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端午服饰艺术特征研究
1
作者 廖明君 郭艳平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宋代端午服饰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服饰形制、纹饰、色彩三个方面。遵古与创新、内敛与外放、禁锢与突破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诠释了宋代端午服饰形制上的特征;自然与超然、均衡与调和、繁复与简约三组概念对纹饰特征予以概括;而正色与间... 宋代端午服饰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服饰形制、纹饰、色彩三个方面。遵古与创新、内敛与外放、禁锢与突破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诠释了宋代端午服饰形制上的特征;自然与超然、均衡与调和、繁复与简约三组概念对纹饰特征予以概括;而正色与间色、单色与五色、复色与杂色三对色彩概念的使用反映出宋代端午服饰在以色名身份、别等级的基础上,以色辟邪禳毒、以色祈祥增寿等迎合端午节俗为主的色彩特征。宋代端午服饰艺术特征综合体现出宋时端午衣饰因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着装风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所具有的时代化创新与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端午 端午服饰 艺术特征 形制 纹饰
下载PDF
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2
作者 徐天才 陈翠 +4 位作者 康平德 戚淑威 孙恒 袁慧娟 杨少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6期123-130,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交易现状,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经过整理和鉴定,云南小凉山... 目的:了解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交易现状,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经过整理和鉴定,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有153种,隶属72科,123属,被《中国药典》收录49种,作为保健品使用的药材共28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共29种。药材药用部位有8类[根类(根或块根或根茎)、全草类或全株类、果类、鳞茎、花类、子实体类、油类、叶类],其中以根类入药最多,占总种数的47.7%。药材主要用于益气补血、益肾强筋、键脾和胃、调节免疫、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温里散寒、温经止痛、抗炎、镇痛及清热解毒等功效。药材使用方法以水煎服为主,其次是多种配伍炖肉,煎汤熏洗或沐浴,捣烂外敷,泡酒涂擦。药材治疗疾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最多(56种,36.6%),其次是治疗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疾病(54种,35.3%)。结论: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被用于药用、食用和保健品,药用独具民族特色,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 药食同源植物 端午 小凉山地区 云南省
下载PDF
广西端午药市和药用植物
3
作者 刘思朝 龙春林 《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新鲜药用植物所组成的药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民俗风情。在广西地区,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采药、卖药、买药的最佳时机。广西端午药市规模庞大,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尤以靖西壮族和恭城瑶族的端午药市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由... 新鲜药用植物所组成的药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民俗风情。在广西地区,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采药、卖药、买药的最佳时机。广西端午药市规模庞大,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尤以靖西壮族和恭城瑶族的端午药市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由于两地地域环境、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两市交易的药用植物及用药经验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是广西传扬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和端午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药用植物 靖西端午药市 恭城端午药市
下载PDF
端午节多元文化的矛盾与融合之道
4
作者 余红艳 田兆元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良智慧为前提,在端午节俗中体现大爱,体现对于子孙兴旺的期盼,解构了五月“污名化”问题,很好地享受了五月的灿烂阳光。节庆的矛盾属性与统一性,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讨论端午节的文化多元性问题,应特别关注其矛盾对立要素在节日中的共融,从节日神话叙事的视角切入,呈现节日文化构成的矛盾-融合的独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五月污名化 仪式叙事 矛盾-融合
下载PDF
米食文化与端午习俗活动考述
5
作者 罗伟民 涂慷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米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端午习俗活动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食物。米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出地域性、时节性、多样性等特点。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从米食文化与民俗内涵关系、端午的习俗与活动、岁时... 米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端午习俗活动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食物。米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出地域性、时节性、多样性等特点。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从米食文化与民俗内涵关系、端午的习俗与活动、岁时饮食的食粽养生习俗3个方面来考述端午的习俗活动,希望传承和发扬端午习俗活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食文化 端午习俗 习俗活动
下载PDF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
作者 徐金龙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视角审视,屈原故里端午节俗文化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虽然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挖掘还不透、民俗功能彰显还不明、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足、现代... 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视角审视,屈原故里端午节俗文化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虽然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挖掘还不透、民俗功能彰显还不明、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足、现代科技运用还不够、产业经济带动还不强、对外交流影响还不够等六个方面的传承困境。在新时代语境下遵循“双创”方针,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系统构建内涵化、生态化、情感化、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对策,旨在挖掘端午文化,讲好屈原故事,传扬爱国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切实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荆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影响全国,走向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故里 端午文化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苏轼《浣溪沙·端午》创作时间新论
7
作者 吴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29-35,56,共8页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一词,自曹树铭最早为其编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创作于绍圣二年(1095)端午前一日,唯有张志烈认为创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但其编年仅根据该词与《王氏生日致语口号》一诗内容上的相...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一词,自曹树铭最早为其编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创作于绍圣二年(1095)端午前一日,唯有张志烈认为创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但其编年仅根据该词与《王氏生日致语口号》一诗内容上的相近,欠缺说服力。通过对苏轼端午词创作的考察,知苏轼端午词往往不以端午节俗为重心,仅将端午节作为抒发自我胸怀的背景,而《浣溪沙·端午》却连写三项旨在辟邪除病的端午节俗,可知辟邪除病即为苏轼创作此词时心中最为重视之事。再联系绍圣二年(1095)秋所作表现朝云染病的《三部乐》一词以及朝云在绍圣三年(1096)端午过后仅仅两个月便因病逝世,可推知《浣溪沙·端午》一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其背景则是苏轼为病重的朝云祈福望其能够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朝云 浣溪沙·端午 端午 编年
下载PDF
粽子飘香端午情
8
作者 王若群 《中国农资》 202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端午节到了,手捧粽子,让我想起了屈原。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年年端午节,看妈妈包粽子、吃妈妈包的粽子、学妈妈包粽子,儿时过端午节的记忆仍在脑... 端午节到了,手捧粽子,让我想起了屈原。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年年端午节,看妈妈包粽子、吃妈妈包的粽子、学妈妈包粽子,儿时过端午节的记忆仍在脑海。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经典的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 战国时期 吃粽子 赛龙舟 包粽子 习俗
下载PDF
端午古俗与长江文化:西塞神舟会
9
作者 蔡磊 张文锦 《炎黄地理》 2024年第7期40-42,共3页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东郊,长江中游南岸,横江锁水,气势磅礴,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环境清幽,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留下众多诗文佳句,自古以来便是鄂东形胜、樊楚名山。西塞山下有道士袱村,曾为江南军事重镇和繁华商埠,现隶属于湖北省...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东郊,长江中游南岸,横江锁水,气势磅礴,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环境清幽,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留下众多诗文佳句,自古以来便是鄂东形胜、樊楚名山。西塞山下有道士袱村,曾为江南军事重镇和繁华商埠,现隶属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共有856户、2879人。道士洑村一直保留着一项古老的习俗,即在端午节期间,扎制载有神像和亭台楼阁的纸扎龙舟,让其沿长江顺水漂流,以此达到驱瘟除恶、祈福消灾的目的,当地人称之为“神舟会”。节会期间还会抬神舟绕境巡游,请戏班子唱戏,四邻八乡看热闹的人群络绎不绝。周边阳新、大冶、浠水和蕲春等县市也有民众祈福还愿,观看神舟下水,规模大时多至数万人,一时成为鄂东南的民俗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黄石市 军事重镇 西塞山 兵家必争之地 环境清幽 鄂东南 端午
下载PDF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10
《湖南农业》 2024年第6期51-51,共1页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五月十五结束。沿江的楚塘乡、河市镇、归义镇、新市镇、口镇、长乐镇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五月十五结束。沿江的楚塘乡、河市镇、归义镇、新市镇、口镇、长乐镇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端午习俗 河市镇 汨罗江 长乐镇 吃粽子 赛龙舟 新市镇
下载PDF
端午节习俗与养生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编辑(整理) 《中国教工》 2024年第5期48-48,共1页
端午节由来已久。民众在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养成了端午期间的特别习俗,形成底蕴深厚的端午文化。挂香囊端午节临近仲夏,炎热初上,蚊虫增多,空气湿毒,容易疲倦、乏力,所以民间有端午挂香囊的习俗。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 端午节由来已久。民众在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养成了端午期间的特别习俗,形成底蕴深厚的端午文化。挂香囊端午节临近仲夏,炎热初上,蚊虫增多,空气湿毒,容易疲倦、乏力,所以民间有端午挂香囊的习俗。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可以祛晦辟邪,保健养生。把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香囊结成一串,给小孩佩戴,也有点缀装扮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端午文化 保健养生 香囊 清香四溢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以“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主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为强 《辽宁教育》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开展跨学科学习时,教师要通过寻找、发现各学科课程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的深度关系,建构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通过有意义的主题统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发挥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文... 开展跨学科学习时,教师要通过寻找、发现各学科课程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的深度关系,建构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通过有意义的主题统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发挥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传统文化 项目式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习成果
下载PDF
藏在记忆中的端午节
13
作者 李宗兵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96-96,共1页
“五月里,端午阳,大麦上场,二麦黄,糯米粽子蘸砂糖,吃起来甜又香,吃了一碗还想尝……”每当想起这首童谣,我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儿时过端午节的场景。和很多地方用苇叶包粽子不同,山东老家常用的是菠萝叶,这种叶子包的粽子煮出来有一股清... “五月里,端午阳,大麦上场,二麦黄,糯米粽子蘸砂糖,吃起来甜又香,吃了一碗还想尝……”每当想起这首童谣,我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儿时过端午节的场景。和很多地方用苇叶包粽子不同,山东老家常用的是菠萝叶,这种叶子包的粽子煮出来有一股清新的香味。菠萝叶要提前采摘并晒干。端午节的前一天,父亲就会早早起床,盛上一大盆山泉水,把菠萝叶浸入水中,再拿石块把叶子压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叶 山泉水 端午 童谣 粽子 叶子
下载PDF
节日非遗事象传承实践的空间机制与“民俗(族)志”式影像表达——以央视特别节目《端午至味——我们都是传承人》为对象文本
14
作者 赵李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2,共7页
央视特别节目《端午至味——我们都是传承人》(2021)为国家主流媒体、民俗学者与地方媒体合作策划的一档电视特别节目报道,是主创者运用“空间视角”进行的一种影像“编码”,是端午发生所在“空间”的影视人类学和新闻传播学“再生产”... 央视特别节目《端午至味——我们都是传承人》(2021)为国家主流媒体、民俗学者与地方媒体合作策划的一档电视特别节目报道,是主创者运用“空间视角”进行的一种影像“编码”,是端午发生所在“空间”的影视人类学和新闻传播学“再生产”。本文以列斐伏尔“三元空间辩证法”为主要理论依据,认为空间生产的日常亲历、感觉把握以及构想精神等三维度,对应了该片所展示出的家庭(家族)、家乡(地方)和国家(社会)维度空间及其话语,构成该节目传递主流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架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传播 非遗传承 三元空间论 民俗志影像 端午至味》
下载PDF
端午节庆习俗的“原魅”“祛魅”与“复魅”
15
作者 徐可 徐冉 张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端午民俗起源于巫术,其仪式具有超自然的神圣性和“原始之魅”。唐宋以后,端午节庆习俗的巫术性和宗教性持续淡化,呈现出世俗化的“祛魅”进程。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庆的生活性、实用性、娱乐性、功能性因素日益增强。随着端午习俗非遗文... 端午民俗起源于巫术,其仪式具有超自然的神圣性和“原始之魅”。唐宋以后,端午节庆习俗的巫术性和宗教性持续淡化,呈现出世俗化的“祛魅”进程。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庆的生活性、实用性、娱乐性、功能性因素日益增强。随着端午习俗非遗文化融入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项目,传统文化的神圣感和仪式感逐渐式微,文化“复魅”的社会诉求日益强化。中国具有悠久的礼治传统,“礼失求诸野”成为一种“复魅”的类型。人们往往忽视端午节庆所蕴含的抗争精神与生命意志的文化基因,中国人“不求神求诸己”的文化魅力与当代价值由此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祛魅”与“复魅” 神圣性 非遗文化
下载PDF
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杭举行
16
作者 《茶叶》 2024年第2期123-123,共1页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粽叶飘香时。6月10日,为了弘扬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馆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粽叶飘香时。6月10日,为了弘扬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馆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省农业厅、浙茶集团等相关茶界团体、企业等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等70余人参加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博物馆 茶学思想 全国供销总社 端午 茶叶研究所 吴觉农 茶会 国际交流
下载PDF
云南普洱端午药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17
作者 蔡秀江 黄美艳 +4 位作者 单丽芳 姜俊玲 陈艳梅 彭亚楠 周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34-38,45,共6页
通过对普洱地区端午药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药市药用植物的资源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采用走访民间医生、药农、药商、采购者,野外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进行研究。确定了端午... 通过对普洱地区端午药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药市药用植物的资源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采用走访民间医生、药农、药商、采购者,野外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进行研究。确定了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的名称、来源、用药部位、性味、归经、主要功效、别名等,以期为发扬普洱地区端午药食文化及可持续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端午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济南端午碧筒饮习俗及其农耕价值
18
作者 王祖悦 《乡村论丛》 2024年第5期93-97,共5页
碧筒杯饮酒作为济南端午佳节的特有习俗,承载着文人之雅与民间之俗。自魏晋时期开始,文人墨客便有以碧筒饮为典故赋文吟诗的习惯,其雅兴所依托的是济南大明湖水域的莲藕风物、种荷习俗与藕神信仰。时至今日,济南地区以碧筒饮为代表的荷... 碧筒杯饮酒作为济南端午佳节的特有习俗,承载着文人之雅与民间之俗。自魏晋时期开始,文人墨客便有以碧筒饮为典故赋文吟诗的习惯,其雅兴所依托的是济南大明湖水域的莲藕风物、种荷习俗与藕神信仰。时至今日,济南地区以碧筒饮为代表的荷藕农耕文化,依旧发挥着调节农事的人文价值与传承非遗的文化、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筒饮 大明湖 端午 农耕文化
下载PDF
粽香四溢的端午
19
作者 何清泽 《作文(5-6年级适用)》 2024年第10期33-34,共2页
端午节这天,是我盼望的日子,有甜糯的粽子吃。这一天,也是奶奶最忙碌的一天,我们吃的粽子都是她亲手包的。天刚蒙蒙亮,奶奶就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系上那条已经洗得发白的围裙,开始一天的忙碌。
关键词 端午 粽子 奶奶 忙碌
下载PDF
母亲的端午面
20
作者 王国梁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不管日子过得如何紧巴,过节必定要包粽子。可是那一年,我家陷入低谷,家里连一毛钱都找不出来。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不肯低下头朝别人借钱。我们那里不产糯米、苇叶,红枣也不是家家都有,包粽子的食材都要买。
关键词 一毛钱 端午 吃粽子 包粽子 母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