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0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制度与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1
作者 王方 《外文研究》 2024年第2期99-104,110,共7页
奈良、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时期。大化改新以降,大和政权以中国的律令制度为范本加强专制王权,建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日本大学寮和国学是律令社会培养国家实务官僚的教育机关,以中国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施行科举,登用律令官僚... 奈良、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时期。大化改新以降,大和政权以中国的律令制度为范本加强专制王权,建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日本大学寮和国学是律令社会培养国家实务官僚的教育机关,以中国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施行科举,登用律令官僚。儒学上升为贵族社会的普遍教养,极大地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儒学的兴起又推动了社会道德教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儒学 日本 大学寮 社会道德教化
下载PDF
科举制度如何推动唐代文学发展——评《唐代科举与文学》
2
作者 刘志佳 张启惠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28-I0028,共1页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尤其是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稳定、经济高涨等因素以外,科举制度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唐代以诗赋取士以及统治者...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尤其是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稳定、经济高涨等因素以外,科举制度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唐代以诗赋取士以及统治者对文学的重视,是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在主持2023年度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地域文学视域下的唐代赵郡李氏家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BU2023BS012)过程中,研读了傅璇琮先生撰写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该书通过科举展示了唐代文人生活道路与心理状态,进而探索了唐代文学的发展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生活道路 唐代文人 唐代诗歌 唐代科举与文学 经济高涨 科举制度 傅璇琮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区域公平:“顺天丙子乡试冒籍实系枪替案”探究
3
作者 芦广宇 《考试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使用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等史料,探究乾隆时期的“顺天丙子乡试冒籍实系枪替案”。对案件的发生经过、判决结果及审案人员的执法过程等进行详细剖析。在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下,顺天府冒籍、枪替现象屡禁不止,实质是考生在区域公平与个人... 使用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等史料,探究乾隆时期的“顺天丙子乡试冒籍实系枪替案”。对案件的发生经过、判决结果及审案人员的执法过程等进行详细剖析。在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下,顺天府冒籍、枪替现象屡禁不止,实质是考生在区域公平与个人利益之间权衡利弊所做出的博弈。主要原因在于科考名额分配的不均、考生水平的地域差异、考试管理的疏漏、科举中式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平 冒籍 枪替 乡试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中国重教传统的形成——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
4
作者 李木洲 钟伟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科举制度的诞生,使士子向上流动的渠道由门阀政治统摄下的家族荐举转为科举考试主导下的家庭应举,即士子的个人举业实现了从家族控制到家庭扶持的下移,这种下移推动了知识学习的平民化,也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开放化。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 科举制度的诞生,使士子向上流动的渠道由门阀政治统摄下的家族荐举转为科举考试主导下的家庭应举,即士子的个人举业实现了从家族控制到家庭扶持的下移,这种下移推动了知识学习的平民化,也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开放化。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可以发现在科举时代,“人重科举,士竟帖括”,整个家庭呈现出以举业为核心的别样家庭图景。一方面,科举及第是“全家之喁望”,家庭成员在经济支持、家庭教育、精神鼓舞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向心力,并潜移默化地推动中国形成了重教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科名之重,全家所系,以致举子陷入“举业”与“家业”难以兼顾的困境之中,举子应举的踟蹰、家庭角色的长期缺位体现了整个举业家庭的无奈与辛酸。科举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造就少数个体及其家庭荣光时,也导致了无数个体及其家庭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家庭角色 重教传统
下载PDF
汉文帝与科举制度
5
作者 邢培顺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取士的制度,汉文帝首次用策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既是我国人才观念和政治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考量。首先是汉初“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弊病渐显,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治国策略使国家政治走向...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取士的制度,汉文帝首次用策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既是我国人才观念和政治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考量。首先是汉初“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弊病渐显,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治国策略使国家政治走向正轨;其次,当时掌权的开国老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骄蹇不逊,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治国实践的需要;再次,汉文帝以卑微之庶子入继大统,也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以顺利地进行治国理政之实践。在汉文帝的影响下,西汉时的察举已经有几科采用策试形式,到了东汉,几乎各科都要进行策试,这就和后世科举很相似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盛行门阀制度,但以策试取士的措施仍时有运用,直至隋代将其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考试取士 科举制度 治国策略 察举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中国重教传统的形成——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
6
作者 李木洲 钟伟春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集合,其对家族个体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家族个体的教育、成长,还是未来的发展都仰赖于家族,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下尤为明显,故钱穆有“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发展”之说。事实上,学界围绕家族与其...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集合,其对家族个体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家族个体的教育、成长,还是未来的发展都仰赖于家族,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下尤为明显,故钱穆有“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发展”之说。事实上,学界围绕家族与其子弟间的互动所展开的大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诚如陈寅恪在论及西晋政治社会的特征时所指出的“世族贵戚子弟做官得到了保证”之情况,阎步克所言魏晋以来“以族取人”之局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角色 科举制度 门阀政治 陈寅恪 中国古代社会 世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家族
下载PDF
唐代科举制度与唐传奇的关系浅论
7
作者 苟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37-40,共4页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唐传奇发轫于初唐,兴盛于中唐,而在晚唐渐趋衰落。究其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这与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唐代科举制度与唐传奇关系密切,这不仅体现在唐代科举制度之下形成的“...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唐传奇发轫于初唐,兴盛于中唐,而在晚唐渐趋衰落。究其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这与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唐代科举制度与唐传奇关系密切,这不仅体现在唐代科举制度之下形成的“行卷”“省卷”之风激发了文人士子创作唐传奇的热情,并且唐传奇作品中也寓含了科举制度对文人仕宦观念与婚恋观念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唐传奇 仕宦观念 婚恋观念
下载PDF
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以梓潼梦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0,192,共9页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种梓潼梦故事,丰富了中国梦文化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华文昌文化的思想内涵。梓潼梦所彰显的文昌帝君司禄主功名的神格,奠立了士大夫阶层崇拜文昌帝君的格局。梓潼梦故事在科举制度下的流行,反映了道教对科举制度的神学影响。唐宋以来社会上流传的梓潼梦故事,是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神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宋代道教宗师通过编撰褒扬梓潼帝君灵验的经书、用于祭祀梓潼帝君的斋醮科仪、供信仰梓潼神的文士受箓所用的文昌箓,对梓潼神进行道教神学的提升,以彰显梓潼梦的感应功能。通过一系列对梓潼神的道教化改造,宋代以后道教已建构起文昌帝君信仰体系。道教对梓潼梦灵验故事的特殊建构,道教的梓潼神成为中国社会专掌司禄的文化大神,深刻影响了古代拳拳于科举的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潼梦 文昌信仰 梓潼神 科举制度 梦文化 道教
下载PDF
后黎朝的历史地位与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潘青皇 《教育与考试》 2023年第4期33-40,共8页
后黎朝在越南历史和科举制度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自李圣宗太宁四年(1075)开科,至阮朝启定四年(1919)终止,越南科举制度持续了八百多年的时间。后黎朝在整个越南历史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种制度在后黎朝都得到完善并一直引用到... 后黎朝在越南历史和科举制度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自李圣宗太宁四年(1075)开科,至阮朝启定四年(1919)终止,越南科举制度持续了八百多年的时间。后黎朝在整个越南历史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种制度在后黎朝都得到完善并一直引用到阮朝。后黎朝是越南科举制度从规范到鼎盛的发展时期,科举制度在黎朝从考试之法、开科年限到取士人数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后黎朝科举已经走向完善并在社会产生影响。越南的科举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有着历史和本体两者共存的关系,越南儒学与科举是中国儒学与越南本土文化的综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后黎朝 科举制度 进士
下载PDF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希娟 景利国 《炎黄地理》 2023年第2期25-27,共3页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并在明清两代得到继承与发扬。宋代科举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度日趋完善,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现将从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宋代科举制...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并在明清两代得到继承与发扬。宋代科举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度日趋完善,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现将从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宋代科举制的主要种类及内容,分析探讨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高考改革及人才选拔多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人才选拔 继承与发扬 宋代科举 发展及特点 承前启后 古代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
下载PDF
高丽恭愍王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
11
作者 褚馨一 刘喜涛 《教育与考试》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元朝末年实力衰弱,恭愍王趁机摆脱元朝在政治等方面对高丽的控制,加强王权统治,实现高丽的“中兴之治”。恭愍王在培养和选拔人才、考试规则、规范科举考试科目、制定三级考试制度等方面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恭愍王将选官和用人权力掌... 元朝末年实力衰弱,恭愍王趁机摆脱元朝在政治等方面对高丽的控制,加强王权统治,实现高丽的“中兴之治”。恭愍王在培养和选拔人才、考试规则、规范科举考试科目、制定三级考试制度等方面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恭愍王将选官和用人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培养了一批支持其改革和有政治才学的官员,巩固了王权,维护了高丽社会的稳定。恭愍王时期的科举制度被朝鲜王朝所继承,朝鲜王朝将其发展完善,并延续至19世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 恭愍王 科举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失去重心的传统”——略论清季科举制度废除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4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清季科举制度 中国 科举制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近代科举史研究范式转向的成功尝试——《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读后
13
作者 汪炜伟 《晋阳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42-145,共4页
新世纪前后,社会文化史视角逐渐被引入近代科举史的研究中。杨齐福先生2003年出版的《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即是此种范式的成功尝试和引领者。2016年,该书出版修订本。新著在继承原有研究范式基础上,着重拓充对近代科举制革废之社会文... 新世纪前后,社会文化史视角逐渐被引入近代科举史的研究中。杨齐福先生2003年出版的《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即是此种范式的成功尝试和引领者。2016年,该书出版修订本。新著在继承原有研究范式基础上,着重拓充对近代科举制革废之社会文化影响的探讨,这使《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一书的内容更为丰富,论述也更为圆满,并进一步将近代科举社会文化史研究提升至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社会文化史 近代科举制度
下载PDF
科举制度的公平追求及其对自身的戕害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梓 王炳照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共7页
科举制度一直以追求公平为重要目标。从唐朝的“兼采时望”到宋朝严格的“糊名考校”,从科目众多、标准迥异到只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进士科,从内容宽泛的诗赋之文到内容相对固定的经义之文;经义之文的内容,由百家学说到仅用朱子学说,经义... 科举制度一直以追求公平为重要目标。从唐朝的“兼采时望”到宋朝严格的“糊名考校”,从科目众多、标准迥异到只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进士科,从内容宽泛的诗赋之文到内容相对固定的经义之文;经义之文的内容,由百家学说到仅用朱子学说,经义之文的形式,由形式灵活的散文到结构固定的八股文。科举制度追求公平的努力,使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保证了整个考试过程中的程序公平。但正因为太执著于公平,科举制度淡忘了选拔行政官员的终极目的,迷失了自己的使命,造成了对自身的戕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考试 公平
下载PDF
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明代重庆教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良品 彭规荣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明代,是重庆地区在整个科举时代教育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学校类型最齐全,科举考试中,进士数最多。明代重庆“伟人才士接踵辈出”的发展动因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地方官吏的大力倡导;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重教勤... 明代,是重庆地区在整个科举时代教育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学校类型最齐全,科举考试中,进士数最多。明代重庆“伟人才士接踵辈出”的发展动因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地方官吏的大力倡导;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重教勤学的历史传统;迁客骚人的文化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这些事实表明,科举制度下的重庆教育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而且也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学校类型 勤学 科举制度 发达 政治 发展动因 重庆 经济重心 交通条件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中西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交汇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爽 石庆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2,共8页
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所做的比较研究表明 ,这两个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距甚远的制度之间 ,存在许多令人惊异的共性。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古代中国传统的考试任职制度的一个变体 ,而... 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所做的比较研究表明 ,这两个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距甚远的制度之间 ,存在许多令人惊异的共性。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古代中国传统的考试任职制度的一个变体 ,而公务员制度则完全是西方国家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 ;但是 ,就通过改变某一阶层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角色而言 ,这两项制度都在政治层面上促进了权力的集中。随着某种集权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在行政层面上 ,权力的下移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 近现代 西方国家 科举制度 公务员制度 政治 行政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日本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卓 张暮辉 《古代文明》 2007年第4期49-55,共7页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曾经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律令时代的日本也实施过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简单地说日本没有实施过科举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并没有出现科举的繁荣,科举选官制度也没有在日本长期延续。...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曾经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律令时代的日本也实施过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简单地说日本没有实施过科举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并没有出现科举的繁荣,科举选官制度也没有在日本长期延续。其原因在于贵族势力强大,使日本缺乏实施科举的社会基础。无科举这一点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播,尚武精神的形成,人才成长的多元化等都与无科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科举制度 教育 贵族 等级制度
下载PDF
清代保定莲池书院与科举制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洪成 李占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6,共8页
书院与科举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保定莲池书院是官立书院,书院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保定莲池书院的课程设计和考课制度进行了调整,书院主持者也对科举制度进行批判,由此既推动了书院教育的近... 书院与科举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保定莲池书院是官立书院,书院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保定莲池书院的课程设计和考课制度进行了调整,书院主持者也对科举制度进行批判,由此既推动了书院教育的近代转型,也促进了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莲池书院 科举制度 课程设计 考课
下载PDF
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希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06,共8页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或曰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要以考试...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或曰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定义 考试 起源
下载PDF
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2,19,共9页
科举制并非像现代人们的印象那么黑暗,以往人们的对科举制的了解和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今人对科举制的偏见,多是囿于清末人士对它的否定评价。其实古代不少文化名人也曾称赞过科举,从隋唐至明清,许多人将科举考... 科举制并非像现代人们的印象那么黑暗,以往人们的对科举制的了解和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今人对科举制的偏见,多是囿于清末人士对它的否定评价。其实古代不少文化名人也曾称赞过科举,从隋唐至明清,许多人将科举考试看成是一种"至公"的制度。为科举制平反,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已成为一股思潮。对科举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并为现实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考试 八股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