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生活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研究
1
作者 黄书琴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9-84,共6页
网络生活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抑郁症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一些学生因抑郁症而不能完成学业,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本文探讨了网络生活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 网络生活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抑郁症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一些学生因抑郁症而不能完成学业,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本文探讨了网络生活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了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强调网络生活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的防治需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这种综合防治策略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心理健康保障,帮助他们克服抑郁症带来的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高职院校大学生 抑郁症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试论茶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
2
作者 刘秀芳 顾秋实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其心理和行为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对于引导大学生更健康地使用网络具有一定的借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其心理和行为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对于引导大学生更健康地使用网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以茶文化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为引导大学生更健康地生活和使用网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对此,通过阐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而研究茶文化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提出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健康、积极地使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网络生活方式
下载PDF
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荣怀 王晓晨 +1 位作者 周颖 董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44,共6页
在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为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对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策略的实施、教育方法的采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 在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为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对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策略的实施、教育方法的采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数字一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了重点剖析和阐释,并形成科学严谨的调查问卷。最后,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基础样本,对其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一代 网络生活方式 现状调查 闲暇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国栋 原帅 王珠珠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7-162,共16页
网络生活方式是近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认知以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大学为案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以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及其测量方法为基础,提出了网络... 网络生活方式是近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认知以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大学为案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以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及其测量方法为基础,提出了网络生活方式的概念、内涵及分析模型,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通过因子萃取与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将目标研究人群细分为网络沉溺型、冷静保守型、信息前沿型和社交活跃型四种基本类型。最后,作者提出了根据大学生网络类型而实施分类引导的相关教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北大学生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生活方式的个人用户云服务购买意愿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煜 罗莉娟 +1 位作者 刘丹 吕廷杰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及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给电子商务企业对个人用户的服务模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云服务产品正在被个体用户广泛使用与购买。然而,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不能解释云服务产品的购买,立足于云... 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及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给电子商务企业对个人用户的服务模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云服务产品正在被个体用户广泛使用与购买。然而,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不能解释云服务产品的购买,立足于云服务产品对个人用户的功能价值与服务价值,并结合品牌价值,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果研究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网络生活方式对个人用户云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网络生活方式直接及间接影响了个人用户购买云服务产品的意愿;②网络生活方式影响个人用户对云服务产品的功能感知、品牌感知和服务感知;③个人用户对云服务产品的功能感知、品牌感知和服务感知影响其够买意愿。针对个人用户,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网络生活方式的云服务购买意愿模型,推动了个人用户云服务的使用和购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方式 功能感知 品牌感知 服务感知 云服务 个人用户
下载PDF
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 被引量:25
6
作者 何明升 李一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1,66,共5页
虚拟认同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承认和接纳虚拟现象 ,并将其融入自身生活体系的过程。对“虚拟”的认同程度 ,是影响网络生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虚拟是一种存在 ,虚拟是一种有中介的真实 ,虚拟是真实的表现形式之一 ,虚拟反映着真实的... 虚拟认同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承认和接纳虚拟现象 ,并将其融入自身生活体系的过程。对“虚拟”的认同程度 ,是影响网络生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虚拟是一种存在 ,虚拟是一种有中介的真实 ,虚拟是真实的表现形式之一 ,虚拟反映着真实的角色关系 ,由此所构成的虚拟真实观是虚拟认同的观念前提。在此基础上 ,虚拟认同还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行为调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 虚拟认同 虚拟真实观 行为调适 网络生活 虚拟性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以湖北地方高校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春梅 孙崇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本文以湖北部分高校为案例,基于调研结果,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特征以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本文以湖北部分高校为案例,基于调研结果,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特征以及不良网络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构网络生活文化、将现实性实践和虚拟性实践有机结合等方面提出倡导和推动大学生文明网络生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 基本特征 原因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莉 姜忠莉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7-88,共2页
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及早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网络生活进行引导 ,在调查的基础上 ,对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 网恋问题 网络道德教育 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洪亮 史甲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09年第8期30-31,共2页
文章通过对重庆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探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动因,并据此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 调查分析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虚拟实践指导——兼论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源北 陈相光 《青年探索》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实践过程不但必然伴随物质、能量的交换,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实践过程包含信息的交换。实践既包含思维空间外的实践,也包含思维空间内的实践。虚拟实践可以表征为"始于符号,终于符号的信息处理"。人的源于社会影响的观念思维... 实践过程不但必然伴随物质、能量的交换,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实践过程包含信息的交换。实践既包含思维空间外的实践,也包含思维空间内的实践。虚拟实践可以表征为"始于符号,终于符号的信息处理"。人的源于社会影响的观念思维活动——即思维实践和人有目的的网络信息活动是两种典型的虚拟实践。由此可以从法律、道德及管理角度给出指导大学生网络虚拟实践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虚拟实践 现实实践
下载PDF
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卫华 何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由于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素质高低不同,这种影响显得更加突出。针对高职生的网络生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增进高职生...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由于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素质高低不同,这种影响显得更加突出。针对高职生的网络生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增进高职生对网络的了解,构建和谐的网络使用环境,切实发挥网络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网络生活 调查 分析 启示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与分析——以宿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瑾 周婷 井红波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25-126,F0003,共3页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宿舍文化 网络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网络生活与自我资源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荫林 王淑萍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70,共2页
人的多重自我是一种重要资源,网络生活为其开发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和途径。个体和社会都应自觉开发这种自我资源,以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网络生活 多重自我 资源 开发
下载PDF
信息时代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49-50,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泛滥,高职生的网络素质严重不均.目前,高职生的网络素养及其网络的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解高职学生的网络生活,进一步把握他们对于网络文化和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泛滥,高职生的网络素质严重不均.目前,高职生的网络素养及其网络的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解高职学生的网络生活,进一步把握他们对于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的看法,笔者对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高职学生对于网络的关注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为教育和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生活 调查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 学生 网络道德
下载PDF
网络生活方式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邢建辉 《青年探索》 2008年第5期76-79,共4页
网络生活方式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由网络生存方式带来的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认知因素是冲突的;由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的情感冷漠、飘浮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情... 网络生活方式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由网络生存方式带来的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认知因素是冲突的;由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的情感冷漠、飘浮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情感因素是冲突的;而且道德信仰价值结构的一元特性与网络信息的价值多元性、信息量的爆炸性也形成了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方式 道德信仰缺失 道德心理结构 道德价值结构
下载PDF
当代青年网络生活极化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双重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志欢 《青年探索》 CSSCI 2023年第4期76-86,共11页
当代青年网络生活的极化现象从生发的活动场域、所运用的具体的网络特性及其产生的包含对立的二重性结果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机理,但从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青年人特质以及网络的“双刃剑”特性看也存在着总体上... 当代青年网络生活的极化现象从生发的活动场域、所运用的具体的网络特性及其产生的包含对立的二重性结果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机理,但从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青年人特质以及网络的“双刃剑”特性看也存在着总体上的深层根源。就前者而言:青年人的网络场域化既使青年人的活动空间得以拓展,也时常引发青年人的认同困境;青年人的网络猎奇心既促发青年人的变革创新,也时常导致青年人的出格越轨;青年人的网络交互性既带给青年人更多的外在欢腾,也时常彰显青年人内心的孤独;青年人的网络理想性既激发青年人的正义觉悟,也时常带来青年人的情感偏执;青年人的网络亲和性既推动技术应用,也时常带来青年人的身心异化;青年人的网络娱乐化既带来青年人的正当享乐,也时常引发青年人的恶意炒作。从后者来看:青年人心理的二重性和网络效应的两面性是当代青年网络生活极化现象生成的内外因。网络给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带来的极化效应是青年人本身具有二重性的放大化呈现,扬弃极化现象从根本上看还在于型塑青年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网络生活 极化现象 形成机理 总体根源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以四川南充三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翠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本文以四川南充三高校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概况、动机、内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并得出启示:高校大学生的... 本文以四川南充三高校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概况、动机、内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并得出启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弊大于利,亟待科学的引导和培养,并就此提出了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方式 调查 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丽央 孙秀丽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9-82,共4页
通过对温州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探索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从而为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让孩子在网络生活中健康成长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3,共3页
——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是我们进行学校网络德育研究的共同体。——同伴教育是一种比较适合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由学生中的网络高手组织起来,参加建设和管理的校园德育网站是学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得天独厚的天然... ——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是我们进行学校网络德育研究的共同体。——同伴教育是一种比较适合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由学生中的网络高手组织起来,参加建设和管理的校园德育网站是学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得天独厚的天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孩子 健康 中小学生 学校德育 生活方式 道德规范 负面影响
下载PDF
人的虚拟本质与网络生活指导论——兼论虚拟本质与现实本质的关系辨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相光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8期84-88,共5页
始于符号,终于符号的信息处理——即虚拟实践是人类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是人的虚拟本质形成的基础。文章提出虚拟本质是分析人的本质的新视角。虚拟本质是人的现实本质分化发展的结果,人的现实本质和人的虚拟本质共同构成人的本质。... 始于符号,终于符号的信息处理——即虚拟实践是人类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是人的虚拟本质形成的基础。文章提出虚拟本质是分析人的本质的新视角。虚拟本质是人的现实本质分化发展的结果,人的现实本质和人的虚拟本质共同构成人的本质。文章最后从法律、道德及管理角度给出指导网络虚拟生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活 虚拟本质 现实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