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蛙》:新历史小说下的“罪与救赎”
1
作者 梁志琼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7年第2期286-286,共1页
《蛙》以个人化的叙事视角,颠覆了宏大叙事历史事件和规范地记叙历史大事件的主流做法。本文将从新历史小说的角度来挖掘“蛙”的内涵,在罪与救赎的循环中反思历史、人生及人性,挖掘人性的本质,将对人性的批判推向历史的高度。
关键词 《蛙》 新历史小说 罪与救赎
下载PDF
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救赎: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被引量:13
2
作者 武惠娟 《新余高专学报》 2011年第4期93-95,共3页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阿富汗和美国两个截然不同社会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的本质。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罪与救赎 人性回归
下载PDF
基督徒与佛教的“罪”与“救赎”——明清天主教徒的“和儒易佛”与艾香德的“以佛释耶”
3
作者 王鹰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明清天主教徒和艾香德(Karl Ludvig Reichelt),对佛教'罪'与'救赎'教义的不同观感,探究当基督宗教与佛教相遇之时,'和儒易佛'和'以佛释耶'所形成的不同宗教对话效果。并尝试在相关探讨...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明清天主教徒和艾香德(Karl Ludvig Reichelt),对佛教'罪'与'救赎'教义的不同观感,探究当基督宗教与佛教相遇之时,'和儒易佛'和'以佛释耶'所形成的不同宗教对话效果。并尝试在相关探讨中,对耶佛两教的罪与救赎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 佛教 基督徒 罪与救赎
原文传递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自律性虚构
4
作者 袁先来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53-260,共8页
当代美国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编纂在评价17世纪清教及其影响下的北美殖民地文学时有着明显的偏见和认知困难;在分析女诗人安妮诗歌中的冲突与调和、怨恨与热爱、对抗和屈服的复杂情感时,往往将其归结为对清规戒律的抗议或背叛。重温当时... 当代美国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编纂在评价17世纪清教及其影响下的北美殖民地文学时有着明显的偏见和认知困难;在分析女诗人安妮诗歌中的冲突与调和、怨恨与热爱、对抗和屈服的复杂情感时,往往将其归结为对清规戒律的抗议或背叛。重温当时的清教神学系统和诗歌语境,我们发现安妮并不附和殖民者宏大的"山巅之城"的叙事,也不简单延续一般宗教抒情诗的做法——以家庭、自然和圣经为沉思对象,以情感的坦诚表现对上帝的敬畏和虔信,而是将理想精神建构与琐细日常事件紧密结合,在内心世界与外在规范冲突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统一性情感的渴求,通过恰如其分的自律性虚构表现出和谐与深沉的谦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神学 道德净化 精神自律 公共想象 罪与救赎
下载PDF
周梦蝶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与生命哲学
5
作者 谭亚南 《艺术科技》 2016年第6期190-,共1页
台湾当代诗坛的领英者——周梦蝶,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宗教意识与生命哲学,裹挟着其生命际遇、内心愿景等等情丝内蕴,使其诗歌极富生命力。透过对周梦蝶诗歌的宗教意识与生命哲学的分析,领略诗人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欣赏其融贯... 台湾当代诗坛的领英者——周梦蝶,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宗教意识与生命哲学,裹挟着其生命际遇、内心愿景等等情丝内蕴,使其诗歌极富生命力。透过对周梦蝶诗歌的宗教意识与生命哲学的分析,领略诗人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欣赏其融贯古今中西的笔触,以期为现代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苦谛”与“集谛” 罪与救赎
下载PDF
美国文坛中永散芬芳的奇葩——对霍桑短篇小说特点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成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81-183,共3页
霍桑以短篇小说家闻名于世,其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中。霍桑短篇小说魅力独特,意蕴清幽。弥漫于作品中的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想,使故事情节蒙上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的色彩;运用意象、隐喻、象... 霍桑以短篇小说家闻名于世,其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中。霍桑短篇小说魅力独特,意蕴清幽。弥漫于作品中的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想,使故事情节蒙上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的色彩;运用意象、隐喻、象征去探究人物暗藏的心理和主题背后的哲理;专注于探索人的心灵和剖析人的罪恶,对人的道德寄予深切关怀;对科学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关注人的孤独和异化等。本文尝试对霍桑短篇小说的特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清教主义 象征主义 罪与救赎科学 异化和孤独
下载PDF
西方文化主题视角下对电影《七磅》的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06-107,共2页
电影是生活和文化艺术的浓缩,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洞察世界,同时也可以对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反思。西方文化的主题中永远是“罪与救赎”占据着主导地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诞生的摇篮,在里面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背... 电影是生活和文化艺术的浓缩,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洞察世界,同时也可以对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反思。西方文化的主题中永远是“罪与救赎”占据着主导地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诞生的摇篮,在里面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背叛了上帝,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人间开始了通过辛苦劳作进行赎罪,西方文化中一直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七磅》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蒂姆因为开车不小心导致了他人死亡,并通过自己令人惊讶的行为完成了赎罪,片中的这一行为再一次和西方文化的主题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磅》 西方文化 主题 罪与救赎
下载PDF
《源氏物语》中浮舟的人物形象分析
8
作者 吕政慧 《外文研究》 2019年第1期33-39,107,共8页
《源氏物语》的宇治十章中出场的女子浮舟一生命运多舛,使人同情。通过对浮舟的出身家境、恋爱经历、人生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她虽性格懦弱却又敢于反抗悲剧命运;她虽是有“罪”之身,却一直在寻求救赎之道;她虽品位不高,却也是... 《源氏物语》的宇治十章中出场的女子浮舟一生命运多舛,使人同情。通过对浮舟的出身家境、恋爱经历、人生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她虽性格懦弱却又敢于反抗悲剧命运;她虽是有“罪”之身,却一直在寻求救赎之道;她虽品位不高,却也是深知“物哀”之人。浮舟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紫式部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诠释了“物哀”这一美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浮舟 罪与救赎 物哀
下载PDF
“你也是我的孩子”:该如何读《好人难寻》 兼与张秋子女士商榷
9
作者 宋尚诗 《上海文化》 CSSCI 2024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0.布鲁克斯与沃伦的问题。在同济的课堂上(2013年),汤惟杰老师向我们力荐由布鲁克斯和沃伦编著的《小说鉴赏:双语版》(Understanding Fiction),那是一本秉持新批评理念的文本细读经典。就是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弗兰纳里·奥康纳(Fla... 0.布鲁克斯与沃伦的问题。在同济的课堂上(2013年),汤惟杰老师向我们力荐由布鲁克斯和沃伦编著的《小说鉴赏:双语版》(Understanding Fiction),那是一本秉持新批评理念的文本细读经典。就是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十年逝去,这篇小说一直在我心底,成为我隐秘的最爱,我从未忘却,它太独特(尤其与中国现代文学比),几近完美,然而,我也不敢说真正读懂过。它情节震悚、怪异,文笔老练、周翔;几乎所有读者都能留意到却又未必理解的机杼是,它也关心天上的事情,诸如重罪与救赎,死亡与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难寻》 弗兰纳里·奥康纳 布鲁克斯 小说鉴赏 文本细读 罪与救赎 中国现代文学 批评理念
原文传递
显性与隐性特征包裹下的寓意——芥川龙之介《奉教人之死》
10
作者 吴敏闻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X期113-114,共2页
《奉教人之死》是芥川龙之介系列"切支丹物"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寓意复杂,结构精巧,包含了诸如狂热的信仰、罪与罚的觉醒、自我救赎等元素,借助于主人公的殉教寄托出作者更多的内心独白。
关键词 信仰 罪与救赎 激情与平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