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8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韦茏珍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不分性别。指物的第三人称代词中,tu²、kai⁵分别指动物、物件。ti¹源于指示代词,其余人称代词源于分类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作主、宾、定语。只有指人的7种形式能出现在“中心词+表领属结构的结构助词tu⁴+第三人称代词”的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 第三人称代词 来源 语法特征
下载PDF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18
2
作者 封宗颖 邵志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深层回指不同于传统语法对回指的定义 ,回指词在话语中的理解和使用受到语境、语用因素的制约 ,是一个认知处理的过程。本文试从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在实现深层回指上的不同倾向入手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实现语篇衔接上的不同手段 ,并借助... 深层回指不同于传统语法对回指的定义 ,回指词在话语中的理解和使用受到语境、语用因素的制约 ,是一个认知处理的过程。本文试从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在实现深层回指上的不同倾向入手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实现语篇衔接上的不同手段 ,并借助语用推理对深层回指进行了释义 ,进而指出其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深层回指
下载PDF
从认知语法看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立飞 董荣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态。在对参照点的竞争中,句法成分突显度高的名词性成分胜出。概念参照点和名词语的预设结构可对语料库中实际出现的回指模式进行很好的阐释,并修正此前有关人称代词回指功能的不实观点,如线性原则的主导地位以及长距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概念参照点 回指功能 预设结构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不可靠叙述研究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靠叙述现象不容忽视。韦恩·布思最初的研究同时涉及第一、三人称叙事的情况,但由于叙述者与人物存在根本差异,以“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研究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靠叙述现象不容忽视。韦恩·布思最初的研究同时涉及第一、三人称叙事的情况,但由于叙述者与人物存在根本差异,以“不可靠叙述者”为核心概念的研究难以从学理上涵盖第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基于柏拉图对“模仿”和“讲述”的区分,把叙述归于叙述者,把可靠性或不可靠性归于人物,则无论第一还是第三人称中的不可靠叙述都是叙述者的模仿叙事使然。对第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现象保持敏感,有助于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人称叙事作品获得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第三人称叙事 模仿叙述 叙述者 人物
下载PDF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29
5
作者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言形式相同。这些类型的来源,(1)有继承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和“其”的,(2)有远指词“那”变来的,(3)有“人家”合音及其不同音变来的。“(3)”这种形式,有语法化的倾向。有些方言已经完成,其后可加“们”、“家”等复数后缀;有些方言正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类型 语源 语法化
下载PDF
汉语篇章层级对第三人称回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真实语料总结出汉语篇章层级和第三人称回指形式之间的对应规律:零形回指一般出现在小句层,而代词或NP出现在篇章句层。本文还提出了第三人称回指形式使用的篇章层级序列,并且讨论了叙述文中常见的回指形式出现顺序。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回指 零形回指 篇章层级 话题链
下载PDF
试论《左传》第三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炜 孙习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之""其""彼""厥""夫"五个,其中"之""其"最为常见。"之""其"都可兼指一、二、三人称,"之"在句中... 《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之""其""彼""厥""夫"五个,其中"之""其"最为常见。"之""其"都可兼指一、二、三人称,"之"在句中绝大多数作宾语,作定语时并非以处于"为"字之后为主。"其"在句中主要作定语,常用作主语,且"其"作主语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其"处于主谓作宾句中充当小主语,二是"其"单独作主语。"其"用于宾次时均处于双宾结构中。第三人称代词"彼"主要作主语,且《左传》中存在第三人称代词"彼"作定语的情况。第三人称代词"厥"在句中均作定语,"夫"在句中绝大多数作主语。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厥""夫"均可表单复数语义,除了"彼"之外,"之""其""厥""夫"均主要表单数语义。《左传》中第三人称代词在句中的"照应"关系可以分为"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两种类型,且以表层回指为主,这一时期基本上已完成了从指示代词到第三人称代词的转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第三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本用和活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6,共9页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本用即是代第三身。它们都可活用,活用后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厥”和“之”活用时可指说话人自己,也可指听话的对方;“其”活用后可指听话的对方。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本用很常见,活用则罕见。
关键词 西周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本用 活用
下载PDF
汉语自然会话与剧作会话中第三人称零形回指现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小荣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2,114,共6页
自然会话与戏剧、影视剧作品中经准备的会话的区别是话语分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把后者称为剧作会话。本研究以Givón提出的3个话语测量指标为研究框架,对比分析第三人称零形回指在汉语自然会话与剧作会话两种语料中的分布... 自然会话与戏剧、影视剧作品中经准备的会话的区别是话语分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把后者称为剧作会话。本研究以Givón提出的3个话语测量指标为研究框架,对比分析第三人称零形回指在汉语自然会话与剧作会话两种语料中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会话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会话 剧作会话 第三人称零形回指 话语测量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言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6,共8页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qu...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的选择要受制于篇章话题、段落话题、空间处所以及共现词语等因素的约束,而且各约束条件彼此并不是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叙事 约束条件
下载PDF
隐含因果动词对第三人称回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5,共8页
关于回指,前人文献多提出隐含因果动词可能会影响第三人称回指倾向。本文通过离线心理学实验发现,在汉语语篇中隐含因果动词的影响必须和相关的语境(如因果连词"因为")相配合才会对回指产生影响。可见,整体语境才是影响第三... 关于回指,前人文献多提出隐含因果动词可能会影响第三人称回指倾向。本文通过离线心理学实验发现,在汉语语篇中隐含因果动词的影响必须和相关的语境(如因果连词"因为")相配合才会对回指产生影响。可见,整体语境才是影响第三人称回指倾向的主要原因,局部语境的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因果动词 第三人称回指 整体语境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61-65,共5页
视角关系是意义分析的基础。从“叙”与“事”的分辨可看出,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的视角主体有两类:叙述者和形式叙述者。后一类又有两种:无实体形式叙述者和由持有自身视角的人物充任的有实体形式叙述者。依据这种主体划分,结合实例... 视角关系是意义分析的基础。从“叙”与“事”的分辨可看出,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的视角主体有两类:叙述者和形式叙述者。后一类又有两种:无实体形式叙述者和由持有自身视角的人物充任的有实体形式叙述者。依据这种主体划分,结合实例讨论第三人称小说中视角关系的几个类型及其与意义阐释的关系,可以看到视角关系是有规则可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关系 叙述者 形式叙述者
下载PDF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瑟 刘伟 郭海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语篇表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语义理论,该理论的语篇表述结构规则和可及性规则可用于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现象,从而从理论上证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预指功能。
关键词 语篇表述理论 语篇表述结构 可及性 第三人称代词 预指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的文本世界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玉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36,共6页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世界理论 文本世界建构 叙述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
下载PDF
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迎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1-93,共3页
深层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其指代的确认是读者运用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语言知识、世界知识和语境知识进行认知推理的过程。
关键词 深层回指 第三人称代词 认知推理 英语 语法
下载PDF
情境植入视角下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洁红 王晓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语义及范畴层次等方面发生变化,其具体定位需通过话语参与者共建话语框架并进行认知加工才能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指称形式 所指定位 情境植入理论 话语框架 英汉日常语言 话语参与者
下载PDF
从第三人称指示语看五四时期中国的近代化——以“她”字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 黄文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3-55,共3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其所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更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文化革命。这一时期中西文化相碰撞,西方的语言体系逐渐引入中国,作为语用学中人称指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在西风渐入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其所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更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文化革命。这一时期中西文化相碰撞,西方的语言体系逐渐引入中国,作为语用学中人称指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在西风渐入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指示语 五四时期 近代化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中有无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6,共8页
概述了学术界对上古汉语有无真正第三人称代词问题的不同看法。认为西周汉语中已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它们是“厥、其、之”。对指示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界限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西周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缺点及补正 被引量:4
19
作者 钮维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字型结构简洁,笔画不多,字意明确,且保持了原有"tā"的读音,使人识记和运用起来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弊端 创造 第三人称代词 “(人也)”(tā)
下载PDF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娟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年第1期68-73,共6页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欧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欧化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