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曹秀鹏 黄兴学 +3 位作者 周国林 张润花 施玲芳 邓耀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优化施肥(OF)、秸秆与常规化肥配施(CFS)和秸秆与优化施肥结合(OFS)5个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CK处理,干筛下,CF处理和CK处理的团聚体粒...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优化施肥(OF)、秸秆与常规化肥配施(CFS)和秸秆与优化施肥结合(OFS)5个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CK处理,干筛下,CF处理和CK处理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基本一致,OF处理提高了>5 mm的团聚体含量,CFS处理提高了2~5 mm的团聚体含量,OFS处理提高了<1 mm的团聚体含量;湿筛下,OFS处理显著提高了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此外,相较于CF处理和CK处理,OFS处理显著提高了>0.25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占比(W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水稳性)和几何均重直径(GMD_(水稳性)),显著降低了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连续单施化肥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影响较小,连续OFS处理对改善菜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施肥 土壤团聚体 粒级分布 稳定性
下载PDF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传辉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他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他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特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注意小麦籽粒不同粒级淀粉粒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等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调优栽培技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 粒级分布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粒级分布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作升 范德江 +1 位作者 郭志刚 毛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对取自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及黄河、长江河道沉积物样品按 1/ 4Ф或 1/ 2Ф的间隔筛分 ,分别测定不同粒级中碳酸盐的含量 ,结果表明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都较高 ,且在砂、砾级中异常富集 ,碳酸盐颗粒分布具有分散、多峰的特... 对取自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及黄河、长江河道沉积物样品按 1/ 4Ф或 1/ 2Ф的间隔筛分 ,分别测定不同粒级中碳酸盐的含量 ,结果表明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都较高 ,且在砂、砾级中异常富集 ,碳酸盐颗粒分布具有分散、多峰的特点 ;黄河沉积物碳酸盐含量较高 ,主要分布于细粒级部分 ,并在细粒部分富集 ;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明显低于黄河 ,分布较均匀 ,但是由于有淡水钙质生物碎屑的混入导致粗粒级中碳酸盐较为富集。依据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 ,结合沉积作用分析 ,表明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沉积物为黄河、长江物质以及泥质区周边的再悬浮物质三部分的混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粒级分布 物源分析 海洋沉积物 东海陆架
下载PDF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忠佩 杨德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7,共8页
通过田间采样结合沉降法分级提取,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粒径的增大而下降,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0.002mm、0.002~0.0... 通过田间采样结合沉降法分级提取,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粒径的增大而下降,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0.002mm、0.002~0.02mm、0.02~0.05mm、>0.05mm粒级的有机碳占全土有机碳的比例分别是29.2%、30.7%、11.9%、15.4%,氮的相应数值为36.7%、31.9%、10.2%、14.0%,磷为49.2%、26.5%、11.1%、12.4%,钾为36.9%、33.4%、12.9%、20.0%。总体来说,黏粒和粉粒中有机碳和养分的分布比例较高。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分布比例还随利用年限而有明显变化。开垦利用不到10a的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较低且主要集中在<0.002mm粒级中;而利用超过10a的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在粉粒中(0.002~0.05mm)的比例大于50%。各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多以0.02~0.05mm粒级的C/N为最高,并随利用年限延长而下降。红壤水稻土各粒级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分布状况随利用年限的变化反映了土壤肥力熟化和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利用年限 有机碳 养分 粒级分布
下载PDF
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姜佰文 梁世鹏 +2 位作者 张迪 吕思琪 徐赫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86,共11页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标,探明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性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耕作施肥方式,为东北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以5~2 mm、1~0.5 mm 粒径为主。0~20 cm 土层SM 处理,20~40 cm 土层DB、SB 处理及40~60 cm 土层DCF、SB 处理,MWD、WSA、GMD值较高而PAD、D值较低,上述处理水稳性指标较优、土壤结构性状明显改善,为合理耕作施肥方式。结果分析可知,0~20 cm土层耕作与施肥通过单独作用对团聚体粒级组含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而施肥及耕作施肥相互作用分别为改变20~40 cm、20~6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主要作用因素,其中>5 mm及5~2 mm粒径团聚体与各水稳性指标显著相关,说明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通过提升上述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黑土团聚体水稳性和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与施肥 黑土 团聚体粒级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南海与厦门湾海水中^(210)Po和^(210)Pb的粒级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伟锋 黄奕普 陈敏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对南海和厦门湾表层水中210Po和210Pb的粒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水中210Po和210Pb在不同粒级颗粒物中的体积比活度高低顺序为:(<0.4μm)>(0.4~2.0μm)>(2.0~10μm)>(>10μm).210Po2、10Pb主要存在于<... 对南海和厦门湾表层水中210Po和210Pb的粒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水中210Po和210Pb在不同粒级颗粒物中的体积比活度高低顺序为:(<0.4μm)>(0.4~2.0μm)>(2.0~10μm)>(>10μm).210Po2、10Pb主要存在于<2.0μm粒级颗粒物中.厦门湾210Po体积比活度高低顺序为:(2.0~10μm)>(<1.2μm)>(>10μm)>(1.2~2.0μm),210Po主要存在于>2.0μm粒级颗粒物中.南海不同粒级颗粒物中210Pb的质量比活度差异不大,0.4~2.0μm和2.0~10μm粒级210Po质量比活度约为10μm粒级210Po比活度的3倍.厦门湾210Po的质量比活度比南海相应粒级210Po低约1个数量级,且各粒级间差异不大,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在210Po和210Pb清除过程中的作用不同.210Po和210Pb的固-液分配系数(Kd)及分馏因子(α)进一步证实南海0.4~2.0μm粒级颗粒物对210Po的清除能力比其它粒级颗粒物更强,而>10μm粒级颗粒物对210Pb的清除能力比其它粒级颗粒物更强.不同粒级颗粒物中210Po与210Pb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揭示了不同粒级颗粒物不同的来源,为210Po/210Pb不平衡示踪颗粒物来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O ^210Pb粒级分布 南海 厦门湾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铀同位素的粒级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娥 张磊 +5 位作者 陈敏 邱雨生 邢娜 杨伟锋 李艳平 黄奕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8,共10页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各粒级颗粒组分238U占颗粒态的份额有如下变化次序:10~53μm>2~10μm>0.4~2μm>大于53μm,而在盐度大于30的近外海站位,该次序发生一些变化:0.4~2μm>10~53μm>2~10μm>大于53μm,最小粒级颗粒组分238U的贡献有所增加,反映了自生铀贡献的加强.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溶解态(包括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4U/238U)A.R.均大于1,显示出234U过剩的特征,而各粒级颗粒组分中的234U/238U)A.R.则接近于平衡值(1.0).这一现象与陆地岩石风化过程中水体对铀的淋滤释出量及234U的优先浸出有关.对232Th/238U质量比的研究显示,溶解态及其所包括的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小于1,而颗粒态及其所包括的4个粒级组分中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大于1,反映了向外海输送过程中铀、钍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同位素 粒级分布 九龙江河口
下载PDF
仲钨酸铵费氏粒度及粒级分布控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永忠 梁玉兰 《中国钨业》 CAS 2003年第4期35-37,共3页
离子交换法产出的钨酸铵溶液一般只能结晶出费氏粒度(Fsss)30~38μm的仲钨酸铵(APT)产品。通过控制解吸钨过程中解吸液密度,同时采用不同的APT结晶、烘干方法可生产出Fsss粒度在25~45μm及特定粒级分布的APT产品。
关键词 仲钨酸铵 费氏粒度 粒级分布 离子交换 解吸 工艺控制
下载PDF
基于模糊算法的炉料粒级分布优化系统
9
作者 周永孝 桂卫华 +1 位作者 周先德 赵智国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1年第3期37-40,52,共5页
本文在深入研究鼓风炉铅锌熔炼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入炉炉料的粒级分布和透气性指数之间关系 ,提出了用模糊控制方法来计算鼓风炉入炉炉料的粒级分布。提出了基于专家规则的模糊控制算法 ,采用参数自修正自寻优的方法 ,不断对模型进行... 本文在深入研究鼓风炉铅锌熔炼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入炉炉料的粒级分布和透气性指数之间关系 ,提出了用模糊控制方法来计算鼓风炉入炉炉料的粒级分布。提出了基于专家规则的模糊控制算法 ,采用参数自修正自寻优的方法 ,不断对模型进行在线修正。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该模型控制的透气性波动较小 ,趋势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料粒级分布优化系统 模糊算法 熔炼过程 密闭鼓风炉
下载PDF
广西海岸带有用重矿物粒级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凤 金秉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7-61,66,共6页
从广西海岸带自西向东依次选取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物样品进行了有用矿物粒级分析,研究了广西海岸沉积物钛铁矿、电气石、锆石在不同粒级中含量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钛铁矿和电气石粒级分布相对较宽,在3.5φ~4.0φ粒度区间内相对百分... 从广西海岸带自西向东依次选取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物样品进行了有用矿物粒级分析,研究了广西海岸沉积物钛铁矿、电气石、锆石在不同粒级中含量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钛铁矿和电气石粒级分布相对较宽,在3.5φ~4.0φ粒度区间内相对百分含量最高;锆石粒级分布窄,高度集中在3.5φ~4.5φ,优势粒级是3.5φ~4.0φ,有个别样品在4.0φ~4.5φ之间锆石颗粒分数较高。除2.0φ~4.0φ粒级之外,大部分样品的有用矿物在1.5φ~2φ和4.0φ~4.5φ之间存在一定量的分布,在这两个粒级中合计,钛铁矿颗粒分数为7.15%、电气石颗粒分数为5.34%、锆石则颗粒分数为17.58%,这一结果意味着重矿物分析选取2.0φ~4.0φ粒级是合理的,但具体到矿种的资源评价上是有一定偏差的,而且有的情况下这种偏差还不小。在广西海岸带重矿物资源评价中,要具体考虑到不同重矿物在1.5φ~4.5φ不同分布有利于减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电气石 锆石 粒级分布
下载PDF
影响DAP粒级分布的工艺因素及其控制条件
11
作者 牛存红 《当代化工研究》 2020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通过对DAP生产中影响DAP造粒粒级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点,为提高DAP造粒质量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DAP 粒级分布 影响因素 控制
下载PDF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传辉(摘) 《面粉通讯》 2006年第2期61-61,共1页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它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它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特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注意小麦籽粒不同粒级淀粉粒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等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调优栽培技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粒级分布 淀粉粒 理化特性 关系研究 特征 梯度分布 分布范围 支链淀粉 淀粉品质
下载PDF
某超细粒级磁铁矿艾砂磨机三段磨矿半工业试验
13
作者 张春田 孙希乐 +5 位作者 邓庆超 许新跃 张林 赵尚 曾鹏毅 郭淑飞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本钢集团某超细粒级磁铁矿为了解决铁精矿品位低的问题,针对原磨矿设备效率低和磨矿产品过磨、欠磨的问题,采用ALC-1000L型艾砂磨机开展了半工业试验研究。通过从生产流程中分流部分二段磁选粗精矿进入艾砂磨机磨矿,与生产中的三段磨矿... 本钢集团某超细粒级磁铁矿为了解决铁精矿品位低的问题,针对原磨矿设备效率低和磨矿产品过磨、欠磨的问题,采用ALC-1000L型艾砂磨机开展了半工业试验研究。通过从生产流程中分流部分二段磁选粗精矿进入艾砂磨机磨矿,与生产中的三段磨矿分级流程平行作业,艾砂磨排矿并入现场三段磁选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艾砂磨机磨矿产品粒级分布更窄,艾砂磨排矿与现场三段球磨旋流器溢流相比,经磁选后的铁精矿品位提高了3.65个百分点,尾矿品位降低了2.18个百分点,艾砂磨机分选指标较好,且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粒级嵌布 选择性磨矿 粒级分布 艾砂磨机
下载PDF
基于预磨机入料排料粒级分布建模和参数辨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改贫 熊洋 +1 位作者 姜志宏 罗国虎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74,共4页
在RM500立式预磨机磨碎过程分析和试验基础上,设定电动机转速和入料速度为最佳工况,研究入料、排料粒级分布作为输入、输出数据的辨识试验及相应的辨识算法。利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对其进行建模和相应的参数辨识。经模型检验和试验表... 在RM500立式预磨机磨碎过程分析和试验基础上,设定电动机转速和入料速度为最佳工况,研究入料、排料粒级分布作为输入、输出数据的辨识试验及相应的辨识算法。利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对其进行建模和相应的参数辨识。经模型检验和试验表明,该辨识建模方法具有良好的建模效果,可通过辨识模型计算出排料粒级分布,用以评估矿石的破碎情况,并为预磨机的自动化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预磨机 粒级分布 系统辨识 MATLAB
原文传递
基于分级试验的立式预磨机粒级分布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小燕 蔡改贫 余世科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20,126,共4页
针对立式预磨机受工况影响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级试验结论的粒级分布预测模型。以大量试验为基础,通过对破磨过程的研究,定义并确定了分级矩阵与破碎矩阵,由现场工况确定给料口及排料口尺寸等模型参数,运用矩阵代数建... 针对立式预磨机受工况影响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级试验结论的粒级分布预测模型。以大量试验为基础,通过对破磨过程的研究,定义并确定了分级矩阵与破碎矩阵,由现场工况确定给料口及排料口尺寸等模型参数,运用矩阵代数建立了立式预磨机排料粒级分布预测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预磨机 分级矩阵 粒级分布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厦门湾海水中不同粒级铀同位素的深度分布
16
作者 彭安国 黄奕普 +2 位作者 陈敏 杨伟锋 邱雨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11,共9页
于2003年3月在厦门湾一个时间系列研究站(24°25.88'N,118°04.72'E)采集了高潮时不同深度的海水,用聚碳酸酯膜分离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SPM),用α能谱法测定各粒级悬浮颗粒物的铀同位素,研究了海水中238U和234U的体积... 于2003年3月在厦门湾一个时间系列研究站(24°25.88'N,118°04.72'E)采集了高潮时不同深度的海水,用聚碳酸酯膜分离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SPM),用α能谱法测定各粒级悬浮颗粒物的铀同位素,研究了海水中238U和234U的体积比活度(AV)、质量比活度(Am)、活度比值[AR(234U/238U)]及238U、234U条件分配系数的粒级与深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以下海洋学信息:(1)各粒级悬浮颗粒物中238U、234U的体积比活度和质量比活度的深度分布均表明,这两核素的深度分布趋势一致,反映出它们地球化学行为的一致性.(2)在所研究的不同水深处,在0.2~0.4、0.4~2.0、2.0~10.0、>10.0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体积比活度AV(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4±0.00~0.15±0.01、0.04±0.00~0.13±0.01、0.29±0.02~0.43±0.02、1.06±0.06~4.11±0.24 Bq/m3;AV(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08±0.00~0.08±0.00、0.05±0.00~0.13±0.01、0.27±0.01~0.37±0.02、0.84±0.05~3.95±0.24 Bq/m3.(3)在所研究的4个水深处的0.2~0.4、0.4~2.0、2.0~10.0、>10.0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质量比活度Am(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0±0.000~0.319±0.021、0.022±0.000~0.167±0.013、0.049±0.003~0.113±0.005、0.024±0.002~0.081±0.005 Bq/g,而Am(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114±0.014~0.364±0.045、0.027±0.005~0.168±0.013、0.052±0.003~0.098±0.008、0.029±0.002~0.064±0.005 Bq/g.(4)与238U、234U体积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也就是AV(>10.0μm)AV(2.0~10.0μm)>AV(0.4~2.0μm)=AV(0.2~0.4μm)]相反,这两核素质量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为Am(0.2~0.4μm)≥Am(0.4~2.0μm)>Am(2.0~10.0μm)>Am(>10.0μm)≈Am(>0.2μm).(5)溶解态铀控制着总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而颗粒态铀的地球化学行为则受控于大粒级颗粒物.(6)表层各粒级颗粒态AR(234U/238U)值均<1.0,而溶解态铀和总铀的AR(234U/238U)值均介于1.10~1.17之间.(7)不同粒级238U的条件分配系数(Kd)介于802~11 406 dm3/kg之间,Kd值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意味着铀更有效地与小颗粒物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238U 234U 粒级分布 深度分布 海水 厦门湾
下载PDF
煤样粒级分布对粘结指数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小祥 耿冬雷 《煤气与热力》 2003年第9期555-556,共2页
分析了不同煤样粒级分布对粘结指数测定的影响。
关键词 粘结指数 煤样 粒度 粒级分布
下载PDF
提升某高硫低铜品位铜硫矿铜浮选回收指标试验研究
18
作者 李志婷 彭华锋 +2 位作者 汪庶明 先永骏 李豪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共7页
安徽铜陵某铜硫矿浮选厂处理的原矿含铜0.34%,其中硫化铜占近93%,含硫31.26%,属于高硫低铜硫化矿。选厂铜回收率长期维持在82%~84%,明显低于原矿中硫化铜理论回收率。为提升该矿石中铜的回收,开展磨矿细度优化以及复合酯类捕收剂强化铜... 安徽铜陵某铜硫矿浮选厂处理的原矿含铜0.34%,其中硫化铜占近93%,含硫31.26%,属于高硫低铜硫化矿。选厂铜回收率长期维持在82%~84%,明显低于原矿中硫化铜理论回收率。为提升该矿石中铜的回收,开展磨矿细度优化以及复合酯类捕收剂强化铜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占75%,使用复合酯类捕收剂的条件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为16.43%,铜回收率达到94.07%的指标,较现场指标分别提高1个和9个百分点;通过对小试和现场产品的粒级组成深入分析,得出现场磨矿细度不足,磨矿产品粒度组成不均匀是造成铜损失在尾矿的关键原因。同时,小试结果证明使用新型复合酯类捕收剂可强化微细粒铜矿物的回收。为选厂在实际生产中提升指标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 低铜品位 浮选 粒级分布 复合酯类捕收剂
下载PDF
优化焦炭粒级的配煤结构研究与调整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洪涛 吴波 《煤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优化焦炭粒级分布,提高粒级大于40 mm焦炭的比例,进行了配煤结构调整试验。分析了太钢炼焦用煤基础结构,通过增加瘦煤和挥发分低、黏结性好的焦煤配比,优化了配煤结构方案,并进行了4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和7.63 m工业焦炉试验,将试验... 为优化焦炭粒级分布,提高粒级大于40 mm焦炭的比例,进行了配煤结构调整试验。分析了太钢炼焦用煤基础结构,通过增加瘦煤和挥发分低、黏结性好的焦煤配比,优化了配煤结构方案,并进行了4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和7.63 m工业焦炉试验,将试验验证后的炼焦配煤方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进一步调整焦煤、肥煤、瘦煤配比后,所得焦炭中粒径大于40 mm的焦炭所占比例由70.62%提高到77.19%,冶金焦率由89.71%提高到89.91%,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粒级分布 配煤 40 kg试验焦炉 7.63 m焦炉
下载PDF
四川某锂辉石矿磨矿产品粒级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悦豪 王毓华 +3 位作者 郑海涛 李旭东 朱广丽 卢东方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57,共6页
针对四川某锂辉石矿,在浮选入料粒度为-0.075 mm粒级占70%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磨矿浓度、磨矿时间、介质充填率、钢球配比、药剂作用及磨矿介质类型等参数对锂辉石最佳浮选粒级(-0.106+0.038 mm)分布及品位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四川某锂辉石矿,在浮选入料粒度为-0.075 mm粒级占70%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磨矿浓度、磨矿时间、介质充填率、钢球配比、药剂作用及磨矿介质类型等参数对锂辉石最佳浮选粒级(-0.106+0.038 mm)分布及品位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磨矿浓度、介质充填率和钢球配比等参数,可有效提高-0.106+0.038 mm粒级含量和磨矿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添加碳酸钠可改善磨矿过程中矿浆的流变性,碳酸钠用量为800 g/t时,能进一步提高-0.106+0.038 mm粒级产率。在-0.075 mm粒级占70%条件下,球磨和棒磨获得的-0.106+0.038 mm粒级含量相近,但球磨产品中该粒级Li_2O品位更高,选择性磨矿作用更好。优化球磨参数后,锂辉石回收率可达95.92%,精矿品位为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棒磨 碳酸钠 锂辉石矿 粒级分布 浮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