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0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肿瘤激光多点消融操作流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丹 万南生 +4 位作者 王杰 李广生 谢巍 田羽 冯靖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由于纵隔解剖位置复杂,重要脏器较多,纵隔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相比传统局部治疗,气道内超声引导纵隔肿瘤激光多点消融具有较多优势,包括消融范围及效果可实时监控、避免损伤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该文阐述了气管内... 由于纵隔解剖位置复杂,重要脏器较多,纵隔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相比传统局部治疗,气道内超声引导纵隔肿瘤激光多点消融具有较多优势,包括消融范围及效果可实时监控、避免损伤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该文阐述了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肿瘤激光多点消融的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支气管镜 纵隔肿瘤 气道内超声引导激光消融
下载PDF
经胸腔镜剑突下切口模块化处理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刘阳 吕治平 +2 位作者 仇睿 何伟 韩育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56-0059,共4页
通过模块化处理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前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流程,将此技术更好的向基层医院推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外科接受经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的120例患者。按照手术操作流程的... 通过模块化处理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前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流程,将此技术更好的向基层医院推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外科接受经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的120例患者。按照手术操作流程的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模块化组(设为观察组,n=62)和剑突下切口传统组(设为对照组,n=58),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20例患者均在胸腔镜剑突下切口成功的完成了手术,仅有对照组1例因术中损伤无名静脉大出血而被迫中转开胸外,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82.26±20.38)mL、平均手术时间(84.83±23.67)min、术后平均引流量(169.44±137.3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06±1.87)d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08.45±63.42)mL、(117.93±44.56)min、(257.33±149.56)mL、(5.57±2.46)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模块化处理手术流程,使得该技术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向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剑突下切口 纵隔肿瘤 模块化处理
下载PDF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3
作者 宋伟 王恩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30.41±23.52)min、切口长度(3.45±1.14)cm、引流时间(2.26±0.43)d及住院时间(6.55±2.23)d均比对照组的(185.67±27.34)min、(14.53±2.85)cm、(4.52±0.65)d、(9.72±2.36)d短,术中出血量(114.56±13.21)ml比对照组的(159.71±27.35)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50.32±5.26)pg/ml、CRP(7.82±0.76)mg/L、IL-1β(49.32±13.63)pg/ml、IL-6(49.32±22.75)pg/ml比对照组的(78.29±5.83)pg/ml、(10.26±1.11)mg/L、(65.43±17.45)pg/ml、(91.41±37.02)pg/m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评分(80.81±8.92)分、精神情况评分(81.46±7.92)分、心理情况评分(81.46±6.69)分比对照组的(72.16±8.65)、(73.73±7.01)、(70.67±6.85)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开展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减少炎症情况的产生,促使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 原发性纵隔肿瘤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比较
4
作者 孙振栋 周一凡 +5 位作者 徐睿宏 沈斌 罗金龙 李香伟 刘松涛 孙思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 目的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36例),均经剑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ATS组有1例患者因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于胸腺和1例患者因胸腺与心包胸膜、左上肺紧密粘连转开胸手术。RATS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RAT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VAT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TS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vs 0.00%;P=0.525)。RATS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S是治疗前纵隔病变安全可行的方法,相较于VATS,RATS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剑突入路 纵隔肿瘤
下载PDF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5
作者 汪佳丽 付闯 +2 位作者 李兴旺 于倩影 张运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11-2317,共7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2,0.327(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为0.832,0.873,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准备、术前预康复、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出院指导、出院后管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全面、具体,临床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快速康复护理 系统化护理 外科护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6
作者 梁丽丹 万璐 +1 位作者 刘颖 朱迪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93-1696,1700,共5页
目的 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2)和恶性组(n=45),全部患者均采取胸部CT增强扫描,其中2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I检查。比... 目的 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良恶性前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2)和恶性组(n=45),全部患者均采取胸部CT增强扫描,其中2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RI检查。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中形态、包膜、边界、密度、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中形态、分布、肿瘤成分、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增强扫描诊断恶性前纵隔肿瘤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MRI,特异度低于MRI。结论 胸部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恶性前纵隔肿瘤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CT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更好,为进一步避免检查中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可考虑进行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增强扫描 MRI 纵隔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刘慧芳 汪力 +3 位作者 董璠 胡超群 陈德美 范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建立学习曲线;比较手术前和术后24 h的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1个月的炎性因子水平,并通过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患儿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0.33)和(2.82±0.6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83±6.39)和(71.55±8.19)mL,且观察组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分别为(8.06±1.06)mg/L、(170.20±13.21)ng/L、(201.82±13.52)mg/L、(241.82±15.32)ng/L,其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0.00%,且观察组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胸腔镜 纵隔肿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陈颖 李伟 +1 位作者 刘长增 段东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经侧胸入路,B组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 目的研究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经侧胸入路,B组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围术期指标方面,2组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长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短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且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术后d2、d3的VAS评分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相关应激反应指标方面,2组患者术后Cor、PGE2、SP血清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但经侧胸入路组较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2组患者在肺部感染、肺漏气、心律失常、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结论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能明显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强度,并且能有效减少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纵隔肿瘤 经剑突下入路 围术期指标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差异
9
作者 李春雷 方汉林 方德根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入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次数)、康复指标(引流管滞留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及术后7、15、30、45d 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剑突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67±3.21)mL,低于肋间组[(40.13±4.29)mL,P<0.05];术后引流量为(151.95±17.12)mL,低于肋间组[(306.50±30.52)mL,P<0.05];手术时间为(66.00±6.59)min,短于肋间组[(91.65±10.51)min,P<0.05];镇痛泵使用次数为(6.07±1.02)次,低于肋间组[(7.10±1.22)次,P<0.05]。剑突组患者的引流管滞留时间为(17.20±3.19)h,低于肋间组[(21.77±3.97)h,P<0.05];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为(1.85±0.92)d,低于肋间组[(3.10±0.90)d,P<0.05];住院时间为(6.10±1.32)d,低于肋间组[(8.75±1.66)d,P<0.05]。剑突组患者的术前VAS评分为(2.02±0.43)分,与肋间组[(2.00±0.45)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为(4.57±1.44)分,显著低于肋间组[(5.83±1.48)分,P<0.05];术后2d为(3.00±1.01)分,显著低于肋间组[(4.38±1.39)分,P<0.05];术后3d为(2.40±0.62)分,显著低于肋间组[(3.42±0.81)分,P<0.05]。剑突组患者术后7d的KPS评分为(60.13±3.20)分,显著高于肋间组[(57.38±4.20)分,P<0.05];术后15d为(65.78±3.09)分,显著高于肋间组[(62.17±3.76)分,P<0.05];术后30d为(71.50±3.71)分,显著高于肋间组[(68.10±3.86)分,P<0.05];术后45d为(81.67±5.07)分,显著高于肋间组[(75.45±5.20)分,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3.33%少于肋间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腔镜术 不同入路 疗效 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以合并纵隔肿瘤为主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病例报道与文献回顾
10
作者 王卢凤 宋向欣 郭艳英 《新疆医学》 2024年第5期617-619,共3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是一组以多个不同的内分泌腺在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发生、以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其中MEN1发生的重要原因是MEN1基因突变,导...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是一组以多个不同的内分泌腺在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发生、以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其中MEN1发生的重要原因是MEN1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细胞11号染色体不同程度的杂合缺失,menin蛋白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垂体前叶瘤。MEN2又分为MEN2A和MEN2B,主要原因与原癌基因RET突变有关,临床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增生和黏膜神经纤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神经纤维瘤 甲状旁腺增生 纵隔肿瘤 MEN1基因 甲状腺髓样癌 胰腺内分泌肿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刘瑞鹏 田伟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反应指标、炎性指标、凝...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研究组(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应激反应指标、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纵隔肿瘤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有利于改善术后恢复,改善疼痛应激情况;还有利于降低炎性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腔镜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剑突下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手术后免引流管在胸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弸 陈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2,共3页
探讨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在胸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将行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手术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不留置引流,n=17)和对照组(留置引流管,n=37),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 探讨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在胸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将行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手术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不留置引流,n=17)和对照组(留置引流管,n=37),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82±0.81)d、术后疼痛评分(1.65±0.86)分水平低于对照组(2.38±0.72)d、(2.70±1.15)分,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0.59±25.85)min、术中出血量(40.00±16.2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1/17)与对照组(94.51±19.71)min、(46.76±9.44)mL、(8.11%, 3/37)无差异,P>0.05。结论 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剑突下 免引流管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倪昌国 周翔辉 +4 位作者 肖桂华 刘文攀 张晓羽 陈飞云 王小敏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无明显心脏大血管受侵,所有患者都在剑突下... 目的:探讨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无明显心脏大血管受侵,所有患者都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胸骨拉钩悬吊。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增加手术切口,无中转开胸,无术中大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胸骨拉钩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应用,在技术上操作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拉钩 剑突下 单孔胸腔镜 纵隔肿瘤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王洪(综述) 伍治强(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14,共4页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相较于经肋间入路U-VATS,剑突下U-VATS(subxiphoid U-VATS,SU-VATS)能够完整地显示前纵隔间隙,更好地暴露并保护双侧膈神经,彻底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尤其是两侧心膈角的脂肪组织,并能完整显露并切除左无名静脉上方组织,同时,可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咳嗽及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肋间神经 膈神经 单孔胸腔镜 心膈角 脂肪组织
下载PDF
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罗恒芳 陈丽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采用术...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并给予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并对干预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5、14.969、16.558、31.025,P<0.05)。试验组术后6 h、24 h、24 h、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3、6.841、9.334、16.493,P<0.05)。干预前,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KPS评分较干预前改善,且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参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36)。结论:质量反馈干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促进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反馈干预 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护理策略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奚颖婷 倪科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析在接受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产生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 目的探析在接受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产生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IKAP模式的护理策略。比较2组的术后并发症、自护能力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出血、胸腔积液等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19.57%)更低(P<0.05)。术后3 d和出院时,2组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比入院时升高(P均<0.05),且相比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均更高(P均<0.05)。术后24 h、72 h以及出院时,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IKAP模式的护理策略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并发症减少、自护能力和免疫功能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手术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并发症 自护能力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李爽 李伟 魏在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15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15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2.48±12.32)min、留置引流管时间(1.32±0.45)d均较对照组的(98.56±13.45)min、(2.56±0.62)d短,术中出血量(28.56±3.51)ml、术后引流量(192.51±21.35)ml均较对照组的(46.25±6.25)、(265.36±32.51)ml少(P<0.05)。术前1 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WBC、CRP均较术前1 d升高,观察组WBC(8.56±1.42)×10^(9)/L、CRP(8.62±1.32)mg/L较对照组的(10.62±1.51)×10^(9)/L、(11.52±1.65)mg/L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6%)较对照组(15.38%)低(P<0.05)。结论相对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更有助于缩短前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肋间入路 经剑突入路 胸腔镜 胸腺切除术 纵隔肿瘤 炎症水平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在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
18
作者 叶慧 黄日胜 郑元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至12月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7例,根据住院时间不同被分为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13例)和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至12月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7例,根据住院时间不同被分为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13例)和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7 d再次住院率及急诊就诊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中位住院时间21(18.5,22.5)h,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中位住院时间59.5(55.0,69.5)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比例高于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再次住院及急诊就诊比例高于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纵隔肿瘤切除组再次住院及急诊就诊比例高于日间纵隔肿瘤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在经剑突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安全可行,同时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快速康复 胸腔镜 纵隔肿瘤
下载PDF
补肺汤加减辅助胸腔镜手术对纵隔肿瘤术后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陈顺峰 汤井双 +1 位作者 包学龙 钱文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581-2584,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肺汤加减辅助胸腔镜手术对纵隔肿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补肺汤加减辅助胸腔镜手术对纵隔肿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肺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积气缓解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在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积气缓解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FEV_(1)、FVC和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PCT、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IFN-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对纵隔肿瘤患者在胸腔镜手术后采取补肺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水平,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能够提升患者肺功能水平,辅助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汤加减 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术后恢复 并发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胡兰 米艳芝 张颖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及心理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及心理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认知评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t=18.568,P<0.001;t=28.324,P<0.001;对照组:t=11.400,P<0.001;t=14.316,P<0.001);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4.723,P<0.001;t=4.271,P<0.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而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t=21.945,P<0.001;t=14.215,P<0.001;对照组:t=9.398,P<0.001;t=6.940,P<0.001)。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t=8.052,P<0.001;t=5.733,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35%(χ^(2)=4.570,P=0.033)。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疼痛情况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