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北京复兴路旁的一家茶馆中,姜奇平就像一位平常的茶客。我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面,最后那次与他邂逅是在长安街旁一家小书店中。爱逛书店是我们共同的“毛病”。那时,他还一文不名。仅仅两三年功夫,姜奇平便声名鹊起,在中国网络文化与...坐在北京复兴路旁的一家茶馆中,姜奇平就像一位平常的茶客。我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面,最后那次与他邂逅是在长安街旁一家小书店中。爱逛书店是我们共同的“毛病”。那时,他还一文不名。仅仅两三年功夫,姜奇平便声名鹊起,在中国网络文化与信息经济学界鹤立。他瘦长的身材似乎很符合这一形象。这个首倡“知本家”概念的人早已被人传闻身价达数亿。“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这个概念。”姜说,“这并不是说知识大款,或现在那些身价极高的 IT 业巨子。”展开更多
文摘坐在北京复兴路旁的一家茶馆中,姜奇平就像一位平常的茶客。我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面,最后那次与他邂逅是在长安街旁一家小书店中。爱逛书店是我们共同的“毛病”。那时,他还一文不名。仅仅两三年功夫,姜奇平便声名鹊起,在中国网络文化与信息经济学界鹤立。他瘦长的身材似乎很符合这一形象。这个首倡“知本家”概念的人早已被人传闻身价达数亿。“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这个概念。”姜说,“这并不是说知识大款,或现在那些身价极高的 IT 业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