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析经间期出血之辨治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可 周惠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经间期出血具有症状轻、病程短的特点,其概念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次提出。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之一,“亢害承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所提出,是“亢则害,承乃制”理论内涵的高度概括。基于“亢害承制”理论,经间期出血之病... 经间期出血具有症状轻、病程短的特点,其概念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次提出。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之一,“亢害承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所提出,是“亢则害,承乃制”理论内涵的高度概括。基于“亢害承制”理论,经间期出血之病机可归纳为肾阴不足,心火旺盛,承制失衡,心肾失交,治疗提倡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从势助力,宜采取心肾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心-肾-子宫生殖轴 心肾不交 六味地黄丸
下载PDF
周惠芳“形神观”辨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经验
2
作者 陈思可 周惠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周惠芳提出从“形神观”论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认为本病病机为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是以经后期阴精不足、血海不能滋长,经间期不达重阴、热扰冲任,从而出现经间期出血、影响两精相合以致不孕。在治疗本病时,周惠芳在调周分期论治基础上... 周惠芳提出从“形神观”论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认为本病病机为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是以经后期阴精不足、血海不能滋长,经间期不达重阴、热扰冲任,从而出现经间期出血、影响两精相合以致不孕。在治疗本病时,周惠芳在调周分期论治基础上,重视调心宁神,使神静则生水、水充则能制火,水火相互制约,避免火旺破血妄行,在临床上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观 不孕症 经间期出血 心肾不交 周惠芳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马少玉 王瑞琼 +2 位作者 李泉洋 郗子萱 李栋 《甘肃科技》 2024年第6期86-92,共7页
探究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用药规律及角药“女贞子-墨旱莲-地黄”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作用机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中药治疗经间出血的临床文献,采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对处方统计... 探究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用药规律及角药“女贞子-墨旱莲-地黄”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作用机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中药治疗经间出血的临床文献,采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对处方统计处理、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通过TCMSP、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物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取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应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处方76首,涉及185味中药,其中温、寒性,甘、苦味,归肝经的中药比例较高。相关分析提示“墨旱莲-女贞子-地黄”关联度较高,位居核心地位;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苏丝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完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等,槲皮素、木犀草素、阿魏酸甲酯等是该角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提示部分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SERPINE1结合较为稳定。中医治疗该病遵从“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的原则,角药“女贞子-墨旱莲-地黄”通过干预AKT1、MMP2、SERPINE等靶点进而治疗经间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 经间期出血 角药 女贞子 墨旱莲 地黄
下载PDF
周惠芳辨治经间期出血经验撷粹
4
作者 于雅昕 周惠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经间期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周惠芳教授秉承夏桂成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经间期出血实质上为经间期阴阳转化失衡,以“心肾不交,肝气郁结,夹有瘀滞”为主要脏腑病机。以“交通心肾,辅以疏肝化瘀”为基本治法,顺应经间期“... 经间期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周惠芳教授秉承夏桂成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经间期出血实质上为经间期阴阳转化失衡,以“心肾不交,肝气郁结,夹有瘀滞”为主要脏腑病机。以“交通心肾,辅以疏肝化瘀”为基本治法,顺应经间期“重阴转阳”的节律变化,治疗上擅长分期论治,出血期善加“地榆、仙鹤草、醋香附、益母草”止血为先;恢复期以“补虚”为本。顺应女性月经周期阴阳转化,经后初期自拟“滋肾宁心奠基汤”,滋肾宁心,为子宫内膜增长奠定基础;经后末期平衡心之动摇,活血疏肝,增强内膜稳定性,促使排卵顺利,临床疗效可观。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心肾不交 肝郁血瘀 周惠芳 经验
下载PDF
赵宏利应用调补冲任法治疗经间期出血验案举隅
5
作者 曹滉珂 殷丹凤 赵宏利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0期23-25,共3页
经间期出血即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氤氲之时)少量周期性出血,多数在经期第10~16天,通常2~3天可自止,轻时仅表现为白带中夹血丝,稍重时也可表现为少量鲜红或咖啡色出血[1]。赵宏利主任认为经间期出血的病位在冲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冲任... 经间期出血即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氤氲之时)少量周期性出血,多数在经期第10~16天,通常2~3天可自止,轻时仅表现为白带中夹血丝,稍重时也可表现为少量鲜红或咖啡色出血[1]。赵宏利主任认为经间期出血的病位在冲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冲任损伤,经血不固为该病病机。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具有调控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气血有余则蓄存于冲脉,不足则由冲脉灌注。任脉走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为阴脉之海。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冲任为经水之道,胞宫为经水之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郁通经汤 温经汤 引精止血汤 经间期出血 医案
下载PDF
从“滋水涵木”探析肝肾阴虚型青春期女童经间期出血的诊治思路
6
作者 孙毅燃 杨丽珍 《中医学》 2024年第5期1053-1057,共5页
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呈周期性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若病情缠绵日久可引起患儿月经周期紊乱甚或出现崩漏等症状,严重地危害了青春期女童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多应用雌、孕激素治疗此病,不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大多患儿及其家长排... 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呈周期性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若病情缠绵日久可引起患儿月经周期紊乱甚或出现崩漏等症状,严重地危害了青春期女童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多应用雌、孕激素治疗此病,不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大多患儿及其家长排斥口服激素类药物。而中医治疗,不仅副作用小还从整体论治把握妇科治未病的最佳时期,既病防变,更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本文旨在从“滋水涵木”理论的角度,结合青春期女童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肝肾阴虚型青春期女童的经间期出血的诊疗思路,为治疗青春期经间期出血提供新思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女童 经间期出血 滋水涵木 肝肾阴虚
下载PDF
脐针治疗经间期出血脾肾两虚型临床观察
7
作者 危丽 唐利娜 王慧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经间期出血脾肾两虚型的效果。方法: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体针治疗,观察组用脐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经间期出血脾肾两虚型的效果。方法: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体针治疗,观察组用脐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治疗经间期出血脾肾两虚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脾肾两虚型 脐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中医用药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玉婷 任美琪 +1 位作者 曾子英 马金凤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10-213,共4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中医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归纳总结常用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以及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中医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归纳总结常用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以及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等遣方规律。结果共纳入86首中医处方,得出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15味。药物以寒性、甘味和苦味为主,多入肝、肾和脾经,常用药物模式有18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以及5个新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采用的中药多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分析纳入的中医方剂的隐形规律得出“枳壳,丹参,鳖甲,仙茅”等新药物组合。中医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以滋阴补肾为准则,注重肝肾同治,以达调理冲任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 用药规律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
下载PDF
中医辨治经间期出血之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陶舒凡 卢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6期8-13,共6页
经间期出血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因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正常生殖、生理功能。该文从经间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经间期出血的发病关键在于阴阳、冲任、脏腑的功能失常,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并总结中医... 经间期出血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因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正常生殖、生理功能。该文从经间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经间期出血的发病关键在于阴阳、冲任、脏腑的功能失常,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并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经间期出血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 围排卵期出血 氤氲 月经病
下载PDF
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10
作者 刘远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对于经间期出血湿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样本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集在这一时间段内在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在患者中开展随机分组,两组各60例。参照组中患... 目的:探讨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对于经间期出血湿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样本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集在这一时间段内在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在患者中开展随机分组,两组各60例。参照组中患者治疗时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研究组中患者治疗时应用屈螺酮炔雌醇联合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对于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开展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更高(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月经失血图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子宫内膜厚度、生活质量评分在研究组中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患者,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症状,减少出血,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湿热证 屈螺酮炔雌醇 中医学 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
下载PDF
张萍青治疗经间期出血经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达瑜 张静 +2 位作者 陆申奕 应翩 姜彦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期33-34,共2页
张萍青主任医师治疗经间期出血首重脾肾,肾虚用震灵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虚用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化裁。按不同月经周期分期用药,自拟冲任Ⅰ、Ⅱ、Ⅲ号方,以求动中有静,活中有敛,对由湿热、瘀血、肝火引起的出血以实时症候为基准,针对具... 张萍青主任医师治疗经间期出血首重脾肾,肾虚用震灵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虚用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化裁。按不同月经周期分期用药,自拟冲任Ⅰ、Ⅱ、Ⅲ号方,以求动中有静,活中有敛,对由湿热、瘀血、肝火引起的出血以实时症候为基准,针对具体个案予以配伍加减,侧重调整阴阳平衡,调经以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张萍青 填精益肾 健脾摄血 清热利湿 化瘀止血 疏肝泻火
下载PDF
经间期出血发病机制临床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观察组)与35例月经正常者(正常组)进行对照,监测2组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内分泌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月经7~10d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而21~25d显著变薄。在...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观察组)与35例月经正常者(正常组)进行对照,监测2组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内分泌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月经7~10d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而21~25d显著变薄。在月经1~3d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0)水平显著升高;7~10dLH显著升高,E2显著下降;21~25dE2、P0均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排卵前期低水平的雌激素不足以支持此期相对增厚的子宫内膜而出现少量的突破性出血,与凝血机制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病因
下载PDF
益真Ⅰ、Ⅱ号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娟 卓飞霞 +1 位作者 梁嘉碧 杨璋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仙子益真(益真Ⅱ号)胶囊、仙芪益真(益真Ⅰ号)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开始服用益真Ⅱ号胶囊,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加... 目的:观察仙子益真(益真Ⅱ号)胶囊、仙芪益真(益真Ⅰ号)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开始服用益真Ⅱ号胶囊,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加服益真Ⅰ号胶囊,2种胶囊交替口服,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月经第12天开始口服,1次/天,每次0.5 mg,共5天。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间期出血量评分低于对量组,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真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真胶囊 周期序贯 经间期出血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从中医体质论经间期出血防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玲玲 张翼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959-960,964,共3页
[目的]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体质在经间期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归纳法总结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常见体质偏颇类型,使用演绎法分别阐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护中纠正各型体质偏颇的具体方法。[结果]经间期出血... [目的]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体质在经间期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归纳法总结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常见体质偏颇类型,使用演绎法分别阐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护中纠正各型体质偏颇的具体方法。[结果]经间期出血患者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瘀血质,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药物、饮食、情志、锻炼等方法滋补肾阴、补气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调整体质偏颇。[结论]运用"治未病"思想纠正经间期出血患者体质偏颇,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体质 经间期出血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月经不调 中医妇科
下载PDF
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分为清经颗粒治疗组和结合雌激素片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于月经第10天开始用药,连服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子宫内膜厚度、体内激... 目的观察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分为清经颗粒治疗组和结合雌激素片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于月经第10天开始用药,连服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子宫内膜厚度、体内激素水平及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2组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可改变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内分泌水平,但对凝血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清经颗粒通过降低氤氲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调节不同时期的内分泌水平达到止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清经颗粒 肝肾阴虚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滋肾调冲法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50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维峰 李丽 刘毅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补肾调冲汤治疗本病肾阴虚者50例。结果痊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治疗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证 滋肾调冲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间期出血26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洁明 刘景霞 +1 位作者 吴效科 杨亚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4-494,共1页
女性若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天偶然发生阴道流血,历时3~4天,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这是由于两次月经之间卵巢激素分泌波动而引起的出血,不需要担心.但经常有经间期的出血,出血量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应及时治疗.一般西医用性... 女性若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天偶然发生阴道流血,历时3~4天,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这是由于两次月经之间卵巢激素分泌波动而引起的出血,不需要担心.但经常有经间期的出血,出血量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应及时治疗.一般西医用性激素治疗,往往只是在短期内有效,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6例患者效果明显,停药后复发率小,现将近年来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经间期出血 子宫附件炎 桂枝茯苓胶囊 慢性胃肠道炎症 罗红霉素 妇科千金片
下载PDF
经间期出血的病因与诊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7-890,共4页
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IMB)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AUB)类型,是指性交出血以外的,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出血,这种出血类型一般分为可预测的正常月经周期间的出血或点滴出血,或不可预测的经间期任意时间出血。问... 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IMB)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AUB)类型,是指性交出血以外的,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出血,这种出血类型一般分为可预测的正常月经周期间的出血或点滴出血,或不可预测的经间期任意时间出血。问卷调查表明IMB发生率在正常女性人群为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正常月经 性交出血 点滴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 排卵期出血 出血类型 经期延长 围排卵期 宫内膜息肉
下载PDF
经间期出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癌[1]。本病发生的时间,极易使育龄女性因出血而错过最佳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迁延至下次月经来潮,或出血量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经间期 月经中期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堵吉 谈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干预经间期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95,P=0.7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干预经间期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95,P=0.7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4.60,95%可信区间为2.63~8.0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5.34,P<0.00001,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漏斗图"图形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2)在有力证据方面,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经间期出血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阶段文献资料欠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中医药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