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镜下髓核摘除...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的腿部疼痛进行评分,并且应用MacNab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8.62±12.35)分钟,术中出血量(11.57±5.42)ml,术后恢复时间(10.02±3.18)天,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的(83.74±16.81)分钟、(20.62±7.21)ml、(16.89±4.25)天;且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优;另外,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高达90.91%(2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2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的腿部疼痛进行评分,并且应用MacNab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8.62±12.35)分钟,术中出血量(11.57±5.42)ml,术后恢复时间(10.02±3.18)天,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的(83.74±16.81)分钟、(20.62±7.21)ml、(16.89±4.25)天;且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优;另外,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高达90.91%(2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2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