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牙反[牙合]矫治人字形和T形曲组合正畸弓丝矫治力建模
1
作者 姜金刚 李长鹏 +2 位作者 李风潇 孙健鹏 张永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9,共11页
固定矫治技术是治疗牙齿反[牙合]最为有效的矫治手段,主要通过正畸弓丝释放的矫治力来达到反[牙合]矫治中的矫治空间预留、反[牙合]牙齿回收的目的。在牙齿反[牙合]畸形中,尖牙反[牙合]是最为常见的牙齿反[牙合]畸形,常使用人字形和T形... 固定矫治技术是治疗牙齿反[牙合]最为有效的矫治手段,主要通过正畸弓丝释放的矫治力来达到反[牙合]矫治中的矫治空间预留、反[牙合]牙齿回收的目的。在牙齿反[牙合]畸形中,尖牙反[牙合]是最为常见的牙齿反[牙合]畸形,常使用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关闭上颌牙列间隙。本文旨在正畸治疗前量化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释放矫治力的情况,为正畸医师提供尖牙反[牙合]矫治的理论参考。分析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的形变过程,将其形变过程分为弹性形变和弹塑性形变两类,并对两种形变下的矫治力微分方程进行了构建,将其释放的矫治力分为闭隙矫治力和倾覆矫治力两种,完成了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理论模型的建立,其次对有限元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进行计算,得到闭隙矫治力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在0.43%~8.33%之间,倾覆矫治力的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在2.13%~9.76%之间,搭建实验测量平台得到了闭隙矫治力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率为0%~9.30%、倾覆矫治力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为0%~9.76%,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具有相同的非线性变化趋势,验证了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能帮助医师在治疗前对正畸力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曲 人字形曲 矫治力模型 有限元仿真 矫治力测量
下载PDF
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静 刘全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早期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治疗,观察两组牙齿角度相关指标、气道形态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结果矫治前,两组上下齿槽座角(ANB)、颅底-下齿槽座角(SNB)、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T-MP)、颅底-上齿槽座角(S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ANB、SNB、T-MP、SNA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后鼻脊-咽顶点距(PNS-R)、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后鼻脊-上咽壁距(PNS-UPW)、会厌骨-下咽壁距(V-L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PNS-R、SPP-SPPW、PNS-UPW、V-LPW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舌骨-眶耳平面距(H-FH)、舌骨-下颌平面距(H-MP)、舌骨-颈椎前平面距(H-VL)、舌骨-颅底平面距(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H-FH、H-MP、H-VL、H-S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牙齿角度、气道形态,纠正舌骨的位置,改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下颌后缩 气道形态 螺旋扩弓器 TWIN-BLOCK矫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罗晓婷 刘颖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19-2223,共5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06例患...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和矫正后3个月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和中间型普里沃菌)、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探诊深度)、龈沟液sICAM-1和MMP-8水平、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矫正后3个月,两组各菌群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但研究组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中间型普里沃菌水平分别为0.29±0.06、0.33±0.06、0.33±0.08、0.27±0.06,均低于对照组(0.35±0.07、0.44±0.08、0.45±0.09、0.3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与矫正前比较,以及组间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正后3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较矫正前升高,且研究组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分别为(0.65±0.06)、(0.99±0.12)分,均低于对照组[(0.72±0.08)、(1.2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sICAM-1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MMP-8水平均较矫正前降低,研究组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分别为(166.26±21.02)、(22.12±3.39)ng/mL,均低于对照组[(178.52±23.05)、(26.77±4.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矫正后3个月的咀嚼、固定、美观、舒适性、方便程度、言语功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红肿、牙龈萎缩、局部拥挤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固定矫治器矫正,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对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中sICAM-1、MMP-8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正畸矫治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解析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开发新一代生物力学隐形矫治体系
4
作者 赵志河 朱冠印 +3 位作者 文雅娜 刘俊圻 王艺淦 王一凡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0-110,共1页
目的我国需要进行牙齿矫正(正畸)的人群约为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畸治疗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近年,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备受关注,相比传统矫治器,该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易于清洁的优势。然而,目前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仍不清... 目的我国需要进行牙齿矫正(正畸)的人群约为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畸治疗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近年,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备受关注,相比传统矫治器,该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易于清洁的优势。然而,目前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仍不清晰,因此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的复杂病例时,效率低难度大。为解决该问题,本课题组近年解析了隐形矫治器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尝试构建了新一代的生物力学隐形矫治体系。方法通过锥形束CT收集正畸患者的颅颌面骨组织数据,并通过口腔扫描仪获取正畸患者牙列形态数据,构建双颌隐形矫治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隐形矫治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中的生物力学特点,进一步设计力学附件及矫治器结构补偿传统矫治器的控制力不足。结果现有隐形矫治器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存在:应力施加不均匀、与牙列固位不稳定、转矩力控制不佳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在牙体表面设计特定的力学附件,同时设计矫治器力学补偿结构,能够实现更优的牙移动模式。结论现有牙科隐形矫治器以“矫治器形态”矫正“牙列形态”的理念难以实现良好的矫治效果。发展以矫治器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为基础的生物力学隐形矫治器,有望形成新一代高效高价值矫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点 隐形矫治 牙移动 锥形束CT 牙齿矫正 矫治效果 复杂病例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两种不同矫治器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效果比较
5
作者 杨欣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232-235,共4页
目的:两种不同矫治器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效果比较。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分为隐形组(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组(固定矫治器)。比较两组正畸效果、口腔功能、口腔清洁度、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白垩斑发生率... 目的:两种不同矫治器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效果比较。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分为隐形组(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组(固定矫治器)。比较两组正畸效果、口腔功能、口腔清洁度、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白垩斑发生率。结果:矫治后12个月,两组间正畸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隐形组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和咬合速率矫治后均高于传统组(P<0.05);隐形组DI、PLI、TNF-α和IL-1β显著低于传统组;隐形组白垩斑发生率(4.08%)显著低于传统组(16.33%)。结论: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均具有良好正畸效果,但隐形矫治器对口腔功能影响较小,口腔清洁度更高,改善龈沟液炎症因子,白垩斑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青少年 口腔 正畸 效果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露露 五味子 +1 位作者 杨梓 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125,1131,共6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1.01)°和(4.75±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0.21)、(0.40±0.15)、(0.40±0.13)、(0.2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0.19)分、(0.41±0.13)分、(0.38±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矫治 Ⅱ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储云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02-0105,共4页
目标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矫正牙齿错颌畸形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间,口腔科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追踪,根据年龄、性别、矫正前的安氏错颌分类及PAR指数匹配,设立34例使... 目标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矫正牙齿错颌畸形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间,口腔科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追踪,根据年龄、性别、矫正前的安氏错颌分类及PAR指数匹配,设立34例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矫正效果。结果 两组在上前牙排列、下后牙排列、中线、覆盖、覆颌及咬合状态的改善上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矫治组在矫正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PLI、GI、SBI指标较矫正前明显增加(P<0.05),而隐形矫治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在矫正后这些指标的对比也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就固位效果而言,两组无显著区别(P>0.05)。然而,隐形矫治组在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和便捷性以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矫正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较于固定矫治器,其优势在于美观、舒适和便于操作,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然而,它对患者的适应症选择严格,且需要较高的配合度。因此,在选择矫正方法时需根据个体情况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矫治 口腔正畸 牙胶片矫治
下载PDF
活动矫治器制作虚拟仿真系统在正畸弯制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甜 舒睿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正畸治疗往往需要借助各种物理性装置产生的矫治力来促使牙齿、颌骨改变位置,甚至使颌骨发生矫形变化^([1])。其中活动矫治器在协调牙颌关系、破除不良口腔习惯、创造口颌面发育的有利生长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2,3])。
关键词 活动矫治 正畸治疗 虚拟仿真系统 矫治 颌骨 颌面发育 物理性 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展上颌牙弓时附件差异对后牙位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倩 欧晓丽 +2 位作者 方志欣 龙智灵 罗海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利用全牙列精准扫描建模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展上颌牙弓时对后牙三维位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正畸科的86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安氏I类错牙合,矫治方案设计为仅通过邻面去釉... 目的:利用全牙列精准扫描建模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展上颌牙弓时对后牙三维位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正畸科的86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安氏I类错牙合,矫治方案设计为仅通过邻面去釉的方式排齐上下前牙,在全牙列精准扫描建模的基础上,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上颌牙弓扩弓前以及扩弓后的后牙三维方向有限元模型的对比。结果:第5组位移量的最大值(3.315 17)与最小值(3.139 25)的比值均为所有组别中最小的。与其他组相比,第5组位移最小值与根尖的距离更近;第5组的第二前磨牙对应得到的等效应力值最小,应力的分布更为均匀。结论:施加附件作用时,对前磨牙的控根效果显著优于磨牙,其中优化后扩弓支持附件对后牙的控根效果更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无托槽隐形矫治 附件 扩弓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减数病例磨牙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潘林 巫雅欣 +3 位作者 汪向垚 李麒麟(综述) 毛靖 龚士强(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19,共6页
正畸治疗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是临床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正畸学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良好的磨牙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前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性、舒适性等优势备受广大正畸医生和患者青睐。然而,无托槽隐形... 正畸治疗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是临床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正畸学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良好的磨牙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前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性、舒适性等优势备受广大正畸医生和患者青睐。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独特的生物力学机制,给医生理解正畸中的支抗控制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文章从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中磨牙支抗控制的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增强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隐形矫治中磨牙支抗控制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支抗 临床疗效 拔牙矫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的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与IL-18、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震宇 马艳宁 赵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GCF)中C反应蛋白(CRP)与IL18、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固定矫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24 ...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GCF)中C反应蛋白(CRP)与IL18、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固定矫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24 h、1个月、3个月龈沟液中IL18、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结果:正畸治疗前,两组GCF中IL18、IL37及CR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矫治器24 h,两组GCF中IL18、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实验组GCF中IL18、IL37及CR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佩戴矫治器1个月,实验组GCF中IL18、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佩戴矫治器3个月,组间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GCF中CRP与IL18、IL37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隐形矫治矫治24 h内,由于高应力的刺激GCF中IL18、IL37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固定矫治,提示加力初期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可能大于固定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IL18 IL37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
12
作者 李帅 刘桦 +3 位作者 商永慧 刘义琮 赵启航 刘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1-887,共7页
背景:Twin-block矫治器常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其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机制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但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复合体、周围骨... 背景:Twin-block矫治器常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其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机制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但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复合体、周围骨缝及上颌牙列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在山东省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测量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的咬合力数据,采集其锥形束CT数据,建立包含上颌骨复合体、周边各骨缝、Twin-block矫治器及上颌牙列在内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软件模拟患者戴入Twin-block时上颌骨、骨缝及上颌牙列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与结论:①上颌前牙受到的等效应力明显小于后牙,两侧牙齿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7975 MPa和8.7161 MPa,均位于第一前磨牙处;最大位移呈现在两侧上颌切牙处,分别为0.0805 mm和0.0810 mm;②骨缝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284 MPa,主要集中在两侧翼腭缝及额颌缝,其余骨缝受力情况几乎无差异;骨缝的最大位移为0.07 mm,其中翼腭缝的位移量最大,其次是额颌缝;③上颌骨复合体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7.18 MPa,主要集中在上颌骨前面梨状孔两侧、鼻额缝周边及颚骨后部翼腭缝附近;上颌骨的最大位移值为0.07 mm,主要集中于上颌牙槽骨;④结果显示,咬合力通过Twin-block矫治器作用于上颌骨复合体,导致上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变陡,应采取相应措施补偿这种趋势,例如建牙合过程中考虑上颌磨牙伸长、下颌磨牙压低,不仅能够将牙合平面整平,同时有利于下颌前伸,这将进一步提高Ⅱ类错[牙合]正畸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TWIN-BLOCK矫治 功能矫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设计上切牙压低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莹莹 王斌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在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的压低量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纳入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一科采用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深覆牙合的非拔牙患者62例,在正畸治疗前(T0)、压低量1 mm时(T1)和压低量2 mm时(T2)进行三次CBCT追踪检查。测量... 目的研究在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的压低量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纳入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一科采用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深覆牙合的非拔牙患者62例,在正畸治疗前(T0)、压低量1 mm时(T1)和压低量2 mm时(T2)进行三次CBCT追踪检查。测量三个时期上切牙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和唇腭侧牙槽骨高度,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根吸收与压低量呈正相关(P<0.05);压低量越大,切牙唇倾度越大(P<0.05);三个阶段的唇侧牙槽骨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腭侧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期腭侧牙槽骨吸收明显;牙根吸收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与压低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压低量 上颌中切牙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槽骨
下载PDF
网络直播内容生态的失衡及矫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相雨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出位”直播为特质的网络直播内容生态失衡,具体表征为“制造‘真实’日常化”“具身叙事无耻化”“动物伦理无知化”“生命本位虚无化”“隐私信息公开化”等方面,促成此局面的病灶是多维度、不同层面的,主要有网络主播存在畸变名... 以“出位”直播为特质的网络直播内容生态失衡,具体表征为“制造‘真实’日常化”“具身叙事无耻化”“动物伦理无知化”“生命本位虚无化”“隐私信息公开化”等方面,促成此局面的病灶是多维度、不同层面的,主要有网络主播存在畸变名利观、运营平台受制于资本逻辑、信息传受缺乏伦理禁忌、内容生态系统自修复乏力等。只有强化源头矫治,加大智能矫治,细化依法矫治,着重合力矫治,才能拔除网络杂草,恢复和维护网络直播内容生态平衡,促进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内容生态 失衡表征 失衡病灶 失衡矫治
下载PDF
基于迭代计算的传动矫治技术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
15
作者 毛渤淳 田雅婧 张杰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7-437,共1页
目的传动直丝弓(transmission straight wire,TSW)矫治器被证明用于骨性Ⅲ类错合患者的掩饰性治疗是有效的。本研究采用时间依赖的四维有限元方法(4D finite element method,4D FEM)对比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与传动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生... 目的传动直丝弓(transmission straight wire,TSW)矫治器被证明用于骨性Ⅲ类错合患者的掩饰性治疗是有效的。本研究采用时间依赖的四维有限元方法(4D finite element method,4D FEM)对比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与传动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包含下颌牙列、牙周膜、传动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两组均模拟相同的Ⅲ类轻力弹性牵引。采用牙周膜迭代变形计算方法模拟牙齿的长期移动。两组均进行1000次迭代计算。搭建牙列中每颗牙的局部坐标系,对比计算前后牙齿的位置、托槽及弓丝的接触关系等。结果TSW组中切牙舌向移动3.40 mm,舌向倾斜17.49°,侧切牙舌向移动3.24 mm,舌向倾斜15.22°;SW组中切牙舌向移动2.06 mm,舌向倾斜11.49°,侧切牙舌向移动1.93 mm,舌向倾斜10.27°。TSW组第一、二磨牙远中倾斜分别为2.05 mm、9.38°和1.88 mm、10.10°;SW组第一、二磨牙远中倾斜分别为1.13 mm、5.26°和0.54 mm、5.71°。TSW组弓丝进入尖牙托槽切角区,而SW组弓丝则明显进入尖牙托槽主动范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时间的四维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预测TSW矫治器下颌全牙弓远移过程中正畸牙移动的情况。在Ⅲ类错畸形患者的TSW矫治中,尖牙托槽的切角结构和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牙 中切牙 弓丝 尖牙 生物力学分析 局部坐标系 矫治 矫治技术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治凯 李森森 朱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3-135,1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65例)。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美学效果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均降低,且B组PLI、GI、SBI、PD、AL以及IL-4、IL-6、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美观度、便捷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美学效果理想,可改善口腔微环境,减少炎症反应,临床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自锁托槽矫治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美学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替牙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改良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吕秦毅 高子琦 +2 位作者 冯青辰 梅宏翔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型以及隐形矫治体系,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上颌乳尖牙到第一恒磨牙施加颊向位移(工况1~4:分别为0.200、0.275、0.300、0.325 mm),同时施加颊向位移和根颊向转矩(工况1:颊向位移载荷0.200 mm,根颊向转矩0°;工况5:颊向位移载荷0.275 mm,根颊向转矩1.0°;工况6:颊向位移载荷0.300 mm,根颊向转矩1.3°;工况7:颊向位移载荷0.325 mm,根颊向转矩1.8°)。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齿位移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牙齿颊倾的牙性扩弓效应,且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在设定每侧0.200 mm的扩弓量时,上颌第一恒磨牙扩弓效率为51.86%,上颌第二乳磨牙为68.76%,上颌第一乳磨为73.48%,上颌乳尖牙为84.17%。通过设计扩弓过矫治(0.275、0.300、0.325 mm),能够有效提高扩弓效果。当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分别提升为75.16%、99.96%、107.35%和122.37%;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均接近100.00%。过矫治设计会加剧扩弓的牙性效应,使牙齿颊侧倾斜移动趋势加大,导致牙齿颊倾、腭尖下垂,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冠根位移差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时,分别为-0.109、-0.134、-0.132、-0.298 mm。对不同牙位施加对应转矩补偿,可以对抗后牙颊倾。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添加1.3°根颊向转矩,各牙位扩弓效率分别为56.15%、73.88%、79.49%、87.80%,而冠根位移差减小至-0.081、-0.097、-0.095、-0.208 mm。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存在后牙颊倾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应根据不同牙位,分别设计不同的矫治策略。过矫治可以提高扩弓效率,但是需要配合根颊向转矩,从而实现牙齿整体颊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口腔正畸 替牙期 正畸矫治 可摘式 透明矫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旭霞 周美娟 徐巍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隐形组(n=46)和双[牙合]垫组(n=50),隐形组予以隐形矫治器治疗,双[牙...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隐形组(n=46)和双[牙合]垫组(n=50),隐形组予以隐形矫治器治疗,双[牙合]垫组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下颌骨骨性改变、软组织指标、前牙深覆盖及磨牙远中关系指标及面部美学结构。结果:治疗后隐形组和双[牙合]垫组ABO平均得分、上下颌骨骨性改变、软组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覆盖减小骨性、牙性因素、磨牙关系改善骨性、牙性占比分别为66%、33%、67%、32%;[牙合]垫组分别为58%、42%、67%、33%,覆盖减小骨性因素隐形组高于双[牙合]垫组,牙性因素隐形组低于双[牙合]垫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隐形组后咬肌厚度、R值隐形组高于双[牙合]垫组(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及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但隐形下颌前导矫治器更符合面部外观美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Ⅱ类错[牙合]畸形 面部美学结构 双[牙合]垫矫治 前导下颌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临床进展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彩帆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推进,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再局限于解决简单病例,其在临床常见的正畸病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矫治疗效逐渐显著,目前不仅能够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媲美,甚至在部分病例治疗中表现更优。本文分别从推磨牙远移、精准控...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推进,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再局限于解决简单病例,其在临床常见的正畸病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矫治疗效逐渐显著,目前不仅能够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媲美,甚至在部分病例治疗中表现更优。本文分别从推磨牙远移、精准控制、前牙扩弓和矫治时间4个方面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正畸中的疗效,为正畸治疗装置的选择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临床进展 疗效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不同附件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陈精诚 赵梦丽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用Ansys计算相同载荷设计下侧切牙、牙列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von Mises)分布。结果:侧切牙位移冠状向变化量A1>A4>A3>A2,矢状向变化量A3>A4>A1>A2,垂直向伸长量A4>A3>A1>A2;各组牙列整体位移呈现弓形趋势;隐形矫治器不同部位形变存在差异。A1与A2组牙周膜von Mises分布大致相似,A3组仅在根1/3舌侧区域出现应力集中,A4组牙颈部应力远大于A1组与A2组。结论:矩形附件与弯弧形附件在冠状向控制上具有优势,矩形附件在垂直向的控制效果最佳,附件受力面积与实际位移效率并不存在绝对关联,其受力面的形状会大幅度干扰具体力学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器形变趋势 侧切牙附件 隐形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