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5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研究文章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相关记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莉莎 贾红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754-3756,共3页
1998年11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汤姆生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吉尔哈特教授分别在《科学》和《美国科学院论文集》上报道了他们用不同方法获得了具有无限增殖和全能分化潜力的人胚胎干细胞。 这条消息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并由此引... 1998年11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汤姆生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吉尔哈特教授分别在《科学》和《美国科学院论文集》上报道了他们用不同方法获得了具有无限增殖和全能分化潜力的人胚胎干细胞。 这条消息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全球性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干细胞的用途可涉及到医学界的多个领域。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胚胎干细胞的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并以此为“种子”,培育出了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心脏干细胞 骨及软骨干细胞 角膜干细胞 皮肤干细胞 肝脏干细胞 胰腺干细胞 胃肠干细胞 前列腺干细胞 气管干细胞 血管内皮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生殖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羊膜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细胞移植 细胞微环境 细胞因子/调控因子 细胞 细胞工程 细胞研究 杂志
下载PDF
不同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2
作者 郑家晨 杨恩同 +1 位作者 朱弈舟 刘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102-4110,共9页
背景:成体干细胞疗法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胚层被视为成体干细胞的理想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得率高、来源广、增殖快等优异性能。而外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嵴干细胞,具有神经源性,越来越受到研... 背景:成体干细胞疗法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胚层被视为成体干细胞的理想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得率高、来源广、增殖快等优异性能。而外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嵴干细胞,具有神经源性,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的:对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的多功能成体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综述,探究不同来源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并结合临床研究,探讨成体干细胞疗法潜在的应用价值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第一作者于2024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2月至2024年2月相关文献,以“ectoder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peripheral nerve injury,repair,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外胚层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与结论:①外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具有优异的分化和再生潜能,尤其是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嗅干细胞、牙外胚层干细胞等,具有神经源性,可在体外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物,但目前缺少临床试验研究。②中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种类多、易获得及纯化,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有相关临床试验支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且在随访中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需行侵入性外科手术且要求患者与捐赠者骨髓配型吻合,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虽无需侵入性获取,但分离较困难且表型不稳定。③内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常难以在体外生长,应用受限,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低。④综合来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为周围神经损伤干细胞治疗的首选细胞,适用于无外科手术禁忌且符合配型要求的情况,其次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以分离方法的改进和表型稳定性的提高策略。⑤牙外胚层干细胞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应用潜能,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其他外胚层、中胚层来源成体干细胞各以其优异特性在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毛囊神经嵴干细胞 嗅干细胞 牙外胚层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羊水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干细胞 肌肉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 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圣锋 顾欣 +1 位作者 张瑞 宋红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94-900,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以捕获和杀死细菌。NETs的形成由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激活,其过程被称为网捕死亡(NETosis)。NETo...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以捕获和杀死细菌。NETs的形成由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激活,其过程被称为网捕死亡(NETosis)。NE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目前已经报道了两种NETosis形式:裂解性NETosis和非裂解性NETosis。研究发现NETs能够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巨噬细胞;促进髓系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包裹在肿瘤表面,防止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ET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大量存在,与OSCC发生发展关系复杂,根据不同的中性粒细胞表型,NETs可发挥促肿瘤或抗肿瘤作用,对N1型中性粒细胞,NETs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手段,而转换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NETs的形成可能与N2型中性粒细胞呈现促癌活性从而诱导口腔扁平苔藓恶变的机制有关。NETs还可能参与OSCC的转移过程,其通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并诱导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相关血栓的形成和血源性转移。NETs参与了OSCC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为抗肿瘤治疗和预测OSCC的预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抑制NETs的形成可以显著抑制化疗后产生的耐药性,并有利于降低OSCC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目前基于NETs相关基因已构建了多个关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模型。但目前NETs与OSCC的治疗尚处于讨论阶段,其作用机制与实行的可能性尚需大规模的基础与临床试验验证。本文通过综述NETs与OSCC之间的关系,为治疗OSC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髓系抑制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循环肿瘤细胞 化疗抵抗 髓过氧化物酶 游离DNA
下载PDF
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志成 乔卫平 +3 位作者 赵阳 刘洪飞 李凯杰 马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共8页
背景: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免疫介质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阐明。目的:综述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为今后骨关节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骨... 背景: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免疫介质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阐明。目的:综述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为今后骨关节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骨关节炎,膝,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免疫细胞”“osteoarthritis,knee,macrophages,T cells,B cells,natural killer cells,dendritic cells,cytokines, inflammatory factors,immune cells”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在阅读全文后,最后选取9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既往研究认为骨关节炎发病与软骨磨损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骨关节炎是免疫细胞广泛参与的一种慢性炎性状态,随着对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由早期先天免疫反应驱动的,这种免疫反应会逐步催化退行性变,最终导致关节微环境的改变。(2)各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是影响骨关节炎修复的关键因素,其中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参与滑膜炎症反应,T细胞免疫反应参与骨关节炎软骨的降解,并加重骨关节炎的病情。(3)免疫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37等炎性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β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最重要的炎性因子。(4)在骨关节炎病早期阶段对免疫学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能够早期有效地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与骨关节炎相关的残疾、发病率和成本。(5)目前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生物材料进行免疫调节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已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中得到证实,但将其用于临床实践之前仍有大量的实验工作要做,随着新治疗靶点的发现,针对靶点进行相关治疗将为临床骨关节炎修复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 综述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节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鑫 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 +1 位作者 黄金勇 谢增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400-3406,共7页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3月的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祖细胞”;英文检索词包括“TNF-α,osteoblast,osteoclast,osteocyte,osteoprogenitor cell”,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调控了骨祖细胞的募集、增殖与分化,但在特定环境下导致骨祖细胞剥离及死亡。同时通过分泌酶类直接或间接参与骨质吸收。②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通过激活破骨系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提高环境中炎性因子水平,或在特定环境下直接诱导破骨细胞生成。③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RUNX2和Osterix等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成骨分化并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性凋亡。④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激活骨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诱导RANKL、SOST及DKK1等细胞因子抑制成骨促进破骨,同时增强骨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骨组织周围的骨吸收。⑤综合而言,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中的效应以抑制成骨、促进破骨为主,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细胞中实现生物效应通常依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⑥未来的研究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组织周围其他组织细胞类型的交互以及在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 骨祖细胞 骨组织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骨吸收 凋亡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增敏作用
6
作者 杨永净 柯天洋 +4 位作者 刘士新 王雪 许德权 刘婷婷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阐明其相关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和(或)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阐明其相关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和(或)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阿帕替尼20%抑制浓度(IC20),并确定后续实验的X射线照射剂量。HepG2细胞分为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阿帕替尼+放疗组(联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MTT法检测,阿帕替尼的IC20为1.32μmol·L^(-1),以此作为后续实验阿帕替尼作用浓度,确定2 Gy为后续实验X射线照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VEGF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甲磺酸阿帕替尼 放射治疗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7
作者 孙成涛 孙广江 +2 位作者 戚晓楠 程茗 姚啸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12-2821,共10页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步应用到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目的: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9-2023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 cells,osteoblasts,osteocytes,osteoclasts,immune cells,Bone marrow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骨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阅读筛选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的轨迹及其调控机制。②影响骨密度的候选基因主要富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其中Sox9是关键的转录因子。③成骨细胞不同亚群中差异表达Runx2控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④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AB38与组蛋白修饰和转录调控动态变化有关。⑤单细胞层面研究证实,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间通讯,破骨细胞可能通过CD160-TNFRSF14配体-受体结合进行细胞间通讯;中性粒/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间可能通过RESISTIN通路进行交互;浆样树突状细胞与成骨细胞系通过表皮生长因子通路进行交流;均可以为靶点预测和药物研发提供方向。⑥新的骨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亚群,称为S型内皮细胞,完全起源于骨骺次级骨化中心,甚至比H型血管更具有可塑性。⑦文章从细胞角度总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表征不同骨组织细胞的分化命运和分化轨迹、识别新的细胞亚群、鉴定细胞调控因子及明确细胞间通讯的研究进展,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筛选潜在诊断标志物、预测治疗靶点及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细胞层面的信息。⑧未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将向单细胞多组学(基因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方向及结合其他诸如空间转录组技术为骨组织细胞变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录组测序 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 破骨细胞 骨免疫学 骨髓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观察
8
作者 焦亚 张艳美 +2 位作者 王晓 王兴蕾 姜笃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 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s条件培养基,A-CM组加入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Control组加入DMEM低糖空白培养基,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测算各组细胞相对活力、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结果 FDMSCs可以从人胎儿皮肤中成功提取并体外培养,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特异性标记CD44、CD90、CD105及胚胎组织特异性标记SSEA-4、OCT-4,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与Control组比较,F-CM组细胞相对活力下降,细胞迁移率低,侵袭细胞数少(P均<0.05)。结论 FDMSCs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 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侵袭能力
下载PDF
lncRNA NEAT1降表达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及与miR-214靶向关系
9
作者 罗德艳 冯俊 +2 位作者 彭涛 唐一萍 杨久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降表达的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增殖凋亡变化,探讨其与微小RNA-214(miR-214)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人LSCC细胞系(FD-LSC-1...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降表达的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增殖凋亡变化,探讨其与微小RNA-214(miR-214)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人LSCC细胞系(FD-LSC-1、Hep-2、TU177)中lncRNA NEAT1、miR-214,选择TU177细胞为受试细胞。取对数生长期TU177细胞,分为甲、乙组,分别转染si-lncRNA NEAT1(敲低lncRNA NEAT1表达)、si-NC(乱序无意义序列),培养至24 h时采用CCK8法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两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lncRNA NEAT1及miR-214。另取对数生长期TU177细胞,分为一二三四组,一组顺序转染WT-lncRNA NEAT1、miR-214 mimic,二组顺序转染WT-lncRNA NEAT1、miR-NC,三组顺序转染MUT-lncRNA NEAT1、miR-214 mimics,四组顺序转染MUT-lncRNA NEAT1、miR-NC。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NEAT1及miR-21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乙组相比,培养24、48、72 h时甲组TU177细胞OD值低,培养14 d时甲组TU177细胞克隆形成数少,甲组TU177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高、S期细胞比例低,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转染24 h时甲组TU177细胞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低、miR-214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培养48 h时一、二、三、四组TU177细胞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0.63±0.08、0.99±0.01、1.02±0.02、0.98±0.03,与二组相比,一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P<0.05)。结论敲低lncRNA NEAT1表达可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TU177细胞中lncRNA NEAT1与miR-214靶向相关。lncRNA NEAT1可能通过与miR-214靶向结合,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克隆,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 微小RNA-214 喉鳞状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克隆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黄艳 孟凡哲 +1 位作者 赵江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接共培养巨噬细胞和MSCs,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表型。使用脂多糖、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分别诱导获得高纯度M1、M2型巨噬细胞,提取其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探究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对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利用实验室自制的细胞力学生物学实验系统加载剪切力,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MSCs表达内皮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同时,巨噬细胞自身向M2表型极化。间接共培养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以促进MSCs内皮向分化,其中M2型巨噬细胞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与间接共培养作用的促进效果无显著差异。剪切力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可以更好地促进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尤其是较高剪切力组。结论剪切力可以影响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的相互作用,但其规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介素4 生物学实验 免疫组化技术 条件培养基 细胞力学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宁 徐新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通过传递调节黏附、迁移、增殖、凋亡、存活或分化的信号,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微环境的破坏,免疫功能障碍,浸润性炎症细胞分化,新生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最终导致晚期ARMD视网膜下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及视力严重受损。因此,ECM在ARMD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文章针对视网膜中ECM与ARMD的联系及ARMD中各类型细胞与ECM之间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ARMD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外基质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纤维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钙离子调控KLK4表达对成釉细胞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刘晓静 高美丽 阮建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746-755,共10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对成釉细胞中激肽释放酶4(kallikrein-4,KLK4)表达及细胞生长的影响,为钙离子促进牙釉质正常矿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CaCl_(2)(0、2.0、2.5、3.0、3.5 mmol/L)处理成釉细胞株ALC(ameloblast-lineage cell)24 h... 目的探讨钙离子对成釉细胞中激肽释放酶4(kallikrein-4,KLK4)表达及细胞生长的影响,为钙离子促进牙釉质正常矿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CaCl_(2)(0、2.0、2.5、3.0、3.5 mmol/L)处理成釉细胞株ALC(ameloblast-lineage cell)24 h、48 h,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K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钙离子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0 mmol/L CaCl_(2))相比,2.5、3.0、3.5 mmol/L CaCl_(2)处理细胞24 h后,KLK4 mRNA表达上升(P<0.05),2.0、2.5、3.0、3.5 mmol/L CaCl_(2)处理细胞24 h后,KLK4蛋白表达上升(P<0.05);3.0、3.5 mmol/L CaCl_(2)处理细胞48 h后,KLK4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2.0、2.5、3.0 mmol/L CaCl_(2)处理ALC细胞24 h、48 h后,细胞活力增加(P<0.05),其中2.5 mmol/L CaCl_(2)组中细胞活力最高。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3.0、3.5 mmol/L CaCl_(2)促使ALC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0、2.0、2.5、3.0 mmol/L CaCl_(2)组相比,3.5 mmol/L CaCl_(2)处理ALC细胞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3.0、3.5 mmol/L CaCl_(2)处理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RP78蛋白表达下降(P<0.05);2.5 mmol/L CaCl_(2)处理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GRP78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钙离子促进ALC细胞中KLK4表达上升、细胞活力增加,但较高浓度的钙离子可使ALC细胞的G2/M期阻滞,诱发ALC细胞凋亡,降低凋亡相关蛋白GRP7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ALC细胞 钙离子 激肽释放酶4 细胞生长 细胞活力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下载PDF
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在创建疾病模型、发病机制、药物发现和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
13
作者 许文强 陈浩林 +3 位作者 颜昌 徐涛 谢雅彬 李雪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背景:多能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生物学、医学、发育和疾病的理解。干细胞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干细胞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成的基本原理,探索各种疾病的潜在机制,研究受... 背景:多能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生物学、医学、发育和疾病的理解。干细胞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干细胞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成的基本原理,探索各种疾病的潜在机制,研究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以及推动药物发现和个性化治疗。目的:回顾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历程,并对多能干细胞的基本类别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阐述常见哺乳动物中各类多能干细胞的建系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扩展多能干细胞,家畜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Embryonic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Livestock pluripotent stem cells等”,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系统地筛选与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相关的文献99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典理论认为,干细胞的多能态分为“初始”(na?ve)态和“始发”(primed)态两种,na?ve态对应于早期胚胎未植入子宫壁前的囊胚内细胞团;primed态对应于植入后的上胚层,二者在表观遗传特征、转录活性、外部信号依赖性和代谢表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后来研究发现在初始态和始发态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状态——“形成态”(formative态);事实上,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属于连续阶段的发展进程,而不是某种独立的细胞状态。(2)除了从囊胚内细胞团获得多能干细胞之外,还有多种多能干细胞获得方式和建系方法:如利用来源于小鼠胎儿原始生殖细胞所建立的胚胎生殖干细胞;利用Oct3/4,Sox2,c-Myc和Klf4因子诱导成年小鼠和人的成纤维细胞去分化所建立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体细胞核移植,孤雌激活,以及从新生或成体睾丸组织或卵巢组织中分离并进行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所建立的胚胎干细胞样细胞系;来源于多种成体组织的极小胚胎样干细胞和来源于前囊胚期的扩展多能干细胞,这些多能干细胞的共同特征为不断自我更新,表达核心多能因子,并具备原始三胚层分化能力。(3)目前,多能干细胞正在被用于疾病建模,以便研究不同疾病的机制并开发新的药物。同时,科学家正在尝试用多能干细胞培养各种组织和器官,为再生医学和移植提供新的可能性。然而,多能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着安全性挑战,包括细胞畸变和免疫排斥问题。不断改进多能干细胞的产生方法,将使其更安全、高效地适用于临床。(4)借鉴小鼠和人多能干细胞的获得方式和建系方法,研究者们已经在家畜中建立了各类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生殖细胞谱系的多能干细胞和扩展多能干细胞,这将为动物繁殖育种、基因工程、疾病模型、新药筛选和野生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扩展多能干细胞 家畜多能干细胞 患者特异性多能干细胞
下载PDF
单细胞技术解析退变半月板内外侧不同区域差异及微环境改变
14
作者 付维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27,共1页
目的为了探究内外侧半月板内细胞类型的差异从而揭示出半月板退变过程中内环境的变化,构建出相对全面、完善的内外侧半月板的细胞图谱。方法共收集12例正常以及退变的内外侧半月板标本,通过使用基于液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约45000个... 目的为了探究内外侧半月板内细胞类型的差异从而揭示出半月板退变过程中内环境的变化,构建出相对全面、完善的内外侧半月板的细胞图谱。方法共收集12例正常以及退变的内外侧半月板标本,通过使用基于液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约45000个半月板细胞,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健康和退变的人体内外侧半月板细胞图谱。探索半月板内细胞亚型的解剖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通过多色免疫荧光成像验证结果。结果识别出6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包括软骨细胞,周细胞样细胞,内皮细胞,髓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施旺细胞。提出了软骨细胞和周细胞样细胞的分级分类规则,并识别出了具有不同基因标签和生物功能的5个软骨细胞亚群。还识别出了周细胞样细胞、内皮细胞的4个亚型和免疫细胞的6个亚型,比较它们在正常以及退变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并且分析它们在血管生成和炎症中的作用。结论系统地分析了内侧和外侧半月板的细胞多样性,并揭示了健康和退变状态下的微环境变化。本研究对半月板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为半月板退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过程和半月板细胞外基质的分解代谢可能存在正反馈循环,从而解释了退变微环境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免疫细胞 内皮细胞 半月板 细胞亚群 髓系 血管生成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Nesprin 1/2通过细胞核形变促进乳腺癌细胞孔隙迁移
15
作者 王梦 刘贻尧 秦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2-392,共1页
目的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时需要通过狭窄(0.1~30μm)的受限空间,如细胞间连接处等。细胞核作为最大和最硬的细胞器是穿越限制空间的关键。Nesprin 1/2是细胞骨架和细胞核的物理纽带,在向细胞核传递机械信号方面至关重要,但其调节肿瘤细胞... 目的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时需要通过狭窄(0.1~30μm)的受限空间,如细胞间连接处等。细胞核作为最大和最硬的细胞器是穿越限制空间的关键。Nesprin 1/2是细胞骨架和细胞核的物理纽带,在向细胞核传递机械信号方面至关重要,但其调节肿瘤细胞核形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究了Nesrin 1/2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孔径为3μm的Transwell小室构建体外肿瘤细胞穿孔模型。结合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技术探讨了空间限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敲低Nesprin 1/2显著削弱细胞迁移能力,使细胞核更易变形并导致Lamin A/C表达水平降低。用caspase-6抑制剂Z-VEID-FMK、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广谱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发现敲低Nesprin 1/2后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导致Lamin A/C降解且会削弱核尾处来自F-actin的推力,使其无法推动核向前。结论敲低Nesprin1/2会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是由于细胞骨架无法作用于细胞核而导致细胞核定位和细胞迁移缺陷所致。而Lamin A/C蛋白水平的降低进一步说明Nesprin 1/2敲低导致Lamin A/C表达水平降低,使细胞核更容易发生变形,证实了Lamin A/C在调节细胞核变形中的重要性。本研究表明,Nesprin 1/2调控核变形和核细胞骨架,影响细胞孔隙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扩散 肿瘤细胞 乳腺癌细胞 细胞间连接 细胞骨架 细胞迁移 机械信号 蛋白酶体途径
下载PDF
成骨细胞调节性细胞死亡在牙周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包佳琦 韦应明 陈莉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牙周病是以牙槽骨渐进性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槽骨破坏最关键的机制是骨稳态失衡,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基质合成在骨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性微环境和骨稳态调控中调节性细胞死亡举足轻重。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可... 牙周病是以牙槽骨渐进性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槽骨破坏最关键的机制是骨稳态失衡,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基质合成在骨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性微环境和骨稳态调控中调节性细胞死亡举足轻重。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可直接参与线粒体、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B细胞淋巴瘤蛋白2家族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活性,调节成骨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牙槽骨稳态;慢性炎症与细胞损伤可经由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发成骨细胞坏死性凋亡,从而加剧炎症反应并加速牙槽骨破坏;病原微生物、细胞损伤等刺激可通过caspase-1依赖或非依赖性信号通路及GSDMD家族蛋白活化,促进成骨细胞焦亡,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牙槽骨破坏;牙周病中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可诱发成骨细胞铁死亡,影响成骨细胞的存活和功能,从而导致骨稳态失衡。本文围绕牙周病通过调节性细胞死亡影响骨稳态的机制,以期探讨调控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稳态失衡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成骨细胞 调节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性凋亡 细胞焦亡 细胞铁死亡 综述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宋诗易 梁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细胞坏死,是涉及效应分子参与的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自噬和焦亡等多种形式。PCD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诸多环节,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细胞坏死,是涉及效应分子参与的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自噬和焦亡等多种形式。PCD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诸多环节,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PCD的相关蛋白异常表达有关。文章将对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相关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为青光眼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铁死亡 细胞焦亡 细胞自噬 依赖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
18
作者 孙白羽 陈静依 姜志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44-48,共5页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胫骨和股骨,收集骨髓细胞悬液。配制30%、50%、60%和70%浓度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BMMNCs种子细胞,并计算活细胞比例。将获得的BMMNCs分为1×10^(5)、5×10^(5)、1×10^(6)、2.5×10^(6)、5×10^(6)、1×10^(7)六个组别,分别接种于25 cm^(2)无菌培养瓶中,培养7 d后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目,并计算每10^(6)细胞的集落形成数。运用Graphpad prism9.5软件进行Logistic拟合曲线,根据相关系数R^(2)确定相关性,根据其P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接种数目纳入范围,随后使用R语言编程定义计算函数,根据已知种子细胞总数及相关性函数限制下,通过迭代寻找最佳的BMMNCs细胞接种数目。分别配制20、50、100 nmol/L浓度的人纤连蛋白(FN)溶液,以不添加FN的空白溶液为对照,分别包被空白培养瓶2、6、12、24 h,将收集的48 h未贴壁BMMNCs接种于FN包被的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3 d后计算各组集落形成数目,确定FN包被的最佳浓度与时间。接种48 h未贴壁BMMNCs于25 cm^(2)培养瓶底,使用EGM-2完全培养基定向诱导,于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形成及诱导扩增进程。取培养14 d的BM-EPCs,分别采用双阳性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BM-EPCs的纯度。结果使用Percoll分离法可把BMMNCs细胞清晰的分为5层,其中30%与50%Percoll细胞分离层之间为BMMNCs活细胞比率最高。BMMNCs的最优接种数目为2.5×10^(6)个。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皆可有效促进细胞集落形成。细胞接种7 d后获得形态良好的铺路石样细胞并建立生长优势,表明BMMNCs已经诱导成为形态良好的BM-EPCs。Dil-Ac-LDL/FITC-UEA-1双阳性细胞占比为91.89%±5.77%,CD31+KDR阳性率为90.73%±0.61%、CD14阳性率为0.53%±0.17%、CD45阳性率0.77%±0.34%,说明获得的BM-EPCs纯度良好。结论大鼠BMMNCs诱导扩增为BM-EPCs过程中,可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NCs,BMMNCs的最优细胞接种数目为2.5×10^(6)个,细胞培养瓶包被条件为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分离培养诱导获得的BM-EPCs形态和纯度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 单个核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人纤连蛋白 骨组织工程 细胞分离方法 细胞培养方法
下载PDF
血细胞参数在中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王萍 傅茜 王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探讨与分析血细胞参数在中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确诊为中暑患者60例[中度中暑25例(中度中暑组)与重度中暑35例(重度中暑组)],同期选择本院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人群都给予血细... 探讨与分析血细胞参数在中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确诊为中暑患者60例[中度中暑25例(中度中暑组)与重度中暑35例(重度中暑组)],同期选择本院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人群都给予血细胞参数检查,包括WBC、RBC、MCV、MCHC、Lymph、MCH、Eos、Neut、HGB、Hct、PLT、PLR、NLR、MLR等,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中度中暑组、重度中暑组的WBC、RBC、MCV、MCH、MCHC、HGB、NEUT、HCT、EOS、LYMPH、PLR、MLR、NLR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中暑组患者RBC、HGB高于中度中暑组患者(P<0.05)。WBC、RBC、MCV、MCH、MCHC、HGB、NEUT、EOS、LYMPH、NLR、MLR、PLR诊断中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746、0.732、0.836、0.716、0.888、0.936、0.809、0.917、0.971、0.906、0.932(P<0.05)。结论 中暑患者多伴随有血细胞参数异常,血细胞参数在中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细胞参数 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细胞介素1Β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