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磷胁迫时混合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的促生作用
1
作者 王明川 汤智德 +4 位作者 谢安强 简灵静 林晗 王英姿 陈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具有溶磷功能的混合内生真菌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020号无性系1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接种具有溶磷功能的单株菌和混合菌,测定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和光合指标。结果表... 为进一步探究具有溶磷功能的混合内生真菌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020号无性系1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接种具有溶磷功能的单株菌和混合菌,测定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方面,在不同磷胁迫梯度,单株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S28)和混合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riopsis ericae,S1)+双乳突炭层菌(Nemania bipapillata,S41)对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单株菌S28和混合菌S1+S28、S1+S41对苗高影响较大;单株菌S28、尖小丛壳菌(Glomerella acutata,S32)和混合菌S1+S32、S32+S41能有效促进地径生长。接种单株菌S1和混合菌S1+S41、S28+S32、S32+S41的杉木幼苗根冠比随着胁迫梯度增加而不断增大,其根冠比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中增量显著。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混合菌S32+S41对叶绿素质量分数增量显著。随着时间和胁迫梯度增加,接种内生真菌可以有效降低杉木幼苗初始荧光值,能够减轻杉木幼苗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受到的胁迫伤害;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提高光合速率。具有溶磷功能的内生真菌可在磷胁迫环境中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起到促进作用,混合菌对杉木幼苗的促进效果在整体上优于单株菌,其中,混合菌S32+S41综合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磷胁迫 内生真菌 混合菌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发酵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生物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李惠 付金慧 +10 位作者 李超伟 张莉 夏小龙 李丝桐 张梦梅 陈阴竹 刘书亮 胡凯弟 赵宁 李琴 李建龙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14,共11页
国内外不同发酵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各不相同,这可能与产品原料、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差异有关。微生物能够通过细胞壁的吸附作用或酶催化作用将真菌毒素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以保证发酵调味品的食用安全。随着生物脱毒研究的深... 国内外不同发酵调味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各不相同,这可能与产品原料、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差异有关。微生物能够通过细胞壁的吸附作用或酶催化作用将真菌毒素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以保证发酵调味品的食用安全。随着生物脱毒研究的深入,许多能够高效降解真菌毒素的菌株被筛选出来,而食源及可应用于食品的对真菌毒素有降解能力的安全菌株研究依然较少。基于此,本文总结发酵调味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重点综述不同来源的可降解真菌毒素的菌株及菌株细胞中的降解酶,旨在为减少发酵调味品中有害真菌及其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调味品 真菌毒素 生物脱毒 降解
下载PDF
真菌毒素降解酶及其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凤华 牛锦璐 +3 位作者 邓俊劲 晏石娟 张军 吴绍文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6,共17页
真菌毒素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稳定并可在食物链中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和禽畜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酶降解法因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真菌毒素脱毒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总结黄曲霉毒... 真菌毒素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稳定并可在食物链中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和禽畜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酶降解法因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真菌毒素脱毒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总结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和伏马菌素等常见真菌毒素降解酶的挖掘和功能分析,重点关注利用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解析降解酶三维结构、揭示其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计算方法预测的结合口袋与试验确定的活性中心;阐述基于蛋白质结构的理性设计策略在真菌毒素降解酶改造中的应用,并讨论利用计算生物学方法预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解析酶的作用机制并指导降解酶设计的潜力。本文可为解决食品和饲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降解酶 结构 蛋白质设计
下载PDF
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及其病原菌分析
4
作者 王宗岭 路金明 +1 位作者 郭辉 王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对培养结果为酵母菌属的真菌采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对于无法直接鉴定的菌落采用VITEK ATB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取镜检阳性或培养为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病种前三位为甲真菌病244例(24.21%)、花斑糠疹184例(18.25%)、足癣182例(18.06%);致病菌种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307株(30.46%)、马拉色菌255株(25.30%)、须癣毛癣菌187株(18.55%);甲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χ^(2)=8.02,P<0.001),股癣男性多于女性(χ^(2)=29.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种在性别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本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病种为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足癣,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和癣毛癣菌。临床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 真菌感染 病原菌 真菌 花斑糠疹 足癣
下载PDF
真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李杰芬 孙丽 +2 位作者 陈静宜 管兴龙 张良艳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真菌抗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溪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3年8月2020例同时进行G、GM试验及相关感染部位真菌培养的患者检测结果,根据G、GM试验检测结果将试验分为3组,采用χ^... 目的 探讨真菌抗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溪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3年8月2020例同时进行G、GM试验及相关感染部位真菌培养的患者检测结果,根据G、GM试验检测结果将试验分为3组,采用χ^(2)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提高真菌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在2020例患者中,310例真菌培养阳性,包括酵母菌290例和其他真菌20例。G试验阳性151例,其中63例同时GM试验阳性。分析显示,G试验与GM试验同时阳性时真菌检出率高于G试验阳性GM阴性,且均高于G试验阴性。G试验阳性组的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G试验阴性组。结论 真菌抗原联合检测能提高真菌的检出率,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抗原 真菌培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文华 曲秀君 +1 位作者 胡欣 张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3期111-112,共2页
真菌病可分为浅表性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与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其中最严重的真菌病为深部系统性真菌病。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3种致病真菌是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近年由于多种原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真菌病可分为浅表性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与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其中最严重的真菌病为深部系统性真菌病。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3种致病真菌是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近年由于多种原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外,抗真菌药物的广泛运用,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现将从真菌的致病机理、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药物 浅表性真菌 深部真菌感染 系统性真菌 皮肤真菌 白色念珠菌 致病真菌 人类健康
下载PDF
抗真菌药在皮肤浅部真菌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成锋 陈连军 《上海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最多,发病率也最高。传统上将真菌病分为四大类,即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浅表真菌病和皮肤真菌病又合称为浅部真菌病,而深部真菌病则包括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 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最多,发病率也最高。传统上将真菌病分为四大类,即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浅表真菌病和皮肤真菌病又合称为浅部真菌病,而深部真菌病则包括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有些真菌如念珠菌,既能侵犯浅部又能累及深部…。在皮肤科临床中,接触的大多数真菌病为浅部真菌病。现将抗真菌药的分类作一综述,重点介绍抗真菌药在皮肤浅部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浅部真菌 真菌 合理应用 治疗 系统性真菌 浅表真菌 皮肤真菌 深部真菌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区大型真菌资源分布调查
8
作者 潘冉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探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样方法以及样线法,分别于2022年6月至8月和2023年7月至8月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周边主要耕地、自然草场、林区和食用菌种植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本研究在692个踏... 为探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样方法以及样线法,分别于2022年6月至8月和2023年7月至8月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周边主要耕地、自然草场、林区和食用菌种植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本研究在692个踏查点中共采集大型真菌样本136份,经鉴定该区域有大型真菌2门2纲6目14科24属31种。其中鬼伞属(Coprinus)最丰富,有4种,占总物种数的12.90%;斑褶菇属(Panaeolus)次之,有3种,占总物种数的9.68%;侧耳属(Pleurotus)和丝膜菌属(Cortinarius)分别有2种,各占总物种数的6.45%;其余20属均仅有1种。调查发现,额尔齐斯河流域大型真菌资源在沿河流域的林地和草地分布较密集,在人为干扰环境,如建筑用地分布较少。此外,通过对大型真菌子实体生境因子监测发现,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分布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相关,其中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对环境的抗逆性强,可作为潜在食用栽培菌。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食用菌业育种开发等提供本底资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 生态功能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军 郑青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在连作土中常规施肥处理(CK2)的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与CK2相比,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AM、CF、NF、ACF、ANF)均略增加了pH值,提高了有机质(OM)、微生物量碳、速效养分(AN、AP、AK)、交换性镁(EMg)及交换性钙(ECa)含量,提升了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等品质参数,各指标均以AM真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ACF、ANF)的效果较佳。Illumina HiSeq测序结果表明,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均降低了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CK1、CK2相比,轮枝菌属(Gibellul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腐质霉属(Humico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整体以ANF存在极值。相关分析及RDA结果表明,除pH值外,其他土壤因子与果实品质参数均存在密切关系,且OM、MBC含量是影响斗管囊霉属的主要土壤因子,而ECa是决定轮枝菌属、镰刀菌属、腐质霉属丰度的主要土壤因子。综上,AM真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连作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调控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AM真菌配施以新型生物有机肥更适合番茄连作土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有机肥 AM真菌 品质 土壤性质 真菌群落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小凤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郭建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pH值、二氧化碳呼吸速率。(4)FUNGuild预测表明:植物病原体和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综上所述,不同作物轮作较当归连作,降低了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真菌群落 功能群 轮作 连作
下载PDF
皮肤真菌病诊治中的新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若瑜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 皮肤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 皮下真菌 深部真菌 诊治 系统性真菌 免疫受损宿主
下载PDF
真菌发光基因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新视角与应用前景
12
作者 赵若岑 赵慧贤 邢思敏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探讨真菌发光基因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植物生长、病理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潜力,介绍了真菌发光基因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发现、结构和功能;详细阐述了这些基因在植物学各分支领域的具体应用,突出其在实验技术上的创新,... 为探讨真菌发光基因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植物生长、病理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潜力,介绍了真菌发光基因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发现、结构和功能;详细阐述了这些基因在植物学各分支领域的具体应用,突出其在实验技术上的创新,如基因克隆、转录调控和转基因技术等。此外,还分析了这些基因对于理解植物生长机制、病理学特性和生态学关系的意义,并预测了该基因在植物学未来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 真菌发光基因 运用 未来发展方向
下载PDF
内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印度梨形孢和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柳 姚博翰 唐依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la fungi,AMF)是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共生内生,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胁迫耐受性、加速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类似真菌,研究表明,AMF和...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la fungi,AMF)是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共生内生,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胁迫耐受性、加速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类似真菌,研究表明,AMF和印度梨形孢互作可能存在互利共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研究分别对AMF和印度梨形孢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进行总结,阐述AMF和印度梨形孢在植物共生时的协同以及拮抗作用,并对微生物菌肥在未来对植物的实际应用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印度梨形孢 互作 共生 菌肥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市场状况分析
14
作者 陈锋 杨世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真菌药物 市场状况 系统性真菌感染 Infection) 系统性真菌 导管介入治疗 真菌性败血症 浅部真菌 深部真菌 广谱抗菌药
下载PDF
天然林改造为单一茶园前后不同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15
作者 王艳 石维卫 +1 位作者 龙春丽 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a);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设计3种生境的土壤样品采集,共选取37个采样点(茶园17个、天然林10个、人工林10个),统一采集深为5~40 cm的根际土壤,每个样点采集3~5份混合土壤作为重复,共采集128份土壤样品;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解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土壤粒径、质地类型),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进行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分离和形态鉴定,采用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 Index)、皮卢均匀度指数(Pielou’s Evenness Index)评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采用聚类分析法、冗余分析(RDA)法、方差分析法,分析3种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生境中共检出7科11属48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天然林土壤中最高、茶园土壤中次之、人工林土壤中最低。种植年限小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与人工林相似,主要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而种植年限大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丰富,接近天然林,受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双重影响。说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境变化会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扰动后的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平衡重建需要一定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茶园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真菌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晶 丁建 乔锰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4期48-49,共2页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开展和艾滋病的流行,导致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致使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治疗上...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开展和艾滋病的流行,导致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致使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治疗上以抗真菌治疗为主。浅部真菌病一般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对某些顽固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则应给予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此外,由于真菌和人类细胞同为真核细胞,长期用药后往往对宿主细胞有相当大的毒性;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药物 临床应用 系统性真菌 浅部真菌 肾上腺皮质激素 深部真菌 真菌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甲真菌病的真菌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曹冰莹 廖德君 +1 位作者 杨茜 杨政敏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前甲真菌病被认为是全球分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甲真菌病的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以及甲病理检查。传统的真菌学检测方法在精准快速地鉴定真菌种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免疫学诊断、基于PCR的分... 目前甲真菌病被认为是全球分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甲真菌病的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以及甲病理检查。传统的真菌学检测方法在精准快速地鉴定真菌种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免疫学诊断、基于PCR的分子鉴定、基因芯片技术、LAMP、MALDI-TOF MS及光谱学鉴定等新兴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精准的优点,能够克服传统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本文阐述甲真菌病真菌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发现和总结传统诊断方法与新兴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新兴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真菌 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真菌感染,就在你身边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炜华 《皮肤科学通报》 2017年第5期483-484,共2页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约有16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余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益,但也有少数种属对人类有害,会引起人类疾病。至今被确认为致病菌的真菌有500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交叉与进步...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约有16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余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益,但也有少数种属对人类有害,会引起人类疾病。至今被确认为致病菌的真菌有500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交叉与进步,尤其是随着整个医学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的增加,医学真菌迅速发展,人们对真菌所致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真菌病患者增加了30~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人类疾病 真菌种类 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侵袭性曲霉病 皮下真菌 致病真菌 真菌
下载PDF
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小敏 吕开源 +4 位作者 马惠 吴宏亮 赵如浪 康建宏 吴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232-244,共13页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D1:67500株·hm^(-2)、D2:82500株·hm^(-2)、D3:97500株·hm^(-2))下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2)农田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63.50%~81.82%)、担子菌门(4.83%~18.03%)和被孢霉门(3.18%~9.61%)等14个门及509个属的真菌组成,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模式各密度处理间群落结构不同,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3)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α多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值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质含量与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pH值是驱动秸秆还田模式下各密度处理中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中,秸秆还田结合种植密度82500株·hm^(-2)处理,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改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种植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后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韩晓芳 卫佳丽 +2 位作者 顾春秋 薛文西 刘荣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36-0140,共5页
探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抗真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结果... 探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抗真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达92%,高于常规组的84%;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常规组的18%;试验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结论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显著提高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案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抗真菌治疗 患者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