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正创新”:“美学大讨论”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F0003,239,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中华美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水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感兴美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但学界对物色论美学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物色”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谱系。“物色”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和气感哲学。“物色”是宇宙元气和天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之声色状貌光影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物色成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物色论美学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形式美论、审美感性论、灿烂感性论、存在境域论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物色美学范畴因而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普遍价值,值得展开系统研究和现代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 感兴 美学 中华感兴美学 美学精神 灿烂显现
下载PDF
中国美学精神与中国电影的审美表达
3
作者 王海洲 丁明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68-76,共9页
中国美学精神与中国电影的审美表达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精神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思维与审美品格的形成。中国电影审美品格的铸造同样离不开中国美学精神,它不仅作用于中国电影的审美认识,还为中国电... 中国美学精神与中国电影的审美表达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精神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思维与审美品格的形成。中国电影审美品格的铸造同样离不开中国美学精神,它不仅作用于中国电影的审美认识,还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与路径。具体而言,中国美学精神不仅决定了中国电影的镜语形式、影像形象的审美倾向,也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内在旨趣与价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美学精神 影像品格 审美观念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跨文化阐释的三种方式
4
作者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6,159,共12页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性,是沟通式的跨文化阐释;苏源熙对中国美学问题的解答,解构了中西二元论模式,是互动式的跨文化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跨文化阐释 朱利安 卜松山 苏源熙
下载PDF
湖湘“辣”文化的“阳刚”美学精神
5
作者 赵洪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32-37,共6页
湖湘“辣”文化中刻着“阳刚”的基因。湖南人嗜吃辣椒转化为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表现在湘菜中,就是湖南人喜欢热热闹闹的生活;表现在性别意识中,是湖南人推崇女性的爽朗、泼辣、热情之美;表现在社会人格上,是湖南人敢于不平则鸣、... 湖湘“辣”文化中刻着“阳刚”的基因。湖南人嗜吃辣椒转化为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表现在湘菜中,就是湖南人喜欢热热闹闹的生活;表现在性别意识中,是湖南人推崇女性的爽朗、泼辣、热情之美;表现在社会人格上,是湖南人敢于不平则鸣、砥砺革命的湖湘文化人格;表现在近现代湖湘文学中,是文学作品中那种泼辣、刚劲、平直的风格。将湖湘文化与江南文化比较,可以发现,前者表现为“崇高”之美,后者表现为“优美”。湖湘“辣”文化“阳刚”美学精神与《周易》“阳尊阴卑”的美学思想秘响旁通。从现实上看,湖湘“辣”文化的“阳刚”美学精神对时下过度“阴柔”的社会审美风气具有补偏救弊的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 “辣”文化 “阳刚”美学精神
下载PDF
器以载道、技以传道: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播
6
作者 陈曦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已播出两季,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在表现形式层面,《典籍里的中国》将典籍、传统服饰、礼仪习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与先进的媒介技术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跨时空文化体验方式。在表达技巧层面,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已播出两季,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在表现形式层面,《典籍里的中国》将典籍、传统服饰、礼仪习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与先进的媒介技术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跨时空文化体验方式。在表达技巧层面,该栏目借鉴并融汇了中国古代神思、言简意赅、凝练节制等理念,将其与现代戏剧影视艺术相融合,从而成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表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生动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内涵与魅力。此外,《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对经典文献和崇高人格的深度解读与艺术重构,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领悟并尊重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念,进而达到深层次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神思 言简意赅 凝练节制 育人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的创新表达——以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晚会为例
7
作者 皮海兵 田歌 《新闻传播》 2024年第20期13-15,共3页
新媒体时代,传统晚会节目受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在固定模式带来收视率下滑的背景下,河南卫视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迅速“出圈”,在元宵、中秋、清明、端午、重阳、七夕等节日都策划出了收视与口碑俱佳... 新媒体时代,传统晚会节目受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在固定模式带来收视率下滑的背景下,河南卫视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迅速“出圈”,在元宵、中秋、清明、端午、重阳、七夕等节日都策划出了收视与口碑俱佳的独具特色的晚会节目。以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晚会为例,结合中华美学精神,分析其在传承与弘扬中国美学精神方面的成功之处。另外,还就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晚会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进行论述,分析其在打造多元化立体空间、影视化叙事、衍生文化IP等方面的进步之处,旨在为其他卫视以及文化类节目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奇妙游” 中华美学精神 传统文化 创新性
下载PDF
设计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综述
8
作者 曲康维 胡晓 +2 位作者 唐静菡 阳露 李超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于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顺利举办。发言的52位学者立足本土设计实践,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进设计美学在中国的理论构建进程。在中国推动设计美学的发展,即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硕资... 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于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顺利举办。发言的52位学者立足本土设计实践,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进设计美学在中国的理论构建进程。在中国推动设计美学的发展,即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硕资源为精神内核,从设计的立场、视角和方法将这种美学精神进行现代转化,才能真正为本土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文化关照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跨学科 社会设计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视域下的电影意象叙事理论建构
9
作者 杜若飞 刘正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21,共7页
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中的重要概念,电影意象叙事理论以意象美学为基础,旨在电影叙事学领域承继和发扬中华美学的精神与韵味。电影意象是电影中可供观众识别读解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视听元素。在此基础上,电影意象叙事则是通过富含象征意义... 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中的重要概念,电影意象叙事理论以意象美学为基础,旨在电影叙事学领域承继和发扬中华美学的精神与韵味。电影意象是电影中可供观众识别读解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视听元素。在此基础上,电影意象叙事则是通过富含象征意义的电影意象,于时空关系中完成的叙事行为。后经典叙事学存在远离电影本体的理论缺陷,而电影意象叙事理论则强调电影的媒介本体性。此外,电影意象叙事超越了叙事接受的认识论,强调意象读解的审美体验。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电影实践正在呼唤具有中华美学精神的电影理论。意象叙事理论参与建构了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但并不排斥西方电影叙事理论,是兼容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开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意象美学 意象叙事
下载PDF
西学以外——从片头看纪录片《武梁祠》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静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以物理的“重量”追求汉代画像石真实的肌理质感,呈现出古朴浑厚的汉画效果。《武梁祠》片头最终体现的是思想的“重量”,即在技术和西方审美之外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和东方审美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且成功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武梁祠》 创作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在高校美育中的转化与生成路径研究
11
作者 蒋晶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中国的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西方美育思想的引进至新时代美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景观、思想和话语资源,而礼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内核和中华文明的精神表征,在当下仍需进一步挖掘其现代性涵义及... 中国的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西方美育思想的引进至新时代美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景观、思想和话语资源,而礼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内核和中华文明的精神表征,在当下仍需进一步挖掘其现代性涵义及价值.文章概述了中华美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立足于大举推进美育的国家意志和战略背景,思考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高校美育中的当代转化,在阐释美学与美育关系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和生成路径,以期对高校美育实践有所裨益,并提供新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高校美育 转化 路径
下载PDF
长江文化的瀚漫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
12
作者 李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4,256,共9页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又蕴含着与中国传统美学高度契合的“和合四方”的美学精神。一方面,这一审美意象的深层意涵可以借助美学、地理学、博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文化想象力,进行多维度的揭示;另一方面,其美学精神则可从社会观、天下观、价值观等层面加以系统性的阐释。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民族复兴的当代语境,这一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瀚漫审美意象 和合四方 美学精神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以中华美学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暾炜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97-98,共2页
中国历史悠久的语言艺术、绘画、书法、诗歌、舞蹈、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对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既需要理性思考,更需要感性暨美学的研究。目前,铸牢中华民族... 中国历史悠久的语言艺术、绘画、书法、诗歌、舞蹈、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对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既需要理性思考,更需要感性暨美学的研究。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中关注理性的层面多,关注美学与感性的研究十分缺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中,单纯的理论阐述与知识说教难以引发共同体成员的情感共鸣,“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就不会有情感上的悦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中华美学精神 语言艺术 共同体成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心理结构 悦纳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融入环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4
作者 汪艳荣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应肩负的职责。地方高校要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优秀文化基因,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体系。湖北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美育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科研促教学,从...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应肩负的职责。地方高校要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优秀文化基因,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体系。湖北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美育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科研促教学,从思政资源的挖掘、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手法的创新五个维度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并对教学实践成果给予阶段性评价。结果显示,地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了地方高校的文化创造、文化辐射、文化引领作用,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与美育融合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环境设计 课程思政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研究
15
作者 陈昌盛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当代国产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分析二者在造型、色彩、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在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动画产业的推动作用。...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当代国产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分析二者在造型、色彩、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在当代国产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动画产业的推动作用。方法:首先,从“画以载道”方面入手,探讨当代国产动画如何通过继承传统绘画的立意追求,将文化内涵融入画面中,成为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媒介。其次,着重分析动画在形象创作上的处理,强调国产动画如何秉承传统绘画的“以形写神”原则。最后,通过对色彩和画面布局的研究,凸显当代国产动画在审美追求上体现的“气韵生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韵味。结果:当代国产动画在造型、形象创作、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影响,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这种传承不仅能使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当代国产动画通过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扬,成功地将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实现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结论: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国产动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二者在美学精神上血脉相连。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借鉴与发展,当代国产动画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还在文化内涵上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因此,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对当代国产动画的发展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当代国产动画 美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
16
作者 郝正远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绘画技术的不断变革使我国综合材料绘画不断进步,在此环境中,艺术家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绘画创新模式展开探讨,并着重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方式展开研究。该文通过分析综合材料绘画及其特点,对综合材料绘画中... 绘画技术的不断变革使我国综合材料绘画不断进步,在此环境中,艺术家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绘画创新模式展开探讨,并着重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方式展开研究。该文通过分析综合材料绘画及其特点,对综合材料绘画中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体现开展深入研究,旨在提高综合材料绘画水平,促进我国综合材料绘画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表述 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材料重组
下载PDF
中国杂技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联性探析
17
作者 关婷元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显学”,同时观照着文化理想与艺术实践,是中国精神、民族意志在审美观念、方式上的显现,推动着中国当代美学的传承创新、建设发展,兼备现实指导意义与未来导向价值。美学作为“艺术哲学”,其精... 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显学”,同时观照着文化理想与艺术实践,是中国精神、民族意志在审美观念、方式上的显现,推动着中国当代美学的传承创新、建设发展,兼备现实指导意义与未来导向价值。美学作为“艺术哲学”,其精神显现与艺术创作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审美趣味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志 中国当代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传承创新 艺术哲学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未来导向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观照下的短视频传播路径探索——以江寻千(九月)创作的非遗类短视频为例
18
作者 陆虹 胡逸亭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当前,非遗题材短视频作品在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广泛传播,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与生存状态。然而,这些作品在传播方向、价值定位及内容深度上尚存不足。因此,如何有效将非遗与短视频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当前,非遗题材短视频作品在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广泛传播,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与生存状态。然而,这些作品在传播方向、价值定位及内容深度上尚存不足。因此,如何有效将非遗与短视频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寻千(九月)的非遗类短视频作品为例,通过对其作品内容、呈现方式、精神内核的分析,深入探讨短视频在中华美学精神观照下,如何有效传播非遗,并助力其“破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短视频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在内蒙古造型艺术中的传承与现代性转化分析
19
作者 王星旺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深远的哲学和审美意义。中华美学精神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加强了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提升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实践项目等途径,提高了内蒙古造型艺术人才对中...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深远的哲学和审美意义。中华美学精神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加强了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提升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实践项目等途径,提高了内蒙古造型艺术人才对中华美学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更好地融入作品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现代性转化则是通过结合现代艺术元素,创新艺术形式和语言,增强作品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推动美学精神的当代发展。这推动了内蒙古造型艺术的多元发展,丰富当地艺术的形态和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内蒙古造型艺术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建设
20
作者 周根红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是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建设的重要美学资源。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既要注重传统性,也要立足当代性;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美学资源和美学精神,也要将... “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是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建设的重要美学资源。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既要注重传统性,也要立足当代性;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美学资源和美学精神,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结合起来,构建融通古今中外、视角多元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讲求”和一个“强调”为切入点,探讨中华美学精神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当代审美追求 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