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2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递藏轨迹考述
1
作者 刘树胜 张国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国图藏钱杲之《离骚集传》,根据其题跋、题识、题签与藏书印,结合对与之相关的历代书目文献的考察,一条完整的递藏链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首藏于江阴朱承爵“存与堂”,由其后人朱元孺递藏;又藏于常熟毛晋“汲... 国图藏钱杲之《离骚集传》,根据其题跋、题识、题签与藏书印,结合对与之相关的历代书目文献的考察,一条完整的递藏链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首藏于江阴朱承爵“存与堂”,由其后人朱元孺递藏;又藏于常熟毛晋“汲古阁”,由其子毛褒、毛表递藏;继藏于丰润曹寅“楝亭”;继藏于桐乡金德舆“桐华馆”;继藏于平江黄丕烈“士礼居”;继藏于长洲汪士钟“艺芸书舍”,由其后人汪宪奎、汪振勋递藏;继藏于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由其后人瞿镛、瞿润、瞿秉渊、瞿启科、瞿启甲、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祖孙五代递藏(瞿启甲掌握期间,武进费念慈和常熟邵松年均曾向其借以影抄录副),1950年由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兄弟将其捐献于中央人民政府,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同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者对楚辞研究的细心、认真与贡献,这也充分证明了此书确为宋刻孤本而非影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本宋刻《离骚集传》 藏书印 题跋 题识 题签 递藏链
下载PDF
《离骚》篇名新释
2
作者 赵建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2-55,60,共5页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有独立作者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长诗,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是历来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自汉代以来,对其篇题的解释众说纷纭,已有数十种之多,为读者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作品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结合作者其人、社会背景...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有独立作者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长诗,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是历来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自汉代以来,对其篇题的解释众说纷纭,已有数十种之多,为读者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作品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结合作者其人、社会背景、全篇内容结构,以及思想情感、创作背景全面深入地分析,认为“离骚”当指离心的忧怨,详言之,则指诗人被迫与朝中君臣离心而致使其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愁怨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篇名 多维视角 忧愁怨愤
下载PDF
《离骚》今音标注辩证续例
3
作者 封传兵 尹国馨 《武陵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1,120,共7页
近年来出版的多家《楚辞》译注本的今音标注,存在当注未注、多音分歧、不合音理、匹配失误等问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离骚》篇中几处字音注释分歧进行考辨得出,“何桀纣之猖被兮”之“被”字今音当注为pī,“不量凿而正枘兮”之... 近年来出版的多家《楚辞》译注本的今音标注,存在当注未注、多音分歧、不合音理、匹配失误等问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离骚》篇中几处字音注释分歧进行考辨得出,“何桀纣之猖被兮”之“被”字今音当注为pī,“不量凿而正枘兮”之“凿”当注为záo,“[艹资]菉葹以盈室兮”之“[艹资]”,当注为cí,“驷玉虬以乘鹥兮”之“鹥”当注为yì,“登阆风而绁马”之“阆”当注为làng,“扬云霓之晻蔼兮”之“晻”当注为ǎ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离骚 字音注释 审音 续考
下载PDF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奇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古诗英译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琴曲《离骚》的历史传承
5
作者 朱益红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晚唐僖宗时期的陈康士根据屈原自传体长诗《离骚》创制的同名独奏琴曲《离骚》,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屈原文学作品谱入音乐的最早记录。但唐、宋、元三代曲谱已遗佚。至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始见《离骚》减字谱。此后五百年间,共有37个... 晚唐僖宗时期的陈康士根据屈原自传体长诗《离骚》创制的同名独奏琴曲《离骚》,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屈原文学作品谱入音乐的最早记录。但唐、宋、元三代曲谱已遗佚。至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始见《离骚》减字谱。此后五百年间,共有37个曲谱版本刊载流传。刊传者有皇室藩王、宦官、文人、商贾平民等。新中国成立后,古琴家管平湖等打谱翻译明、清遗谱,与当时弘扬屈原之爱国主义精神遥相呼应。琴曲《离骚》自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后打谱成乐,成为文人、士人家国担当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曲《离骚 琴谱版本 传承脉络
下载PDF
《离骚》作者辨——兼《离骚》题名、主旨索解
6
作者 周远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离骚》是一篇降帝神、巫扮而祀的祭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关于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记述与《离骚》雕虫篆刻的祭歌文本不符。《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关于屈原作《离骚》的语句,有后人窜入之痕迹。司马迁... 《离骚》是一篇降帝神、巫扮而祀的祭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关于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记述与《离骚》雕虫篆刻的祭歌文本不符。《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关于屈原作《离骚》的语句,有后人窜入之痕迹。司马迁关于屈原作《离骚》的三处著录均不可信,东汉在此基础上的著录亦皆不可信。《离骚》《淮南子》间有内在的渊源关系,诸多雷同句表现出的前者从后者断句取词的迹象表明,《离骚》缘《淮南子》而作。能缘《淮南子》作《离骚》者,唯有刘安,这与荀悦《汉纪·孝武皇帝纪》和高诱《淮南子序》的记载一致。刘安因谋反被诛后,其《离骚》等在汉武帝眼中成了“邪说”的载体。刘向为塑造节士形象,将《离骚》置于屈原名下,并伪造、篡改《屈原贾生列传》等。“离骚”即“骚离”,《说文解字》“骚,摩马”,“离”情状尾词,无实义,“骚离”指骚动不宁之状。《离骚》,刘安受诏而作,但“不可与庄语”,只能以楚辞中突出的言说方式巫语“曼衍”之,以祭歌的“无端崖之辞”反映了“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作者 刘安 骚离
下载PDF
《离骚》中的神女隐喻与叙事空间
7
作者 何易展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离骚》中突出刻画了高丘佚女、宓妃及有娀氏佚女的形象,其中,宓妃和有娀氏的原型皆有据可考,或出自伏羲氏女,或出自契母简狄,然高丘佚女的原型难觅其踪。从《离骚》文本来看,“三求女”的逻辑层次安排决定着三女原型及其性质的认定。... 《离骚》中突出刻画了高丘佚女、宓妃及有娀氏佚女的形象,其中,宓妃和有娀氏的原型皆有据可考,或出自伏羲氏女,或出自契母简狄,然高丘佚女的原型难觅其踪。从《离骚》文本来看,“三求女”的逻辑层次安排决定着三女原型及其性质的认定。结合《楚辞》文本经、传阐释的体例特征,以及对宓妃和有娀氏佚女原型的既有认知,“三求女”呈现出由外及内、由下至上、由卑至尊,甚至呈现出由自然神至人神的逻辑安排。由此进一步与其类属性神灵相证,说明巫山神女乃是代表太一尊神主阴阳、生死及灾祸神职的“尸女”,宋玉所赋亦并非梦遇神女,而是对巫祭客观真实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赋》 高丘佚女 神女赋 离骚
下载PDF
处境、心态与话语特色——再论《离骚》的创作时间
8
作者 唐旭东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离骚》中屈原几次提到为了坚持理想和高尚的人格,宁愿投水自杀。有两次明确指明要效法彭咸投水自杀,其中“愿依彭咸之遗则”是否为此意尚有争议,而“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却是明确无疑的。还有一次虽未提到彭咸,但表明“宁溘死以流亡... 在《离骚》中屈原几次提到为了坚持理想和高尚的人格,宁愿投水自杀。有两次明确指明要效法彭咸投水自杀,其中“愿依彭咸之遗则”是否为此意尚有争议,而“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却是明确无疑的。还有一次虽未提到彭咸,但表明“宁溘死以流亡”之志,也是明确表示要投水自杀。另外,还有“伏清白以死直”亦可理解为“投水自杀”。在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认知、情感表达和对死的态度及方式上,《离骚》与绝大多数屈原自杀前一年内所作诗歌具有一致性,而明确提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的《抽思》以及比《抽思》创作时间更晚的《哀郢》《涉江》却无一字提到“彭咸”,无一字涉及“死”,据此可判定《离骚》非屈原流放汉北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屈原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离骚 创作时间
下载PDF
理、势、事之较量:《离骚经》名、实相乖之因的文化探析
9
作者 丁友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7-43,116,共8页
《离骚经》在传统社会中以称“经”而非经的特殊身份,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个中缘由值得探究。《离骚》称“经”这一文化现象本质上是楚文化与儒文化在学理、时势、人事上较量的结果。在儒学经学化的参照下,《离骚》于西汉初年不缺... 《离骚经》在传统社会中以称“经”而非经的特殊身份,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个中缘由值得探究。《离骚》称“经”这一文化现象本质上是楚文化与儒文化在学理、时势、人事上较量的结果。在儒学经学化的参照下,《离骚》于西汉初年不缺称“经”之政治文化空间,然时机未成熟。至武帝朝,时机成熟,儒家典籍因理具、势备、事全,成为独尊之学,而《离骚》则理亏事败,错失良机。其后,扬雄虽对《离骚》称“经”之“理”有所阐释,但大势已去,故其称“经”之事不可成。到班固,囿于体制,以官方代言人之利,抑“势”破“理”,故《离骚》称“经”仍不成。至王逸,“理”“势”俱全,但“后继无人”,终致《离骚经》名实相乖。由此可知,在传统社会中一种思想或理论要形成现实制度,既需学理自洽,还需合乎时势,更要人事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称经 经学 学术 文化
下载PDF
《离骚》“朝……夕……”句式与文本逻辑探源
10
作者 张靖林 程莎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现有《离骚》研究多侧重于情感意涵与文本结构划分研究,而对于以文本转换关键词分析文本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离骚》中“朝……夕……”句式呈现为重章反复之样态值得进一步探析。此句式于屈原笔下反复陈说自然有其超越文本直译的深意,... 现有《离骚》研究多侧重于情感意涵与文本结构划分研究,而对于以文本转换关键词分析文本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离骚》中“朝……夕……”句式呈现为重章反复之样态值得进一步探析。此句式于屈原笔下反复陈说自然有其超越文本直译的深意,即可归纳为以情感为线索发现其对于《离骚》整体文章结构与文本层次化划分的突出作用。其一方面展现了屈原对于人生道路的追寻与思考,另一方面贯穿着“时空意识”之于“生命意识”的辅车相依,也正是在“朝……夕……”句式的循环往复之中,更能深入理解先秦典籍中的时空意识与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夕……” 离骚 文本结构 时空意识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
11
作者 陈奇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翻译中必然存在语言符号的意指移位现象。以符号学理论为观照,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可归因于符号能指、符号所指与符号解释者的共同作用。本文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描写了译诗中的意指移位现象,并结合翻译语境分析其类型、原因及... 翻译中必然存在语言符号的意指移位现象。以符号学理论为观照,翻译中的符号意指移位可归因于符号能指、符号所指与符号解释者的共同作用。本文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描写了译诗中的意指移位现象,并结合翻译语境分析其类型、原因及翻译效果。文章认为,霍译《离骚》中存在四类典型的意指移位,涉及音韵修辞、句法补充、意象传达、词义选择四个方面,其翻译效果有好有差、不一而论。诗歌译者应根据翻译语境,运用恰当的意指移位策略来提升文本效果,并尽量避免无意的文化误读,从而推动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意指移位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论《离骚》对西汉文人创作之影响
12
作者 张艺馨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深受西汉王室和文人的喜爱。他们视屈原为爱国忧民的榜样,开创了借榜样咏己的写作方式;西汉文人对楚辞的摹拟创作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楚辞的原始风貌,楚辞的鬼怪神异色彩和富丽语言也被文人化用到赋中。辞赋在社... 《离骚》作为楚辞代表作,深受西汉王室和文人的喜爱。他们视屈原为爱国忧民的榜样,开创了借榜样咏己的写作方式;西汉文人对楚辞的摹拟创作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楚辞的原始风貌,楚辞的鬼怪神异色彩和富丽语言也被文人化用到赋中。辞赋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促使经学将辞赋正统化,对后世文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楚辞 西汉文人创作
下载PDF
浅谈魏晋文人阮籍《咏怀诗》对《离骚》的接受
13
作者 王靖怡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6期9-11,共3页
阮籍处于魏晋异代之际,政局动荡,阮籍将他内心的愤懑和隐忍寄托在文学世界中,《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其中颇多感慨之词。屈原《离骚》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入手,分析魏晋... 阮籍处于魏晋异代之际,政局动荡,阮籍将他内心的愤懑和隐忍寄托在文学世界中,《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其中颇多感慨之词。屈原《离骚》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入手,分析魏晋文人阮籍的《咏怀诗》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阮籍 《咏怀诗》 离骚
下载PDF
修辞学视域下《离骚》与《神曲》的篇章隐喻对比研究
14
作者 魏佳蓉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是一种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篇章隐喻作为隐喻学当中主要的门类,在文学作品的研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浪漫主义长诗《离骚》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作《神曲》为研究对象,...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是一种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篇章隐喻作为隐喻学当中主要的门类,在文学作品的研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浪漫主义长诗《离骚》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作《神曲》为研究对象,以两部作品中较为典型的隐喻为材料,以修辞学为视角,分析其宗教意义、认知意义和文化意义。通过本文研究表明,两部作品篇章隐喻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离骚》以博喻式篇章隐喻为主,而《神曲》则以寓言式篇章隐喻为主。篇章隐喻表现形式的差异与社会意识形态、民众价值观念、民族文化观念密不可分。本课题在研究视角、语料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中意文化典籍的比较研究和深入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异同具有积极的意义。Metaphor in language is a reflection and a means of human cognitive activity, and it is a kind of language use phenomenon closely related to context. Chapter metaphor, as a major category in metaphor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Romantic poem Li Sao and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masterpiece The Divine Comed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akes the more typical metaphors in the two works as the materials, and analyses their religious, cognitiv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hetori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chapter metaphors in the two works are different, with Li Sao being dominated by the metaphorical chapter metaphors of Bo, and The Divine Comedy being dominated by the allegorical chapter metaphor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s of chapter metaphor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ocial ideology, popular valu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concepts. This project is innovative in term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corpus scope, research methodology, etc., and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Italian cultural texts and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隐喻 语篇模块 《神曲》 离骚
下载PDF
许渊冲英译版《离骚》象似性分析
15
作者 师依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26-31,共6页
象似性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也是一种修辞手段,象似性从语言符号的本质出发,研究和论证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一种自然的可论证的联系。其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频率较高,逐渐成为增加诗歌韵律、升华文学作品艺术情感的... 象似性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也是一种修辞手段,象似性从语言符号的本质出发,研究和论证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一种自然的可论证的联系。其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频率较高,逐渐成为增加诗歌韵律、升华文学作品艺术情感的独特写作手法。《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由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抒情诗,该诗歌文化意象丰富,也引无数学者为其折腰。纵观国内外,《离骚》的英译本有十几个,在众多译本中,许渊冲的英译版相对来说叫权威和受欢迎。本文基于语音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和隐喻象似四个方面解读许渊冲英译版《离骚》中的象似性,尝试探蹊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Iconicit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ranch of contempora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a rhetorical device. Starting from the essence of linguistic symbols, it studies and argues for a natural and demonst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symbols. It is frequently used in poetry creation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unique writing technique that increases poetic rhythm and elevates artistic emotions in literary works. “Chu Ci”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sourc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 Sao”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Chu Ci”. It is a lyrical poem created by the poet Qu Yua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cultural imagery of this poem is rich, and it has also attracted countless scholars to bow to i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abroad, there are more than te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Li Sao, among which Xu Yuanchong’s English translation is relatively authoritative and popular.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similarity in Xu Yuanchong’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Sao” from four aspects: phonetic similarity, quantitative similarity, symmetrical similarity, and metaphorical similarity, attempt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离骚 语音象似 数量相似 对称象似 隐喻象似
下载PDF
离骚万古家国情
16
作者 施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1期3-3,共1页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一种精神联系如此之紧密,唯有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屈原含恨写完诗篇《怀沙》,“踽踽然到汨罗,默默然向郢都”,抱石投进滔滔的江河时...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一种精神联系如此之紧密,唯有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屈原含恨写完诗篇《怀沙》,“踽踽然到汨罗,默默然向郢都”,抱石投进滔滔的江河时,中华民族的文脉里从此便多了一股绵绵的诗意、一种淡淡的忧思。忠烈屈子,千年一叹。一声悲叹,无限赞叹。刘禹锡缅怀屈原,“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李白回忆屈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汤显祖牵挂屈原,“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子 屈平 离骚 汤显祖 刘禹锡 端午 李白
下载PDF
简析杂剧《读离骚》
17
作者 陈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13-15,共3页
《楚辞》自出现之后,就和《诗经》一起构成了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的诗歌内容及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就成为后世文人创作的素材,屈原卓越的人格垂范及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也成为后世作家常常抒写的主题。自元代杂剧出现,就逐渐有了关... 《楚辞》自出现之后,就和《诗经》一起构成了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的诗歌内容及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就成为后世文人创作的素材,屈原卓越的人格垂范及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也成为后世作家常常抒写的主题。自元代杂剧出现,就逐渐有了关于屈原的戏曲创作,清代尤侗《读离骚》就是屈原戏的代表作品。该剧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涉及研究《楚辞》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读离骚 屈原 尤侗
下载PDF
从“依祭作骚”到“以经解骚”--试论《离骚》中的自我审察与经学消弭
18
作者 陈斯衎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离骚》的文本结构与卜筮祭祷类文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而文本结构指示出,《离骚》中灵均(屈原)呈现出的忠君、爱国、好修品格,皆是发于其对外在身份与内在自我的审察。汉代以后,经学家对《离骚》的偏向化解释,导致对此特点的关注逐渐消... 《离骚》的文本结构与卜筮祭祷类文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而文本结构指示出,《离骚》中灵均(屈原)呈现出的忠君、爱国、好修品格,皆是发于其对外在身份与内在自我的审察。汉代以后,经学家对《离骚》的偏向化解释,导致对此特点的关注逐渐消弭,对忠君、爱国表征的关注上升,也就使得《离骚》的文旨重心发生了适时性的迁移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自我审察 经学
下载PDF
《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及其现实意义
19
作者 余俊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全文共370多句,2400多字,据统计,该文中涉及“香草”的句子一共有21句,共提及17种香草;其中“求女”情节占有突出地位,前后共提到11次“美人”的意象。可见作者屈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种种“香草”和“...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全文共370多句,2400多字,据统计,该文中涉及“香草”的句子一共有21句,共提及17种香草;其中“求女”情节占有突出地位,前后共提到11次“美人”的意象。可见作者屈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种种“香草”和“美人”,他将自己高洁的品质、政治追求和爱国情怀寄托于其中,也就形成了“香草美人”这一意象。这一意象的塑造与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香草美人 意象
下载PDF
《离骚》“求女”的情感诉求——兼论“求女”寓意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艳 《武陵学刊》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因子,《离骚》“求女”喻指对贤君的渴求,这种渴求源于诗人心中凝重的帝王情节。“求女”乃是诗人帝王情结的艺术幻化,是诗人忠君情感的哀怨倾诉,是诗人求索精神的自我彰显。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求女 帝王情结 忠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