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
1
作者 梁旭红 薛晨 +3 位作者 戚文章 袁倩倩 阮一鸣 肖朝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798,共1页
患者,男,37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部阵发性疼痛,以右顶部为主,行走时偶发双下肢无力,伴呕吐、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5%,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2×10^(9... 患者,男,37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部阵发性疼痛,以右顶部为主,行走时偶发双下肢无力,伴呕吐、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5%,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2×10^(9)/L,凝血酶原时间11.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室 第三脑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显露第三脑室的应用解剖
2
作者 吴浩 张长福 +3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王晓东 张恒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进行显露第三脑室的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相关重要结构的显露角度,应用Photoshop CS6标尺测量两侧丘脑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作为该手术入路的内外径,导水管-乳头体间距和漏斗隐窝-乳头体间距作为前后径,松果体上隐窝-导水管间距作为上下径,计算第三脑室最大显露面积,测量该手术入路从矢状位、冠状位及纵向位的可操作角度。应用经典的第三脑室显露程度和可操作性评分量表,评估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和可操作程度。结果: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的内外径为3.4~4.6(4.2±0.4)mm;前后径分作2部分:导水管-乳头体为16.8~18.5(17.6±0.5)mm,漏斗隐窝-乳头体为7.2~8.8(7.8±0.5)mm;上下径为7.0~9.0(7.8±0.8)mm。在0°或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第三脑室可显露的矢状面积为(216±49)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6±3)°;冠状面积为(245±53)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9±3)°。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于第三脑室的前部、中间部和后部的显露范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神经解剖 神经内镜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蝶窦开窗切除囊性第三脑室颅咽管瘤
3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2-92,共1页
第三脑室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因为完全切除囊肿壁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功能障碍,并且视交叉的最小吻侧移位会引起鼻内狭窄的手术通道。已有文献介绍了多种克服频繁复发的方法,例如囊内博莱霉素或导管放置,结果好坏参半。在视频1中... 第三脑室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因为完全切除囊肿壁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功能障碍,并且视交叉的最小吻侧移位会引起鼻内狭窄的手术通道。已有文献介绍了多种克服频繁复发的方法,例如囊内博莱霉素或导管放置,结果好坏参半。在视频1中,作者描述了一种简单的囊池开窗技术,通过内窥镜鼻内入路保留吻侧囊肿壁,切除肿瘤的实性部分,将囊肿的下壁打开进入前池,保留囊肿的上壁和邻近的第三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壁 侧移位 视交叉 第三脑室 下壁 实性部分 博莱霉素 丘脑功能障碍
下载PDF
第三脑室宽度联合半卵圆中心ADC值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的价值
4
作者 严宜飞 朱美茹 李金秋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研究发现,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即可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部分患者甚至进展至VD[1]。目前临床对于VD的诊...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研究发现,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即可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部分患者甚至进展至VD[1]。目前临床对于VD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神经认知量表;但过程繁琐,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时间上很难确认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先后关系[2],且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和进展较为隐匿。磁共振成像是头颅疾病的主要检查工具,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是重要的扫描序列,主要反映组织间水分子的弥散情况,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是主要的量化参数。颅脑DWI对白质病变和皮质萎缩有较高的敏感性。VD患者白质病变往往早于皮质萎缩[3-4],因此,推测DWI序列对筛选VD高风险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常规MRI测量第三脑室宽度,DWI测量半卵圆中心ADC值,分析这两指标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继发VD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血管性痴呆 第三脑室宽度 弥散加权成像 半卵圆中心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后间脑发作1例
5
作者 程国杰 高昕 +1 位作者 徐永革 赵晓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6期157-157,共1页
随着神经内镜应用的逐渐普及,经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术后恢复快等优点”J,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感染、颅内积气和硬膜下积... 随着神经内镜应用的逐渐普及,经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术后恢复快等优点”J,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感染、颅内积气和硬膜下积液,但间脑发作罕见。我科于2011年9月10日治疗1例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后间脑发作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造瘘 经神经内镜 术后恢复 发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微侵袭神经外科 梗阻性脑积水 对症治疗
下载PDF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飞行 汪春年 +6 位作者 石群立 吴晋蓉 周航波 马恒辉 吴波 李南云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并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32-46岁...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并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32-46岁,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头痛、呕吐、昏睡、短期失去知觉等,女性常有月经不调。肿瘤均位于第三脑室附近,直径3-4cm。光镜下瘤细胞呈团簇状或条索状分布于空泡状黏液样基质中。瘤细胞圆形到多边形,胞质红染,未见核分裂,无坏死及血管内皮增殖。肿瘤周边间质内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少数瘤细胞表达S-100及EMA,2例中有灶性瘤细胞表达CKpan及CD34。结论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独特的、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电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第三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6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寿记新 林爱琴 +3 位作者 马林 付旭东 李雪元 王建业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3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于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31例症状改善,5例因症状无明显好转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无出血、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3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于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31例症状改善,5例因症状无明显好转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无出血、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功能缺损等并发症。结论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可有效改善梗阻性脑积水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造瘘术 第三脑室 梗阻性脑积水 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被引量:21
8
作者 毛庆 刘艳辉 +3 位作者 孙鸿 毛伯镛 刘家刚 蔡敬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结构,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清楚等优点,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的优选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放射学检查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祖禄 苏海 +3 位作者 张毅 陈浩 周昌龙 贺学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0-541,共2页
目的比较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伴有脑积水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入院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 目的比较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伴有脑积水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入院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平时用时、住院时间、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瘘组:手术平均用时(45.82±7.44)min,住院时间(13.53±3.55)d,症状缓解率为94.29%,复发率仅为8.57%,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分流组:手术平均用时(82.94±11.46)min,住院时间(18.51±2.01)d,症状缓解率为84.29%,复发率为2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出现1例因术后严重感染死亡患者。造瘘组和分流组在上述五项观察指标上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造瘘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4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分流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疗效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学斌 赵洪洋 +5 位作者 赵沃华 张方成 朱贤立 冯哲 胡军民 秦尚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和25例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病人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三脑室在内镜下的解剖结构,并录象作记录...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和25例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病人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三脑室在内镜下的解剖结构,并录象作记录和研究之用。结果:额角入路可以观察到侧脑室额角和侧脑室体部,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室间孔的Y形结构是脑室内观察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枕角、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分别可观察到侧脑室相应部位和脉络丛。结论:侧脑室额角入路是观察侧脑室和三脑室的最常用入路,观察侧脑室范围最大,也是第三脑室底造瘘的最佳入路,枕角入路便于对侧脑室三角区和侧脑室体后部病变的观察和治疗,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很少用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 第三脑室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囊虫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安彩霞 李强 +3 位作者 粱文涛 潘亚文 张新定 贺振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囊虫病的手术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2月7例第三脑室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2~49岁,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囊虫切除手术,术后给予阿苯达唑口服抗囊虫药物...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囊虫病的手术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2月7例第三脑室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2~49岁,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囊虫切除手术,术后给予阿苯达唑口服抗囊虫药物治疗。结果患者术后高颅压症状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其余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复查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全部患者脑室大小形态不同程度改善,脑积水症状缓解,全部病例疗效满意。结论使用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囊虫病操作简单、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 脑囊虫病
下载PDF
内窥镜下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志潮 丁学华 +2 位作者 廖建春 秦时强 朱杭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 :为神经内窥镜下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固定标本进行第三脑室的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室间孔入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室间孔长径、宽径为 (5 .4± 1.2 ... 目的 :为神经内窥镜下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固定标本进行第三脑室的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室间孔入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室间孔长径、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中间块长径、宽径为 (6.8± 2 .3 )mm、(3 .8± 1.0 )mm ,前后联合间距 (2 1.8± 2 .1)mm ,前、后联合到中间块为 (6.3± 0 .8)mm、(8.8± 1.3 )mm ,前后联合中点处第三脑室高度 (13 .8± 1.4)mm ,室间孔下、后联合前及中间块上、下第三脑室宽度分别为 (6.3±2 .2 )mm、(4 .9± 1.8)mm、(3 .4± 1.6)mm和 (4 .3± 1.8)mm ,中间块上、下最小高度为 (4 .4± 1.3 )mm和(4 .3± 1.3 )mm。内窥镜可较清晰显示第三脑室内结构 ,但中间块可影响显露。结论 :内窥镜下经室间孔入路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第三脑室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庆华 史锡文 +3 位作者 张佳栋 孙勇 王瑞星 王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4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24例术中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并且突入第三脑室底,5例伴有脑积水。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6例,大部切除... 目的观察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24例术中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并且突入第三脑室底,5例伴有脑积水。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16例肿瘤全切者病灶无复发,5例次全切者病灶无明显变化,1例次全切和2例大部切除者术后行伽马刀治疗。结论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对于鞍上第三脑室底的垂体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手术路径 额底纵裂入路 垂体瘤 第三脑室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谭源福 肖绍文 +5 位作者 张超元 周全 廖兴胜 罗昱 阮玉山 余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57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我院应用神经内窥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57例中,2例因术中出... 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57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我院应用神经内窥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57例中,2例因术中出血放弃,55例(96.5%)造瘘成功,随访3~60个月,平均17.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48例(87.3%),无改变或缓解不明显5例(9.1%),恶化4例(7.3%);共6例(10.5%)改V-P分流术治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安全可靠,可作为梗阻性脑积水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底造瘘 神经内窥镜
下载PDF
第三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长庚 卢金活 +1 位作者 刘庆莹 张喜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应用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方法较全面地观察、比较和验证了大鼠第三脑室内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三脑室内存在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为多角形、锥体形或梭形,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特征,并... 本文应用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方法较全面地观察、比较和验证了大鼠第三脑室内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三脑室内存在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为多角形、锥体形或梭形,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特征,并首次在透射电镜下发现大鼠第三脑室内存在双极神经元。树突穿过室管膜细胞之间伸入第三脑室,末端呈蕈状或杵状膨大。轴突穿行于脑室内,含有突触囊泡。本文首次在超微结构水平证实第三脑室内接触脑脊液的树突和轴突末梢呈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阳性。上述实验结果为解释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了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触液神经元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晔 张晓彪 +5 位作者 李文生 胡凡 余勇 谢涛 徐文龙 王学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第三脑室,观察第三脑室内结构,解剖过程中测量相应结构。结果鼻腔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后鼻孔和蝶窦开口,蝶窦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视神经隆起、内侧和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斜坡凹陷,硬膜内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终板和灰结节。5具标本中蝶窦内骨性分隔数量范围是1~4个,其中4具标本各有2个骨性分隔延伸至颈内动脉隆起。左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2.1±2.3)mm,范围是9.9~15.0 mm;右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3.3±2.6)mm,范围是9.6~16.8mm;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9.5±3.0)mm,范围是5.5~13.8mm;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14.8±3.7)mm,范围是9.2~19.2mm;颈内动脉隆起间距是(16.0±3.1)mm,范围是11.3~18.8mm。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内各解剖结构显露充分。经视交叉下间隙打开灰结节可观察到第三脑室顶、后壁、底各结构,经视交叉上间隙开放终板同样可观察到第三脑室内相应结构。经终板观察第三脑室底更佳,而经灰结节观察第三脑室顶更佳,30°镜头能补充0°镜头的观察视野。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并分别通过视交叉下方和上方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显露第三脑室内所有结构,是切除鞍上和第三脑室区域病变的安全方法。各阶段解剖标志点可以引导解剖入路方向、提供安全操作范围,必须正确地寻找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蝶入路 鞍上区 第三脑室 解剖学
下载PDF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永革 田增民 马英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接受的58次ETV手术及其近期随访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平均随访9.8个月。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49例(84.5%),无变化7例(12.1%),...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接受的58次ETV手术及其近期随访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平均随访9.8个月。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49例(84.5%),无变化7例(12.1%),恶化2例(3.4%)。51例获得影像学随访,41例(80.4%)脑积水改善,第三脑室缩小;15例(29.4%)脑积水无变化;2例(3.9%)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13.9%)8种14次,多为暂时性,2例(3.4%)为永久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应熟悉脑室系统解剖,熟练内镜器械操作;正确选择头位、入颅点、内镜方向和造瘘口位置;务必探查脚间池,打开Liliequist膜;退镜后封闭皮质隧道;妥善止血,无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第三脑室造瘘术 手术技术 脑积水 并发症
下载PDF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聪颖 吴波 +2 位作者 金行藻 周晓军 孟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8,I065,共4页
目的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新的发生在蝶鞍区或第三脑室周围的肿瘤 ,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的阐述 ,提高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 目的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新的发生在蝶鞍区或第三脑室周围的肿瘤 ,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的阐述 ,提高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 ,构成脊索样结构 ,肿瘤边界清楚 ,很少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所有肿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 ,部分细胞表达S 10 0和EMA ,但不表达CK ,Ki 6 7指数 <5 %。组织化学染色PAS阳性 ,肿瘤内网织纤维呈巢状分布。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有特殊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肿瘤 ,组织学发生尚不明确 ,光镜及电镜检查无特异性 ,病理诊断须依靠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胶质瘤 第三脑室 文献复习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 细胞表达 脊索 组织化学 特异性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乌优图 鲁润春 +1 位作者 李振业 张亚卓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571-573,共3页
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脑积水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神经内镜技术中尤以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中最常见。本文阐述了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传统适应证——非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同时也回顾了近些年该项技术... 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脑积水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神经内镜技术中尤以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中最常见。本文阐述了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传统适应证——非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同时也回顾了近些年该项技术在交通性脑积水和小儿脑积水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建国 游潮 +4 位作者 邬正贵 蔡博文 帅克刚 杨咏波 王晓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索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预防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并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的3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 目的探索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预防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并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的3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颅咽管瘤采用经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肿瘤,其中3例联合翼点入路,手术死亡率为0,达到术中全切的为28例(73.7%)。术后癫痫发作和术区硬脑膜下积液分别为2例(5.3%)和4例(10.5%),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26.3个月,7例(18.9%)患者复发。结论经侧脑室入路能安全切除部分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颅咽管瘤 治疗 皮质-侧脑室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