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轨迹凹凸性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识别 被引量:55
1
作者 谢欢 张保会 +2 位作者 于广亮 李颖晖 李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随着基于GPS的功角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在线识别系统不稳定成为可能,其对于暂态稳定紧急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一种更快的在线暂态不稳定识别方法。在严格证明了一个猜想正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不稳定性识... 随着基于GPS的功角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在线识别系统不稳定成为可能,其对于暂态稳定紧急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一种更快的在线暂态不稳定识别方法。在严格证明了一个猜想正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不稳定性识别方法,该方法仅使用了观测数据,而不受运行时刻网络的结构、系统参数和模型影响。证明过程中,模型计及了阻尼参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证明过程更加合理。文中根据系统轨迹的凹凸性定义,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据指标?k,用来识别系统的不稳定。仿真结果显示了该识别原理的正确性,以及能够更快地更有效地识别出系统不稳定。由于该方法的可靠性和要求很少的计算量,能够实际应用于失步保护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相图凹凸性 暂态稳定性识别
下载PDF
大坝位移监测分析及稳定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熊顺成 王思敬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应用确定性力学来分析大坝的位移监测资料,将反分析技术引入到大坝的安全施工和运行监控中并进行工程的稳定性识别评价。在反分析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岩体多介质弹模识别方法。以湖南东江拱坝的位移监测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具体的分... 本文应用确定性力学来分析大坝的位移监测资料,将反分析技术引入到大坝的安全施工和运行监控中并进行工程的稳定性识别评价。在反分析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岩体多介质弹模识别方法。以湖南东江拱坝的位移监测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预测评价方法,两者结合应用,使监控工作既快又实用,值得现场技术人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分析技术 稳定性识别 大坝位移监测 监测分析
下载PDF
隧道洞室地基稳定性进化支持向量机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军 李俊杰 康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3-705,共3页
针对隧道洞室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计算复杂的情况,为了快速评价洞室地基的稳定性,选择合理的洞室开挖方案,加快施工进度,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的洞室地基稳定性识别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简单、学习泛化能... 针对隧道洞室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计算复杂的情况,为了快速评价洞室地基的稳定性,选择合理的洞室开挖方案,加快施工进度,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的洞室地基稳定性识别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具有结构简单、学习泛化能力强等优点,采用遗传算法结合交叉验证法选择模型参数,提高了预测精度。以重庆小什字车站洞室地基为例,验证了建立的进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不同方案下的洞室地基安全系数,进而评价其稳定性,且预测结果比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要好,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交叉验证法 支持向量机 隧道 洞室地基 稳定性识别
下载PDF
尾矿坝稳定性属性识别的因素空间-未确知测度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辉 易富 +1 位作者 张佳 杜常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针对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彼此耦合且存在大量未确知信息的问题,将尾矿坝稳定性视为结果因素,选取对其有影响的18个定量因素和9个定性因素作为条件因素,构建了尾矿坝稳定性属性识别系统的因素空间。将未确知数学理论... 针对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彼此耦合且存在大量未确知信息的问题,将尾矿坝稳定性视为结果因素,选取对其有影响的18个定量因素和9个定性因素作为条件因素,构建了尾矿坝稳定性属性识别系统的因素空间。将未确知数学理论引入因素空间,构建了因素空间-未确知测度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信息熵理论计算主客观权重,确定各条件因素的组合权重,运用因素合成方法将高维度的因素空间降维成一维合因素轴,得到合因素测度识别向量,依据置信度准则对尾矿坝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某尾矿坝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尾矿坝稳定性因素的识别结果与现场判别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该模型有助于解决尾矿坝稳定性评价问题,可为类似复杂系统的诊断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稳定性属性识别 因素空间 未确知测度 组合权重 降维
下载PDF
基于广域发电机状态信息的电力系统暂态不稳定性实时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谢欢 张保会 +3 位作者 李钢 王立永 孔涛 王晶晶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32,共5页
基于两机群等值方法,将相平面轨迹几何特征判据推广应用于多机系统暂态不稳定性实时预测。为实现该不稳定性预测方案在可靠性和快速性的折衷,着重研究了失稳模式实时筛选和基于预测轨迹的不稳定性判别2项关键性技术。失稳模式实时筛选... 基于两机群等值方法,将相平面轨迹几何特征判据推广应用于多机系统暂态不稳定性实时预测。为实现该不稳定性预测方案在可靠性和快速性的折衷,着重研究了失稳模式实时筛选和基于预测轨迹的不稳定性判别2项关键性技术。失稳模式实时筛选技术利用角度间隙作为指标选择主导模式搜索方向,并采用不稳定性条件作为搜索终止判据,从而使得搜索中所得主导模式随着轨迹发展逐渐逼近真实失稳模式;基于预测轨迹的不稳定性判别技术将只在参数时变性恶化系统稳定性时进行等值轨迹的预测,并基于该预测轨迹的几何特征判断系统是否稳定。IEEE 145节点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系统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预测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性识别 轨迹预测 广域测量系统 暂态
下载PDF
基于相图凸凹性和系统辨识理论的暂态稳定性快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褚云龙 谢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5,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与电力系统网络结构、模型以及参数等无关的快速预测暂态稳定性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同步多参数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的功角以及预测值将系统动态分成两机群,进而将系统动态等值为两机群系统;然后利用具有遗忘因子的在线递推最小... 提出了一种与电力系统网络结构、模型以及参数等无关的快速预测暂态稳定性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同步多参数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的功角以及预测值将系统动态分成两机群,进而将系统动态等值为两机群系统;然后利用具有遗忘因子的在线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两机群等值模型的参数。结合这些参数在线快速估计等值系统的平衡点以及在线快速计算等值系统的稳定裕度△Vn,并利用△Vn快速预估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解决了稳定性预测对系统模型、参数的依赖性以及快速性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广域信息 轨迹凸凹性 暂态稳定性识别 紧急控制
下载PDF
基于轨迹几何特征的暂态不稳定识别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欢 张保会 +4 位作者 于广亮 邹本国 李鹏 赵义术 李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实时测量的暂态不稳定在线识别方法,其能够用于触发某一类离散紧急控制措施。该方法通过在每一采样时刻观测等值系统故障后轨迹的几何特性,提前判别系统的稳定性,预测系统稳定性的最佳模式在每一采样时刻动态决定并刷新。... 提出一种基于实时测量的暂态不稳定在线识别方法,其能够用于触发某一类离散紧急控制措施。该方法通过在每一采样时刻观测等值系统故障后轨迹的几何特性,提前判别系统的稳定性,预测系统稳定性的最佳模式在每一采样时刻动态决定并刷新。与以往扩展等面积准则不同,该方法无需计算等值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点,能够克服在静态扩展等面积法则中使用的一些假设限制。使用IEEE 50机测试系统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对于识别复杂区间同步失稳问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相图凹凸性 暂态稳定性识别 广义单机等值系统 时变参数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NBC及其在边坡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岩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28-3831,共4页
满足条件独立性假设时,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理论上比其它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但该假设在许多实际情况中并不成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的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FA-NBC,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的稳定性识别。为了保证朴素... 满足条件独立性假设时,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理论上比其它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但该假设在许多实际情况中并不成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的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FA-NBC,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的稳定性识别。为了保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结构上的简单性,FA-NBC模型以方差贡献为依据构建新的属性集,新属性集包含原属性集的大部分信息且满足条件独立性假设。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FA-NBC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素贝叶斯分类 条件独立 属性选择 因子分析 边坡稳定性识别
下载PDF
改进PSO-BP算法在隧道洞室地基稳定性中的应用
9
作者 胡军 董建华 王凯凯 《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1-284,共4页
隧道洞室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力学问题,常规的方法很难描述这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及时评价隧道洞室地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提出了改进PSO-BP算法对其稳定性进行预测的方法。粒子群算法具有搜索速度快、效率... 隧道洞室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力学问题,常规的方法很难描述这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及时评价隧道洞室地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提出了改进PSO-BP算法对其稳定性进行预测的方法。粒子群算法具有搜索速度快、效率高、算法简单等优点。BP算法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泛化能力等功能,但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采用PSO算法克服BP神经网络的缺陷,提高BP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以重庆小什字车站洞室为例,验证了改进PSO-BP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不同方案下的洞室地基安全系数,且预测结果比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要好,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 BP神经网络 隧道洞室地基 稳定性识别 应用
原文传递
沥青指纹识别系统中沥青分散方式对分子链测试的影响
10
作者 马辉 杨晓强 +1 位作者 季天剑 杨峻峰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科路泰专用的沥青指纹识别系统评价沥青污染的指标相似度,判定沥青是正常添加其他沥青和故意添加其他沥青降低成本销售。文章系统研究沥青分散方式对沥青指纹识别的影响。依托自研稳定性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沥青稀释方法采用自然浸泡和... 科路泰专用的沥青指纹识别系统评价沥青污染的指标相似度,判定沥青是正常添加其他沥青和故意添加其他沥青降低成本销售。文章系统研究沥青分散方式对沥青指纹识别的影响。依托自研稳定性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沥青稀释方法采用自然浸泡和规定能量的超声波分散。分子链稳定的测试角度认为,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分散方式采用自然浸泡6h以上符合测试沥青指纹识别相关数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指纹 分散方式 识别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同步多参量测量的自记忆轨迹预测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欢 张保会 +4 位作者 郝治国 吕志来 于广亮 李鹏 褚云龙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大气运动自记忆预测方法,导出了使用历史观测的多状态量预测电力系统微分方程中某一状态量的自记忆数值预测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功角综合预测方案。该方案在每一采样时刻首先基于临界机组不平衡功率的拟正... 基于大气运动自记忆预测方法,导出了使用历史观测的多状态量预测电力系统微分方程中某一状态量的自记忆数值预测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功角综合预测方案。该方案在每一采样时刻首先基于临界机组不平衡功率的拟正弦特性使用正弦三角函数滚动预测临界机组不平衡功率的变化,然后使用多个同步状态量的自记忆预测公式预测临界等值机组的角速度和功角。IEEE145节点系统和某省网实际系统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具有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其能够稳定可靠地预测未来0.4s系统轨迹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记忆预测 轨迹预测 稳定性识别
下载PDF
轨迹凸凹性判据在不健全广域信息条件下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欢 张保会 +3 位作者 于广亮 邹本国 赵义术 李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基于局部惯性中心轨迹的几何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系统暂态不稳定性的判据以及相应的多机系统暂态不稳定性识别方案,并在系统局部惯性中心参考坐标下基于广义势能函数推导了判据的离散表达形式.该方案摆脱了因求取全局惯性中心导致的... 基于局部惯性中心轨迹的几何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系统暂态不稳定性的判据以及相应的多机系统暂态不稳定性识别方案,并在系统局部惯性中心参考坐标下基于广义势能函数推导了判据的离散表达形式.该方案摆脱了因求取全局惯性中心导致的不稳定性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限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系统中具有局部广域信息条件区域内的不稳定性.IEEE50机145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当失步机组具有观测条件时,使用该判据仍然能够正确判别出系统的稳定性,全系统轨迹信息的不健全程度只会导致不稳定性识别时间的不同,相对于传统时域仿真方法,该方法能够提前0.3~1S识别出系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健全广域信息 暂态不稳定性识别 广义势能函数 轨迹几何特征
下载PDF
运行方式变化对密集型固有振模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赵书强 陈慷 +1 位作者 马燕峰 胡永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1,共6页
大规模电力系统具有振荡模式非常密集的特点,参数的变化会使系统产生模态不稳定现象。运用复模态摄动理论分析了密集型固有振模电力系统的模态不稳定特性,用夹角变化来度量振荡模态的变形程度,研究了系统运行方式发生不同变化时的模态... 大规模电力系统具有振荡模式非常密集的特点,参数的变化会使系统产生模态不稳定现象。运用复模态摄动理论分析了密集型固有振模电力系统的模态不稳定特性,用夹角变化来度量振荡模态的变形程度,研究了系统运行方式发生不同变化时的模态不稳定现象及其特点。算例分析表明,模态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有关,同一个系统开始出现模态不稳定现象时,其对应负荷的增加量和减少量是不同的,密集振荡模式参与机组邻近的负荷波动容易使系统出现模态不稳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密集振模 模态 稳定性识别 运行方式
下载PDF
Novel Walking Stability-Based Gait Recognition Method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Control
14
作者 明东 万柏坤 +4 位作者 胡勇 汪曣 王威杰 吴英华 陆瓞骥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7年第2期93-97,共5页
Gait recognition is the key question of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system control for paraplegic walking. A new risk-tendency-graph (RTG)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cognize the stability information in FES-... Gait recognition is the key question of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system control for paraplegic walking. A new risk-tendency-graph (RTG)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cognize the stability information in FES-assisted walking gait. The main instrument was a specialized walker dynamometer system based on a multi-channel strain-gauge bridge network fixed on the walker frame. During walking process, this system collected the reaction forces between patient's upper extremities and walker and converted them into RTG morphologic curves of dynamic gait stability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omains.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RTG, preliminary clinical trials were done with paraplegic patients. The gait stability levels of two walking cases with 4- and 12-week FES training from one subject were quantified (0.43 and 0.19) from the result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RTG. Relevant instable phases in gait cycle and dangerous inclinations of patient's body during walking process were also brought forward. In conclusion, the new RTG method is practical for distinguishing more useful gait stability information for FES system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recogniti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arapegic walking risk-tendency-graph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esting Stability of Seed Coat Neps (SCN) Number and Size with AFIS and Premier aQura
15
作者 王毅 鲁琴 +2 位作者 孙鹏子 郭昕 曹继鹏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5期528-532,共5页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sting stability of seed coat neps (SCN) number and size with Advanced Fiber Information System (AFIS) and aQura.After testing the number and size of SCN in sliver produced ...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sting stability of seed coat neps (SCN) number and size with Advanced Fiber Information System (AFIS) and aQura.After testing the number and size of SCN in sliver produced by two different experiments (twelve plans in each experiment)with AFIS and aQura,the test results are analyzed with the theory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the testing stability of SCN number and size of aQur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FIS;(2) to get a reliable testing stability of SCN number,more than 24 samples should be tested on aQura,while more than 130 samples on AFIS;(3) for SCN size test,more than 10 and 12 samples should be tested on aQura and AFIS,respectively;(4) the basic reason for higher testing stability of SCN number and size on aQura i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sampl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AF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ter AF1S: premier aQura the number andsize of SCN test
下载PDF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articulated vehicles 被引量:7
16
作者 Kyong-il KIM Hsin GUAN +2 位作者 Bo WANG Rui GUO Fan LIANG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576-586,共11页
To improve maneuver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articulated vehicles, we design an active steering controller, including tractor and trailer controllers, based on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theory. First, a three-deg... To improve maneuver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articulated vehicles, we design an active steering controller, including tractor and trailer controllers, based on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theory. First, a three-degree-of-freedom(3-DOF) model of the tractor-trailer with steered trailer axles is built.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PSO)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under specified vehicle speed and steering wheel angle. Thus,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simplified model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vehicle conditions using an online look-up table and interpo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vehicle parameter outputs of the simplified model and Truck Sim agree well, thus providing the ideal reference yaw rate for the controller. Then the active steering controller of the tractor and trailer based on LQR i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desired yaw rate and minimize their side-slip angle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CG)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simulation tests at both low speed and high speed a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Truck Sim-Simulink program.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ctive steering controller on improving maneuverability at low speed and lateral stability at high speed for the articulated vehicle.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applicable for steering not only along gentle curves but also along sharp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culated vehicle Sharp curve Lateral stability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原文传递
Identif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an Inverse Problem Involving a Fredholm Equation
17
作者 Carlos CONCA Rodrigo LECAROS +1 位作者 Jaime H.ORTEGA Lionel ROSIER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737-762,共26页
The authors study a linear inverse problem with a 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which is modelled by a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first kind, where the kernel is represented by step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as... The authors study a linear inverse problem with a 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which is modelled by a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first kind, where the kernel is represented by step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assumptions, identifiability, stability and reconstruc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roblems Olfactory system Kernel determination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