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源屏蔽的超导核磁共振成象磁体的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励庆孚 江有名 李新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有源屏蔽的核磁共振成象(MRI)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法。主线圈和屏蔽线圈几何参数的配合应使磁场中的所有12次以下谐波完全消除,以满足MRI装置对磁场均匀度的要求。屏蔽线圈和主线圈的磁矩正好相互抵消,使离磁体较远处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有源屏蔽的核磁共振成象(MRI)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法。主线圈和屏蔽线圈几何参数的配合应使磁场中的所有12次以下谐波完全消除,以满足MRI装置对磁场均匀度的要求。屏蔽线圈和主线圈的磁矩正好相互抵消,使离磁体较远处的杂散磁场基本消除,以满足对杂散磁场进行屏蔽的要求。屏蔽线圈径向和轴向尺寸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屏蔽效果、超导线用量、屏蔽线圈和主线圈间电磁作用力以及低温容器结构尺寸的影响。文章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体 磁共振成象磁体 有源屏蔽 设计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中的磁化率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先球 边明华 +1 位作者 谢海滨 邬学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自制的微成象系统,在7T的主磁场下,测量了模型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象中磁化率引起的失真。观察到图象的失真随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不同的成象脉冲序列,场梯度回波序列所产生的失真最大,自旋回波序列其次,双相位编... 利用自制的微成象系统,在7T的主磁场下,测量了模型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象中磁化率引起的失真。观察到图象的失真随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不同的成象脉冲序列,场梯度回波序列所产生的失真最大,自旋回波序列其次,双相位编码的脉冲序列则能完全消除磁化率效应引起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效应 磁共振成象 双相位编码序列
下载PDF
DTPA双芳酰胺钆配合物作为肝胆磁共振成象造影剂(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文杰 卓仁禧 王路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对三种DTPA双芳酰胺钆配合物用作肝胆磁共振成象造影剂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亲脂性通过正辛醇-水分配比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蛋白结合实验表明亲脂性较强的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家兔的活... 对三种DTPA双芳酰胺钆配合物用作肝胆磁共振成象造影剂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亲脂性通过正辛醇-水分配比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蛋白结合实验表明亲脂性较强的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家兔的活体磁共振成象表明,将芳香环引入配合物中可以实现肝细胞对配合物的特异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造影 DTPA双芳酰胺 肝胆造影剂
下载PDF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象(6例与CT对照分析)
4
作者 张兆琪 廉宗澂 +1 位作者 韩悦 郭庆乐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2期71-73,共3页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桥脑小脑角是肿瘤常见的部位之一。CT描述病变呈低密度,边界清楚而且很少钙化,病灶无强化等特征,诊断一般无困难。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MRI的特征,并与CT表现相比较。MRI的临床...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桥脑小脑角是肿瘤常见的部位之一。CT描述病变呈低密度,边界清楚而且很少钙化,病灶无强化等特征,诊断一般无困难。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MRI的特征,并与CT表现相比较。MRI的临床应用为表皮样囊肿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表皮样囊肿 NMR
下载PDF
基于Hartley变换的磁共振成象(英文)
5
作者 王卫东 包尚联 俎栋林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79-484,共6页
许多磁共振成象的应用场合需要利用正交双通道来采集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力的图象序列.传统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成象方法,一方面,图象序列的重建时各帧图象是独立地进行重建的,因而图象序列的时间分辨力受到空间编码的限制;另... 许多磁共振成象的应用场合需要利用正交双通道来采集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力的图象序列.传统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成象方法,一方面,图象序列的重建时各帧图象是独立地进行重建的,因而图象序列的时间分辨力受到空间编码的限制;另一方面,来自两个通道之间的Fourier空间数据分别备采集和重建,然后求模取和得到磁共振图象,因而影响了磁共振成象的效率和简单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Hartley变换的磁共振成象技术.这一技术是利用了两个重要的事实,即磁共振图象是实函数和大多数磁共振图象的空域范围是不变的.这两个事实有利于通过减少稳定信息的重复编码来改善磁共振成象的分辨力和效率,以及减少数据采集系统的复杂性.这种方法可以被证明能够应用于动态脑功能成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氏变换 HARTLEY变换 信号外推 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成象动态扫描显示心绞痛病灶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冯晓源 张小明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通过总结22例心绞痛患者经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增强磁共振成象(MRI)动态扫描的研究结果,提出Gd-DTPA增强MRI动态扫描可以显示心绞痛病灶。22例心绞涌患者均为临床证实。增强检查方法为ECG门控,同一检查区域连续扫描4... 通过总结22例心绞痛患者经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增强磁共振成象(MRI)动态扫描的研究结果,提出Gd-DTPA增强MRI动态扫描可以显示心绞痛病灶。22例心绞涌患者均为临床证实。增强检查方法为ECG门控,同一检查区域连续扫描4次,时间间隔为5、10、20和30min。信号测量由MRI机内在测量功能完成。结果:22例中有18例表现为增强后心肌局灶性高信号区。通过分析病灶区动态信号变化曲线并与正常心肌对比,发现其特点为病灶区增强后10min最高,信号增强率和信号对比率的最高峰也都在10min左右。而正常心肌的最高峰出现在5min时。这个结果与急、慢性心肌梗死MRI动态曲线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表示心绞痛病灶区增强的原理和心肌梗死的增强原理并不完全相同。结论:Gd-DTPA增强MRI动态扫描完全可以定位和定量地显示心绞痛的病灶,但对它的增强原理目前尚不完全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磁共振成象 增强扫描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诊断出血性胆囊炎 ──离体及活体研究(英文)
7
作者 张斯琴 蒲永林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9-196,共8页
在离体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个出血性胆囊炎的病人术前做出诊断,出血性胆囊炎可分为混合性及非混合性.在离体实验中,如果血液未与胆汁混合,T1加权象可发现加于10mL胆汁中的0.2mL的血液表现为高信号区;质子密度加权象可发现加于10mL... 在离体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个出血性胆囊炎的病人术前做出诊断,出血性胆囊炎可分为混合性及非混合性.在离体实验中,如果血液未与胆汁混合,T1加权象可发现加于10mL胆汁中的0.2mL的血液表现为高信号区;质子密度加权象可发现加于10mL,胆汁中的0.4mL血液表现为稍高信号区;T2加权象对此不敏感.如果血液与胆汁完全混合,在所有采用的磁共振成象上均使胆汁信号增高.非混合性出血性胆囊炎的磁共振成象具有特征性:在T1加权象及质子密度加权象胆囊内有高信号区,T2加权象此区为等信号、低信号或其中心为低信号周围与胆汁相接的为高信号。混合性出血性胆囊炎在所采用的磁共振成象图象中,相对于肝脏,胆囊内容物表现为均匀高信号,临床资料及胆囊壁、胆囊周围渗出有助于这种出血性胆囊炎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胆囊炎 出血性 离体研究 活体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测井的处理解释
8
作者 王忠东 秋英淑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100,共7页
王忠东,秋英淑.磁共振成象测井的处理解释.测井技术,1998,22(2):94~100磁共振成象测井(MRIL)可以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体积、可动流体孔隙体积及渗透率等储层信息。结合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还可... 王忠东,秋英淑.磁共振成象测井的处理解释.测井技术,1998,22(2):94~100磁共振成象测井(MRIL)可以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体积、可动流体孔隙体积及渗透率等储层信息。结合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还可以提供地层的油水饱和度。文中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成象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方法,并提供了解释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测井 测井解释 渗透率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四)
9
作者 吴振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87-88,共2页
七,泌尿生殖系统(一)肾脏:肾肿瘤的MRI诊断作用和CT相似,但CT只能作横断面成象,而MRI可以三个面成像,对确定肿瘤的来源和位置比CT好。另外,MRI可以发现肿瘤对血管的侵犯,进而判定肿瘤的治疗价值。但是MRI不能发现对肾肿瘤定性诊断有一... 七,泌尿生殖系统(一)肾脏:肾肿瘤的MRI诊断作用和CT相似,但CT只能作横断面成象,而MRI可以三个面成像,对确定肿瘤的来源和位置比CT好。另外,MRI可以发现肿瘤对血管的侵犯,进而判定肿瘤的治疗价值。但是MRI不能发现对肾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意义的钙化,是很重要的不足。由于肾皮质和髓质生理及组织学结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磁共振成象 泌尿生殖系统 诊断作用 肾皮质 组织学结构 弛豫时间 临床应用 髓质 良恶性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可喜的现实与美妙的前景
10
作者 姜兆侯 司建荣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5期1-4,共4页
磁共振成象(MRI)是80年代广泛开展的一项新型医学影象诊断技术,是继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之后医学影象学的巨大成果。它的临床应用,使正飞速发展的医学影象学锦上添花,使多年来人们企望显象手段不但能清晰显示大体解剖的形态学变化而... 磁共振成象(MRI)是80年代广泛开展的一项新型医学影象诊断技术,是继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之后医学影象学的巨大成果。它的临床应用,使正飞速发展的医学影象学锦上添花,使多年来人们企望显象手段不但能清晰显示大体解剖的形态学变化而且能反映组织学和生化改变的梦想得以实现。MRI能提供目前其他医学成象难以提供的人体组织特性和功能信息。这种技术的进步不但得到了对疾病深层次的认识,也对传统检查手段和临床思维方式给予有力的冲击与挑战。但是,值得认真对待的是,突破性的成功和美好的愿望都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因为疾病的本质是多因素、多层次和多形态的,任何先进的检查手段都只能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反映疾病本质,都有其不同的贡献和局限性。MRI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因此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在思维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才能从总体上认识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临床思维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在神经科临床应用
11
作者 陈炽贤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31-33,共3页
磁共振成象(以下简称MRI)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的成象技术。它不仅能提供不同平面,即人的矢状面、冠状面(正、侧位)和横断面的解剖图象,还可以提供组织特性的信息。要想取得MRI的图象,须将病人的受检部位置于一个强大而且均匀的静磁场... 磁共振成象(以下简称MRI)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的成象技术。它不仅能提供不同平面,即人的矢状面、冠状面(正、侧位)和横断面的解剖图象,还可以提供组织特性的信息。要想取得MRI的图象,须将病人的受检部位置于一个强大而且均匀的静磁场内,人体中磁化的质子(氢的原子核)就会顺静磁场排列。此时,利用射频脉冲,使质子吸收能量面且离开顺磁场排列的取向,呈激励状态。当氢原子核回到顺磁场方向排列的平衡位置时,产生一个信号,为MRE仪器的接收器所接收转换成图象。这就是MRI成象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MRI 磁共振成象 神经科 侧位 矢状面 病人 静磁场 质子 氢原子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国筠 陈龙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5,共3页
介绍磁共振成象术应用于眼外伤6例.MRI对非磁性异物可以清楚地构画出其大小和部位;对磁性异物则显示困难,且会产生移位而损伤眶内组织,禁忌使用.对眶内血肿能容易地确定血肿的部位和性质.对外伤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可不使用造影剂,直接清... 介绍磁共振成象术应用于眼外伤6例.MRI对非磁性异物可以清楚地构画出其大小和部位;对磁性异物则显示困难,且会产生移位而损伤眶内组织,禁忌使用.对眶内血肿能容易地确定血肿的部位和性质.对外伤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可不使用造影剂,直接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及扩大了的海绵窦或眼静脉,对该病的诊断十分有利.对挤压性青紫的诊断是否有价值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最大熵磁共振成象理论
13
作者 汪元美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由于在实际磁共振成象系统中 ,只能得到有限的频谱数据 ,利用传统的FFT方法重建磁共振图象 ,将导致截断伪影和低的分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模型的最大熵磁共振成象算法 ,利用AR模型外推未知频谱数据 ,替代了FFT方法的填零法重建 ,... 由于在实际磁共振成象系统中 ,只能得到有限的频谱数据 ,利用传统的FFT方法重建磁共振图象 ,将导致截断伪影和低的分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模型的最大熵磁共振成象算法 ,利用AR模型外推未知频谱数据 ,替代了FFT方法的填零法重建 ,并利用了BURG算法中的AR模型参数计算的有效性 ,不仅消除了截断伪影、抑制噪声、提高了分辨率 ,而且使重建时间与FFT方法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傅里叶变换 自回归模型 填零法重建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进展
14
作者 刘婉华 章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核磁共振(NMR)成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诊断工具,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临床检查的许多方面优于CT,特别是在检查软组织方面,可清晰区别脑白质和脑灰质,不用造影剂就可以显示血管的影象。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影象技术 医学应用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状体征等与磁共振成象的关系
15
作者 胡瑞琅 何祥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多发性硬化症状体征等与磁共振成象的关系胡瑞琅,何祥综述(续第3期181页)9阵发性张力障碍与MRI阵发性张力障碍(如强直性肢痉挛发作,面部鬼脸,颈部扭转,构音障碍发作)可以是MS的首次临床表现,此时尚未出现其它临床症... 多发性硬化症状体征等与磁共振成象的关系胡瑞琅,何祥综述(续第3期181页)9阵发性张力障碍与MRI阵发性张力障碍(如强直性肢痉挛发作,面部鬼脸,颈部扭转,构音障碍发作)可以是MS的首次临床表现,此时尚未出现其它临床症状体征,往往难以确定MS之诊断。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猕猴桃的磁共振成象及核磁共振定域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新兵 李丽云 +1 位作者 丁广良 胡红兵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以猕猴桃鲜果为样品,在4.7T核磁共振成象仪上测量了质子密度象、扩散系数D的分布象、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象和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象,得到了鲜果不同部位的T1、T2和D的值,此外还进行了抑制水峰的定域波谱测量.所测得的... 以猕猴桃鲜果为样品,在4.7T核磁共振成象仪上测量了质子密度象、扩散系数D的分布象、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象和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象,得到了鲜果不同部位的T1、T2和D的值,此外还进行了抑制水峰的定域波谱测量.所测得的定域波谱与猕猴桃果汁的1H高分辨核磁共振(NMR)谱进行了比较和归属.无损地获得了有关猕猴桃的形态结构和物质组成的一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磁共振成象 定域波谱
下载PDF
用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低渗透白垩岩的毛管压力曲线
17
作者 林旭东 Norg.,JV 《测井与射孔》 2000年第3期15-20,42,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从注入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油水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以恒定流速注入岩心得到平稳状态的流体饱和度分布,在平稳状态下饱和度分布不变化,润湿相和非润湿相间的局部压力差代表毛管压力。用... 本文介绍一种从注入岩心饱和度分布的核磁共振成象得到油水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以恒定流速注入岩心得到平稳状态的流体饱和度分布,在平稳状态下饱和度分布不变化,润湿相和非润湿相间的局部压力差代表毛管压力。用NMR技术测量饱和度分布,在排泄情况下,通过数学计算得到非润湿相的压力。本文介绍了NMR技术及计算样品中压力分布的方法。非均质样品产生无规律的饱和度分布,可从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岩心 饱和度分布 毛管压力 白垩岩
下载PDF
原木的核磁共振成象——一种探测原木内部缺陷的有效方法
18
作者 石如庚 《木工机床》 1989年第4期30-34,共5页
引言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扫描和计算机技术在制材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材积、合理下锯、合理裁边和截断、自动分选和归垛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木的使用价值,特别提高其成材的等级率,各国正进... 引言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扫描和计算机技术在制材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材积、合理下锯、合理裁边和截断、自动分选和归垛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木的使用价值,特别提高其成材的等级率,各国正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原木内部的缺陷从外部不易直接发现,因而同一根原木用同样的下锯方式,当原木处在不同的原始位置,所得成材的等级率往往相差甚大。而成材等级对售价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制材工业 自动分选 内部缺陷 拉莫频率 外部磁场 磁共振扫描 自旋回波 回波时间 进动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象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所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大鹏 邹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68-70,共3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无创的、即时的、无辐射的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针刺对大脑产生效应的研究当中。但从实验设计和实验影响因素等方面来看,这种原理的应用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此技术在针刺研究应用进展的总...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无创的、即时的、无辐射的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针刺对大脑产生效应的研究当中。但从实验设计和实验影响因素等方面来看,这种原理的应用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此技术在针刺研究应用进展的总结,来掌握其发展动态,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象 针刺 进展 问题
下载PDF
磁共振成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洪涛 《辽宁医学杂志》 1992年第1期12-13,共2页
随着先进仪器的不断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和科学性也逐渐完善和提高。UCG(超声心动图)、ECT(核素显像)均对心血管疾病提高了诊断价值,但磁共振成象(MRI)在非创伤性诊断上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利用其“血流流空”效应,可在不... 随着先进仪器的不断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和科学性也逐渐完善和提高。UCG(超声心动图)、ECT(核素显像)均对心血管疾病提高了诊断价值,但磁共振成象(MRI)在非创伤性诊断上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利用其“血流流空”效应,可在不使用造影剂,不受电离辐射的情况下显示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对诊断心脏大血管的畸形及瓣膜病很有帮助。利用其不同组织的高分辨率和生化学性质的分析可诊断心肌病变,故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象(El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心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