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云 任自濮 孟德瑞 《河南农业》 2008年第13期19-20,共2页
水稻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一般年份水稻因病虫草害损失10%~30%,严重年份在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育秧期育秧期的主攻目标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此... 水稻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一般年份水稻因病虫草害损失10%~30%,严重年份在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育秧期育秧期的主攻目标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水稻恶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杂草 病虫草害 病虫害 苞虫 飞虱 常量喷雾 浮尘子 叶蝉 秧田管理 作病害 瘟病 害虫 蓟马 二化螟 农药剂型 可湿性粉剂
下载PDF
《中国稻米》2011年1~6期总目录
2
《中国稻米》 2011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新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王荫长 单季晚粳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杂交水 产业 种子 中国 瘟病 作病害 机插秧 纹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立丰灵 特征特性 优质香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稻麦秸秆源基质在草坪无土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周新伟 孙晓瑜 +2 位作者 邵珊 张莎莎 王海候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探索稻麦秸秆源基质在草坪无土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百慕大为供试草坪草品种,以草炭基质、常规耕地土壤为对照,以秸秆源基质为处理,采用大区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草坪生长性状及成坪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秸秆源基质、草炭基... 为探索稻麦秸秆源基质在草坪无土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百慕大为供试草坪草品种,以草炭基质、常规耕地土壤为对照,以秸秆源基质为处理,采用大区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草坪生长性状及成坪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秸秆源基质、草炭基质处理的草坪密度、自然高度、节间长、覆盖度、盘结力、成坪速度及干物质重等性状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耕地土壤处理;秸秆源基质处理的草坪各项质量性状指标均略差于草炭基质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推测秸秆源基质疏松、透气、保水、微生物活跃、供肥能力强,为草坪草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与无土栽培常用的草炭基质理化性状相似,具备草坪基质的基本特征,是草坪基质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 基质 草坪 无土栽培 生产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中国稻米》2004年1~6期总目录
4
《中国稻米》 2004年第6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新品种 米品质 产业 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 强化栽培技术 两优培九 鸭共作 有机 中国 强化栽培 杂交水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褚庆全 齐成喜 +1 位作者 杨飞 刘学军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作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23%和37%.目前,我国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3年,全国的粳稻面积已达773.3万hm2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作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23%和37%.目前,我国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3年,全国的粳稻面积已达773.3万hm2左右,随着粳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希望在10年后达到1000万hm2.如果能实现杂交粳稻种植面积比例从3%到50%的跨越,就有希望每年增产35亿kg优质稻谷,将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 品种 谷总产量 米生产 种植总面积 栽培技术体系 常规粳 常规水 种植面积
下载PDF
木兰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分析
6
作者 田佳鑫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625-627,共3页
2023年,黑龙江省木兰县水稻种植面积80.93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资源潜力巨大。文章介绍了木兰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推广应用对策,供各地参考。
关键词 木兰县 渔综合种养 鱼共作 蟹共作 鳅共作 虾共作
下载PDF
《中国水稻科学》2010年第24卷总目次
7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QTLs 恢复系 研究简报 普通野生 抗褐飞虱 米淀粉 植株 基因型 品种 杂交粳 突变体 突变型 不同形态氮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RVA 栽培 科学 2010 目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再生稻绿色丰产大面积栽培技术
8
作者 刘荣斌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8期48-49,共2页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充分利用原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养分、水、光、温等条件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栽培措施,培育萌长出再生藥,生长发育长成稻株,进而抽穗、开花、结实、成熟,又再收获一季的水稻,称之为再生稻。自2020年以来...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充分利用原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养分、水、光、温等条件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栽培措施,培育萌长出再生藥,生长发育长成稻株,进而抽穗、开花、结实、成熟,又再收获一季的水稻,称之为再生稻。自2020年以来,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镇充分利用沿湖稻区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再生稻栽培,在黄周联圩水稻种植区建立了再生稻万亩连片种植示范片,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近4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现将再生稻绿色丰产大面积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区 再生 收获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效益 栽培措施
下载PDF
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9
作者 高国良 高发瑞 +3 位作者 张巧玲 冯雯杰 王秋云 黄信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淮稻区水稻新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近10年间(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为对象,分析了水稻品种的基本情况、特征特性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数量先升后降,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9.5 kg/h...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淮稻区水稻新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近10年间(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为对象,分析了水稻品种的基本情况、特征特性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数量先升后降,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9.5 kg/hm^(2)。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四个产量因素都随年份呈现增长,分别每年增加0.36万/hm^(2)、1.03粒、0.12%、0.11g。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增长贡献较大,有效穗数与产量负相关。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相对较好,垩白度表现较差,胶稠度有下降趋势;穗颈瘟逐渐变重。黄淮稻区水稻品种选育应注重在适当穗数基础上追求大穗,靠理想株型增强光合性能确保结实率和千粒重。垩白度是限制黄淮稻区米质的主要指标,重视胶稠度选育;抗稻瘟病基因抗性正在减弱,需继续挖掘和引进抗源或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产量 米质 瘟病抗性 黄淮 演变趋势 米质特性
下载PDF
专用稻研究进展及市场化开发
10
作者 郭桂英 沈光辉 +9 位作者 马汉云 霍二伟 祁玉良 徐士库 申关望 黄雅琴 彭波 常幸远 蓝黎明 扶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3,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种稻作为一类集营养、美味和保健医疗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水稻,对于满足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特种稻研究受到国内外植物学家和水稻遗传育种学家的高度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种稻作为一类集营养、美味和保健医疗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水稻,对于满足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特种稻研究受到国内外植物学家和水稻遗传育种学家的高度关注。专用稻是特种稻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加工型专用稻、高营养功能性专用稻和观赏专用稻3种类型。本文针对不同类型专用稻的概念、特征特性以及深加工等进行较详细介绍,并重点针对不同类型专用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对于加工型专用稻,重点介绍糯稻、软米和甜稻的概念、特征特性、稻米精深加工开发以及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营养功能性专用稻作了简要介绍,并从营养和医疗保健功能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巨胚稻和高抗性淀粉水稻的相关研究内容;对于观赏专用稻,则主要通过运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手段培育出形色各异的品种引起人们的观赏兴趣,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最后,针对专用稻的产业化开发,重点介绍了如何在政府部门联合官方媒体积极正面宣传引导下有效联合专用稻品种研发单位、生产部门和种子销售企业,将专用稻品种顺利推向市场,并做到节约生产销售成本,降低专用稻销售价格,提高销量,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从而通过专用稻的产业化开发积极助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 研究进展 市场化开发 加工型专用 高营养功能性专用 观赏专用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国勤 《古今农业》 1998年第4期66-72,45,共8页
我国南方现有稻田3.3亿亩,占南方耕地总面积的近60%,承担了占全国90%稻谷的生产任务。稻田耕作制度的合理与否,对能否确保南方稻谷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四十多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国南方现有稻田3.3亿亩,占南方耕地总面积的近60%,承担了占全国90%稻谷的生产任务。稻田耕作制度的合理与否,对能否确保南方稻谷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四十多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今后建立南方稻田合理耕作制度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耕作制度改革 南方 中国南方 复合种植模式 杂交 田养鱼 马铃薯 南方
下载PDF
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郑慧芬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但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稻萍共生促进了水稻的磷吸收,显著增加了籽粒磷吸收量(P<0.05)和地上部总磷吸收量(P<0.05)。此外,稻萍共生还提高了水稻的磷肥回收利用率(P<0.05),说明稻萍共生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磷肥利用效率,为水稻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共生 磷肥利用效率 磷肥回收利用率
下载PDF
宋代的双季稻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双季 间作 占城 作史
下载PDF
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彩霞 吴殿星 +1 位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的毒性。浓度在75mgL及以上时,喷后第7天,处理的所有幼苗都出现症状。而浓度在50mgL时,个别幼苗经处理后未出现中毒症状。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幼苗均未出现中毒症状。苗期鉴定与抽穗前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相一致。讨论了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在转基因水稻育种和筛选潮霉素敏感转基因水稻突变体中的可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敏感性 Bt转基因水 潮霉素B 中毒症状 叶面喷施 浓度范围 常规水 DMSO 苗期鉴定 育种 溶液 克螟 成株期 突变体 褐斑 抽穗
下载PDF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被引量:1
15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超级 广东省 作区 一季中 瘟病 作病害 种植 农业部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1 位作者 黄兆祥 许荣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效应 研究进展 系统 生态农业技术 鸭共作技术 病虫害 生态学过程 亚洲国家 产量性状 植株 群体结构 田杂草 田土壤 米品质 影响效应 环境质量 内在机理 环保型 鸭子 天敌
下载PDF
宋代的水稻生产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修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35-41,共7页
宋代(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朝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天文、数学、地学、兵器、造船、印刷术、医药、建筑、纺织、冶金、瓷器等领域或行业,都有可观的成就。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水稻的生产... 宋代(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朝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天文、数学、地学、兵器、造船、印刷术、医药、建筑、纺织、冶金、瓷器等领域或行业,都有可观的成就。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水稻的生产(以及蚕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北方的粟麦,使水稻的生产从此更为巩固和进一步得以发展。稻米历来是中国南方的主粮,自唐朝以后又负担起向北方供应漕粮的重担,特别是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唐末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几十年封建割据局面,战乱频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栽培 科学 劝农文 水田 真宗 《耕织图》 秧田 占城
下载PDF
2010年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被引量:1
18
《中国稻米》 2010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超级 籼型常规 籼型三系杂交 瘟病 作病害 种植 作区 农业部 2010
下载PDF
南方稻区优质稻两优2186高产栽培规程
19
作者 彭宏 陈由禹 +4 位作者 杨聚宝 陈少庭 廖朝阳 曹思洲 周若寄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再生 穗颈瘟 纹枯病 送嫁肥 基肥 荪子 起身肥 底肥 优质 烟后 结实率 双季晚 追肥 分蘖肥 南方
下载PDF
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引进与品比试验
20
作者 陈绕生 李慧 +2 位作者 李聪 王丽 乔林中 《食品界》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江苏省淮安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稻麦水旱轮作为主,蔬菜等其他作物为辅。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质良种,我们引进了9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大多在150-170天,属晚熟品种。结果表明:新品种南... 江苏省淮安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稻麦水旱轮作为主,蔬菜等其他作物为辅。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质良种,我们引进了9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大多在150-170天,属晚熟品种。结果表明:新品种南粳66和苏秀852的理论产量分别为655.7kg/667m^(2)、637.0kg/667m^(2),在新引进的品种中处于前列,分别比徐稻3号(CK)高出97.2kg/667m^(2)和78.5kg/667m^(2)。稻米品质指标都达到了二级标准,属优质水稻品种。综合而言,适宜在本地区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引进 品比试验 晚熟品种 水旱轮作 米品质 3号 二级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