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生态林场园林植物种植密度监控研究
1
作者 张珺 黄清俊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维持生态林场的生物多样性,使土地利用率和植物产出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对园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通过遥感技术采集生态林场园林植物信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原始生态林场园林帧图像转...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维持生态林场的生物多样性,使土地利用率和植物产出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对园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通过遥感技术采集生态林场园林植物信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原始生态林场园林帧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准确提取出生态林场园林植物轮廓;再引入决策树算法对园林植物进行分类并计算种植密度,结合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特性、园林设计要求以及生态功能需求,完成对植物密度的分析预警。结合实际林业试验环境对植物种植密度的设计、管理以及调控措施提出了建议,促进了生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生态林场 园林植物 轮廓提取 植物分类 种植密度监控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李玉发 +5 位作者 何中国 刘红欣 李伟堂 杨翔宇 张连喜 牛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36-40,共5页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2.30×10^(5)、2.69×10^(5)、3.23×10^(5)株/hm^(2)),研究特定时期花生光合指标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吉花2号采用小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2.02×10^(5)株/hm^(2)时生育期最短,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生育期提前1~2 d;植株的株高最小,有利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最大,总光合势最大;产量最高(3651.15 kg/hm^(2)),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增产10.17%。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不同密度下,吉花2号产量都高于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因此,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粒型花生 种植技术 种植密度 叶面积系数 光合势
下载PDF
滇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青贮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梅芬 杨洋 +3 位作者 薛世明 杨世平 廖祥龙 张美艳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数和节数,但是降低单株的株高、穗叶面积、不同位叶干重和基部茎宽,并有效地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的含量。建议在种植青贮玉米时一定在关注单株农艺性状的变化和群体养分含量变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和优质的青贮玉米,同时避免植株倒伏等因素引起的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凯琴 张玉松 +3 位作者 燕林祥 李根泽 李庆刚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_(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_(1)N_(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_(1)N_(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虎 周刚 +3 位作者 唐余成 陈光勇 张世洪 徐星华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38-42,共5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的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在4个种植密度中,当密度为B3处理(45000株/hm^(2))时,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即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良种 金玉2002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华 裴磊 +2 位作者 解丽丽 秦悦 张定一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明确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洪堡小麦实验基,以当地主...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明确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洪堡小麦实验基,以当地主栽品种“临麦5311”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容重、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4×105株/亩施氮量15 kg/亩下取得最大值,分别为646.4 kg/亩、835 g/L、62.47%、31.79%和13.99%。综上,在山西临汾地区,“临麦5311”种植密度4×105株/亩下配施氮肥15kg/亩为该地区获得高产和优质小麦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8
作者 朱文达 颜冬冬 +2 位作者 刘晓洪 李林 曹坳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65,共5页
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 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及杂草对氮、磷、钾及水分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对野燕麦、苦苣菜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到89.8%~100.0%。采取防除措施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量减少85%以上,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和光照条件。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不同处理的油菜籽产量达到3155.0~4920.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未消毒土壤区增加13.3%~76.8%,增收1857.3~10684.8元/hm^(2)。研究表明采用土壤消毒结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适度增加油菜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对杂草防效,同时也能保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种植密度 杂草防效 养分 油菜籽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黄丽娜 程世敏 +2 位作者 赵增贤 魏军亚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73,共8页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hm^(2);P2:2340株/hm^(2);P3:2520株/hm^(2))为主区,行距(R,R1:宽行5.10 m+窄行1.00 m;R2:宽行4.80 m+窄行1.30 m;R3:宽行4.50 m+窄行1.60 m)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质量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质量较R1、R2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hm^(2),宽行4.50 m、窄行1.60 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植密度 行距 产量 品质 宜机化栽培
下载PDF
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田润189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3 位作者 李宏滇 黄柄壬 韦贵剑 丘立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B2、B3和B4处理分别施用缓释肥600、750和900 kg/hm^(2)),探究田润189在3个密度4个施肥量水平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表现。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量及肥密互作对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A3处理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1处理,但与A2处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B4处理最高,且极显著高于B2处理,但与B3和B1处理差异不显著;在肥密互作中,春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494.50 kg/hm^(2)且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4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秋播以A3B4处理的产量最高(8276.50 kg/hm^(2)),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1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上看,施用缓释肥处理(B2、B3和B4处理)的收益均比常规施肥处理(B1处理)高,尤其B3处理的收益最高,达12353.59元/hm^(2),比B1处理平均增收10.77%。综上所述,田润189玉米的较佳种植密度为48000~54000株/hm^(2),在此密度下施用750~900 kg/hm^(2)缓释型复合肥(N-P 2O 5-K 2O=24-6-10)可获得较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润189 施肥量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雌雄配比和种植密度对单雌性工业大麻籽糠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郭孟璧 杨若菡 +5 位作者 杨明 郑建芬 牛龙江 木丽海 张园 陈璇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420、15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 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420、15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种植密度越大,麻籽、麻糠、麻秆及大麻二酚(CBD)理论产量越高;在最大种植密度15630株/hm^(2)下,20%雄株率下的麻籽、麻糠、麻秆及CBD理论产量均高于10%和30%雄株率的产量,其麻籽产量为5738.02 kg/hm^(2),麻糠产量为6087.14 kg/hm^(2),麻秆产量为9396.35 kg/hm^(2),CBD理论产量127.58 kg/hm^(2)。在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籽糠生产实践中,建议配置花期一致的20%左右雄株,保证授粉充足,实现麻籽和麻糠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雌性工业大麻 雌雄配比 种植密度 籽糠生产
下载PDF
沿黄灌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效应
12
作者 郑彩霞 赵宝勰 +4 位作者 俞华林 李雨阳 师学豪 邱小娟 马泉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39-842,共4页
为探索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白银市灌区胡麻的种植密度。以陇亚1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1200万粒/hm^(2))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为探索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白银市灌区胡麻的种植密度。以陇亚1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1200万粒/hm^(2))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胡麻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果粒数和经济系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茎数、分枝数、分枝长、果层厚度、单株果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主茎贡献率增加,分茎贡献率逐渐降低。在白银市灌区现阶段生产水平下,胡麻种植密度为750万粒/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299.6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种植密度 产量 植株性状 沿黄灌区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作者 苗明军 李佳佳 +10 位作者 雷晓葵 高毅 廖继超 钟建 李菊 周意 杨亮 李志 胡文 李跃建 常伟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61-64,共4页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36 cm×26 cm),设其他4个种植密度梯度:T_(1)(8400株/667 m^(2),28 cm×26 cm)、T_(2)(8000株/667 m^(2),26 cm×30 cm)、T_(3)(6700株/667 m^(2),26 cm×35 cm)、T_(4)(5400株/667 m^(2),36 cm×32 cm)。结果表明,T_(1)和T_(2)的667 m^(2)折合净产量和净收益较大,分别为5702.85 kg、11583.55元和5695.44 kg、11617.32元,且二者的食用茎粗和茎长适中、皮薄,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推荐8000~8400株/667 m^(2)是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莴笋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刘洋 蔡广兴 +5 位作者 张蕾 董智 董俊 苏建党 张晓鹏 侯志研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为探明优质、耐密的玉米品种辽单1211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23年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阜新镇,以辽单1211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了6.0、6.75、7.50、8.25万株/hm^(2)共4个密度水平,并研究分析了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为探明优质、耐密的玉米品种辽单1211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23年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阜新镇,以辽单1211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了6.0、6.75、7.50、8.25万株/hm^(2)共4个密度水平,并研究分析了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单1211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8.2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11 065.00 kg/hm^(2);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和百粒质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茎粗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单1211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保山市玉米“保玉16号”不同用途种植密度试验
15
作者 刘婷婷 谢志坚 +1 位作者 陈国斌 李琰聪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探究保玉16号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作不同用途种植的最适密度。结果表明,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保玉16号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时鲜生物产量最高,该品种收获整株作青贮饲料最适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保玉16号种... 探究保玉16号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作不同用途种植的最适密度。结果表明,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保玉16号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时鲜生物产量最高,该品种收获整株作青贮饲料最适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保玉16号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该品种收获籽粒作粮食或饲料最适种植密度为5.70万~6.0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玉16号 种植密度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小敏 吕开源 +4 位作者 马惠 吴宏亮 赵如浪 康建宏 吴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232-244,共13页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D1:67500株·hm^(-2)、D2:82500株·hm^(-2)、D3:97500株·hm^(-2))下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2)农田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63.50%~81.82%)、担子菌门(4.83%~18.03%)和被孢霉门(3.18%~9.61%)等14个门及509个属的真菌组成,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模式各密度处理间群落结构不同,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3)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α多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值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质含量与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pH值是驱动秸秆还田模式下各密度处理中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中,秸秆还田结合种植密度82500株·hm^(-2)处理,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改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种植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甜荞光合特性、产量及抗倒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新慧 吴怡欣 +6 位作者 王家乐 陶金才 万晨茜 王孟 高小丽 冯佰利 高金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7,共14页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2O5:76.8、K2O:56.4 kg·hm^(-2))、F2(N:180、P2O5:115.2、K2O:84.6 kg·hm^(-2))和F3(N:240、P2O5:153.6、K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14.6%、6.7%、15.3%、15.2%和16.6%,PAR和胞间CO_(2)浓度(Ci)平均减少4.5%和6.7%。D2较D1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9.6%、12.5%、24.7%、19.8%和26.2%,而第2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13.1%、7.4%、18.3%和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2O5:115.2 kg·hm^(-2)、K2O:84.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光合特性 抗倒伏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角果期弱光胁迫油菜籽粒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晓玉 李真 +6 位作者 王天尧 周元委 徐正华 王晶 汪波 蒯婕 周广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3-505,共13页
角果期光照不足显著影响油菜籽粒含油量,而增加种植密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其对角果期弱光胁迫下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选用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两个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15×104、30×104、45×... 角果期光照不足显著影响油菜籽粒含油量,而增加种植密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其对角果期弱光胁迫下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选用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两个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15×104、30×104、45×104株hm-2)和2个光照强度(透光率为100%, LT100%和花后10~35 d透光率为70%, LT70%),从籽粒碳代谢和油脂代谢角度,研究种植密度对角果期弱光胁迫下油菜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LT100%相比,LT70%处理下2个品种花后25 d、35 d时籽粒叶绿素含量、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ibulo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Rubisco)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光合产物葡萄糖含量降低0.4%~27.9%;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分解活性降低,导致果糖含量降低了4.8%~24.5%,减少了籽粒碳水化合物积累与转运,同时磷脂酸磷酸酯酶(Phosphatidate phosphatase, PPas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活性降低,导致含油量降低2.1%~11.8%,油脂产量降低27.0%~35.3%。与低密度遮阴相比,高密度LT70%处理下籽粒的Rubisco、SuSy活性降幅变小,但籽粒G6PDH和PPase活性降幅变大。这些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增加密度可以缓解弱光对籽粒光合碳代谢的抑制,通过增加群体产量缓解弱光胁迫下产油量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遮阴 碳代谢 含油量 产油量
下载PDF
垄上交错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日丹 赫思聪 +8 位作者 李美君 赵跃 吕永超 张志民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夏雨宏 杨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7,共9页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M1(23.85万株/hm^(2))、M2(20.84万株/hm^(2))、M3(18.52万株/hm^(2))、M4(16.66万株/hm^(2))、M5(13.89万株/hm^(2))、M6(11.91万株/hm^(2)),以双粒播种(23.85万株/hm^(2))为对照(CK)。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植株性状、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半匍匐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在M6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5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粒红成熟期M4、M5、M6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吉花17在生育后期M4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有显著提升,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5.35%、23.31%。此外,随着密度的降低,四粒红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千克果数各密度处理低于CK;吉花17的产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千克果数各处理均小于CK。垄上交错+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应用垄上交错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匍匐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2密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直立型 半匍匐型
下载PDF
简析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黄芩根系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任亚丽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黄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系生长,对于其药用价值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力。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响黄芩根系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黄芩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试验,通过测定根系... 黄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系生长,对于其药用价值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力。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响黄芩根系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黄芩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试验,通过测定根系表面积、体积、主根长和主根直径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对黄芩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根系表面积、体积和主根长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低肥量处理F1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高肥量处理F3在中密度M2和高密度M1种植条件下,更有利于黄芩根系的生长。同时,不同施肥量对黄芩根系生长速度和根部干鲜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适量的施肥可促进黄芩根系的快速生长,提高其生物量,改善根部干鲜度。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黄芩的种植密度和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黄芩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肥量 黄芩 根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