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5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传导阻滞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张凯华 杨硕 卜淑芳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CB)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为AMAN组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CB)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为AMAN组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为AIDP组的患者共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并比较两组伴或不伴神经CB及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最高的Hughes评分和4周后Hughes评分下降的差异。结果本研究34例患者中AMAN 20例、AIDP 14例。AMAN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可逆性神经CB,与无神经CB的AMAN患者及伴神经CB的AIDP患者相比,Hughe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中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13例,其中AMAN 8例,AIDP 5例。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Hughes评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可逆性神经CB的AMAN患者临床恢复可能更快,优于不伴神经CB的AMAN患者及伴神经CB的AIDP患者。神经节苷脂抗体与GBS疾病短期预后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抗体 神经传导阻滞 急性运动轴索神经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神经 Hughes评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阻滞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高学锋 杜平均 +2 位作者 唐楠 王海龙 王朝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809-5814,共6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阻滞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坐骨神经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定联...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阻滞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坐骨神经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干预,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单独干预,比较各组热刺激缩足阈值(PWL)、伸姿推力(EPT)、神经阻滞发生时间、总持续时间、完全阻滞持续时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等指标差异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段PWL指标显著升高,经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显著降低,并明显优于同期治疗的右美托咪定组,EPT指标变化则相反(P<0.05)。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发生时间显著延长,总持续时间、完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坐骨神经组织染色分布均匀;模型组坐骨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有神经鞘膜水中及轴突现象产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坐骨神经排列相对整齐,轴突及水肿现象好转,外膜形态趋于完整,并优于右美托咪定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经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细胞凋亡降低,并优于同期治疗的右美托咪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显著降低,经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并优于同期治疗的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PWL、EPT,降低坐骨神经传导阻滞发生时间、提高总持续时间及完全阻滞持续时间,减少大鼠细胞凋亡,提高BDNF、G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坐骨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运动神经传导阻滞与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同亚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瑞迪 江军 刘智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与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不同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资料,根据神经电生理结果分为2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n=29)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与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不同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资料,根据神经电生理结果分为2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n=29)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n=21)。根据有无运动神经CB分为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n=10)、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n=11)、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n=19)和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n=10)。比较各组间患儿起病年龄、性别、疾病高峰期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短期预后(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结果AMAN中,运动神经CB均为可逆性。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的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低于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P<0.05),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的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高于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P<0.05)。结论伴有可逆性运动神经CB的AMAN提示神经纤维病变轻微,短期预后较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和AIDP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神经传导阻滞 吉兰-巴雷综合征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神经传导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功能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江林 杨敏 胥方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15-4018,共4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持续的股神经阻滞效果好于单纯镇痛剂治疗(吗啡);而相对于持续的神经阻滞,单次注射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特殊的仪器和专人管理,操作更加简单,费用也更低。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全膝...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持续的股神经阻滞效果好于单纯镇痛剂治疗(吗啡);而相对于持续的神经阻滞,单次注射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特殊的仪器和专人管理,操作更加简单,费用也更低。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注射40mL2.5g/L的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由指定观察者对患者置换后的疼痛、吗啡用量、走动距离、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吗啡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卧床时间较短,步行距离较长,关节活动度较大(P〈0.05~0.01)。提示单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神经康复 神经传导阻滞 单次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神经传导阻滞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仁斌 刘兴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39-240,F0003,共3页
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是指动作电位不能沿神经通过某一特定部位进行传导。神经传导阻滞不仅见于器质性损害,也可见于功能障碍。在局麻、缺氧、中毒等情况下,CB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髓鞘的脱失或受损时,CB可持续数天至... 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是指动作电位不能沿神经通过某一特定部位进行传导。神经传导阻滞不仅见于器质性损害,也可见于功能障碍。在局麻、缺氧、中毒等情况下,CB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髓鞘的脱失或受损时,CB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神经传导阻滞可见于多种不同的临床病变中,包括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格林-巴雷综合征(GBS)、嵌压性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等。对神经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将会有助于上述各种不同临床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脱髓鞘性神经 多灶性运动神经 炎性周围神经 临床综合征 嵌压性神经 特定部位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维华 赵忠新 沈玉兰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 (CB)的发生率及其与其它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 3 46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数据 ,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反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等作回顾性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 (CB)的发生率及其与其它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 3 46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数据 ,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反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等作回顾性分析。并对MCV测定时近、远端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波幅和波面积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存在CB。结果 :①在 3 46例糖尿病患者中 ,有CB的病例为 5 7例占 16 5 % ,受检的 13 45条神经中 ,有 62条神经异常 ,占 4 6% ,胫神经异常率最高(13 6% )。②出现CB的患者受检的 2 2 5条神经中 ,SCV、F反应、MCV的异常率依次为 5 2 9%、47 4%和45 1%。③出现CB的神经有 67 9%伴有F波潜伏期延长和 /或F波传导速度减慢 ,3 2 1%出现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 :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 (CB) ,胫神经CB出现率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阻滞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小儿股骨干骨折中髂筋膜腔隙神经传导阻滞与全身静脉镇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山 武永刚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全身静脉注射镇痛药镇痛在儿童急性股骨骨折中优缺点。方法从临床镇痛效果、使用频率、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71例急性股骨骨折儿童使用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全身静脉注射镇痛药镇... 目的探讨使用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全身静脉注射镇痛药镇痛在儿童急性股骨骨折中优缺点。方法从临床镇痛效果、使用频率、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71例急性股骨骨折儿童使用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全身静脉注射镇痛药镇痛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FICNB组在镇痛效果、镇静效果上均优于全身静脉镇痛(P<0.05);FICNB组在给药频率、不良毒副作用上均低于全身静脉镇痛(P<0.05)。结论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小儿急性股骨骨折手术后镇痛效果好,药物毒副作用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股骨骨折 髂筋膜腔隙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蓓蓓 姜文新 +1 位作者 秦碧勇 李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周期。结果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显效率为95.56%(129/135),总有效率为100%(135/135)。手术前后VAS评分(F=46.891,P=0.000)和PSQI评分(F=55.9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5、7和30 d VAS评分(t=6.395,P=0.012;t=8.104,P=0.000;t=5.693,P=0.013;t=8.294,P=0.000;t=7.193,P=0.007)和PSQI评分(t=7.142,P=0.006;t=3.959,P=0.034;t=7.142,P=0.006;t=3.959,P=0.034;t=8.104,P=0.000)均低于术前。平均治疗周期(15.97±2.44)d,各年龄组患者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4,P=0.001),≤30岁组治疗周期最短(q=4.593,P=0.019;q=5.693,P=0.018;q=4.583,P=0.021;q=7.204,P=0.008;q=5.593,P=0.013)、> 70岁组治疗周期最长(q=5.593,P=0.013;q=8.104,P=0.000;q=7.142,P=0.006;q=5.693,P=0.011;q=4.298,P=0.033)。结论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电刺激疗法 脊髓
下载PDF
阈下氯胺酮辅助神经传导阻滞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缪寿英 《华夏医学》 1999年第6期727-728,共2页
关键词 阈下氯胺酮 神经传导阻滞 镇静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俞芸芸 丁伟民 +2 位作者 尧银光 窦志兰 林雅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头皮神经阻滞(SNB)对开颅手术患者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开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将其分为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SNB复...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头皮神经阻滞(SNB)对开颅手术患者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开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将其分为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SNB复合全身麻醉组(LD组)70例,左旋布比卡因SNB复合全身麻醉(L组)70例,与常规全身麻醉组(G组)70例。比较3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L组、LD组均低于G组,且LD组低于L组(P<0.05)。与术前(T0)比较,3组切皮即刻(T1)、切皮后5 min(T2)、缝皮结束即刻(T3)及苏醒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出现明显波动(P<0.05);L组、LD组T1、T2、T3、T4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幅度较G组小(P<0.05),LD组T1、T2、T3、T4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幅度较L组小(P<0.05)。3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L组、LD组苏醒拔管时、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P)水平较G组低(P<0.05);LD组苏醒拔管时、术后24 h EP、NE、Cor水平较L组低(P<0.05)。3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6%、13%与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91)。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SNB可缓解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机体应激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右美托咪啶 神经传导阻滞 开颅 镇痛
下载PDF
上腹下神经丛阻滞缓解子宫动脉栓塞后疼痛
11
作者 孙亚鹏 沈利明 +1 位作者 黄剑 陆玉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上腹下神经丛阻滞(SHNB)缓解子宫动脉栓塞(UAE)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SHNB组(n=11)及非SHNB组(n=14,外周静脉镇痛);记录SHNB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组间UAE后数字疼痛评分(N... 目的观察上腹下神经丛阻滞(SHNB)缓解子宫动脉栓塞(UAE)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SHNB组(n=11)及非SHNB组(n=14,外周静脉镇痛);记录SHNB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组间UAE后数字疼痛评分(NRS)最高分、UAE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及完成UAE至首次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间隔时间。结果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及子宫肌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NB技术成功率100%(11/11);未见下肢放射性麻木、药物注射入血、腹腔出血及腹膜炎等并发症。SHNB组UAE后NRS最高分及应用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均显著低于、而完成UAE至首次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间隔时间显著长于非SHNM组(P均<0.001)。结论SHNB可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UAE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12
作者 叶棋 顾磊 +2 位作者 叶志坚 刘俊涛 方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HA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均采取超...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HA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均采取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观察组增加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以及镇静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后续用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用药后30 min的检测指标、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续追加用药量以及镇痛泵的追加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20%)(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检测指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THA患者,可以较好地进行术后镇痛,减少追加用药,改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且对患者术中的不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传导阻滞 右美托咪啶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下载PDF
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PCIA并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
13
作者 王晓东 周翼 +3 位作者 靳涛 王建华 兰基山 齐少霞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片类药物静脉镇... 目的探讨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PCIA并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炎症因子、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72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2.930~13.850,P<0.05)。观察组术后72h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6.139~8.961,P<0.05)。观察组术后72h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3.845~5.21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虽低于对照组(14.2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0,P>0.05)。结论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应用PCIA并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显著提升镇痛和镇静效果,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肝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神经传导阻滞 肝细胞 腹腔镜检查 肝功能试验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14
作者 折甜甜 田龙飞 孙逸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SG-PVB)用于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USG-PVB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SG-PVB)用于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USG-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药物用量及围术期指标;于术后4 h(T_(1))、术后24 h(T_(2))、术后48 h(T_(3))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患者躁动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免疫功能[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术中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黄碱、尼卡地平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SA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N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胸腹腔镜术中应用全麻联合USG-PVB麻醉方案,可有效减少术中药物使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躁动及疼痛,对免疫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麻醉 全身 胸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效果探讨
15
作者 詹丹丹 李向南 +1 位作者 陆荣祥 赵志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用于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前体位性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于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用于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前体位性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于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罗哌卡因的浓度分为3组:0.2%罗哌卡因20 mL组(L组),0.375%罗哌卡因20 mL组(M组),0.75%罗哌卡因20 mL组(H组),每组20例。在椎管内麻醉体位变动前,进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记录阻滞前(T_(0))、阻滞后5 min(T_(1))、阻滞后10 min(T_(2))、阻滞后15 min(T_(3))、阻滞后20 min(T_(4))静息和动态(被动直腿抬高和内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体位摆放时的VA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体位质量评分,补救镇痛的例数,患者满意率,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3)时H组静息VAS评分低于L组(P<0.05);T_(1)、T_(2)、T_(3)时H组被动直腿抬高15°的VAS评分低于L组和M组患者(P<0.05);T_(4)时M组和H组被动直腿抬高15°的VAS评分低于L组患者(P<0.05)。T_(2)、T_(3)时H组内收的VAS评分低于M组和L组(P<0.05);T_(4)时M组和H组内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M组和H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M组和H组体位质量评分均优于L组(P<0.05)。L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优于H组(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PENG阻滞减轻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摆放疼痛,提高了患者体位摆放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疼痛 神经传导阻滞 罗哌卡因 老年人
下载PDF
局麻药联合前锯肌阻滞与胸神经阻滞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曾建强 袁磊 +2 位作者 钟昭迎 彭冬兰 宋财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506-1512,共7页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全麻组(n=30),罗哌卡因SPB+PECS+全麻(n=31),复方利多卡因SPB+PECS+全麻(n=31)。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30 min(T0)、神经阻滞后(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15 min后(T3)、手术结束前10 min(T4)、苏醒1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PACU)、术后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1 d、3 d、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7 d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MAP、HR、VAS、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全麻组相比,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后T3时刻的MAP指标明显较低(P<0.05),麻醉后T1、T3时刻HR指标明显较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刻的VAS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4 h、1 d、3 d时刻的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亦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术后12 h、24 h、48 h时刻利多卡因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4 h、1 d、3 d时刻hs-CRP指标较罗哌卡因组有显著下降(P<0.05)。与全麻组相比较,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更低(P<0.05);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全麻组长(P<0.05),且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罗哌卡因组更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患者术后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术后谵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根治术中,相比于普通全身麻醉,以局部麻醉SPB+PECS+全麻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疼痛与术后炎症应激,延长镇痛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同时复方利多卡因较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其术后镇痛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前锯肌 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THA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张伟 王飞 +1 位作者 李咸鹏 高成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研究方式,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研究方式,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PENGB),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scia iliaca compartmentblock,FICB);对比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监测麻醉前、置入喉罩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时2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结果研究组超声定位时间、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HR值,在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CD3^(+)、CD4^(+)、CD4^(+)/CD8^(+)水平测定与本组术前进行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D8^(+)测定值较本组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AD、NE、IL-10、TNF-α测定值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为36.00%,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连续PENGB较超声引导下连续FICB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老年THA患者中能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炎症应激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超声引导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
18
作者 张衍平 李现虎 李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方法】268例接受下肢骨折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134例)与对照组(全麻,13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方法】268例接受下肢骨折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134例)与对照组(全麻,13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拔喉罩时(T_(3))的MAP、HR与麻醉前(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1)、T_(2)、T_(3)时的MAP、HR均显著高于T_(0)时,观察组在T_(1)、T_(2)、T_(3)时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_(2)、T_(3)时的PT、TT、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更好,围术期患者体征稳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下肢骨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丛阻滞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摆放侧卧位时镇痛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安能 王颖 +6 位作者 陈永红 孙宝慧 刘黔 王春光 赵培培 秦方东 何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69-573,共5页
目的 通过与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的比较,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丛阻滞(PENGB)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摆放侧卧位时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80岁,髋部骨折拟择期行手术的患者83例,男性15例,女性68例,均... 目的 通过与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的比较,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丛阻滞(PENGB)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摆放侧卧位时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80岁,髋部骨折拟择期行手术的患者83例,男性15例,女性68例,均达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PENGB组(P组)和S-FICB组(S组),P组41例,S组42例,2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前行单次神经阻滞,均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摆放体位时(T4)的静息和运动(被动抬腿15°)NRS评分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记录穿刺部位血肿、感染、误入血管、局麻药毒性反应、术后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T2~T4时刻P组静息NRS疼痛评分降低(P<0.05)。T3~T4时刻P组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P<0.05),摆放体位时(T4)P组和S组分别有3例(7%)和11例(26%)患者需要补救镇痛(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剂量(0.4%罗哌卡因20 ml)的情况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时镇痛效果优于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神经传导阻滞 筋膜 超声引导
下载PDF
乳突尖耳侧前缘新入路在面神经阻滞术治疗恢复期面瘫中的应用
20
作者 沈国昌 李治 +4 位作者 陈梁 张毅宾 乔禹 张琪 王国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乳突尖耳侧前缘新入路在面神经阻滞术治疗恢复期面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面瘫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进行穿刺,观察组于... 目的探讨乳突尖耳侧前缘新入路在面神经阻滞术治疗恢复期面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面瘫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进行穿刺,观察组于乳突尖耳侧前缘新入路进行穿刺。两组均采用面神经阻滞术,比较阻滞效果、治愈率等。结果观察组总穿刺成功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77.5%,31/40),穿刺针与冠状位角度小于对照组,与水平位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52.5%,21/40)高于对照组(35.0%,1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尖耳侧前缘新入路在面神经阻滞术治疗恢复期面瘫中体表定位清晰,穿刺角度、深度明确,可提高总穿刺成功率和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恢复期面瘫 穿刺 角度 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