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空间叙事和伦理表达
1
作者 沈彩虹 刘晓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始终在评论界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空间叙事、暗疮隐喻和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罗生门》的空间叙事承载着丰富的伦...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始终在评论界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空间叙事、暗疮隐喻和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罗生门》的空间叙事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义,是表达作品伦理主题的重要手段,而仆人右脸颊上的“暗疮”是作者借以表现伦理意识变化的重要道具,也是仆人体内逐步外化的兽性因子的隐喻。仆人最终选择了盗匪之路,这一伦理选择反映了芥川在《罗生门》创作前后深陷的伦理困境,也是其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家族主义制度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空间叙事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性冲突
2
作者 潘靓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芥川龙之介通过《罗生门》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转变问题,融入自身对现实社会中利己主义与人性冲突的思考,抨击了日本社会的“假恶丑”。基于此,结合《罗生门》的内容简介与创作背景,分析罗生门所展现的利己主义、人性冲突以及主题思想... 芥川龙之介通过《罗生门》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转变问题,融入自身对现实社会中利己主义与人性冲突的思考,抨击了日本社会的“假恶丑”。基于此,结合《罗生门》的内容简介与创作背景,分析罗生门所展现的利己主义、人性冲突以及主题思想,以探究芥川龙之介深邃的人文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人性冲突
下载PDF
探究日本电影东方文化的属性风格——以《罗生门》为例
3
作者 吕依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创作的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作品。电影以平安时期的日本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谋杀案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传递出日本电影呈现的东方文化属性和风格。《罗生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创作的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作品。电影以平安时期的日本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谋杀案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传递出日本电影呈现的东方文化属性和风格。《罗生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寺庙的大门。这个寺庙的门是个古老的废墟,被认为是罪恶和死亡的象征。在这个废墟里,人们相信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寻求内心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泽明 平安时期 罗生门 东方文化 文化属性 人物塑造 废墟 寺庙
下载PDF
从文学地理空间看“罗生门”的文本演绎
4
作者 杜凯 《品位·经典》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罗生门”不单是一个日本地方建筑或是一部日本文学作品,在多种跨文体与跨媒介的文本演绎中,其寓意内涵有着多元且复杂的变化,体现了日本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通过四重空间的文学地理学空间复合结构系统,结合文学四要素,从客体-世界... “罗生门”不单是一个日本地方建筑或是一部日本文学作品,在多种跨文体与跨媒介的文本演绎中,其寓意内涵有着多元且复杂的变化,体现了日本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通过四重空间的文学地理学空间复合结构系统,结合文学四要素,从客体-世界、主体-作者、文本-作品、读者-传受四重空间对“罗生门”的文本演绎进行剖析,还原其从日本城门名经多种文本重构,逐步进入更广阔的接受视域,直至成为日本文化符号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空间 罗生门 日本文学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罗生门事件的产生原因与破题
5
作者 周杏林 《新闻前哨》 2024年第6期42-43,共2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享受着迅捷、便利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然而,伴随着这些便利而来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罗生门事件的频繁发生。所谓罗生门事件,是指难以辨别真相,存在多个版本和解释的事件。本文从传播角度分析罗生门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享受着迅捷、便利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然而,伴随着这些便利而来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罗生门事件的频繁发生。所谓罗生门事件,是指难以辨别真相,存在多个版本和解释的事件。本文从传播角度分析罗生门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信息时代下真相难辨的根源,并探讨如何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事件 真相
下载PDF
对《罗生门》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6
6
作者 邱紫华 陈欣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7,共8页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拍摄为电影《罗生门》,无论是小说《竹林中》还是电影《罗生门》,都由于事件的真相难以准确地认定,而被人们视为“各说各话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芥...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拍摄为电影《罗生门》,无论是小说《竹林中》还是电影《罗生门》,都由于事件的真相难以准确地认定,而被人们视为“各说各话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芥川龙之介由于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表达了这样的哲学理念: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只是有限范围内的真理,这又与后现代哲学不谋而合;正因此,小说以及电影都没有对事件和人物表现出情感方面的倾向性,也没有做出道德上的结论;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通过自己的作品,共同制造了关于人性的一个永远无解的悬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黑泽明 罗生门 禅宗哲学 后现代哲学
下载PDF
关于历史的争讼——电影《罗生门》与小说原作的比较鉴赏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兴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罗生门”在电影与同名小说中都体现出生死善恶交织的悖论性意味。但电影毕竟对小说做了极大改编:小说的叙事是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电影的叙事构成一种三元结构模式。造成重大改编的原因,不仅由于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上迥异的追求,更在... “罗生门”在电影与同名小说中都体现出生死善恶交织的悖论性意味。但电影毕竟对小说做了极大改编:小说的叙事是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电影的叙事构成一种三元结构模式。造成重大改编的原因,不仅由于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上迥异的追求,更在于两者历史意识上的差异。这启示我们,改编应尊重原作的价值立场,注重内在精神的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艺术旨趣 历史意识
下载PDF
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 被引量:8
8
作者 凌振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2-77,共6页
黑泽明是著名的世界电影大师。他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从小酷爱西洋绘画。在5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30余部电影,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具有西部片式的艺术风格。《罗生门》为日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黑泽明是著名的世界电影大师。他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从小酷爱西洋绘画。在5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30余部电影,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具有西部片式的艺术风格。《罗生门》为日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永存,它的多视角创作方法,快速跟拍的摄影技巧,使黑泽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泽明 罗生门 电影 艺术风格 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方法
下载PDF
《罗生门》:在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之间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绍楠 张海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1,共2页
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的辨析一直是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新历史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历史的真实性品质变得越来越不牢靠,相反,历史的诗性品质却得到醒目的彰显。由此,不仅人们对某一事件真相的认识变得越发困难而且真相本身也似乎愈... 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的辨析一直是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新历史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历史的真实性品质变得越来越不牢靠,相反,历史的诗性品质却得到醒目的彰显。由此,不仅人们对某一事件真相的认识变得越发困难而且真相本身也似乎愈发晦暗不明。那么到底还有没有真相到底如何认识真相文学之真是否当真能取代历史之真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诗学提供了一条回答这些问题的路径。而对于此路是否可行,电影《罗生门》提供了一个求证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历史之真 文学之真
下载PDF
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晶 《日本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72-75,共4页
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辽宁大学外语系王晶芥川龙之介所处的年代,正是日本的大正年代。大正三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方而坐收渔人之利,成为战胜国,使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大战期间,日本也... 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辽宁大学外语系王晶芥川龙之介所处的年代,正是日本的大正年代。大正三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方而坐收渔人之利,成为战胜国,使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大战期间,日本也加入到标榜民主自由的联合国一方,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历史小说 “新思潮” 新思潮派 人生观 仆人 文学创作 文学流派 “鬼气”
下载PDF
《罗生门》鲁迅译文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家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7,共5页
《罗生门》是鲁迅早期的日本文学译作,采用的是直译原则。本文分析了鲁迅译《罗生门》的得与失,并进一步指出其采取直译法是为了将日语的词汇、句式引入汉语中以丰富汉语的表现力,这与当时的白话文"欧化"势潮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 罗生门 鲁迅 直译
下载PDF
价值世界的深刻危机与艰难重认——从叙事方式看电影《罗生门》的内涵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寒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15-18,共4页
文章以电影《罗生门》为分析对象 ,以其叙事方式为切入点 ,就作品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并对作品意义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了剖析说明。
关键词 价值世界 叙事方式 电影 罗生门 内涵意义 价值取向 日本 剧情 情节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中利己主义的多样性——以小说《罗生门》和《鼻》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章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32-634,共3页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的历史小说多体现利己主义的主题,其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具代表性。两部小说虽然都着眼于对利己主义主题的挖掘,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利己主义,即为生存的利己主义和旁...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的历史小说多体现利己主义的主题,其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具代表性。两部小说虽然都着眼于对利己主义主题的挖掘,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利己主义,即为生存的利己主义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对利己主义本身的批判,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利己主义作为一个工具,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并存,并进一步批判了认同这种利己主义的扭曲的社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历史小说 罗生门 《鼻》 利己主义 人性 道德缺失
下载PDF
借鉴与创新——评《罗生门》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莹洁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2-85,共4页
短篇小说《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 ,取材于日本平安末期的话本小说《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第十八话。本文通过与原作的比较 ,论述《罗生门》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主题和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这两个突出特点 ,从中表现芥川的创新精神... 短篇小说《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 ,取材于日本平安末期的话本小说《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第十八话。本文通过与原作的比较 ,论述《罗生门》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主题和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这两个突出特点 ,从中表现芥川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时 ,追溯作者创作《罗生门》的社会原因 ,以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作者和理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今昔物语集》
下载PDF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意识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3-135,共3页
作为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家,黑泽明给日本电影的新发展指明了道路。黑泽明的电影之所以独立于其他电影,与其创作意识和电影表现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所参与的电影制作当中存在的深刻的哲理内涵和道德表达也成为日本电影与国际电影接轨的... 作为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家,黑泽明给日本电影的新发展指明了道路。黑泽明的电影之所以独立于其他电影,与其创作意识和电影表现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所参与的电影制作当中存在的深刻的哲理内涵和道德表达也成为日本电影与国际电影接轨的主要条件。其代表作《罗生门》作为日本电影走向国际影坛的奠基石,对于人道主义的宣扬和新型的创作视角、全面推进的拍摄方法等,也成为黑泽明正式得到国际影坛认可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黑泽明 创作特色
下载PDF
论电影《罗生门》中的复调叙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丽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按照叙事模式的差异把小说分成独白小说和复调小说,前者是受到作者统一意识支配的单声部的传统文学作品,后者则是打破作者意识的绝对掌控,制造多声部对话的叙事艺术。这一观点在电影叙事的区分上同样具有理论效力...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按照叙事模式的差异把小说分成独白小说和复调小说,前者是受到作者统一意识支配的单声部的传统文学作品,后者则是打破作者意识的绝对掌控,制造多声部对话的叙事艺术。这一观点在电影叙事的区分上同样具有理论效力。电影《罗生门》体现出复调叙事与独白影片的明显差异,作品的情节呈现并置状态,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付之阙如,取而代之的是各人物角色、作者、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这种效果恰好印证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 罗生门 独白 叙事 巴赫金
下载PDF
从芥川龙之介原作解析电影《罗生门》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艳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0-71,共2页
导演黑泽明因《罗生门》一举成名,他的成功让世界人民记住了黑泽明和他的电影,同时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芥川文学的热潮。事实上可以说电影《罗生门》是芥川原作《莽丛中》与《罗生门》的完美结合。如果说小说《莽丛中》为电影《罗生... 导演黑泽明因《罗生门》一举成名,他的成功让世界人民记住了黑泽明和他的电影,同时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芥川文学的热潮。事实上可以说电影《罗生门》是芥川原作《莽丛中》与《罗生门》的完美结合。如果说小说《莽丛中》为电影《罗生门》提供了出色的脚本,小说《罗生门》则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舞台和另一个关键人物——仆人。本文旨在从芥川两部原作中解析电影《罗生门》,探讨《罗生门》的精妙改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作 罗生门 仆人 人性
下载PDF
近十年来电影《罗生门》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奚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65-66,共2页
多年来,人们为传统的一元化本质观的思维方式所蒙蔽,总是以世俗的眼光去探讨《罗生门》中所谓的"事实的真相",总是认为这个故事中"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并想通过"事实真相"竭力去给故事或人物加载某些道德上的评价。近10年来,电... 多年来,人们为传统的一元化本质观的思维方式所蒙蔽,总是以世俗的眼光去探讨《罗生门》中所谓的"事实的真相",总是认为这个故事中"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并想通过"事实真相"竭力去给故事或人物加载某些道德上的评价。近10年来,电影《罗生门》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围绕影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展开了详尽的分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罗生门》提供了多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黑泽明 主题 艺术特色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罗生门》从文学到电影的人性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0-92,共3页
《罗生门》和《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恶抉择、趋利避害、趋众心理等重要命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导演黑泽明运用电影艺术手法,成功地再现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使"罗生门"更具... 《罗生门》和《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恶抉择、趋利避害、趋众心理等重要命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导演黑泽明运用电影艺术手法,成功地再现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使"罗生门"更具普遍性和符号化意义,成为"众说纷纭、真相难明"的代名词。而且他还改变了芥川龙之介的极度悲观心理,在黑暗中带给人性未来的光明与希望。本文梳理和探索"罗生门"人性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揭示其深刻的内涵以及对当代人性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人性 趋众心理 趋利避害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希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罗生门》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罗生门下,面对生死抉择时善、恶转变的心理过程。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善恶之念转换的轻而易举,并且通过这种心理变化,展现出人性的多变,进而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作品强... 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罗生门》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罗生门下,面对生死抉择时善、恶转变的心理过程。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善恶之念转换的轻而易举,并且通过这种心理变化,展现出人性的多变,进而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作品强烈地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残酷现实,由此我们可以窥视到芥川对现实的希望和不安的矛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人性 善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