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国家·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美好”向度
1
作者 王井荣 祝志春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既有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擘画美好世界愿景的展望,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建设更加美好中国蓝图的构想,还有对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提供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习近平文化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既有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擘画美好世界愿景的展望,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建设更加美好中国蓝图的构想,还有对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提供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整个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繁荣的国际视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视野、美好生活文化需求的民生视野三重向度,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美好世界 美好中国 美好生活
下载PDF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景、需要及现实困境
2
作者 刘湘玲 陈湘 +3 位作者 李鹏融 王添闽 何哲 肖尧 《经济师》 2024年第5期24-25,27,共3页
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2022年7—8月,课题组对湖南省5所高校68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社会需要、家庭关系需要和个人物质需要;家庭经济困难... 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2022年7—8月,课题组对湖南省5所高校68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社会需要、家庭关系需要和个人物质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实现美好生活愿景信心不足,存在发展资源匮乏、内生动力不足、精神生活不足三大阻碍,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可从精准多元资助、扶志与扶智教育、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美好生活愿景 美好生活需要 现实困境
下载PDF
美好精神生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备 赵庆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新时代,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全方位需要愈发凸显出精神生活的重要地位。建设美好精神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内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同样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 新时代,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全方位需要愈发凸显出精神生活的重要地位。建设美好精神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内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同样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美好精神生活的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领主流文化价值、输送强劲精神动力、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的重要时代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存在与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如:内容层次单一、功能发挥受制、教育方式生硬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加快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要求深入探讨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现实掣肘,从创新教育内容、焕发功能优势、健全教育方式等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而促进美好精神生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美好精神生活 美好生活 时代新人
下载PDF
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项久雨 王志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全局性、规律性、创造性的社会历史活动,既服务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擘画,又适应于创造人的美好生活的实践需要。美好生活是客观现实的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期盼的生活,是蕴含时代要求和实践规定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全局性、规律性、创造性的社会历史活动,既服务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擘画,又适应于创造人的美好生活的实践需要。美好生活是客观现实的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期盼的生活,是蕴含时代要求和实践规定的生活,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式现代化契合美好生活的本质属性,突出美好生活的实践原则,阐释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标示美好生活的世界向度,揭示美好生活的文明深蕴,积极推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以美好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方法论自觉,明确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历史要求,发挥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美好社会 历史主动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向度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天平 赵艳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强烈的美好社会诉求,这种诉求因为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而具有鲜明的伦理向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来增进自由、提升道德,从而把自由安置为其美好社会诉求...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强烈的美好社会诉求,这种诉求因为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而具有鲜明的伦理向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来增进自由、提升道德,从而把自由安置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美德;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来维护人民权利平等,从而把平等标定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圭臬;再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但有差别”的富裕来促进公正,从而把公正确立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原则;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构筑法德协同发力的社会治理框架,创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文明来构建和谐,从而把和谐肯认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指向。这四大伦理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式现代化确证为既与外域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也与本域国情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和谐伦理价值的美好社会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由 平等 公正 和谐 美好社会
下载PDF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叙事下的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琪 丁立群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旨趣。新时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好生活,是在新质生产力基础上逐渐摆脱生产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和世界资本裹挟的美好生活,是追求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全新进阶意味着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道路上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培养高科技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道路上任重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小芹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数字治理美好生活逻辑的新命题,重点揭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美好生活逻辑的实现机制。城市数字治理嵌入居民微观生活实践中,并通过改变居民个体进而改善群体生活模式和生活经验。成都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美好生活的逻辑转向,并通过五种机制逐步推动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即通过政策设计机制实现高品质宜居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助推机制实现全链条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全领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服务进阶机制健全全周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托底与提升机制实现全覆盖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折射出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通过技术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美好生活的建设,进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生活治理新模式,拓展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维度,同时为相关部门建设高品质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国 数字治理 美好生活 高品质生活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脉络、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8
作者 王瑜 郭咔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价值导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愿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根本立场;坚持“四个伟大”,把握总抓手;坚持“两个大局”,传递世界情怀,推动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同时携手各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发展脉络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的三维透视
9
作者 高奇 邹晓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出场以马克思的美好生活观为基础和源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承继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生活观,具有清晰的逻辑发展脉络;而其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出场以马克思的美好生活观为基础和源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承继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生活观,具有清晰的逻辑发展脉络;而其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期、正式确立期和发展成熟期三个阶段。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由以高质量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美好生活发展观、多样化精神生活为支撑的美好生活富有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条件的美好生活生态观、人民至上为内核的美好生活价值观、劳动创造为路径的美好生活实现观、党的建设为引领的美好生活保障观构成。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为指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美好生活观 出场语境 时间进路 内容理路
下载PDF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与新时代美好生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夏青 《文化产业》 202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新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人们开始通过非遗文化回归传统、追求本土文化认同,寻找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另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新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人们开始通过非遗文化回归传统、追求本土文化认同,寻找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非遗文化也在适应和融入现代多元生活方式的需求,通过传承和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新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美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精神文化需求 美好生活 非遗文化 回归传统 依存关系 身份认同 传承和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石书臣 闵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生动刻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伟大飞跃。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判断和把握的结果,是对小康社会延续发展与迭代升级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 新时代美好生活生动刻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伟大飞跃。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判断和把握的结果,是对小康社会延续发展与迭代升级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回应;从理论依据看,现实的人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内驱动力,人的实践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现实条件;从实践路径看,实现美好生活,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以协调发展开创新格局,以绿色发展绘就新景象,以开放发展开拓新空间,以共享发展激发“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历史逻辑 理论依据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方法论为中心
12
作者 那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40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可以分别用“生产型社会”与“生活型社会”加以概括。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处于从生产型社会转向生活型社会的过程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 40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可以分别用“生产型社会”与“生活型社会”加以概括。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处于从生产型社会转向生活型社会的过程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成为双螺旋,形塑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的生活方式研究应从马克思社会理论、美好生活论和中国新发展现实相结合的视域,宏观上将“生产-生活”整体论和“中国为方法”作为美好生活论的基本面向,中观上将“生活者为方法”转换为“家作为方法”和“己作为方法”,从而实现生活方式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论 中国为方法 生活者为方法
下载PDF
美好生活视域下生态公平的三维价值意蕴
13
作者 陈芬 梁惠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美好生活与生态公平的价值关系体现为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生态公平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基础,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生态公平的内在动力。立足美好生活视角,生态公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生态价值”与“经济价... 美好生活与生态公平的价值关系体现为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生态公平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基础,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生态公平的内在动力。立足美好生活视角,生态公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辩证结合原则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原则。生态公平以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种际生态公平,以绿色发展实现代际生态公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代内生态公平为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生态公平 价值意蕴 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问——读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
14
作者 梅珍生 龚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从价值主体及其生活场景的交互关系中把握“好生活”的学理意蕴。好生活不是单纯道德意义上的善生活,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动态交织的系统整体。在分析价值主体与自然、社会的理想生存场景之间的客观要素中,彰显出客观环境对主体价值需要满足的统一。当人类个体普遍具备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时,人才能构建一个优越的社会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它对伦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崭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生活 价值论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美好生活
下载PDF
面向美好生活的公园城市建设:理论探索与地方实践
15
作者 梁增贤 李姗 《城市观察》 2024年第5期144-158,164,共16页
当前,公园城市建设已从增加公园绿地的单一建设方式转向场景营造、活动置入、人文赋能等多元融合的发展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从广阔的城市发展史中去探索和理解公园城市的建设意义,并从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当前,公园城市建设已从增加公园绿地的单一建设方式转向场景营造、活动置入、人文赋能等多元融合的发展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从广阔的城市发展史中去探索和理解公园城市的建设意义,并从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内涵与特征,深入分析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揭示如何基于面向美好生活的愿景推动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不断深入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文章强调,公园城市建设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为推进我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美好生活 生态文明 场景营造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铁的趣闻(3)
16
作者 贾成厂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我们已经知道了铁的生产量与用量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它又是价格最低廉的金属,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铁对人类文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炼铁、炼钢、钢铁材料中的合金元素、钢铁材料加工、热处理等,都具有非常丰... 我们已经知道了铁的生产量与用量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它又是价格最低廉的金属,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铁对人类文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炼铁、炼钢、钢铁材料中的合金元素、钢铁材料加工、热处理等,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是你知道吗?钢铁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钢铁的世界里,探究一下钢铁对我们的生活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合金元素 人类文明 热处理 美好 生产量
下载PDF
“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内涵解读、深刻依据与重要保障
17
作者 陈丛刊 王思贝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1期1-6,36,共7页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是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所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认为“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体育发展样态的丰富而持续拓展,具有深刻的学理基...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是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所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认为“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体育发展样态的丰富而持续拓展,具有深刻的学理基础和广泛的实践需求,既以丰富多样的物质性体育需要为基础,又以社会层面的精神性体育需要为提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体育学说的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体育观的初心体现,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本质体现,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体现,需要以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为基础,以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 内涵解读 深刻依据 基本保障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体育强国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用爱感染人——《爱的教育》中的美好感情
18
作者 魏洁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感情丰富,文笔优美流畅,语言平实。小说讲述了意大利市立小学4年级学生安利柯,在将近一年时间里的成长及所见所闻所感,亚米契斯以人性善为基点,精心构思了一系列充... 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感情丰富,文笔优美流畅,语言平实。小说讲述了意大利市立小学4年级学生安利柯,在将近一年时间里的成长及所见所闻所感,亚米契斯以人性善为基点,精心构思了一系列充满爱又朴实的关于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和爱国之志的感人故事,把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小读者的心灵,小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美好感情
下载PDF
携手全球科技女性 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19
作者 王志珍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约有4千万人,占科技工作者总数的近46%。推动科技女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一方面,全社会要为女性参与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科技女性要自立自强、包容开放、勇于创新。
关键词 产业变革 自立自强 科技工作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 勇于创新 美好未来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20
作者 王前军 张雨淅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