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止找寻的精神皈依——李碧华:从《胭脂扣》到《烟花三月》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祥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关键词 李碧华 寻找 禅宗 精神皈依 《胭脂扣》《诱僧》 《烟花三月》
下载PDF
康巴藏族民间故事的情感精神皈依——神奇爱情
2
作者 赵春蓉 谢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9-82,共4页
康巴藏族民间故事有很多涉及到人类的真挚情感,比如爱情婚姻故事,这类故事实质是其精神皈依的再现。在此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邪恶、美好,看到人性中的不同侧面,同时也能看到藏族人民对情感的认识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情感... 康巴藏族民间故事有很多涉及到人类的真挚情感,比如爱情婚姻故事,这类故事实质是其精神皈依的再现。在此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邪恶、美好,看到人性中的不同侧面,同时也能看到藏族人民对情感的认识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情感故事是他们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的自然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藏族 民间故事 爱情 精神皈依
下载PDF
对精神皈依的反省
3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7期128-128,共1页
这也是堂吉诃德东移史上的著名命题:“堂吉诃德的归来”。有意思的是.周作人在1922年所写的最早的介绍文章里.就特地谈到塞万提斯小说结尾,“山差”(桑丘)的一声高喊:“我所怀慕的故乡.请你张开眼睛看他回到你这里来了!”认为... 这也是堂吉诃德东移史上的著名命题:“堂吉诃德的归来”。有意思的是.周作人在1922年所写的最早的介绍文章里.就特地谈到塞万提斯小说结尾,“山差”(桑丘)的一声高喊:“我所怀慕的故乡.请你张开眼睛看他回到你这里来了!”认为这是“全书的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皈依 反省 堂吉诃德 小说结尾 塞万提斯 周作人 故乡 桑丘
下载PDF
论曹植游仙诗的精神皈依
4
作者 田婧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1期42-45,共4页
曹植作为一位天才文人,在青年时期,他恃父宠,过着公子的贵游生活。立嫡之争失败之后,他开始了落魄王子困顿痛苦的生活,昔日的豪侠与儒家气质不再。为寻求心灵上的平衡,他借助游仙诗将自己被压抑的欲望升华,通过一条迂回的路径实现了埋... 曹植作为一位天才文人,在青年时期,他恃父宠,过着公子的贵游生活。立嫡之争失败之后,他开始了落魄王子困顿痛苦的生活,昔日的豪侠与儒家气质不再。为寻求心灵上的平衡,他借助游仙诗将自己被压抑的欲望升华,通过一条迂回的路径实现了埋藏在心中的愿望,完成了回归自己本心的精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游仙诗 欲望升华 精神皈依
下载PDF
精神的皈依和灵魂的救赎——叶舟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5
作者 郭大章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38-42,共5页
对“生命”的关注和探寻是叶舟小说的基本内核。他总是在文字背后用睿智的眼光来打量着天地间的一切生命,从而使一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盈着“生命”的智慧,潜藏着关于“生”与“死”的沉思。叶舟的小说在平静的表层下,以温暖和叩问关... 对“生命”的关注和探寻是叶舟小说的基本内核。他总是在文字背后用睿智的眼光来打量着天地间的一切生命,从而使一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盈着“生命”的智慧,潜藏着关于“生”与“死”的沉思。叶舟的小说在平静的表层下,以温暖和叩问关注着俗世中的个体生命和生存,体现了人类在尘世中寻求精神皈依和灵魂救赎的“生命意识”,暗示着“生命”的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舟小说 精神皈依 灵魂救赎 生命意识
下载PDF
黑格尔艺术理想的宗教皈依 被引量:1
6
作者 雷礼锡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黑格尔美学以艺术理想为最高追求,而这种艺术理想只是"绝对理念"的初级内容,也是通向宗教理念的过渡环节。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理想的历史发展本身就包含了神学内涵,并在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黑格尔美学以艺术理想为最高追求,而这种艺术理想只是"绝对理念"的初级内容,也是通向宗教理念的过渡环节。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理想的历史发展本身就包含了神学内涵,并在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而具有人神合一品质的希腊古典艺术则被其当作最高的艺术理想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艺术理想 宗教 精神皈依 美学
下载PDF
“异度化”反叛与“自构式”皈依--李碧华电影的时空板块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宁 范婕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李碧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不在少数,亦备受导演和观者的青睐。仔细研究,“李碧华电影”多发生于异时空,比如古代、阴间、妖界等,并运用时空板块的特性,对不同时空进行重组和创新,营造奇观效果,使观者耳目一新。这样依托于异时空的故事... 李碧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不在少数,亦备受导演和观者的青睐。仔细研究,“李碧华电影”多发生于异时空,比如古代、阴间、妖界等,并运用时空板块的特性,对不同时空进行重组和创新,营造奇观效果,使观者耳目一新。这样依托于异时空的故事,不同于常规叙事,时空的不断反转、组合,人物的穿梭、变形,有些许反叛的意味融在其中。这样的反叛,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李碧华电影”中想象之地杂糅着现实之城,挟裹着特殊时代的人,彳亍前行。“李碧华电影”构建了时代下众人内心中的“香港”,是一座信仰中的城市,也是大众精神世界的皈依之处。探究“李碧华电影”的时空板块,或可理解其作品的影像风格及意蕴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小说 电影改编 异度时空 想象建构 精神皈依
下载PDF
时代浮沉里的精神寻根--评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
8
作者 黄吴悠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是时代洪流下真实世相的深刻描摹,故事围绕铁娃的事业与爱情双线串起各色人物,勾勒时代与个体的剪影、情欲与婚姻的博弈。被时代影响的不仅是文学边缘化,还有无数跌宕起伏的个体生命。作者洞察复杂的人性,... 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是时代洪流下真实世相的深刻描摹,故事围绕铁娃的事业与爱情双线串起各色人物,勾勒时代与个体的剪影、情欲与婚姻的博弈。被时代影响的不仅是文学边缘化,还有无数跌宕起伏的个体生命。作者洞察复杂的人性,捕捉两性情爱与伦理的冲突,拷问个体价值的精神寻根,并试图作出自己的回答:唯有在灵魂深处种下一棵树,用时间守望精神的皈依,才能够抚平个体存在断裂的伤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容 《相爱不说再见》 灵与肉 精神皈依
下载PDF
故园花放待萧红——析萧红独特的恋家情结 被引量:3
9
作者 董玉芝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08-110,共3页
萧红是一个天才而短命的作家,自19岁离开老家呼兰河后,就一直漂泊在外,直到1942年病逝于香港的浅水湾。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管她身在异乡,但灵魂却为“家”所深深困扰着、痛苦着。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到她的生活和创作中... 萧红是一个天才而短命的作家,自19岁离开老家呼兰河后,就一直漂泊在外,直到1942年病逝于香港的浅水湾。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管她身在异乡,但灵魂却为“家”所深深困扰着、痛苦着。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到她的生活和创作中,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无法掩盖的恋家情结都渗透在字里行间,并在艺术天地里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恋家情结 精神皈依 艺术表现
下载PDF
寻找失落的家园——高更与原始神秘
10
作者 杜灿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7-108,共2页
高更的艺术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性,他逃避现代文明,陶醉于对原始人神秘生活的兴趣。他在原始的野蛮和文明的理性之间苦苦挣扎,并以苦难为代价,从艺术中去表现他的原始神秘体验及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质疑。
关键词 高更 生命 文明 原始神秘 精神皈依
下载PDF
“桃源”与“荒原”意象的文化间性阐释
11
作者 穆秀丽 《文化产业》 2021年第20期80-81,共2页
“桃源”与“荒原”意象作为承载着中美民族文化特性的文化符号,在文明演进中逐渐蕴藏着相似的追求自由理想社会及精神皈依和救赎的文化精神流变,并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碰撞和交融。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桃源”与“荒原”则交融为承载着... “桃源”与“荒原”意象作为承载着中美民族文化特性的文化符号,在文明演进中逐渐蕴藏着相似的追求自由理想社会及精神皈依和救赎的文化精神流变,并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碰撞和交融。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桃源”与“荒原”则交融为承载着生态伦理的生态文学意象。二者从文化的异质性到文化的对话性,彰显了文化的间性特征。从文化间性阐释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接受异族、异质、异源的文学作品,为文化间性在比较文学领域研究提供新的维度和视野,以期帮助人们发掘人类文化的本真,促进整个人类文化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文化间性 比较文学 精神流变 桃源 文明演进 精神皈依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试论西安城墙的规划与开发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6-98,共3页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西安,规划西安,发挥古城作用一直是西安人追求的目标。对西安城墙的开发要从理性分析、文化传承、规划策略、城中区等方面入手,要在墙上下功夫,要在城字做文章,把西安建成一个全球华人精神皈依的文化圣地。
关键词 西安城墙 理性分析 文化传承 规划策略 精神皈依 代表性
下载PDF
论儒道侠对羌族诗人董湘琴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宗福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儒道侠对近代四川羌族诗人董湘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思想在其诗中表现为远大政治抱负的抒写、对社会与民生的极大关注。道家思想、道教、古蜀仙道文化在巴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道家安生保命、退... 儒道侠对近代四川羌族诗人董湘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思想在其诗中表现为远大政治抱负的抒写、对社会与民生的极大关注。道家思想、道教、古蜀仙道文化在巴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道家安生保命、退让隐居思想在其诗中表现为遭遇挫折后的精神皈依。侠文化在巴蜀有着肥沃的土壤与清晰的发展脉络,在其诗中表现为豪侠形象的自我展示,并使其诗境阔大、雄浑、俊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侠 董湘琴 诗歌 社会与民生 精神皈依 豪侠形象 诗境
下载PDF
真实丰满的词在飞翔——评唐德亮诗集《苍野》
14
作者 蒋登科 宋星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4期98-100,共3页
当"都市/蜕变着/痛苦着/奔跑着,提升生命与灵魂",当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被凸显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境地,乡村情结、民族风韵成了这个时代人们书写的主要对象,似乎中国的诗人们早在无意识之间就把乡村、民族当成了精神皈依的家园,而... 当"都市/蜕变着/痛苦着/奔跑着,提升生命与灵魂",当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被凸显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境地,乡村情结、民族风韵成了这个时代人们书写的主要对象,似乎中国的诗人们早在无意识之间就把乡村、民族当成了精神皈依的家园,而呈现出一种对都市的逃离和对乡村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集 飞翔 真实 乡村情结 主要对象 精神皈依 都市 无意识 个人 书写 民族 诗人 风韵 家园 逃离
下载PDF
奋进 超越 飞翔——2010年万人全球年会见证富迪爆发力
15
作者 陈巧利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从中国红开始“中国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红”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崇尚、力挺“中国红”,让“中国红”的力量... 从中国红开始“中国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红”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崇尚、力挺“中国红”,让“中国红”的力量无限延伸下去,是中国人心底的一种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力 会见 中国人 精神皈依 入世情结 民族品格 力量
下载PDF
青藏铁路——青藏高原的亮丽风景线(四)
16
作者 佚名 《统一论坛》 2007年第2期58-59,共2页
拉萨,是个摄人心魄的地方,凡第二次来拉萨的人都会说“回拉萨”,而非“去拉萨”,仿佛这里是精神皈依的家园。具有135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便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它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修建的。如今,大... 拉萨,是个摄人心魄的地方,凡第二次来拉萨的人都会说“回拉萨”,而非“去拉萨”,仿佛这里是精神皈依的家园。具有135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便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它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修建的。如今,大昭寺门前粗糙的青石板由于人们长年叩拜,竟磨出一道道光滑的凹槽。那些远道而来的信徒,他们一步一个身影地磕长头,沿途乞讨为生。他们一生只有一项工作需要完成——到拉萨大昭寺叩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风景线 文成公主 拉萨市 大昭寺 精神皈依 松赞干布
下载PDF
在“人性”和“虫性”间走个来回——统编本八年级上册《蝉》教学实录
17
作者 高会彬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5期139-143,共5页
《蝉》这一课是我在2018年上的一节随堂课,之后又做了一些思考和整理,现在看起来依然十分鲜活。无论哪种文体,语言永远是语文的肉身,品读语言永远是语文教学的精神皈依。当下的课堂,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唯独缺少了语文本体意识。语... 《蝉》这一课是我在2018年上的一节随堂课,之后又做了一些思考和整理,现在看起来依然十分鲜活。无论哪种文体,语言永远是语文的肉身,品读语言永远是语文教学的精神皈依。当下的课堂,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唯独缺少了语文本体意识。语文之道,就蕴含在文本品读和师生言语对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本体 文本品读 精神皈依 教学实录 课堂 新理念 八年级
下载PDF
领导干部读书的“三重境界”
18
作者 向贤彪 《宁波通讯》 2010年第8期62-62,共1页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关键词 读书态度 领导干部 修身养性 精神皈依 阅读过程 不自觉
下载PDF
领导干部读书的“三重境界”
19
作者 向贤彪 《新湘评论》 2010年第8期17-18,共2页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关键词 读书态度 领导干部 修身养性 精神皈依 阅读过程 不自觉
下载PDF
真“藏”之“道”
20
作者 吴沁 《投资与合作》 2011年第9期92-93,共2页
随着艺术类金融理财产品日趋完善,日渐丰富,当其被赋予了更多的回报期许,性质就变了,人们往往忽视了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皈依。
关键词 “道” 金融理财产品 精神皈依 文化价值 艺术类 艺术品 回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