA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低于PA组(20.6%,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DAA术式比PA术式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早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海波 王业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5期63-65,7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根据入路差异,将直接前入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根据入路差异,将直接前入路手术患者列入微创组,经后外侧入路为常规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首次活动情况、髋关节功能、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出血量较少、刀口更小、首次步行时间短,步行距离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髋关节评分为(81.47±6.12)分,高于常规组的(75.65±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更小,术后能够获得更好活动能力和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术前应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评估,谨慎选择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5
作者 罗富 廖春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2-0066,共5页
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直接前入路方法对患者术后康复及降低并发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2020年1月-2024年2月阶段,到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创伤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抛硬币(字面/... 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直接前入路方法对患者术后康复及降低并发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2020年1月-2024年2月阶段,到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创伤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抛硬币(字面/花面)法,均分QR组(字面,n=40)、HL组(花面,n=40),依次落实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手术方案,比较QR组、HL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h)两组,QR组<HL,下床活动时间(d):QR组<HL组,引流量、出血量(ml):QR组<HL组,切口长度(cm):QR组<HL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比较,P>0.05,治疗后,QR组疼痛评分比HL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HL组高,P<0.05;QR组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均发生1例,总占比5.00%(2/40),HL组切口感染、关节脱位、不稳定总发生9例,占比22.50%,QR组比HL组低,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产生影响,使关节功能出现障碍,为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实现关节重建,配合直接前入路,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建议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廖磊 郭锐 张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直接前入路组切口长度较后外侧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后外侧入路组少,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后外侧入路组短(P<0.05);术后1 d直接前入路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水平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直接前入路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后外侧入路组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两种入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均安全有效,但直接前入路方式能减小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减轻创伤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创伤反应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术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8
作者 俞银贤 易诚青 +1 位作者 马金忠 王秋根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02-707,共6页
目的 :对比在学习曲线阶段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微创直接前入路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目的 :对比在学习曲线阶段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微创直接前入路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48例股骨头坏死FicatⅢ或Ⅳ期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DAA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4.3)岁;后外侧入路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4.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柄假体颈干角。术后1、6个月和5年时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患髋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60.4个月(48~73个月)。手术时间DAA组为(78.30±5.08)min,后外侧入路组为(75.61±10.60)min,术中出血量DAA组为(351.30±21.46)ml,后外侧入路组为(362.20±26.1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DAA组为(2.05±1.10)d,后外侧组为(3.30±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髋臼杯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及5年,两组HHS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A组有1例术中损伤旋股外侧动脉升支,1例大转子骨折,1例表浅伤口感染。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两组末次随访时均无假体松动。结论:采用微创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FicatⅢ期或Ⅳ期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但在学习曲线阶段,针对复杂病例微创DAA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其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学习曲线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英剑 李志永 +3 位作者 吴树文 方广文 商福青 刘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8-682,68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随机分为DAA组(n=22)和Mis-PLA组(n=22)。2组均完成术后2年随访调查,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疼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早期坐位的能力、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术后6周及2年患者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2年死亡率。结果(1)与Mis-PLA组相比,DA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72h患肺炎的人数较少,术后24hVAS评分减低,术后患者可坐位1h的时间及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较早(P<0.05)。(2)术后6周,DAA组在穿袜系鞋带及坐椅子方面Harris评分优于Mis-PLA组(P<0.05),两组上楼梯方面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在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随访2年,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以较Mis-PLA入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早更快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微创后外侧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三维步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浩洋 康鹏德 +3 位作者 聂涌 赵海燕 杨周源 裴福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效果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20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于直接前入路下行单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并...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效果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20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于直接前入路下行单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等,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周、12周行步态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步态变化并与正常成人对比。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3 d,术后3 d内VAS评分均低于4分,患者假体安放位置满意,至术后12周随访无脱位。步态分析结果中,步速患者组为术前0.64 m/s、术后6周0.77 m/s、术后12周1.07 m/s,正常对照组为1.19 m/s;步频患者组为术前43.15步/min、术后6周51.42步/min、术后12周55.52步/min,正常对照组为57.15步/min;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31.00°、术后6周39.62°、术后12周40.40°,正常对照组为45.67°;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50.52°、术后6周59.28°、术后12周67.29°,正常对照组为70.42°。患者组内比较,除术后6周的步速和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外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组患者的步态分析数据仍不及正常对照,术后12周时患者步态数据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步速、步频、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AA作为全髋关节置换的可选手术入路,患者术后12周步态已接近正常人群,但尚需进一步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步态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对比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森磊 杨先腾 +1 位作者 田晓滨 孙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其中男16例16髋,女9例9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例10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6±4.95)kg/m2(19.6~29.5 kg/m2),术前Harris评分(33.4±15.5)分(17.9~48.9分);同期25例25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18例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例12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BMI为(25.35±5.8)kg/m2(18.2~29.8 kg/m2),术前Harris评分(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cm(8.7~12.2 cm),ALA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cm(7.9~11.2 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组(210±135)m L(130~400 m L),ALA组(230±145)m L(160~450 m 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6~12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组(93.5±5.85)分(87.4~99.1分),ALA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DAA组差。结论: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外侧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12
作者 徐杰 庄伟达 +4 位作者 李新炜 俞国雨 林院 罗奋棋 肖毓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DAA组(43例45髋):男27例27髋,女16例18髋,平均年龄(57.4±7.3)岁,术前Harris评分(41.4±8.7)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2)kg/m2;Mis-PLA组(39例42髋):男25例26髋,女14例16髋,平均年龄(59.2±7.3)岁,术前Harris评分(39.6±8.4)分,BMI(24.7±2.5)kg/m2。分别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切口长度:DAA组(9.2±0.7)cm,Mis-PLA组(9.5±0.6)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DAA组(74.3±10.1)min,Mis-PLA组(37.5±4.3)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DAA组(229.6±79.2)m L,Mis-PLA组(215.7±56.0)m 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2)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周Harris评分:DAA组(85.5±4.1)分,Mis-PLA组(79.0±4.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组(94.3±2.7)分,Mis-PLA组(95.2±1.9)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和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8),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P=0.047);在转弯速度、坐下、穿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P<0.01,P=0.016,P<0.01)。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微创外科手术 后外侧保留梨状肌
下载PDF
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永旺 何荣丽 +5 位作者 张谦 安明 祁辉 马文海 宋兴建 孙俊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48-2854,共7页
背景:后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常用手术入路。近年来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目的:比较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 背景:后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常用手术入路。近年来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目的:比较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其中男35例,女55例,年龄35-70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前入路组(n=45)和后外侧入路组(n=45)。术后随访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假体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试验干预及治疗方案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9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51个月,平均14个月;直接前入路组发生2例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股神经损伤、20例阔筋膜张肌损伤,后外侧入路组未发生上述并发症;②直接前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直接前入路组44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后外侧入路组43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2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直接前入路组髋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100%,82%,P<0.05);⑤结果表明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仰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早期快速康复,获得更精准的髋臼假体角度,更有利于获得双下肢等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但该技术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经历学习曲线,同时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入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仰卧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手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经典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和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永杰 谭伦 +6 位作者 张红庆 翁贞 焦胜 罗显红 吴明鑫 彭育超 邱进彪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经典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和临床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股骨头坏死或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DAA组62例和经典PLA组(PLA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经典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和临床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股骨头坏死或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DAA组62例和经典PLA组(PLA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臼杯位于安全区比例、股骨假体居中率)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A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或少于PLA组,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高于PLA组,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AA组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PLA组,Harris功能评分均高于PLA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外展角、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居中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PLA入路,采用DA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肌肉损伤程度更轻,假体位置(臼杯)处于安全区比例更高,术后疼痛更轻,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经典后外侧 外展角 倾角 康复 假体位置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睿 柯陈荣 +2 位作者 胡炜 罗鹏 郭晓山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2-604,6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入路 外侧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竞 吕明 +1 位作者 周一新 张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前入路双髋同时置换的手术技巧和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采用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手术22例(44髋)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前入路双髋同时置换的手术技巧和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采用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手术22例(4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为48岁(34~67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采用平卧位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手术时间平均(167±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75±300)m L,术中及术后输异体血平均(327±341)m L,术后伤口引流平均(111±73)m L。术后第1天多数患者可以不需要帮助自行上下病床,5例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不用拐杖短距离行走,术后3 d有13例患者可以在保护下做下蹲动作。术后平均4 d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8~24个月)。术中出现2例大粗隆骨折,3例阔筋膜张肌损伤。术后随访3例伤口延迟愈合,4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2例患者大腿痛,无松动感染失败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9±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分,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度好,但手术难度较高,在良好选择病例的情况下,术者在使用这种入路的早期仍然容易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并发症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结果 被引量:24
17
作者 彭慧明 钱文伟 +4 位作者 翁习生 冯宾 蒋超 叶灿华 肖刻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背景:直接前入路(DAA)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愈来愈流行,但该手术入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并发症仍是关注重点。目的:分析DAA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DAA微创技术行人工髋关节... 背景:直接前入路(DAA)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愈来愈流行,但该手术入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并发症仍是关注重点。目的:分析DAA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DAA微创技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例(20髋),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55-84岁,平均62.4岁。患者BMI:(23.9±4.5)kg/m^2。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7例,股骨颈骨折4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骨关节炎3例,原发性髋骨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1例。患者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1-2分11例,3分6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1.3)分,Harris评分平均为(43.4±5)分。分析本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及患髋疼痛改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行一期双髋置换3例(6髋),单侧置换12例(左、右侧各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术中均未使用特殊牵引床。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单侧置换:手术时间90-195 min,平均140.7 min;出血200-1000 ml,平均520 ml。双髋置换:手术时间242-295 min,平均265.0 min;出血:800-1500 ml。术者行X线透视13例。术后异体输血5例。放射学测量结果:髋臼外展角42.3°±5.7°,髋臼前倾角19.4°±5.3°,下肢长度差值为(3±2)mm,股骨偏心距差值为(3.1±0.6)mm。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股骨距骨折4例,股外侧皮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及伤口相关并发症。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术后1、3个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76.5%(13/17)、100%(17/17)。弃拐行走时间3-6周,平均4.3周。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1.6±6.7)分。出现股骨假体轻微下沉1例。结论:DAA髋关节置换学习曲线的早期病例显示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功能康复快,临床结果良好,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假体位置在可接受范围,但需警惕早期手术操作复杂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成形 关节置换 微创 直接前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吕杰 陈金伟 马金忠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得到临床广泛关注和应用。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真正从肌间隙进入的微创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假体脱位风险低、康复快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学习曲线较长... 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得到临床广泛关注和应用。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真正从肌间隙进入的微创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假体脱位风险低、康复快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学习曲线较长、可能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等不足。该文就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优点和不足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洪 马云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87,共3页
自20世纪60年代始至今,人工全髋置换术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实施全髋置换术的手术入路也因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流行趋势。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微创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磊 董喆 +4 位作者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张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7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