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赣南客家虎童帽中的生态美学观
1
作者 张红 周清华 陈潇 《天工》 2024年第25期6-10,共5页
赣南客家虎童帽体现了客家习俗和地域特点,是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赣南客家人生活模式传承的载体。虎童帽从外形上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寄托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研究赣南客家虎童帽的来源... 赣南客家虎童帽体现了客家习俗和地域特点,是赣南客家传统文化、赣南客家人生活模式传承的载体。虎童帽从外形上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寄托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研究赣南客家虎童帽的来源、材料、纹样、色彩等,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赣南客家虎童帽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生态美学观,以传承、复兴赣南客家虎童帽文化,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赣南 虎童帽 生态美学观
下载PDF
“美学在进步,艺术在改变”——论塔塔尔凯维奇的美学观、艺术观及折衷立场
2
作者 王齐飞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6期116-129,共14页
塔塔尔凯维奇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可以用“美学在进步,艺术在改变”来概括。“美学在进步”意味着在塔氏那里有着基础地位的“古典理论”的不断深化;“艺术在改变”是塔氏在面对多变的艺术样态时作出的一种具有相对性的总体概括。本文将分... 塔塔尔凯维奇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可以用“美学在进步,艺术在改变”来概括。“美学在进步”意味着在塔氏那里有着基础地位的“古典理论”的不断深化;“艺术在改变”是塔氏在面对多变的艺术样态时作出的一种具有相对性的总体概括。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塔氏的美学观与艺术观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塔氏美学思想中“美学本质主义与艺术自由主义”的折衷立场及其表现,并指出这种立场对于认识美学和艺术相关问题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塔尔凯维奇 美学观 艺术观 折衷立场
下载PDF
跨媒介视域下的情感流动与意象生成——重审焦菊隐的诗意戏剧美学观
3
作者 郭羽思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焦菊隐的诗意戏剧观,意谓导演在舞台上描绘出蕴含深厚情感的戏剧形象,本质上是一种由浪漫主义通向象征主义的美学观念。我们可将“诗意”视为焦菊隐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而将“戏剧”视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艺术手段。焦菊隐在青年时代创作... 焦菊隐的诗意戏剧观,意谓导演在舞台上描绘出蕴含深厚情感的戏剧形象,本质上是一种由浪漫主义通向象征主义的美学观念。我们可将“诗意”视为焦菊隐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而将“戏剧”视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艺术手段。焦菊隐在青年时代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未能为诗情寻得典型意象;“戏校时期”逐渐形成跨媒介的戏剧观;“心象”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象征主义诗学、契诃夫剧作与斯氏体系原理的内在契合;“话剧民族化”的形式实验,继续秉持横跨不同媒介为戏剧人物情感寻求意象表现的创作思维。焦菊隐的诗意戏剧美学观,使他毕生渴望为情感流动捕捉具体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诗意戏剧 美学观 情感 意象 媒介
下载PDF
实践·社会·审美:论吕荧的自然美学观
4
作者 张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主观派”主要代表的吕荧,其自然美学观未得到学界充分重视。吕荧是国内较早运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阐发自然美的人,他从实践维度将自然定义为“人化的自然”,以社会性为基点将自...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主观派”主要代表的吕荧,其自然美学观未得到学界充分重视。吕荧是国内较早运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阐发自然美的人,他从实践维度将自然定义为“人化的自然”,以社会性为基点将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自然美的具体特征,可概括为发展性、共通性与阶级性。此外,吕荧还以实践为中介将自然美中的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孕育着审美转向,具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将吕荧的自然美学观置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进行观照与研究,以便更好地还原历史语境,重视吕荧自然美学观的价值,并发掘其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荧 自然美学观 马克思主义 实践 社会 审美
下载PDF
舞蹈艺术的“中和”美学观之我思
5
作者 陈刘简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中和”作为一种方法论,指导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采取适度、恰当的方式。“中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不仅体现在哲学、伦理等领域,还渗透到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本文聚...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中和”作为一种方法论,指导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采取适度、恰当的方式。“中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不仅体现在哲学、伦理等领域,还渗透到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本文聚焦舞蹈艺术的“中和”美学观,从作品呈现、观众欣赏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上述两点尝试提出舞蹈创作走向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观 舞蹈艺术 观众欣赏 方法论 舞蹈创作 作品呈现 哲学观念
下载PDF
“畅神”学说的美学观与画作诠释
6
作者 罗循美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2期31-37,共7页
南朝宋时,宗炳(375—443年)撰写了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文《画山水序》,其中所提及的“畅神”学说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潮的代表之一。本文将以“畅神”学说为切入点,论述宗炳“观画畅神,澄怀味象”的美学观,并借此纵览该学说出现前后国人... 南朝宋时,宗炳(375—443年)撰写了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文《画山水序》,其中所提及的“畅神”学说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潮的代表之一。本文将以“畅神”学说为切入点,论述宗炳“观画畅神,澄怀味象”的美学观,并借此纵览该学说出现前后国人审美观的更迭。笔者将主要选取展子虔的《游春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讲述其中蕴含的“畅神”学说的美学理念。此论述将评判过往的艺术趋势,尤以山水画为例,并探讨未来中国美学范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畅神”学说 美学观 山水画 《游春图》 《富春山居图》
下载PDF
传统设计美学观之“天人合一”
7
作者 郭佳贝 高雅真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5期106-108,共3页
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涵盖了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理解,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与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工艺更是蕴含着深厚而强烈的“天人合一”自然美学观。现旨在探讨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涵盖了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理解,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与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工艺更是蕴含着深厚而强烈的“天人合一”自然美学观。现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其思想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 天人合一 依存关系 历史演变 传统工艺 思想内涵 日常生活 相互联系
下载PDF
晚明“拙”美学观在中国风格服装的设计表现
8
作者 程可欣 《纺织科学研究》 2024年第6期63-64,共2页
针对晚明“拙”美学与中国风格服装设计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国风格服装设计发展现状,采用了先理论研究后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得出了可行的研究结果,即晚明“拙”美学观是一种传统的美学观念,其强调不刻意雕琢,追求自然质朴,蕴含大道至... 针对晚明“拙”美学与中国风格服装设计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国风格服装设计发展现状,采用了先理论研究后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得出了可行的研究结果,即晚明“拙”美学观是一种传统的美学观念,其强调不刻意雕琢,追求自然质朴,蕴含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真实、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将晚明“拙”美学观应用在中国风格服装的设计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现代审美需求的独特回应。研究结果表明,服装设计中,晚明“拙”美学观通过简约线条、自然色彩以及质朴材料,赋予了中国风格服装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拙”美学观 服装 设计
下载PDF
言志、抒情路向的分型确立──先秦情理美学观阐解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南珊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4-32,44,共10页
先秦时期的情理美学观是从“诗言志”观念生发为儒家的以理节情论、道家的情感自然论和屈原的“发愤抒情”论的不同理论形态,它们共同确认了文学情感表现的文艺本质论。在此基础上,情感美学观和理性美学观得以分型确立和形成同源异流... 先秦时期的情理美学观是从“诗言志”观念生发为儒家的以理节情论、道家的情感自然论和屈原的“发愤抒情”论的不同理论形态,它们共同确认了文学情感表现的文艺本质论。在此基础上,情感美学观和理性美学观得以分型确立和形成同源异流的基本格局,为后来情理美学观的流变规范了总体框架和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情感美学观 理性美学观 分型确立
下载PDF
武强年画的美学观溯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敏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审美观的形成不仅受审美活动本身的影响,还要受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伦理思想、受教育水平、地理气候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学观既是个人审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个人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根植于农耕社会的武强年画,它的... 审美观的形成不仅受审美活动本身的影响,还要受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伦理思想、受教育水平、地理气候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学观既是个人审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个人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根植于农耕社会的武强年画,它的创作出自农民之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年画创作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感情、生活需要、心理追求,它的美感根源来源于农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 崇拜观念 民族信仰 传统美学观 自然环境
下载PDF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被引量:184
11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6,共12页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后现代语境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生态批评 生态文学
下载PDF
试析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孝祥 陆琦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文章从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五位四灵的环境模式,体宜因借的环境意向等三个层面就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进行梳理阐释。论述了其圆点综合思维方式与和合观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传统建筑 环境美学观 环境模式
下载PDF
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思辨——兼谈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旭冬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9-52,共4页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是老生常谈的疑难问题,原因是涉及了音乐美学中最本质的问题。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下简称《论音乐的美》)于1854年初版后,所引发的争论至今未能平息,而在国内1980年由杨业治先生将该...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是老生常谈的疑难问题,原因是涉及了音乐美学中最本质的问题。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下简称《论音乐的美》)于1854年初版后,所引发的争论至今未能平息,而在国内1980年由杨业治先生将该书翻译出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观 音乐的美 音乐形式 音乐出版 乐音 作曲家 音乐审美 形式与内容 美学观
下载PDF
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四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由活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观。确认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 ,对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及课程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生命美学观 方法论意义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价值观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美学学科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美学学科 理论创新 当代 存在论 美学观 理论建构
下载PDF
“死亡”、“自然”与美的统一——三岛由纪夫美学观刍议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
三岛美学观集中体现为死亡、自然和美合而为一。在三岛的作品里 ,“死亡”并不意味着生的终结 ,而是对非现实世界的憧憬 ,令人产生一种甘美的幻想 ;“自然”不是一种单纯的背景 ,既包孕了生 ,又含有生的对立 ;至于“美” ,则总是以其恐... 三岛美学观集中体现为死亡、自然和美合而为一。在三岛的作品里 ,“死亡”并不意味着生的终结 ,而是对非现实世界的憧憬 ,令人产生一种甘美的幻想 ;“自然”不是一种单纯的背景 ,既包孕了生 ,又含有生的对立 ;至于“美” ,则总是以其恐怖的美把生带到虚无的彼岸。三岛的这种美学观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岛由纪夫 死亡 自然 美学观
下载PDF
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立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3,101,共5页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生态美学应当也不例外。生态美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高最终目标的。所以,...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生态美学应当也不例外。生态美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高最终目标的。所以,生态美学观寻找存在论的哲学基础,是必然的。这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特别是后期的存在论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存在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统一的。我们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阐发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涵,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到充分的展开和丰富,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不但不会导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相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维度的恢复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生态美学观 海德格尔生存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武忠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以崇尚自然写意著称,这种造园风格和造园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土壤。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的定型可分为六朝崇尚自然的园林美学观的形成、中唐追求写意的园林美学观的生发和宋明写意园林美学观的成熟三个时期,并分别... 中国古典园林以崇尚自然写意著称,这种造园风格和造园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土壤。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的定型可分为六朝崇尚自然的园林美学观的形成、中唐追求写意的园林美学观的生发和宋明写意园林美学观的成熟三个时期,并分别受到六朝玄学、中唐禅宗及宋明理学这三种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园林 美学观 形成 玄学 禅宗 哲学思想 理学
下载PDF
艺术的存在论意蕴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确立——从海德格尔的思想历程看艺术与生态美学观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旭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3,共6页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这一根基的基石。在此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升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法,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与生态存在论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是通向生态存在论的现实道路,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对待自然与一切存在者,是建构理想生态关系的起点,艺术是生态论美学观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 生态美学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小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观 美学意蕴 艺术再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