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耀斑对无线电导航通信的影响
1
作者 牛有田 张安琪 +3 位作者 赵歌歌 丁玉玲 曹渊 朴金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F0002,共7页
太阳耀斑是太阳最剧烈的活动,其喷射的X射线和高能粒子可对无线电导航和通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了太阳耀斑爆发后,影响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的机理和过程.耀斑可造成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失效、无线电通信噪声和误... 太阳耀斑是太阳最剧烈的活动,其喷射的X射线和高能粒子可对无线电导航和通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了太阳耀斑爆发后,影响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的机理和过程.耀斑可造成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失效、无线电通信噪声和误码率增大甚至通信中断.提出了降低太阳活动对导航和通信影响的一些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电离层 无线电 导航 通信
下载PDF
第22太阳活动周软X射线耀斑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素英 陈鹏飞 +1 位作者 丁明德 方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根据GOES卫星资料 (1~ 8 ) ,统计了第 2 2太阳活动周 (1986 .9~ 1996 .10 )软X射线耀斑数 ,共计 2 0 930个耀斑 ,其中X级最少 ,不到 1% ;M级为 10 % ;C级最多 ,约占 6 0 % .统计发现 ,此活动周有两个峰 ,分别在 1989年和 1991年 ,198... 根据GOES卫星资料 (1~ 8 ) ,统计了第 2 2太阳活动周 (1986 .9~ 1996 .10 )软X射线耀斑数 ,共计 2 0 930个耀斑 ,其中X级最少 ,不到 1% ;M级为 10 % ;C级最多 ,约占 6 0 % .统计发现 ,此活动周有两个峰 ,分别在 1989年和 1991年 ,1989年平均耀斑指数为 4 2 7,1991年为 4 6 8;C、M及X级耀斑数在活动周的上升期迅速增大 ,两年多时间就达到极大 ;而下降期缓慢减小 ,长达 4年多 ;耀斑发生率随软X射线峰值流量的变化呈幂律谱分布 ,谱指数为 - 2 .135 ,相关系数为- 0 .987;小耀斑易受背景影响 ,B级耀斑以及C级耀斑中的较小者在峰年及其前后往往湮没在背景中 ,无法辨别 .还发现X射线耀斑的光学对应体 (Hα耀斑 )与X射线耀斑的比率随X射线耀斑级别的增高而增大 ,X级的光学对应体达 94 % ,M级为 83% ,C级为 6 3% ,B级只有 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周 软X射线耀斑 耀斑级别 耀斑谱指数 光学对应体 耀斑
下载PDF
恒星超级耀斑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雍浩然 林隽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428,共46页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内最剧烈能量释放现象之一,其在数十分钟之内可以释放高达1025 J的能量。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恒星上也观测到类似的耀发事件,其典型强度是太阳耀斑的10∼10^(4)倍,被称为超级耀斑。研究恒星超级耀斑及其爆发机制,不...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内最剧烈能量释放现象之一,其在数十分钟之内可以释放高达1025 J的能量。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恒星上也观测到类似的耀发事件,其典型强度是太阳耀斑的10∼10^(4)倍,被称为超级耀斑。研究恒星超级耀斑及其爆发机制,不仅在理解恒星内部结构、演化与磁场活动性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探究太阳系外行星宜居性和系外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扼要介绍了太阳耀斑及其相关磁活动现象、恒星磁场以及恒星超级耀斑;然后从恒星超级耀斑的筛选、能量计算、恒星黑子、耀斑参数与恒星参数的统计关系等方面叙述了对恒星超级耀斑的探测手段以及研究成果,并与太阳耀斑理论与相关物理过程进行对比,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与现有理论的联系;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可能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耀斑 大样本 磁活动 太阳耀斑
下载PDF
太阳耀斑对东海海域船舶AIS通信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罗丹 杨劲松 +1 位作者 陈鹏 陈新 《移动通信》 2024年第11期9-13,34,共6页
太阳耀斑是一种强烈的电磁辐射爆发,耀斑爆发时会影响地球磁场的稳定,造成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通信,并对航天器、卫星导航系统等造成影响。研究了太阳耀斑对船舶AIS通信影响,以中国东海海域为例,分析2024年5月初数次耀斑发生的前、中... 太阳耀斑是一种强烈的电磁辐射爆发,耀斑爆发时会影响地球磁场的稳定,造成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通信,并对航天器、卫星导航系统等造成影响。研究了太阳耀斑对船舶AIS通信影响,以中国东海海域为例,分析2024年5月初数次耀斑发生的前、中、后时间段的AIS数据。研究发现,船舶AIS数据本身传输的错误占比与太阳耀斑没有明显关系,但是根据AIS数据的船舶定位信息和时间计算得到的表观速度的方差在耀斑发生的前、中、后时间段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船舶AIS的定位信息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AIS 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太阳耀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方成 陈鹏飞 +2 位作者 狄晓华 丁明德 唐玉华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0-333,共4页
数值模拟了太阳耀斑中二维磁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当重联X 点比较高时,演化过程能再现双带耀斑中耀斑环的运动等主要特征;当重联X 点比较低时,可解释致密耀斑的观测特征。结果还表明,耀斑环上升和重联点上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磁重联 数值模拟 双带耀斑 致密耀斑
下载PDF
各类别耀斑对人体的不同效应初探
6
作者 聂清香 季国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1-478,共8页
对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日面位置及不同时间的耀斑与婴儿出生率变化关系的分析 ,显示出不同耀斑对人体影响的不同 .各级Hα 耀斑、X射线耀斑、质子耀斑的当日效应都很明显 ,这反映了人体对耀斑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的敏感性 ... 对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日面位置及不同时间的耀斑与婴儿出生率变化关系的分析 ,显示出不同耀斑对人体影响的不同 .各级Hα 耀斑、X射线耀斑、质子耀斑的当日效应都很明显 ,这反映了人体对耀斑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的敏感性 ,耀斑爆发后的第 2~ 5d还有一个出生率高峰 ,能量越大的耀斑 ,这个峰出现得越早 ,这与低能离子云到达地球的时间相符 .太阳活动低谷年爆发的 1b、1n级H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人体效应 婴儿出生率 电磁辐射 高能粒子辐射 X射线耀斑 质子耀斑
下载PDF
2002年7月23日X射线耀斑的RHESSI和TRACE观测物理图像
7
作者 李友平 甘为群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TRACE195A和RHESSI的X射线及H_α的图像,发现2002年7月23日的X4.8级耀斑的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双带耀斑,它的H_α及TRACE195A的图像都显现出明显的双带耀斑特征,TRACE195A的像还呈现一个环拱结构,其环拱的足点与TRACE的亮带并... 通过对比分析TRACE195A和RHESSI的X射线及H_α的图像,发现2002年7月23日的X4.8级耀斑的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双带耀斑,它的H_α及TRACE195A的图像都显现出明显的双带耀斑特征,TRACE195A的像还呈现一个环拱结构,其环拱的足点与TRACE的亮带并不重合,但TRACE的亮带与X射线像的位置对应很好。在耀斑极大时刻附近,大于38keV的X射线像呈现一个低的环跨在TRACE的双带上,X射线环的顶点及两足点尤其明显,在这个低的环上方,还存在一个在低能量段明显的X射线日冕源,对该耀斑的空间结构及演化特征作了描述,还简单地讨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耀斑 双带耀斑 空间结构 太阳耀斑
下载PDF
太阳活动区AR 12975中X1.3级耀斑事件分析
8
作者 杨翰 郑建川 刘雄伟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基于多波段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3月30日太阳活动区NOAA AR 12975中爆发的X1.3级耀斑。耀斑发生期间活动区出现了S型结构与明显的光斑,同时活动区里出现的白色局部斑状光亮,可以看到明显的亮度提升,白色局部斑状光亮逐渐演变为明亮的耀... 基于多波段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3月30日太阳活动区NOAA AR 12975中爆发的X1.3级耀斑。耀斑发生期间活动区出现了S型结构与明显的光斑,同时活动区里出现的白色局部斑状光亮,可以看到明显的亮度提升,白色局部斑状光亮逐渐演变为明亮的耀斑带。两条耀斑带相互接近,发生重联现象,之后形成大型拱顶结构,两端脚点的耀斑带向外拓展;到最后拱顶结构断开,南北脚点的耀斑带停止了延伸。从磁场能量的角度看,早在耀斑出现在太阳表面时,活动区的磁场活跃强度就在逐渐加剧。在不同的M级耀斑与C级耀斑事件发生后,活动区AR 12975的磁场强度不减反增,预示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大型耀斑爆发。结合多维演变图像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活动区AR 12975可以被视为一个良好的测试对象,用来研究光球磁场活动在触发强大太阳爆发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多波段观测 磁重联
下载PDF
太阳耀斑预报深度学习建模中样本不均衡研究
9
作者 周俊 佟继周 +1 位作者 李云龙 方少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不同等级耀斑发生的频次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使基于常规卷积神经网络的耀斑预报模型通常难以捕捉M和X类耀斑先兆特征,导致高等级耀斑预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于这种耀斑预报中的长尾分布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不同深度长尾学习方法对... 不同等级耀斑发生的频次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使基于常规卷积神经网络的耀斑预报模型通常难以捕捉M和X类耀斑先兆特征,导致高等级耀斑预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对于这种耀斑预报中的长尾分布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不同深度长尾学习方法对于耀斑预报精度提升.尝试从训练集优化、损失函数优化、网络权重优化等角度改进模型对于M和X类耀斑的预报性能.在SDO/HMI太阳磁图预报未来24 h耀斑的实验中,相比于常规方法训练的基准模型,改进模型在M和X类耀斑预报的精确率分别有了53.10%和38.50%的提升,同时在召回率上有64%和52%的提升.表明在耀斑预报问题中,数据长尾分布的处理至关重要,验证了深度长尾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提升尾部类预报精确率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耀斑预报领域,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具有长尾分布现象的空间天气典型事件的预报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预报 长尾分布 残差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及质子事件警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华安 王世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_HX≥...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_HX≥10~4s/c;积分流量F_0≥10~6counts;硬X射线辐射到达峰值时间T_R≥100s;持续时间T_D≥10~3s;X光子最高能量E_x≥300keV;平均能谱指数r≤3.5;高能时延T_L≥10s。利用这些X射线暴的特征参数,对第21周峰年大质子事件作警报检验,结果是:报准率为94%,虚报率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耀斑 质子事件警报 耀斑
下载PDF
太阳耀斑爆发对京津冀地区云——地闪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元芬 李双喜 黄寅亮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The short term responses of 227326 lightning activities measured with LLP80-02 to 170 solar flares of importance 2 or greater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ound the summers of 1989-1994 are studied.In the re... The short term responses of 227326 lightning activities measured with LLP80-02 to 170 solar flares of importance 2 or greater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ound the summers of 1989-1994 are studied.In the region of 600×600 km 2,these are two areas of negative responses with a significance level better than 5×10 -3 .They are the Bohai Bay and the middle west of Hebei,both with a scale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This means that the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these areas decrease after flares.This gives rise to a new challenge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solar activities on the short-middle term weather and provides a new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闪电 耀斑 太阳爆发
下载PDF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乐贵明 陈艳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8,共8页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 2001...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 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 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6年-2002年 太阳耀斑 统计分析 太阳黑子 耀斑指数
下载PDF
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被引量:2
13
作者 敦金平 顾啸马 宣家余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32-440,共9页
多云模型’’是处理太阳活动体光谱不对称轮廓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Hβ波段光谱资料,得到了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关键词 太阳耀斑 速度场 耀斑
下载PDF
白光耀斑研究的新进展(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成 丁明德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太阳和恒星白光耀斑研究的最新进展。文中着重讨论了两类白光耀斑的光谱特征,白光耀斑的大气模型,以及白光耀斑大气的加热机制等问题,并对恒星白光耀斑同太阳白光耀班作了某些比较。
关键词 白光耀斑 耀斑 热机制
下载PDF
太阳射电IV型爆发及伴随现象与白光耀斑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瑞祥 汪敏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4-84,共11页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爆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射电辐射和太阳物质抛射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定性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爆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射电辐射和太阳物质抛射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定性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射电运动IV型射电爆发可能有共同起源的低日冕电子加速区,讨论了WLF的能量传输可能是通过二步加速过程,即来自低日冕的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色球层的压缩波或向下的辐射场进而使上光球层温度增加导致WLF此外,提出WLF可能会伴有耀斑后环和射电精细结构的对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射电爆发 白光耀斑 耀斑后环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双带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S1期79-84,共6页
本文统计了第22 太阳活动周期间(1991 ~1995 年) 发生的25 个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CME) 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所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都与耀斑发生相关, 除2 个质子事件(19941... 本文统计了第22 太阳活动周期间(1991 ~1995 年) 发生的25 个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CME) 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所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都与耀斑发生相关, 除2 个质子事件(19941020 和19951020 日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 与CME发生无关, 其余质子事件也都与CME 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 与质子事件相关的耀斑有16 个是双带耀斑, 其中包括与CME无关的2 个事件的耀斑, 占总数的64 %   上述统计结果证实了无论是太阳耀斑, 还是物质抛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双带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下载PDF
三种类型的质子耀斑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华安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根据SMM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GRL,PE和GRL/PE三种类型质子耀斑在硬X射线辐射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存在的差异与粒子加速区(或作用区)分别处于不同的日面高度有关.
关键词 质子耀斑 质子耀斑分类 太阳
下载PDF
太阳耀斑电子束在日冕区产生的静电不稳定性
18
作者 汪学毅 黄永年 +1 位作者 周国成 曹晋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6,共6页
依据太阳耀斑爆发特征,建立了双耀斑电子束与日冕背景相作用的模型,数值结果表明,该等离子体系统将激发静电不稳定性,其时间增长率ω_i受耀斑热束密度与日冕背景密度比值(n_h/n_o)以及耀斑冷束相对论电子密度与日冕密度值(n_c/n_o)影响... 依据太阳耀斑爆发特征,建立了双耀斑电子束与日冕背景相作用的模型,数值结果表明,该等离子体系统将激发静电不稳定性,其时间增长率ω_i受耀斑热束密度与日冕背景密度比值(n_h/n_o)以及耀斑冷束相对论电子密度与日冕密度值(n_c/n_o)影响较大,并随它们增大而增大,其实频大小在耀斑热束等离子体频率附近。因此,此系统可激发大于1GHz的高频静电辐射,这些结果对揭示耀斑粒子在日冕空间传播行为有一定作用,并可用于探讨高频Ⅲ型射电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等离子体 耀斑电子束 太阳耀斑 静电不稳定性 射电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闪电计数对太阳耀斑爆发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元芬 李双喜 +1 位作者 黄寅亮 陶祖钰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 1989~ 1994年间夏季前后 170个 2级以上太阳耀斑对高时空分辨率的LLP80 -0 2型闪电定位系统在此期间于京津冀地区所测的 2 2 732 6个闪电活动的中短期影响 .发现在所覆盖的 6 0 0km× 6 0 0km区域内 ,在河北中西部至渤海湾地... 研究 1989~ 1994年间夏季前后 170个 2级以上太阳耀斑对高时空分辨率的LLP80 -0 2型闪电定位系统在此期间于京津冀地区所测的 2 2 732 6个闪电活动的中短期影响 .发现在所覆盖的 6 0 0km× 6 0 0km区域内 ,在河北中西部至渤海湾地区一带闪电次数存在几百公里尺度的负响应区 ,在河北中部的负响应区其差异显著性优于 5× 10 - 3.这一结果表明在此地区太阳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减弱现象可能是稳定的客观事实 .它对太阳活动影响短期天气的传统机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事实根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闪电 短期天气 太阳活动 耀斑爆发
下载PDF
1974年10月11日白光耀斑的光谱分析
20
作者 尹素英 方成 +2 位作者 丁明德 日江井荣二郎 傅其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1974年10月11日耀斑的光谱分析表明,连续发射和微波爆发几乎同时达到极大。在连续辐射极大时刻出现了高项巴耳末发射线和微弱的巴耳末跳跃,所有这些说明这个耀斑是Ⅰ型白光耀斑。我们发现,在这个耀斑连续发射的极大时刻,C... 1974年10月11日耀斑的光谱分析表明,连续发射和微波爆发几乎同时达到极大。在连续辐射极大时刻出现了高项巴耳末发射线和微弱的巴耳末跳跃,所有这些说明这个耀斑是Ⅰ型白光耀斑。我们发现,在这个耀斑连续发射的极大时刻,CaIIK线的K_1.处强度大大增强,约达到连续辐射强度的一半,对应的辐射温度达到5716K。这个反常增强的持续时间小于4分钟。现有的半经验模型似不能给出这样的结果。色球压缩区也不能给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线轮廓 白光耀斑 耀斑 光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