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联合RI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桢数(CTFC)及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变化及PCI术后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χ^(2)=12.104、13.976,P<0.05)。观察组PCI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31、6.632,P<0.05),PCI术后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94,P<0.01)。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vWF、sICAM-1、sVCAM-1、MPO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升高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3.231、4.330、2.566、4.333,P<0.05);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SO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降低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4.880,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F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2.587,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DV、LVESV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7.294、4.049,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前接受RIPC治疗可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微血流灌注和心功能,减轻PCI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且并未增加短期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43例,女16例,年龄65~85岁,BMI 18~3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43例,女16例,年龄65~85岁,BMI 18~3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27)和对照组(C组,n=32)。RIP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进行3个循环的RIPC,每个循环行单侧下肢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C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方案和手术操作均相同。记录术后24、48 h的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浓度,以及术后48 h 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记录心肌损伤(cTnI≥0.2μg/L)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术后24、48 h cTnI明显降低,术后24 h CRP、IL-6明显降低,术后24、48 h MDA明显降低,术后48 h eNOS、iNOS明显升高,D-二聚体、F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心肌损伤、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的释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高凝状态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不能降低心肌损伤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20年5月经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314例,男116例,女198例;年龄60-76岁;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根据是否进行RIPC将患者分为两组,157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应用RIPC为干预组,男56例,女101例,年龄(68.12±7.13)岁;另157例为对照组,男60例,女97例,年龄(68.24±7.0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MACEs事件。结果:应用RIPC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非致命性心搏停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严重心律失常、周围动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术后1年全因死亡影响的OR值分别是1.269、1.304、0.977、1.089、1.315、1.335、0.896、0.774、1.1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RIPC并未明显影响改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非心脏手术中RIPC对临床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影响需要在适当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基金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31100781)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bei Province,China(No.C2011206040).
文摘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联合RI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桢数(CTFC)及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变化及PCI术后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χ^(2)=12.104、13.976,P<0.05)。观察组PCI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31、6.632,P<0.05),PCI术后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94,P<0.01)。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vWF、sICAM-1、sVCAM-1、MPO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升高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3.231、4.330、2.566、4.333,P<0.05);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SO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降低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4.880,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F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2.587,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DV、LVESV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7.294、4.049,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前接受RIPC治疗可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微血流灌注和心功能,减轻PCI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且并未增加短期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
文摘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43例,女16例,年龄65~85岁,BMI 18~3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27)和对照组(C组,n=32)。RIP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进行3个循环的RIPC,每个循环行单侧下肢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C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方案和手术操作均相同。记录术后24、48 h的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浓度,以及术后48 h 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记录心肌损伤(cTnI≥0.2μg/L)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术后24、48 h cTnI明显降低,术后24 h CRP、IL-6明显降低,术后24、48 h MDA明显降低,术后48 h eNOS、iNOS明显升高,D-二聚体、F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心肌损伤、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的释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高凝状态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不能降低心肌损伤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