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CP基因线辣椒对CMV和CMV-RNA的抗病性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秉良 商鸿生 王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本试验以转化 CMV- CP和 TMV- CP基因线辣椒纯合系作试材 ,比较了接种 CMV粒体和CMV- RNA后的发病特点和叶片中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不仅能抵抗 CMV粒体的侵染 ,而且还能抵抗 CMV- RNA的侵染。不论接种 CMV粒体或 CMV- RNA,... 本试验以转化 CMV- CP和 TMV- CP基因线辣椒纯合系作试材 ,比较了接种 CMV粒体和CMV- RNA后的发病特点和叶片中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不仅能抵抗 CMV粒体的侵染 ,而且还能抵抗 CMV- RNA的侵染。不论接种 CMV粒体或 CMV- RNA,CP(+ )线辣椒的系统症状都延迟出现 ,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病毒增殖和运转受到抑制 ,接种叶片与新生叶片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低。这一结果证实 CMV- RNA不能克服线辣椒由 CP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P基因线辣椒 CMV CMV-RNA 抗病性 转基因线辣椒 抗病毒
下载PDF
瓮安县杂交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罗华林 冯志娥 杨会 《农技服务》 2024年第8期61-63,共3页
杂交线辣椒抗病能力强、产量高、易采摘、商品性好,已成为瓮安县猴场镇的主要辣椒种植品种。为瓮安县杂交线辣椒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从辣椒种植地选择、育苗准备、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栽前准备、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杂交线辣椒抗病能力强、产量高、易采摘、商品性好,已成为瓮安县猴场镇的主要辣椒种植品种。为瓮安县杂交线辣椒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从辣椒种植地选择、育苗准备、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栽前准备、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杂交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线辣椒 高产栽培 技术 病虫害防治 瓮安
下载PDF
制干线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徐乃林 上官金虎 《西北园艺(蔬菜)》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制干线辣椒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线辣椒-玉米 套种 育苗 移栽 平衡施肥 隔行节水灌溉 整枝修剪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预处理对线辣椒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茜 肖红伟 +3 位作者 杨旭海 白竣文 娄正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6-281,共6页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并能减少褐变;90℃热水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护色的作用;但热风温度较高时,会延长干燥时间;110℃过热蒸汽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防止褐变的作用。经过预处理后的线辣椒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始终处于降速干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干燥 色泽 线辣椒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预处理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马文娟 同延安 +2 位作者 高义民 张树兰 孔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平衡施肥 品质 产量 养分累积
下载PDF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9
6
作者 徐强 程智慧 +1 位作者 孟焕文 张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47-2754,共8页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作物单作和玉米-线辣椒套作种间根区膜隔处理相比,玉米-线辣椒根区无隔和网隔处理复合群体中两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均显著提高;除有效镁与真菌种群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外,其余速效养分与各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该系统中促进有机质累积的主要生物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细菌和蛋白酶,蔗糖酶是影响碱解氮的最主要因子,脲酶是影响有效磷的最主要因子,细菌是影响有效钾的最主要因子,碱性磷酸酶、真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磷、钾有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放线菌对土壤养分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对土壤养分形成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线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曲晓斌 侯全刚 +2 位作者 李莉 李江 马本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4-177,共4页
试验对20份线辣椒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线辣椒始花节位、叶长和叶宽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与单株结果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果横径与单果果肉... 试验对20份线辣椒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线辣椒始花节位、叶长和叶宽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与单株结果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果横径与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果数、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线辣椒单株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最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对总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果横径对总产量有负向影响,果纵径对总产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克服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施肥方案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尊练 史联联 +3 位作者 阎玉让 巩振辉 吴庆强 郭建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0,114,共5页
为了给通过施肥解决线辣椒连作障碍问题提供借鉴,于2005年在辣椒连作问题严重的陕西千阳县连续6a(2000~2005年)种植线辣椒的田间,研究了施用钾肥、鸡粪、抗重茬剂对线辣椒品种“陕椒2001”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株高、叶面... 为了给通过施肥解决线辣椒连作障碍问题提供借鉴,于2005年在辣椒连作问题严重的陕西千阳县连续6a(2000~2005年)种植线辣椒的田间,研究了施用钾肥、鸡粪、抗重茬剂对线辣椒品种“陕椒2001”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单株商品果数、鲜椒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每公顷施腐熟干鸡粪4500kg和3000kg的2个处理在减轻连作危害方面效果较好,处理后所有测定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商品果数分别比对照增加6个和5.5个,鲜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2%和25.7%,并且基本上达到了关中平原灌区非连作线辣椒的产量水平;每公顷施750kg硫酸钾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线辣椒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但对单株商品果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3个)和鲜椒产量(比对照提高12.5%)的效应有限;每公顷施375kg硫酸钾的处理和每公顷施1950mL抗重茬剂NEB-26的处理对多数测定指标的效应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连作障碍 施肥效应 硫酸钾 鸡粪 抗重茬剂
下载PDF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广君 赵尊练 +2 位作者 巩振辉 赵海燕 梁丽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6-152,157,共8页
【目的】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方法】在实验室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陕椒2006"一株1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低浓度)和一株4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高浓度)对线辣椒、青椒、番茄、茄子和小麦种子发芽及... 【目的】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方法】在实验室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陕椒2006"一株1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低浓度)和一株4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高浓度)对线辣椒、青椒、番茄、茄子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分别测根长、芽长、茎粗、侧根数、根系活力、根冠比、POD、SOD和CAT的值)的化感效应(以蒸馏水为对照)。【结果】"陕椒2006"的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对芽长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均有抑制作用,对根长、芽长、根系活力则无明显影响。"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处理,均促进番茄根长和芽长的生长,且降低番茄侧根数和根冠比。"陕椒2006"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均对茄子的芽长和茎粗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侧根数和根冠比有降低作用。"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整体上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结论】随着"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大,对大部分受体作物的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根系分泌物 连作障碍 化感效应
下载PDF
线辣椒叶面喷施沼液的效应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曙光 任广鑫 +2 位作者 杨改河 冯永忠 西庆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对线辣椒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沼液的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可溶性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喷施沼液浓度75%的处理为最佳,达到了8.83%;辣椒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vC含量最高的达到了139.42 mg/100g;农艺性状较对照有所改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 对线辣椒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沼液的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可溶性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喷施沼液浓度75%的处理为最佳,达到了8.83%;辣椒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vC含量最高的达到了139.42 mg/100g;农艺性状较对照有所改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喷施沼液浓度50%的处理产量最高,干重达到了4 796.40 kg/hm2,较对照增产25.42%。可见,线辣椒叶面喷施沼液能有效改善其品质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沼液 叶面喷肥
下载PDF
玉米线辣椒套作对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强 程智慧 +1 位作者 孟焕文 张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9,共6页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杜磊 赵尊练 +3 位作者 巩振辉 郭建伟 牛哲辉 郭永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0,198,共4页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3个品系叶片内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步上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的处理下,2号、6号、L14的细胞膜透性分别为对照的1.38、1.47和1.35倍,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00、1.47和2.00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7、1.35和3.70倍。说明线辣椒可以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适应干旱逆境。L14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程度较低,渗透调节和耐旱能力较强;6号品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抵御能力相对较弱,2号品系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不同定植密度对线辣椒根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建超 赵尊练 +4 位作者 郭长美 聂伟燕 史联联 徐乃林 郭建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322,共6页
为了研究线辣椒不同定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线辣椒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本试验以线辣椒品种"多娇"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即处理Ⅰ(49 500株/hm2)、处理Ⅱ(67 500株/hm2)、处理... 为了研究线辣椒不同定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线辣椒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本试验以线辣椒品种"多娇"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即处理Ⅰ(49 500株/hm2)、处理Ⅱ(67 500株/hm2)、处理Ⅲ(85500株/hm2),采用大田挖掘法测定线辣椒根系的主要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其物质积累。结果表明:线辣椒单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单株根尖数均与定植密度呈负相关,在植后第80天除根尖数外,上述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根鲜重、根干重、冠鲜重、冠干重与定植密度呈负相关,在植后第60天上述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观察期间,各处理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根冠比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线辣椒根系生长相对超前于地上部分。根系活力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处理Ⅲ根系活力比处理Ⅰ低3.52%,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随着定植密度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鲜重、干重)逐渐降低,处理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鲜重、干重)分别比处理Ⅱ高出1.92%、2.05%和1.07%,比处理Ⅲ高出20.27%、28.24%和26.9%。在小区产量方面,处理Ⅱ最高,为67.86 kg,处理Ⅲ次之,处理Ⅰ最低。处理Ⅰ与处理Ⅱ、处理Ⅲ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栽培密度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产量
下载PDF
线辣椒果实中几种营养物质和CAT、POD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海燕 赵尊练 +2 位作者 巩振辉 杨广君 郭建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确定不同加工目标线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探明果实品质变化的生理机制,以线辣椒品种(系)陕椒2006、L6、L3-2和2005-2共4个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各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1)果... 为确定不同加工目标线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探明果实品质变化的生理机制,以线辣椒品种(系)陕椒2006、L6、L3-2和2005-2共4个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各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1)果实中的VC和干物质含量(质量分数)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红熟期达到最高;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则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6~23 d)有一下降过程,以后又上升,最终也在接近红熟时达到最高。红熟期4品种的VC含量分别为170.340、175.898、200.996和173.944 mg/100g(FW),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2.853%、12.647%、12.873%和15.45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069、39.379、34.291和37.849 mg/g(FW),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27.111、28.125、25.508、26.974 mg/g(FW)。2)辣椒素总的变化趋势是,幼果期(花后16~23 d)含量很低(4品种分别为3.69、15.15、7.86和13.65 mg/g(DW)),并且增长缓慢,开花23 d后迅速增长,花后23~37 d的平均日增长量达2.082(陕椒2006)~5.706 mg/g(DW)(L3-2),绿熟期(花后37~44 d)达到高峰(4品种分别为45.408、55.072、87.994和83.734mg/g(DW)),随后平缓下降。因此,制做干辣椒或辣椒酱的线辣椒,其最佳采收期为红熟期,在此期间红色素及其他营养指标都到最高值;以提取辣椒素为目的的线辣椒,其最佳采收期则为绿熟期。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是果实发育前期较高,中期较低,后期又升高(花后16、37和58 d,4个品种的POD活性分别为32~64、16~23和16~29μg/(g·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开花后16、30和37 d较低,23、30和37 d之后较高。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与辣椒素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维生素C 蛋白质 可溶性总糖 干物质 辣椒 POD CAT 变化规律
下载PDF
CP基因转化的线辣椒抗卡那霉素和抗CMV特性的遗传 被引量:25
15
作者 商鸿生 王旭 徐秉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 ,采用叶盘法转化线辣椒 (Capsicum annuum var.longunt)优良品种陕 82 12 ,建成了能同时表达 CMV和 TMV外壳蛋白基因 (CP基因 )的 T1 代纯合系。以其自交 T2 ~ T4代 ,以及 T2 代植株与未转化陕 82 12杂交的 F1 代和 ...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 ,采用叶盘法转化线辣椒 (Capsicum annuum var.longunt)优良品种陕 82 12 ,建成了能同时表达 CMV和 TMV外壳蛋白基因 (CP基因 )的 T1 代纯合系。以其自交 T2 ~ T4代 ,以及 T2 代植株与未转化陕 82 12杂交的 F1 代和 F2 代群体为试材 ,研究了抗卡那霉素和抗黄瓜花叶病毒 (CMV)特性的遗传传递规律。结果发现 ,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和抗病性基因在自交和杂交各代都能稳定地高效表达 ;两者在自交各代纯合 ;在杂交 F1 代抗药性和抗病性都表现为显性 ;在杂交 F2 代 ,抗药植株对敏感植株 ,以及抗病植株对感病植株的分离比都符合 3∶ 1的理论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线辣椒 CP基因 CMV 卡那霉素 抗病性 遗传规律 育种
下载PDF
线辣椒不同生育阶段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振华 赵尊练 +3 位作者 武国平 叶新华 史联联 郭建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5-181,206,共8页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为解决线辣椒栽培中连作障碍问题,以陕西关中地区线辣椒主栽品种陕椒2006为试材,采用水培收集、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陕椒2006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为解决线辣椒栽培中连作障碍问题,以陕西关中地区线辣椒主栽品种陕椒2006为试材,采用水培收集、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陕椒2006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线辣椒根系分泌物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在苗期水培30d、苗期水培60d以及开花期水培30d的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出相似度(或称匹配度)在7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21、27和31种,其中相对含量在0.20%以上的分别为21、24和29种。3个生育阶段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酸类、酚类、烃类、酯类、醇类、胺类、酮类和苯及其他杂环类8个类型,以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总相对含量分别为67.29%、56.07%和59.51%。3个阶段共有的物质13种,3个阶段独有的物质依次为3种、5种和12种。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判断,该试验所检出的有机化合物中,17种具有化感作用,其中3个阶段共有的物质为9种,苗期30d或60d与开花期30d共有的物质为3种,苗期60d独有的物质为两种,开花期30d独有的物质为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根系分泌物 水培 GC-MS分析
下载PDF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几种化感物质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山 赵尊练 +3 位作者 臧纱纱 谢振华 史联联 郭建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为了探究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线辣椒种子萌发和苗期水培试验,研究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的6种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雪松醇、丙炔酸、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其中后3种物质没有进行水培试验]对其自身... 为了探究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线辣椒种子萌发和苗期水培试验,研究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的6种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雪松醇、丙炔酸、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其中后3种物质没有进行水培试验]对其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这6种化感物质对线辣椒种子萌发(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苗鲜质量)和苗期生长(包括株高、茎粗、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培养液电导率)总体表现为低浓度(0.001mol/L以下)无影响或有促进作用,其中雪松醇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高浓度(0.002mol/L以上)则具有抑制作用。综合判断,丙炔酸的抑制作用最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这4种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当,程度居中,雪松醇的抑制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连作障碍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水培
下载PDF
线辣椒/玉米套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强 程智慧 +1 位作者 卢涛 谢宝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5,31,共7页
以套作线辣椒/玉米、单作线辣椒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运用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套作和单作种植模式下线辣椒、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线辣椒/玉米套作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为1.18-1.24。套作玉米与单作玉... 以套作线辣椒/玉米、单作线辣椒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运用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套作和单作种植模式下线辣椒、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线辣椒/玉米套作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为1.18-1.24。套作玉米与单作玉米相比呈现明显的套作品质优势,套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等品质指标明显高于单作玉米。套作线辣椒与单作线辣椒相比呈现明显的套作品质劣势,套作线辣椒果实的辣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抗坏血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低于单作线辣椒,有机酸含量和干物质含量高于单作线辣椒。线辣椒果实的品质指标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套作线辣椒果实品质指标的降低幅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考虑到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线辣椒/玉米套作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玉米 套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的光能截获和利用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强 程智慧 +1 位作者 卢涛 谢宝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9-976,共8页
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是间套作种植模式呈现产量优势的根本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趋势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和利用规律。试验设线辣椒单作(SC)、线辣椒/玉米套作(IMC)、玉米单作(SM)3... 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是间套作种植模式呈现产量优势的根本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趋势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和利用规律。试验设线辣椒单作(SC)、线辣椒/玉米套作(IMC)、玉米单作(SM)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线辣椒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期内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单作线辣椒和单作玉米的LAI均稍大于各自的套作;套作线辣椒的消光系数低于单作。玉米、线辣椒单作与套作整个生育期内的PAR截获量差异显著,带状套作的PAR截获量比按套作比例(0.788:0.222)对单作PRA截获量加权的平均值高42.25%。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的PAR利用效率比按套作比例对单作PAR利用效率加权的平均值高39.51%。套作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套作线辣椒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低于单作。套作线辣椒的干物质向茎、枝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单作,而向果实、根的分配比例分别比单作高2.8%和2.6%;套作玉米的干物质向各器官最终分配比例与单作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模式的产量优势归功于PAR截获量和利用率的提高。合理的套作可以使作物对PAR的截获和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玉米 线辣椒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截获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间套作玉米对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徐强 刘艳君 陶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8-1087,共10页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氯仿熏蒸法、BIOLOG GN微平板反应系统及种间根系分隔技术,以线辣椒单作(SC)为试验对照,研究了间套作处理[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塑料膜分隔(ICP)、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尼龙网分隔(ICM)、玉米/线辣椒套作...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氯仿熏蒸法、BIOLOG GN微平板反应系统及种间根系分隔技术,以线辣椒单作(SC)为试验对照,研究了间套作处理[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塑料膜分隔(ICP)、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尼龙网分隔(ICM)、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无分隔(ICN)]对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线辣椒生育期内,各套作处理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ICN和ICM处理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B/F)、放线菌/真菌(A/F)比值均大于ICP与SC处理。盛果期,ICN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比同处理其他生育期增加14.2%~54.0%和10.6%~54.7%。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的变化随培养时间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间套作玉米显著提高了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P〈0.05)、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几率和McIntosh指数(P〈0.05),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其生物学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间套作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间套作玉米 BIOLOG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