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袁春英 包华芳 费建平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带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装置转入麻醉恢复室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带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装置转入麻醉恢复室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制纺纱块压迫止血法,观察组在桡动脉导管拔出时使用自制硅胶管软垫作为内衬,并采用3层“蝶型扣”纱布包扎法,两组患者均加压包扎30 min。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和血肿、术肢肿胀及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观察组患者去除包扎后皮肤压痕与穿刺点及桡动脉走向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显现硅胶管压痕;3例穿刺点位于硅胶管压痕中心位置,其余32例穿刺点位于硅胶管压痕的远心端1/3内;23例硅胶管压痕与桡动脉走向吻合、5例平行、7例交叉。观察组在减少皮下出血及皮下血肿、减轻远端肢体肿胀和血液回流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硅胶管软垫结合3层“蝶型扣”纱布包扎法能够提高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减少对远端肢体血液回流的影响,减少复苏室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止血绑带 硅胶管软垫 并发症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复发率观察
2
作者 肖明珠 赖清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德化县医院诊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德化县医院诊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联合组,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统计随访期间2组患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联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中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且患者术后疼痛轻,短期复发率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 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 慢性泪囊炎 复发率
下载PDF
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德芳 李敏 吴晓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85-385,共1页
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采用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90例(107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激光泪道成形术 球头硅胶管植入 临床应用 联合 硅胶管植入术 鼻泪管阻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鼻泪管逆行植入硅胶管悬吊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4
作者 李海祥 蒋模 +3 位作者 刘导涪 秦应举 俞扬 曾小平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采用自行改良的鼻泪管逆行植入硅胶管悬吊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11例231眼随访1~5年,治愈192眼(83.11%).有效25眼(10.82%),总有效率92.93%。随诊时间与疗效关系为P>0.05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手术简单,疗效肯定,有鼻腔... 采用自行改良的鼻泪管逆行植入硅胶管悬吊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11例231眼随访1~5年,治愈192眼(83.11%).有效25眼(10.82%),总有效率92.93%。随诊时间与疗效关系为P>0.05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手术简单,疗效肯定,有鼻腔泪囊吻合术禁忌或失败者可用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硅胶管 硅胶管悬吊术 治疗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硬膜外麻醉管单路与硅胶管双路置管的比较 被引量:26
5
作者 林晓峰 李虹霓 +4 位作者 黄梓材 黄奕霞 李洪龙 张君敏 金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导管单路置管与硅胶管双路置管应用于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泪小管断裂68例分成2组:A组(硬膜外导管单路置管)40例,B组(硅胶管双路置管)28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拔管后3~12个月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导管单路置管与硅胶管双路置管应用于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泪小管断裂68例分成2组:A组(硬膜外导管单路置管)40例,B组(硅胶管双路置管)28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拔管后3~12个月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A组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出现并发症8例;B组治愈26例,好转1例,无效1例,无并发症发生。A组与B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硅胶管双路留置并发症少,固定牢靠,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硬膜外麻醉导管 硅胶管 单路 双路
下载PDF
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凌华 陈冬 +2 位作者 王智崇 周世有 余克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浚通泪道后,在“软泪道探针”的辅助下,从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留置3—6个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415例471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4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5.1...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浚通泪道后,在“软泪道探针”的辅助下,从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留置3—6个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415例471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4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5.1个月,随访率为96.18%。共治愈349眼(77.04%),好转39眼(8.61%),失败65眼(14.35%),总有效率为85.65%。术后出现泪小点撕裂12眼(2.65%),硅胶管部分脱出8眼(1.77%),泪小管息肉3眼(0.6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损伤性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浚通术 硅胶管植入术 上泪道阻塞
下载PDF
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对血管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谢莲娜 曾定尹 +3 位作者 张海山 孙丹萌 庞雪峰 关启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观察硅胶管包裹所致的血管外膜损伤对大鼠颈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经血管外膜包裹大鼠颈动脉,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测量大鼠双侧颈动脉血流量,观察血管对局部应用5-羟色胺(5-HT)的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 目的观察硅胶管包裹所致的血管外膜损伤对大鼠颈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经血管外膜包裹大鼠颈动脉,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测量大鼠双侧颈动脉血流量,观察血管对局部应用5-羟色胺(5-HT)的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侧比较,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的早期阶段,包管侧颈动脉呈血管慢性收缩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血管腔缩小[包管3 d缩小(12.15±2.29)%(P=0.003);包管1周缩小(45.17±3.84)%(P<0.001)]。内弹力板弯曲、中膜增厚[包管3 d增厚(23.04±5.96)%(P=0.009);包管1周增厚(61.65±10.32)%(P<0.001)],伴颈动脉血流量降低及血管对5-HT的收缩反应增强。硅胶管包裹2周,包管侧颈动脉管壁重塑,表现为中膜增厚[增厚(31.52±4.56)%(P=0.012)]及弥漫性血管内膜增生[新生内膜面积平均(0.19±0.05)mm2],伴血管腔面积缩小[减少(37.17±4.57)%(P<0.001)]及颈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对5-HT的收缩反应恢复至对照侧水平。结论血管外膜损伤能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增强及新生内膜形成,血管收缩功能的改变出现在内膜增生性病变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 硅胶管 5-羟色胺 血管收缩 新生内膜
下载PDF
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的疗效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旭 陈桦 +6 位作者 吕宇 张升庆 伍超 田菁 任敏子 陈旺 邓建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RS型)植入术;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女子转33眼,无效17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P激光 泪道阻塞 硅胶管植入
下载PDF
新型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英文)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璇 杨振 +1 位作者 田洁 张玉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 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下载PDF
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宇冉 王梦华 +2 位作者 侯习武 雷方 赵晓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1-782,共2页
目的观察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寻求治疗泪小管断裂更合理的方法。方法收集26例(2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下泪小管断裂22例,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4例,所有患者采用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术,以硅胶... 目的观察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寻求治疗泪小管断裂更合理的方法。方法收集26例(2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下泪小管断裂22例,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4例,所有患者采用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术,以硅胶管作支撑,进行泪小管断端显微吻合。术后常规抗炎治疗,术后7d拆线,2个月时拔管。结果26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哆开,再次吻合后创面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拔管时,无溢泪、泪小点裂伤、眼睑畸形、硅胶管脱落发生。随访5~18个月,全部患者泪小点复位良好,泪道冲洗通畅,23例患者无溢泪,治愈率为88.5%;3例患者有溢泪,好转率为11.5%。结论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联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泪小管-鼻泪管插硅胶管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溢泪
下载PDF
血管束置入硅胶管内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0-342,共3页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针。1990年~1995年修复11例15条上肢神经,其中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3条,切除神经瘤后缺损长度3cm13条,3.1cm~5cm2条。术后随访到10例13条神经,随访时间为1年~5年,优(M4S4)8条,良(M3S3)3条,差(M1S1)2条。认为,此法有一定优点,对神经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患者又不愿取自体神经移植者,可列为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血管刺 硅胶管 桥接
下载PDF
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2 位作者 郑鲜娜 路璐 曾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病例术后疗效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757),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小于鼻腔泪囊吻合术(P<0.001),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而且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球头硅胶管 逆向植入
下载PDF
硅胶管置入在手术治疗喉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立营 于广久 +3 位作者 郭凤 朱立方 邓永君 姜洪波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硅胶管置入在喉气管狭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选用气管镜扩张、激光切除、喉气管切开成形和支撑器扩张等方式,对36例后天性喉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拔管治愈,成功率为88.8%... 目的探讨硅胶管置入在喉气管狭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选用气管镜扩张、激光切除、喉气管切开成形和支撑器扩张等方式,对36例后天性喉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拔管治愈,成功率为88.8%。结论喉气管狭窄病情复杂多变,术中应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方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管 喉狭窄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硅胶管双向引流在肾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齐钧 鲁功成 +1 位作者 曾甫清 熊旭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6-77,共2页
报告在肾结石手术169例中放置硅胶管行双向引流管61例,经临床证实,置入硅胶管双向引流,对防止肾结石术后漏尿、控制感染、改善肾功能和预防肾输尿管移行处狭窄确有较好的效果。并就放置双向引流管的目的、并发症的防治及拔管指征进行讨论。
关键词 肾结石 硅胶管 双向引流 手术
下载PDF
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新霞 杨玉新 +1 位作者 张海涛 胡俊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2-884,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眼科就诊的已接受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的92例(92眼)鼻泪道阻塞患者,排除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泪点外翻等情况,记录性别、年龄...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眼科就诊的已接受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的92例(92眼)鼻泪道阻塞患者,排除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泪点外翻等情况,记录性别、年龄及术前病情、术后疗效,统计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术后随访6~12个月,92例鼻泪道阻塞患者中治愈77例(83.7%),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治愈组和欠佳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合并不同病情的患者其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与手术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而术前病情的三组中,与泪道损伤史病例对比,单纯鼻泪道阻塞与手术治愈率具有相关性(OR=5.343,P=0.032)。结论 利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成功率较高,且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充分考虑各种病情对手术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硅胶管 泪道植管术 鼻泪道阻塞
下载PDF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华 肖凡 +3 位作者 赖平红 贺雅琳 周敏 赵家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 硅胶管
下载PDF
硅胶管皮下输尿管旁路肾盂膀胱内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晶 潘秀敏 +3 位作者 高艳君 闫红丽 沈丹 高颖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15-2015,共1页
关键词 硅胶管 输尿管旁路 肾盂膀胱内引流 护理
下载PDF
硅胶管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乙酸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恩宇 杨丽莉 +2 位作者 母应锋 王美飞 王丽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5-1436,1439,共3页
提出了用硅胶管吸附,丙酮做解吸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乙酸。选用DM-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作为色谱柱避免了丙酮中杂质对测定的干扰。按采样体积30 L计算,检出限(3S/N)为0.02 mg·m^(-3)。在吸... 提出了用硅胶管吸附,丙酮做解吸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乙酸。选用DM-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作为色谱柱避免了丙酮中杂质对测定的干扰。按采样体积30 L计算,检出限(3S/N)为0.02 mg·m^(-3)。在吸附管中加入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乙酸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8.0%~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硅胶管 乙酸 丙酮 环境空气 废气
下载PDF
鼻泪管逆行插入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20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丽华 牛洪明 +1 位作者 付丽丽 肖克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286-1287,共2页
目的:探讨鼻泪管逆行插入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泪道内逆行插入由甘肃酒泉人民医院眼科高顺义研制的泪道再通硅胶管。结果:随访1~2a,治愈16例,4例失败。结论:鼻泪管逆行插入硅胶管术具有颜面部无切口,术后面部不遗留疤... 目的:探讨鼻泪管逆行插入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泪道内逆行插入由甘肃酒泉人民医院眼科高顺义研制的泪道再通硅胶管。结果:随访1~2a,治愈16例,4例失败。结论:鼻泪管逆行插入硅胶管术具有颜面部无切口,术后面部不遗留疤痕,创伤小,简便易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硅胶管
下载PDF
自制“J”形探针引导并留置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锐 高燕 +1 位作者 高顺义 贺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13-813,共1页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伤 “J”形针 硅胶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