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鳜鱼头肾的组织发生及成鱼头肾B淋巴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8
1
作者 田敬云 谢海侠 +1 位作者 姚卫建 聂品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0-446,共7页
通过整体连续切片,研究了鳜鱼不同发育时期的头肾结构,并利用原位PCR方法检测了B淋巴细胞在鳜鱼头肾中的分布。在孵化后第1d观察到了肾组织,主要由肾小管组成。尔后头肾的发育经历了三个结构和功能的转变。第一个阶段为孵化后第1d到第7d... 通过整体连续切片,研究了鳜鱼不同发育时期的头肾结构,并利用原位PCR方法检测了B淋巴细胞在鳜鱼头肾中的分布。在孵化后第1d观察到了肾组织,主要由肾小管组成。尔后头肾的发育经历了三个结构和功能的转变。第一个阶段为孵化后第1d到第7d,头肾作为滤过性器官存在,由肾小管及少量淋巴细胞组成。第二个阶段从第8d到第36d,是一个功能混合型阶段,头肾中既有肾小管,又有造血组织;随时间推移,肾小管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剧增。紧接着进入第三个阶段:肾小管完全消失,头肾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嗜铬细胞,头肾作为淋巴-肾上腺组织而存在。肾上腺首先出现在头肾前端,随发育成熟,集中分布于头肾门静脉周围。IgM在鳜头肾中大量表达,IgM分泌细胞分布于整个头肾组织,在血管周围有集中趋势[动物学报51(3):440-446,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头肾结构 组织发生 B淋巴细胞 分布 原位PCR法
下载PDF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组织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易祥华 张容轩 +2 位作者 朱美芳 孔洁 钟慈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BML)的组织发生和生物学性质。方法:对1例PBML的肺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中年女性患者,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性结节影。巨检:胸膜下和肺内散在灰白色结... 目的: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BML)的组织发生和生物学性质。方法:对1例PBML的肺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中年女性患者,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性结节影。巨检:胸膜下和肺内散在灰白色结节,直径0 2至0 4cm不等,边界清楚,无包膜。光镜观察:瘤细胞呈梭形,弥漫排列,其间有柱状上皮构成的腺样结构,分化成熟。免疫组化:梭形瘤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不表达CK、EMA、S 100、NSE和嗜铬素A,腺样结构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 1。超微结构显示梭形瘤细胞分化好,胞质内有肌丝和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肌丝间有密体,质膜下有密斑,细胞外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结论:PBML的梭形瘤细胞似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腺样结构起源于呼吸上皮,提示该瘤实为原发于肺的多发性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组织发生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胃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8
3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王朝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以24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为材料观察胃壁及胃腺发生过程。孵化第10d,胃与食管出现形态差异。第12~16d胃上皮细胞加快分裂增殖,细胞层次明显增多。胃上皮分化以贲门区及胃底部较早,胃体及... 以24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为材料观察胃壁及胃腺发生过程。孵化第10d,胃与食管出现形态差异。第12~16d胃上皮细胞加快分裂增殖,细胞层次明显增多。胃上皮分化以贲门区及胃底部较早,胃体及幽门区较迟。中胚层间充质在第12~18d逐渐向胃上皮周围聚集并在第24~40d先后形成环肌层、斜肌及纵肌层。第46d固有膜、粘膜肌及粘膜下层明显。胃底腺、幽门腺及贲门腺于第40d出现腺芽,第46d分别形成分支管状腺及单管腺。第52d腺腔内均有分泌物出现。本文讨论了扬子鳄胃组织发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发生 扬子鳄 胚胎
下载PDF
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红 苏敏 +2 位作者 胡蓉 姜俸蓉 许庭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形成,IgM阳性细胞出现,散在分布;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原基中有高内皮微静脉;15周,形成早期髓质;23周,IgM阳性细胞集聚形成小结状。连续切片显示,CD3阳性细胞分布在小结深面形成薄层副皮质区,可辨认皮质和髓质;至28周时,淋巴小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结论:9周淋巴结原基出现。15周早期髓质形成,髓质形成早于皮质。23周皮、髓质明显可辨,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但至28周时小结仍为初级淋巴小结;9周出现B细胞;11周出现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 肠系膜淋巴结 T细胞 B细胞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aposi肉瘤组织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树华 阮幼冰 +3 位作者 Kitinya JN 朱玉红 马云 吕增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0-543,共4页
探讨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的组织发生。方法:以FⅧRAg、CD34、Vimentin、Actin和Desmin作一抗,对21例地方性和9例AIDS相关Kaposi肉瘤作了免疫组化标记。根据组织学特征,把Kaposi肉瘤分为血管瘤样型、混合型和梭形细胞型。结果:FⅧ... 探讨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的组织发生。方法:以FⅧRAg、CD34、Vimentin、Actin和Desmin作一抗,对21例地方性和9例AIDS相关Kaposi肉瘤作了免疫组化标记。根据组织学特征,把Kaposi肉瘤分为血管瘤样型、混合型和梭形细胞型。结果:FⅧRAg和CD34在病变周围的正常血管强阳性表达,淋巴管不表达。FⅧRAg在Kaposi肉瘤组织内血管成分表达强,裂隙样结构和梭形细胞表达弱或不表达;CD34在血管成分和梭形细胞皆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Vimentin在血管成分和梭形细胞皆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Actin在病变组织内的厚壁血管表达,薄壁血管、裂隙样结构和梭形细胞不表达。Desmin在Kaposi肉瘤组织表达阴性。组织形态学显示,病变组织内的血管样和腔隙样结构内皆充满血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起源的证据。结论:Kaposi肉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梭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肉瘤 AIDS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CD34 FⅧRAg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中脑视叶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再群 华田苗 +2 位作者 孙庆艳 梅斌 张长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6,共3页
观察了 1 6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中脑视叶的组织发生过程。胚胎孵育第 6d ,三个脑泡明显 ;孵育第 9~ 1 0d ,中脑泡可分细胞层和边缘层或纤维层 ,中脑水管未形成 ;孵育第 1 8d,视叶隆起于中脑背侧 ,中脑水管形成 ,视叶分三层 ;孵育第 2 ... 观察了 1 6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中脑视叶的组织发生过程。胚胎孵育第 6d ,三个脑泡明显 ;孵育第 9~ 1 0d ,中脑泡可分细胞层和边缘层或纤维层 ,中脑水管未形成 ;孵育第 1 8d,视叶隆起于中脑背侧 ,中脑水管形成 ,视叶分三层 ;孵育第 2 4d ,视叶分 5层 ;孵育第 3 4d ,视叶分化为 6层 ;孵育第 5 1d ,视叶分化为 8层 ,与初生扬子鳄中脑视叶分层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中脑视叶 组织发生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脊髓胸段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4
7
作者 华田苗 鲁亚平 +5 位作者 蔡亚非 陈壁辉 汪仁平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用尼氏染色及Haggqvist染色法观察了 2 4例孵育 3~ 6 2天的扬子鳄胚胎的脊髓胸段组织发生过程 .孵育第 3天 ,脊髓横断面近圆形 ,中央管呈长椭圆形 .第 6天脊髓呈卵圆形 ,中央管呈窄而长的梭形 ,套层明显 .第 12天 ,脊髓灰质的腹角明显 ... 用尼氏染色及Haggqvist染色法观察了 2 4例孵育 3~ 6 2天的扬子鳄胚胎的脊髓胸段组织发生过程 .孵育第 3天 ,脊髓横断面近圆形 ,中央管呈长椭圆形 .第 6天脊髓呈卵圆形 ,中央管呈窄而长的梭形 ,套层明显 .第 12天 ,脊髓灰质的腹角明显 ,脊髓外周出现一薄层白质 .第 18~ 30天中 ,灰质腹角进一步扩大 ,背角逐渐形成 .两侧背角不断向正中靠拢并合并 ,中央管缩小呈圆形 .白质明显增厚并形成背索、侧索和腹索 .第 30~ 6 2天中 ,两侧灰质腹角亦向中央靠拢 ,腹正中沟显著加深 ,腹角及背角中的神经元逐步分化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脊髓 胚胎发生 胚胎期 组织发生
下载PDF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立新 杨光华 +2 位作者 姜勇 李俸媛 廖殿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肿瘤部位常见于躯干和肢体 (11/15 )。镜检 :在 15例肌样型DFSP中 (9例为纤维肉瘤型 ,最为常见 ;4例为经典型 ;2例为色素型 ,后者伴有肌样区域未见文献报道 )均观察到散在分布的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即肌样区域 ,且与瘤内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并发现血管壁改变具有不同程期的特点。早期 :瘤内小血管和少许较大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显著增生 ,细胞无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 ;中期 :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形成特征性的嗜伊红性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可伴轻度玻璃样变 ,在大多数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常可见偏位、不规则、变小变窄的血管腔 ;后期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可相互融合 ,血管腔萎陷或消失 ,伴有广泛玻璃样变甚至钙化。免疫表型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呈SMA、MSA、Vim弥漫强阳性 ,但对Des、smoothmusclemyosin、caldesmon和CD34均呈阴性。需特别指出的是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偏位的血管腔衬覆的内皮细胞呈CD34阳性 ,证实了肌样区域与血管壁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肌样区域 组织发生 免疫表型 诊断
下载PDF
血管球瘤形态学研究和组织发生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新允 冯晓娟 +4 位作者 潘彦璐 赵凤喜 谭郁彬 林建韶 赵天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03-205,共3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光镜及电镜观察,对30例血管球瘤进行了研究和组织发生探讨.根据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血管球瘤分为四型:血管型、粘液型、实体型和混合型.超微结构发现瘤细胞充满大量微丝伴致密斑和吞饮小泡及质膜附...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光镜及电镜观察,对30例血管球瘤进行了研究和组织发生探讨.根据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血管球瘤分为四型:血管型、粘液型、实体型和混合型.超微结构发现瘤细胞充满大量微丝伴致密斑和吞饮小泡及质膜附着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Actin(100%)和Desmin(96.7%)呈阳性反应,肿瘤中的神经纤维呈阳性反应.结果提示:血管球瘤可能来自变异的平滑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组织发生 免疫组化 形态学
下载PDF
人胎儿肾上腺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俸蓉 许庭良 +1 位作者 梁文妹 何素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2-105,I018,共5页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了4例胚,90例胎,4例新生儿肾上腺。结果表明,7周胚已可分辨胎儿皮质和永久皮质,15周时永久皮质开始分化,出生时初级球状带和束状带已形成,网状带未出现;7周时神经嵴细胞开始迁入肾上腺,13周时髓...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了4例胚,90例胎,4例新生儿肾上腺。结果表明,7周胚已可分辨胎儿皮质和永久皮质,15周时永久皮质开始分化,出生时初级球状带和束状带已形成,网状带未出现;7周时神经嵴细胞开始迁入肾上腺,13周时髓质形成,嗜铬细胞出现,16周时交感神经节细胞出现,出生时仍有少量神经嵴细胞向肾上腺内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发生 肾上腺 永久皮质 胎儿 皮质
下载PDF
实验性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织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春启 刘为纹 +1 位作者 房殿春 晋华源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8-149,共2页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小剂量MNNG和雷尼替丁诱发了Wistar鼠实验性胃粘膜肠化生,应用该模型对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动态观察。肠化最早出现于实验第9周,在第12周以前,化生只见于腺颈部;第14、16周的标本上可见肠化...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小剂量MNNG和雷尼替丁诱发了Wistar鼠实验性胃粘膜肠化生,应用该模型对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动态观察。肠化最早出现于实验第9周,在第12周以前,化生只见于腺颈部;第14、16周的标本上可见肠化生自腺颈部向上或向下延伸;第18、20周及以后的标本上,可见到胃粘膜不同部位的肠化生,尤以胃粘膜下1/3最为显著。结果说明肠化生起源于胃粘膜腺颈部增殖细胞区,之后可向粘膜表面或腺底部发展,似乎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肠化生 组织发生 胃肿瘤
下载PDF
山羊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蒲鹏 徐永平 +3 位作者 卿素珠 郑月茂 张涌 刘方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86-88,共3页
运用常规光镜技术对关中奶山羊胚胎期肝脏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 ,结果表明 :早在 50日胚龄的肝组织中 ,就已经形成血管、窦状隙、幼稚型血细胞和成熟的红细胞。随着胎龄的增长 ,窦状隙先增大 ,然后减小。小叶间胆管在大约 6 0日胚龄... 运用常规光镜技术对关中奶山羊胚胎期肝脏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 ,结果表明 :早在 50日胚龄的肝组织中 ,就已经形成血管、窦状隙、幼稚型血细胞和成熟的红细胞。随着胎龄的增长 ,窦状隙先增大 ,然后减小。小叶间胆管在大约 6 0日胚龄形成。小叶间动脉在大约 6 6日胚龄形成 ,并且此时造血灶的数量最多。肝板在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胚胎 脏脏组织发生 形态学
下载PDF
黄颡鱼头肾的组织发生与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小玲 葛海燕 顾泽茂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免疫机能,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孵化后1~48d的黄颡鱼鱼苗头肾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对5月龄幼鱼和成鱼头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出膜后1d,头肾仅由肾小管组成;出膜后2d,头肾小管间出现未分化的细胞团;出膜后...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免疫机能,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孵化后1~48d的黄颡鱼鱼苗头肾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对5月龄幼鱼和成鱼头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出膜后1d,头肾仅由肾小管组成;出膜后2d,头肾小管间出现未分化的细胞团;出膜后7d,头肾小管间出现淋巴细胞团;此后淋巴细胞及造血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出膜后26~43d,肾小管逐渐萎缩直至完全消失,头肾完成由排泄器官向淋巴器官的转变。黄颡鱼头肾含丰富的静脉血管、血窦以及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各类免疫细胞。肾上腺组织细胞分布于头肾门静脉以及头肾组织中静脉管周边。其幼鱼头肾所含酸性颗粒细胞较成鱼头肾丰富,而成鱼头肾则具有较多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且常常在血管附近聚集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头肾 组织发生
下载PDF
人阑尾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文妹 何素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本研究收集了12~30周人胎108例、新生儿3例及1例1岁半儿童的阑尾,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人阑尾的组织发生。 12周胎阑尾腔小壁薄,已有绒毛和肠腺,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已经出现,并可见到环行肌及... 本研究收集了12~30周人胎108例、新生儿3例及1例1岁半儿童的阑尾,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人阑尾的组织发生。 12周胎阑尾腔小壁薄,已有绒毛和肠腺,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已经出现,并可见到环行肌及浆膜。13~15周固有膜出现弥散淋巴组织及淋巴小结。小结表面绒毛消失,上皮变薄,细胞呈立方形或矮立方形。外纵肌已形成,并可见到散在的粘膜肌。16周时内分泌细胞数量较多,形状多样,并可区分出开放型或闭合型。电镜下按基底颗粒形状可将内分泌细胞分为两类:一类含圆形、大小不等的颗粒;另一类含不规则形的颗粒。两类颗粒都有界膜包绕。在覆盖淋巴组织的表面上皮中发现微皱褶细胞,顶端胞浆充满小囊和小泡,表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18.5周绒毛开始互相合并,20周粘膜肌层形成,阑尾壁的4层结构与成人相似。16~21周期间有7例阑尾绒毛顶端发现内分泌细胞聚集成濑木帽。免疫学方法测出,于13.5周已可分离并区分出T或B淋巴细胞。随胎龄增长,B淋巴细胞百分数有减少的趋势。经统计学处理,胎龄与B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关系呈负相关。这提示阑尾在胎期有B淋巴细胞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人胎 组织发生 淋巴组织
下载PDF
人小脑皮质组织发生及发育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符皎荣 吴志虹 +5 位作者 林少影 何忠平 张彦慧 洪灯 郑小桃 蓝永洪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儿和生后小脑皮质组织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各细胞层厚度、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及形态测量学方法对40例出生前后意外死亡胎儿和婴儿小脑皮质的细胞层厚度和密度进行测量.结... 目的:探讨人胎儿和生后小脑皮质组织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各细胞层厚度、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及形态测量学方法对40例出生前后意外死亡胎儿和婴儿小脑皮质的细胞层厚度和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胎儿5月时小脑皮质为外颗粒层和分界不清的3层结构.6~8月时,由于细胞的增殖和向内迁移,形成明显外颗粒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4层结构,外颗粒层厚度和密度在胚胎7~8月时明显增加,但随后因细胞持续内迁而逐渐减少,在生后8月时完全消失,形成小脑皮质永久性的3层结构.各层厚度均逐龄增大而密度则逐龄递减,其变化均在胚胎7~8月和生后5~6月较明显.结论:小脑皮质外颗粒细胞层是小脑皮质发育的过渡性次级增生区,在出生前,皮质细胞以增殖、迁移及进行初期分化为主,在出生后才逐渐完成细胞成熟分化和神经纤维网联过程.小脑皮质的发育在胚胎7~8月和生后5~6月是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皮质 组织发生 发育 形态计量学 胎儿 婴儿
下载PDF
人胚胎冠状动脉组织发生的光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守仁 高摄渊 +1 位作者 朱清仙 袁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本文用Van Gieson-orcein染色法对35例(第5周至第10个月)人胚胎冠状动脉的组织发生作了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第5周心外膜内的间充质细胞形成了血管壁.第6周冠状动脉初步形成,内皮直接贴附于内弹性膜,中膜为1~2层平滑肌细胞,外弹性膜为2层... 本文用Van Gieson-orcein染色法对35例(第5周至第10个月)人胚胎冠状动脉的组织发生作了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第5周心外膜内的间充质细胞形成了血管壁.第6周冠状动脉初步形成,内皮直接贴附于内弹性膜,中膜为1~2层平滑肌细胞,外弹性膜为2层弹性纤维组成,外膜厚于中膜.内皮下层第6个月可辨认出来.内弹性膜、中膜、外膜的厚度及管径均随胎龄而增加.内弹性膜厚度随胎龄呈直线上升,中膜和外膜厚度随胎龄呈指数曲线上升.内径和外径的比值在各期胎龄保持相对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冠状动脉 组织发生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喉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2 位作者 汪仁平 王朝林 李成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60,共7页
观察了20例扬子鳄胚胎的喉发生过程。孵育第6天出现喉气管憩室,第8天出现喉原基。孵育10~20天,原始喉腔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加快,喉腔侧壁中部的上皮向两侧中胚层不断突出,喉腔渐扩大。第30~48天,喉腔的背室及左右腹室... 观察了20例扬子鳄胚胎的喉发生过程。孵育第6天出现喉气管憩室,第8天出现喉原基。孵育10~20天,原始喉腔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加快,喉腔侧壁中部的上皮向两侧中胚层不断突出,喉腔渐扩大。第30~48天,喉腔的背室及左右腹室逐渐明显。喉肌及喉软骨于第34天开始分化,第48天,喉肌发育成横纹肌,喉软骨化基本完善。固有膜及粘膜下层于第40天开始出现,第48~62天,其中的血管分布渐增多。孵育第40天,喉上皮表层出现一层死亡细胞,第48~62天,喉上皮层为复云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上皮中的基细胞、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渐发育成熟。讨论了扬子鳄喉腔的形成及喉上皮细胞分化的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组织发生
下载PDF
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悦 苏敏 +1 位作者 胡蓉 李红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方法:用HE染色显示30例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结果:(1)9周,人胎腭扁桃体原基黏膜表面上皮薄,其下方的间充质内出现淋巴细胞。10周,出现早期隐窝。12周,隐窝出现分支,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可见高内皮微... 目的:探讨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方法:用HE染色显示30例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结果:(1)9周,人胎腭扁桃体原基黏膜表面上皮薄,其下方的间充质内出现淋巴细胞。10周,出现早期隐窝。12周,隐窝出现分支,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可见高内皮微静脉(HEVs);(2)14周,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形成弥散淋巴组织和初级淋巴小结,与此同时,隐窝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HEVs管壁内见迁移中的淋巴细胞。17周起,淋巴组织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小结内始终未见生发中心;(3)25周,隐窝上皮表层可见少量M细胞。结论:(1)9周时人胎腭扁桃体原基内已有淋巴细胞迁入,14周时固有层内出现淋巴小结;(2)10周时隐窝形成,14周时淋巴细胞开始浸润到隐窝上皮内,25周时隐窝上皮内出现M细胞。(3)12周时固有层内始见HEVs,至14周淋巴细胞经HEVs管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胚胎 组织 组织发生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及p6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昶 刘海燕 +1 位作者 乔海国 吴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结果 SH组织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四种结构。瘤细胞主要由立方形和多角形或圆形两种肿瘤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8例SH乳头状表面及实性区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衬覆的立方形细胞肿瘤表达p63,所有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EMA,立方形肿瘤细胞表达SPB,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仅1例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CgA局灶性,Syn弱阳性。结论 p63阳性的立方形肿瘤细胞可能是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它具有多方向分化的能力。p63免疫标记对SH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P63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超微结构及组织发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建钢 梁平 陈莲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862,共4页
为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 ,本文对 6例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着重观察其中 2例的超微结构 ,发现实质区瘤细胞之分化较好者富于粗面内质网 ,可出现板层小体。此外瘤细胞间形成镶嵌连接及中间连接 ,细胞间隙含有分布不... 为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 ,本文对 6例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着重观察其中 2例的超微结构 ,发现实质区瘤细胞之分化较好者富于粗面内质网 ,可出现板层小体。此外瘤细胞间形成镶嵌连接及中间连接 ,细胞间隙含有分布不规则的基膜样物。这种细胞和基膜的特殊排列及密切联系 ,提示细胞的分化方向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肿瘤 超微结构 组织发生 SHL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