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为Le Fort Ⅰ型截骨提供指导,对30具干燥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的距离为...为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为Le Fort Ⅰ型截骨提供指导,对30具干燥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的距离为25.41 mm;翼腭管至中线的距离是16.68 mm;犁状孔边缘至中线的距离是13.87mm;骨性鼻中隔长度是46.27 mm;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连线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6°14′。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中国人群中翼腭缝(pterygopalatine suture,PPS)的解剖及宏观形态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发育模式及其与矫正上颌发育不足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23年...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中国人群中翼腭缝(pterygopalatine suture,PPS)的解剖及宏观形态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发育模式及其与矫正上颌发育不足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23年7月—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拍摄的134例CB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组。以PPS标志点为依据,计算得出PPS整体的横向位置(transverse position of PPS,X_(PPS)),PPS整体的矢状向位置(sagittal position of PPS,Y_(PPS)),以及PPS的锥突嵌入角(insertion angle of PPS,IAP)、锥突嵌入宽度(insertion width of pyramidal process,IWP)和锥突嵌入深度(insertion depth of pyramidal process,IDP),并通过多平面观察确定翼上颌联合情况。采用回归分析评估各参数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参数变化的稳定年龄段。采用配对t检验及配对χ^(2)检验分析双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Y_(PPS)、IDP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而X_(PPS)、IAP、IWP、翼上颌连接的发生率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性别差异仅在X_(PPS)中显著,男性大于女性(P<0.01)。参数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X_(PPS)在组1(6岁≤年龄<9岁)和组2 (9岁≤年龄<12岁)间差异显著(女性:P=0.006;男性:P=0.004);IAP在组2与组3 (12岁≤年龄<15岁)间差异显著(P=0.042),98.5%样本的IAP大于45°;IWP在组1与组3间差异显著(P=0.016);翼上颌联合情况在组1、2、3间差异显著(组1、2间P<0.001,组2、3间P=0.037,组1、3间P<0.001),成人发生率高于90%。各项指标双侧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6岁以后Y_(PPS)及IDP未表现出明显改变,上颌骨与翼突趋于融合。PPS整体横向位置在12岁左右趋于稳定,而IAP及IWP持续增长,至15岁左右达到稳定且翼腭缝锥突嵌入翼切迹的方向偏向矢状向。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为Le Fort Ⅰ型截骨提供指导,对30具干燥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的距离为25.41 mm;翼腭管至中线的距离是16.68 mm;犁状孔边缘至中线的距离是13.87mm;骨性鼻中隔长度是46.27 mm;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连线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6°14′。
文摘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中国人群中翼腭缝(pterygopalatine suture,PPS)的解剖及宏观形态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发育模式及其与矫正上颌发育不足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23年7月—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拍摄的134例CB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组。以PPS标志点为依据,计算得出PPS整体的横向位置(transverse position of PPS,X_(PPS)),PPS整体的矢状向位置(sagittal position of PPS,Y_(PPS)),以及PPS的锥突嵌入角(insertion angle of PPS,IAP)、锥突嵌入宽度(insertion width of pyramidal process,IWP)和锥突嵌入深度(insertion depth of pyramidal process,IDP),并通过多平面观察确定翼上颌联合情况。采用回归分析评估各参数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参数变化的稳定年龄段。采用配对t检验及配对χ^(2)检验分析双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Y_(PPS)、IDP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而X_(PPS)、IAP、IWP、翼上颌连接的发生率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性别差异仅在X_(PPS)中显著,男性大于女性(P<0.01)。参数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X_(PPS)在组1(6岁≤年龄<9岁)和组2 (9岁≤年龄<12岁)间差异显著(女性:P=0.006;男性:P=0.004);IAP在组2与组3 (12岁≤年龄<15岁)间差异显著(P=0.042),98.5%样本的IAP大于45°;IWP在组1与组3间差异显著(P=0.016);翼上颌联合情况在组1、2、3间差异显著(组1、2间P<0.001,组2、3间P=0.037,组1、3间P<0.001),成人发生率高于90%。各项指标双侧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6岁以后Y_(PPS)及IDP未表现出明显改变,上颌骨与翼突趋于融合。PPS整体横向位置在12岁左右趋于稳定,而IAP及IWP持续增长,至15岁左右达到稳定且翼腭缝锥突嵌入翼切迹的方向偏向矢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