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345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华医典》脱发治疗方剂用药规律挖掘及医院制剂开发组方探析
1
作者 马小兵 刘文武 +3 位作者 张小波 王世贵 汪欢 佘金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脱发的用药规律,并结合中药制剂技术探索治疗脱发的医院制剂。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中华医典》中治疗脱发的方剂,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药物的用药频次、中药属性(四气、五味、性...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脱发的用药规律,并结合中药制剂技术探索治疗脱发的医院制剂。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中华医典》中治疗脱发的方剂,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药物的用药频次、中药属性(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传统制剂技术要求初步拟定治疗脱发的医院制剂处方。结果:纳入内服方剂38首,外用方剂84首。药物性多温或微温,味以甘、辛为主,归经多入肝肾脾经。口服润肠通便、扶正解毒;外用行气祛风,解表散寒。聚类分析得到内服和外用基础方各2首,结合现代医院制剂要求、用药特点等初步拟定医院制剂新方3个。结论:探析治疗脱发方剂用药规律以用于医院制剂组方切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符合现代治疗脱发的用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中华医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制剂组方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探讨痢疾遣药组方特点
2
作者 王喜霞 马小兵 +8 位作者 史英 齐婧 张聪伟 李苗 贾雪燕 张耀之 张琳 吴婷 王倩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古籍治痢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临床参考和研究依据。方法文章检索并整理《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历代医...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古籍治痢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临床参考和研究依据。方法文章检索并整理《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历代医家治疗痢疾方剂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高频药物26味,归经以脾经为主,苦味药和温性药使用广泛,药效以理气药、健脾药和收涩药为多;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可供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参考的5个方剂;采用因子分析表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配伍收湿生肌、燥湿解毒、理气导滞、健脾养血药物组方。结论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古籍治痢方药研究,对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科研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痢疾 组方规律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景岳全书》痹证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静 许霞 +4 位作者 孙广瀚 李笑南 高徐源 朱俊 刘君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景岳全书》治疗痹证内服方药所体现的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启迪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方法 通过对《景岳全书》中内服治痹方所涉及的药物进行整理归纳,使用Microsoft Excel(2019)对《景岳全书》治痹内服方... 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景岳全书》治疗痹证内服方药所体现的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启迪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方法 通过对《景岳全书》中内服治痹方所涉及的药物进行整理归纳,使用Microsoft Excel(2019)对《景岳全书》治痹内服方所用药物进行频数统计,使用IBM 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探求张介宾治痹用药特色及组方思想。结果 《景岳全书》共计94首治痹方剂,涉及药物140种,累计用药794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5味药分别为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防风、羌活、白术、肉桂、牛膝、人参、熟地黄、附子、陈皮、白芍、苍术;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辛味为主,主要归脾(胃)经,补虚药使用总频次最高;对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6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枳壳-桔梗,陈皮-半夏,槟榔-紫苏叶等18组药物组合;对用药频次最高的前46味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等甘草-人参-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川芎等13组药物组合。结论 张氏治痹重视补益肝肾、培补真阴,辨证论治而强调祛除寒邪,擅长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以祛除痰湿之邪,强调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岳全书 张介宾 痹证 数据分析 用药特色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基于“性-效-伍”的维药名方祖卡木颗粒组方原理探索
4
作者 李丝雨 古敏 +6 位作者 李易轩 于静 季志红 李柯翱 王燕平 王永炎 翟华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3-2839,共7页
维医药与中医学具有“一源多流”的特点,应用中医基础理论开展维药名方祖卡木颗粒的组方原理探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华本草》等典籍,对祖卡木颗粒组方药物的基源、药性、功效、配伍... 维医药与中医学具有“一源多流”的特点,应用中医基础理论开展维药名方祖卡木颗粒的组方原理探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华本草》等典籍,对祖卡木颗粒组方药物的基源、药性、功效、配伍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中医药与维医药相似性与共通性,并融入中医学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配伍理论进行方解,充分阐释其组方原理的科学内涵。祖卡木颗粒虽在药物及用药习惯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维医药特色,但在疾病认识、功效描述等方面与中医药具有较强的共通性,可借鉴中医药方解思路与配伍理论进行组方原理探究。方中薄荷、睡莲花二者相使为君药,主疏散风热;罂粟壳、破布木果、洋甘菊三者相须为用,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大黄、蜀葵子二者相须,增强清热泻火之效,大枣、山柰相须为用,共同养护脾胃,四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维医药、中医药二者具有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借鉴中医药基础理论可明确祖卡木颗粒的主治病证,将有助于进一步指导维医复方的临床合理使用与新药开发,促进维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组方原理 药性 功效 配伍 七情和合 君臣佐使 维医药复方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难治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和中药治疗组方规律分析
5
作者 王姗姗 王昱琪 +8 位作者 张丹 宋月月 姜枫 李运伦 辛梅 宋荣刚 李明 刘军 杨雯晴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区别于非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挖掘难治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组方规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高...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区别于非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挖掘难治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组方规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520例(难治性高血压组)和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550例(非难治性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研究难治性高血压和非难治性高血压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从医院电子医疗系统中收集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性、归经及常用药物组合等规律。结果: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比较,难治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病史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脑梗死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血钾水平更低(P<0.05),空腹血糖(FBG)、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水平更高(P<0.05)。FBG、FT4水平偏高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钾为难治性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中药组方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川芎、天麻、白术、茯苓、钩藤等,中药“四气”中寒性频次最高、“五味”中甘味频次最高、归经中肝经频次最高,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天麻、钩藤-天麻、川芎-当归、川芎-茯苓、白术-茯苓等。结论:与治疗非难治性高血压相比,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更应注重患者血钾、FBG和FT4水平的变化,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目前中医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多采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健脾利湿类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组方规律 真实世界
下载PDF
益气养荣组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洪亮 王振强 +6 位作者 张庆江 李小江 赵芳 赵阳 董雪珊 陈晶晶 周雍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荣组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探讨益气养荣组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培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气养荣方汤剂,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痰少、咳声低弱、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头晕眼花、面色少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骨髓抑制分级中0级、Ⅱ级、Ⅲ级及Ⅳ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分级中0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培南联合益气养荣组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疗 骨髓抑制 益气养荣组方
下载PDF
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随机对照研究
7
作者 包自阳 殷佳珍 +7 位作者 朱虹 李先法 毛黎明 李涛 祝正明 钟永忠 沈建妹 朱彩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4,1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 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组方 名中医经验 老年患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95例真菌性脓毒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组方规律及临床疗效研究
8
作者 魏一鸣 胡雅慧 +2 位作者 李亚可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总结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组方规律并评估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真菌性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 目的总结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组方规律并评估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真菌性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检验显示真菌感染。采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辨证分型、中药使用情况,采用频数、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中药方面采用R语言进行中药频数统计、高频中药关联分析,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患有不同基础疾病的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药应用情况。临床疗效通过好转率和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5名,主要为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性51例,女性44例,年龄(84.9±11.2)岁。感染部位方面以肺部真菌感染为主。预后方面,真菌性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11.6%。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喘憋、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舌象以舌红或舌淡白、苔白腻多见,脉象以细、弦、滑、沉为主。证候方面,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为主要的临床证候。中药的应用以苦寒、甘温药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发挥补益虚损、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祛瘀等作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金银花-甘草,蛇床子-苦参-干姜,红花-白术-陈皮,枳壳-陈皮-柴胡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分为2个有效类方群,分别侧重祛除病邪和补益虚损。基础疾病对患者的用药亦有影响,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在治疗上有侧重地施以通利心脉、清肺平喘、疏肝解毒、补益肾阳、健脾燥湿之法。临床好转率为86.3%,出院时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正虚邪盛为主要特征,中药治疗时注重补虚祛邪,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脓毒症 中医证候 中药组方规律 临床疗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用药组方规律
9
作者 王磊 周霞 梁凤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收录的有关运用中药内服...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收录的有关运用中药内服方法治疗卒中后呃逆的相关期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依次对处方中用药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关联规则、新方组合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文献202篇,方剂184首,涉及中药135味;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位药物分别为代赭石、半夏、甘草、旋复花、柿蒂、丁香、生姜、陈皮、竹茹、白芍,代赭石为复现频次最多的药物;用药以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胃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肺经、肝经;常用药物组合有旋复花-代赭石、半夏-旋复花、半夏-代赭石、半夏-旋复花-代赭石、丁香-柿蒂等14对;基于熵聚类系统提取药物核心组合18对,并挖掘潜在新方9首。结论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呃逆以行气活血、和胃降逆、扶正祛邪兼顾为主要治疗原则;挖掘得9首新方,可为临床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呃逆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下载PDF
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10
作者 刘兴隆 王一童 +1 位作者 陈丽平 刘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果:本书15首含细辛方共配伍药物39味,累计运用9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味药为蜀椒与桂各11次、姜9次。按功效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最多的为温里药,其使用总频次为41次;使用频率排第二的药类为化痰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各使用7次。按药性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药物药性以温热类药物为主,共使用63次。结论:本书含细辛方配伍规律是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异类药物相反相成运用为辅。“细辛-花椒-桂-姜”的配伍结构辛温散寒、通痹止痛,既切中病机,又针对症状,是本书细辛方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的配伍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细辛方 细辛-花椒-桂-姜 组方配伍规律
下载PDF
止血组方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吴雅楠 辛兴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止血组方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DUB患者150例进行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治疗,观察组给予止血组方加减... 目的:探讨止血组方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DUB患者150例进行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妈富隆治疗,观察组给予止血组方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及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促卵泡生产数(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33,P<0.05);治疗后,两组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E2、P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FSH、LH将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33%,P<0.05)。结论:止血组方加减治疗DUB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加速病情优化,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止血组方加减 妈富隆 性激素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辟疫香囊组方规律
12
作者 张雷 王铭琛 李作伟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中药辟疫香囊的组方规则,为新药制备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运用Aprior算法分析处方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并利用SPSS Statistic 23.0行聚类分析,以得到高频药物配伍。同时运用Geph...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中药辟疫香囊的组方规则,为新药制备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运用Aprior算法分析处方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并利用SPSS Statistic 23.0行聚类分析,以得到高频药物配伍。同时运用Gephi 0.10.1行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以获得基础中药。结果中药辟疫香囊组方,药物多为性温,味辛,归肝、脾、胃、肺经;高频中药药性多具有香气,分布在化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温里药、解表药及开窍药等类别;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朱砂、雄黄、虎骨、雌黄、艾叶、苍术、广藿香为中药香囊基础药物组合。结论中药辟疫香囊组方多以朱砂、雄黄、虎骨、雌黄、艾叶、苍术、广藿香为基础药物组合,共奏预防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香囊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月红 何新颖 +4 位作者 贾大鹏 杜强 胡婷婷 杨洪娟 孙云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探究安肠组方(由仙鹤草、生地榆、茯苓、白头翁、白术、炒白芍等中药组成)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8例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 【目的】探究安肠组方(由仙鹤草、生地榆、茯苓、白头翁、白术、炒白芍等中药组成)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8例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1例和参照组37例。参照组给予磷酸铝凝胶治疗,联合组给予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5 d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37/41),参照组为70.27%(26/37),组间比较,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3)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2、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4)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CD4^(+)、CD4^(+)/CD8^(+)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CD8^(+)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5)肠道菌群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结论】安肠组方联合磷酸铝凝胶对宫颈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平衡肠道菌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肠组方 磷酸铝凝胶 宫颈癌 放疗 放射性肠炎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评《中药组方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娜娜 张俊娟 +2 位作者 王敏 尹蕾 李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3-I0003,共1页
《中药组方临床应用》由余孟学,杨德钱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69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吸入、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是持... 《中药组方临床应用》由余孟学,杨德钱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69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吸入、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顽固性咳嗽,或者是持续性的阵发性咳嗽,有些儿童患者还会有咽痒、鼻塞、胸闷等症状,没有明显的气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儿童CV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治疗多以西药为主,目的是缓解和控制疾病进展,但西药存在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长期用药依从性较低,且易复发。中医学上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咳嗽”“哮证”“喘证”“干咳”等不同类型,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辨证论治 阵发性咳嗽 顽固性咳嗽 科学技术出版社 喘证 中药组方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强志组方调控PI3K/Akt/TNF-α信号通路干预抽动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婷 姜韫赟 +3 位作者 王妹 靳无菲 李婷 阎兆君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期6-11,17,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TNF-α信号通路探究强志组方治疗抽动障碍(T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与强志组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大鼠模型。... 目的:基于PI3K/Akt/TNF-α信号通路探究强志组方治疗抽动障碍(T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与强志组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大鼠模型。强志组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4.455、8.91、17.82 g/(kg·d)强志组方水煎剂灌胃,硫必利组以0.027 g/(kg·d)硫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采用刻板行为与运动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纹状体PI3K、Akt、TNF-α的蛋白与mRNA表达;酶联反应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大鼠出现异常运动行为与刻板行为。纹状体PI3K、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P<0.001,P<0.05),PI3K、Akt、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P<0.01,P<0.05),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01,P<0.01)。药物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硫必利组与强志组方各剂量组大鼠运动行为与刻板行为评分降低(P<0.001,P<0.05);强志组方低剂量组大鼠纹状体PI3K、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强志组方中、高剂量组PI3K、Akt、TNF-α蛋白及p-Akt/Akt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P<0.001,P<0.05);强志组方中、高剂量组纹状体PI3K、Akt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硫必利组与强志组方各剂量组血清IL-6水平降低(P<0.01,P<0.001),强志组方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下降(P<0.01,P<0.05)。结论:强志组方能改善抽动障碍模型大鼠异常的运动行为与刻板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TNF-α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志组方 抽动障碍 PI3K/Akt/TNF-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补肾活血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方分析:基于“虚”“瘀”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振宇 李刚 +1 位作者 于浩 邢茗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因其高发病率与低预后率,逐渐成为骨科重点关注的难治疾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刚教授所创制的补肾活血胶囊经过了临床疗效及分子机制研究等多方面验证,且在临床治疗SONFH的实践中取得一...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因其高发病率与低预后率,逐渐成为骨科重点关注的难治疾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刚教授所创制的补肾活血胶囊经过了临床疗效及分子机制研究等多方面验证,且在临床治疗SONFH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从中医基础理论、药物有效组分的现代药理、分子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对补肾活血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补肾活血胶囊 组方 分析
下载PDF
抗奶牛热应激中药组方筛选及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晓芳 王亚文 +3 位作者 李杰峰 符乐 张宁 秦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64-5073,共10页
【目的】筛选抗奶牛热应激的中药组方及适用剂量,为中药抗奶牛热应激提供参考。【方法】以“补气养血,养阴生津”兼顾“清热凉血”为原则,组建中药组方TCM1、TCM2和TCM3。选择产奶量、乳指标相似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TCM1、TCM2、TCM3和... 【目的】筛选抗奶牛热应激的中药组方及适用剂量,为中药抗奶牛热应激提供参考。【方法】以“补气养血,养阴生津”兼顾“清热凉血”为原则,组建中药组方TCM1、TCM2和TCM3。选择产奶量、乳指标相似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TCM1、TCM2、TCM3和对照组(CON),每组10头。CON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TCM1、TCM2和TCM3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7、14、21、28、30天采集奶样,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并记录每头牛产奶量,筛选最佳中药组方。针对选定组方,选择产奶量和乳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0头,随机分为高(30 g/(头·d))、中(20 g/(头·d))、低(15 g/(头·d))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中药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15、31天采集奶样并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筛选最佳用药剂量。【结果】组方筛选结果显示:①乳脂率测定结果显示,第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和TCM2组(P<0.05),与TCM3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28天,TCM1、TCM2和TCM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各中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30天,TCM1和TCM3组显著高于TCM2和CON组。乳蛋白率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各组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28、30天,各中药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第28天时TCM3组显著高于TCM2组(P<0.05)。4%标准乳(4%FCM)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及以后各时间点,各中药组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4天,TCM3组显著高于TCM1组(P<0.05);第28、30天,TCM3组显著高于TCM2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TCM3组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21、28、30天,TCM3组显著低于TCM1组(P<0.05)。剂量筛选结果显示:①各组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4%FCM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31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和4%F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第31天,各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筛选出具有良好的抗奶牛热应激效果的中药组方TCM3,推荐应用剂量为20 g/(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中药组方 筛选 应用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柴胡防疫组方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汪彬 李伟霞 +7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贾金浩 韩冰 纪秋如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柴胡-黄芩的化学成分和COVID-19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收集含柴胡防疫方剂442首,涉及中药334味,用药总频次4877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活性成分共有靶标80个,治疗COVID-19的主要成分为山柰酚、黄芩素、小檗碱、汉黄芩素、刺槐素等,核心活性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2(IL-2)等。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3736个相关条目和23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GF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黄芩药对防治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指导柴胡在中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治未病的开发及防疫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中药组方预测
19
作者 邹吉宇 高天奇 +5 位作者 李德众 司琦 臧凝子 王梅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7,I0005-I0009,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计算Degree值以确定关键靶点,而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发病机制与通路。关键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后于TCMSP数据库逆向收集中药成分,选用度值较高的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再由有效成分收集对应中药,构建关键靶点-有效成分-中药网络,确定度值较高中药并整理其性、味、归经。结果共获取142个COVID-19与PF的共有靶点,保留度值较高的50个关键靶点,其中有32个关键靶点能于TCMSP数据库中匹配到中药成分化合物信息,筛选后有18个关键靶点匹配到31种有意义的中药成分,以度值最高的4个靶点蛋白与度值≥3的7种中药成分进行28次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稳定且良好。GO富集分析主要得出炎症反应、血管系统发育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逆向收集到287种中药,其中度值≥3的73种中药以寒性药、苦味药居多,其次为温性药、辛味药,并且肝、肺经居多,度值≥6的中药分别为苦参、连翘、木蝴蝶、山豆根。结论运用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及分子对接技术对新冠感染后肺纤维化进行靶点、通路、成分和中药预测,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中药组方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纤维化 中药组方预测 逆向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挖掘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20
作者 代俊泽 刘毅 +4 位作者 廖翠平 严正 代金刚 谢雁鸣 王朝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3,I0055-I0057,共9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构建中医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式挖掘核心药物;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治疗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与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处方108首,涉及药物173味,归经以肝肾脾较为突出,性味以甘苦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10组,共7味中药,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中药有9味,其中熟地的使用频次最高;关联规则表明药对,山药-熟地,淫羊藿-黄芪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4类中药分类。将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最终得到核心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骨碎补、淫羊藿、黄芪、丹参”。核心药物组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键成分为豆甾醇(Stigmasterol)、亚油酸乙酯(Mandenol)、8-异戊二烯黄酮[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等,核心靶点为IL-6、PPARG、IL1B、VEGFA、NR3C1等,主要通路为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基本思路为补益肝脾肾三脏,活血行气。通过数据挖掘,得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核心组方为“熟地、山药、山茱萸、骨碎补、淫羊藿、黄芪、丹参”,其核心成分为豆甾醇(Stigmasterol),亚油酸乙酯(Mandenol),8-异戊二烯黄酮[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等,这些成分通过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作用于NR3C1、CNR2等靶点,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筛选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中药组方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