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1
作者 吴晓东 肖钰可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5-20,共16页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由外力所致。《正红旗下》不仅是老舍对自己和家族的纪念,其中也隐含着大历史的总体性框架,是反思旗人的历史能量与身份认同等议题的珍贵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旗下》 老舍 旗人 未完成性
下载PDF
老舍在山东史料零拾三题
2
作者 刘子凌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以较少为学界注意的史料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老舍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在山东大学的交游以及抗战胜利后未能实现的一个定居青岛的计划。一方面考辨这些活动的相关史实,另一方面力图从中探索老舍思想世界的某些侧面,补充老舍之山东... 本文以较少为学界注意的史料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老舍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在山东大学的交游以及抗战胜利后未能实现的一个定居青岛的计划。一方面考辨这些活动的相关史实,另一方面力图从中探索老舍思想世界的某些侧面,补充老舍之山东生涯的若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山东 思想 交游
下载PDF
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行为类北京方言词语
3
作者 聂志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50,共15页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为依据,研究老舍中文小说中的行为类北京方言词语的类别特征。按照设定的北京方言词确定原则,从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提取出599个行为类北京方言词。将收集到的599个行为类北京方言词语分为表示生...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为依据,研究老舍中文小说中的行为类北京方言词语的类别特征。按照设定的北京方言词确定原则,从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提取出599个行为类北京方言词。将收集到的599个行为类北京方言词语分为表示生命状态、心理情绪、五官肢体活动、人际社会性行为、存现状态和其他行为等六大类若干小类进行细致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白话文经典小说 行为类北京方言词
下载PDF
间性理论视域下老舍作品中的文化对话
4
作者 孙宜学 吴秀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作为与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现代作家之一,老舍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持以客观的态度,尊重、理解、包容差异,寻求文化间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对话。首先,民族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老舍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中,反思、批判传统文... 作为与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现代作家之一,老舍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持以客观的态度,尊重、理解、包容差异,寻求文化间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对话。首先,民族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老舍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中,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并将其中的优秀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其次,老舍通过《牺牲》中的毛博士与《文博士》的文志强等人批判中西文化对话中的畸形现象,并在《二马》中的李子荣身上寄予了个体在东西文化对话中的理想状况;最后,在《小坡的生日》与《大地龙蛇》中,老舍建构出不同民族国家和谐共处的生活世界,表明文化对话的最终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文化间性 老舍 文化对话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老舍《猫城记》的表现主义倾向
5
作者 马海娟 郭欣艳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猫城记》在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方面显现出“表现”的特征,且达到了现实真实与心理真实的自然溶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受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影响。《猫城记》包含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思考,体现出先知... 《猫城记》在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方面显现出“表现”的特征,且达到了现实真实与心理真实的自然溶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受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影响。《猫城记》包含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思考,体现出先知式的眼光和对民族国家文化前景的无限忧虑,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现代”技法实践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猫城记》 表现主义文学
下载PDF
老舍长诗《剑北篇》版本校勘札记及其异文处理方法
6
作者 杨鸿宇 金宏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5-94,共10页
在1939年的西北之行之后,老舍于1940年创作完成了长篇新诗《剑北篇》,并陆续在当时的报刊上刊发。1942年该诗出版了单行本。后来,《老舍全集》和《老舍文集》又将其收入。对长诗的几个主要版本进行校读,发现存在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因艺... 在1939年的西北之行之后,老舍于1940年创作完成了长篇新诗《剑北篇》,并陆续在当时的报刊上刊发。1942年该诗出版了单行本。后来,《老舍全集》和《老舍文集》又将其收入。对长诗的几个主要版本进行校读,发现存在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因艺术修改、印刷校勘失误、结集编辑疏漏所致。对该诗的异文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复原性和汇异性校勘,改正异文中的讹误,编辑出精校本与汇校本。梳理长诗的版本谱系和异文情况,有助于文本研究的准确和深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剑北篇》 版本校勘 异文处理
下载PDF
狄更斯与老舍小说中利己主义者形象之比较——以《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老张的哲学》为例
7
作者 缪毅敏 付春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37-39,64,共4页
查尔斯·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虽然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但他们都致力于揭露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为了更好地凸显他们的思考,他们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尼古拉... 查尔斯·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虽然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但他们都致力于揭露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为了更好地凸显他们的思考,他们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的拉尔夫缺少人性,斯奎尔斯刻薄无能;《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自私自利、利益至上。狄更斯笔下的利己主义者缺少人道主义精神,他借此希望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老舍希望以老张这样一个反面形象来重塑国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老舍 《老张的哲学》 利己主义者形象
下载PDF
抗战女性期待与传统主义的守正创新——从《四世同堂》中的女性形象看老舍的性别观与文化观
8
作者 程亚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与五四文学充分表达女性主体价值不同,抗战文学中恰恰确立了“新贤妻良母”的女性期待与价值参照,体现出以传统主义构建时代文化的文学新思维,悖乎抗战主流价值的“摩登女郎”则成为彼时的反面样板,是抗战文学贬抑、唾弃的对象。老舍抗... 与五四文学充分表达女性主体价值不同,抗战文学中恰恰确立了“新贤妻良母”的女性期待与价值参照,体现出以传统主义构建时代文化的文学新思维,悖乎抗战主流价值的“摩登女郎”则成为彼时的反面样板,是抗战文学贬抑、唾弃的对象。老舍抗战后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显然更新了他以往的女性观念,在以“摩登女郎”作为反衬的女性书写中,精心打造了符合抗战时代文化理想的妇女形象,这彰显了他二元对立的女性价值观与审美观,反映出他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守正创新的文化态度与男性中心的性别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新贤妻良母 摩登女郎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抗战时期老舍的“慰劳之行”及其文学行为探析
9
作者 贾东方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1939年,作家老舍在北路慰劳之旅中,真切地体味、感知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以及民众的苦难,促使他尽力规避现实的纠葛与矛盾,将自己投身到民族抗战的大潮之中。老舍的创作、座谈、演讲等文学行为,不仅间接促进了抗战文艺在西北地区的传播... 1939年,作家老舍在北路慰劳之旅中,真切地体味、感知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以及民众的苦难,促使他尽力规避现实的纠葛与矛盾,将自己投身到民族抗战的大潮之中。老舍的创作、座谈、演讲等文学行为,不仅间接促进了抗战文艺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也影响了张亚雄、莫关等一批青年文艺爱好者。无论是“慰劳之行”中的民生疾苦书写还是通俗文艺观的宣扬,都是老舍“忧国悯生”情结的外在表达与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慰劳之行 忧国悯生 通俗文艺观
下载PDF
常识、诗意与革命的复调——试析老舍的《离婚》
10
作者 周晓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老舍小说《离婚》的第一重调性体现为张大哥所代表的常识与老李所代表的诗意,前者周旋于人情世故,后者则要求保有理想主义的追求。没有危机时,常识的生活庸俗但温情,诗意反而显得空幻;危机一旦发生,常识的生活便暴露出弊病,而诗意的生... 老舍小说《离婚》的第一重调性体现为张大哥所代表的常识与老李所代表的诗意,前者周旋于人情世故,后者则要求保有理想主义的追求。没有危机时,常识的生活庸俗但温情,诗意反而显得空幻;危机一旦发生,常识的生活便暴露出弊病,而诗意的生活则呈现出革命性。但诗意的革命性根源于虚无,切实改善现实则需要决断与行动,从而出现了第二重调性,即诗意的革命与行动的革命。《离婚》中的“革命青年”马克同与边缘人丁二爷,前者自诩革命者而不革命,后者不符合革命者形象却做出了真正的革命行动。但《离婚》并没有止步于此,老李与丁二爷隐遁乡村成了第三重调性,构成了对前两种调性的否定。在重重否定中,《离婚》以诙谐的语调勾勒了悲凉的精神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离婚》 常识 诗意 革命
下载PDF
景象与心象——论老舍对济南的城市书写与恋地情结
11
作者 陶禹含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后两次来到济南,在济南工作生活了4年多的时间。老舍将个人在济南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融入对济南的城市书写中,使作品中的济南城市景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老舍对济南的书写,与其说是单纯地写景状物,不如说是作者心... 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后两次来到济南,在济南工作生活了4年多的时间。老舍将个人在济南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融入对济南的城市书写中,使作品中的济南城市景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老舍对济南的书写,与其说是单纯地写景状物,不如说是作者心象的反映与投射。通过文本分析和史料挖掘,分析老舍对济南认同与欣赏、排斥与恐惧、热爱与眷恋等多种恋地情结,从而深刻理解老舍将济南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的意义,同时展现济南的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景观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济南 城市书写 恋地情结
下载PDF
在而不属于:重庆与老舍文学创作关系探析
12
作者 曾妍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老舍对重庆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极端的气候,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老舍将重庆作为创作背景,是一个抗战的符号,因此,也就难以体现出他对青岛、北京般的故乡情感。不过,正是得益于重庆时期的创作体验,老舍才将审美性与功利性结合的... 老舍对重庆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极端的气候,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老舍将重庆作为创作背景,是一个抗战的符号,因此,也就难以体现出他对青岛、北京般的故乡情感。不过,正是得益于重庆时期的创作体验,老舍才将审美性与功利性结合的创作观念真正融入于写作之中。老舍重庆时期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意义,重庆时期的创作资源是老舍文学创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重庆 创作体验
下载PDF
论老舍《猫城记》中的反进化论书写
13
作者 程颖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猫城记》作为老舍借猫国来讽喻现实的一部寓言体小说,文本内外充斥着丰富的反进化论思想。这种反进化论的书写模式表现为由人到兽的生物等级退化、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革命与代际的循环。通过书中反进化论的叙述,透视出老舍对进化论... 《猫城记》作为老舍借猫国来讽喻现实的一部寓言体小说,文本内外充斥着丰富的反进化论思想。这种反进化论的书写模式表现为由人到兽的生物等级退化、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革命与代际的循环。通过书中反进化论的叙述,透视出老舍对进化论宣扬的“过激”和“断裂”倾向的理性辨析,以及对民族生存的道路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城记》 老舍 反进化论 进化论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连A带B”结构——以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中文小说语料库为依据
14
作者 聂志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通过对老舍小说语言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现代汉语中“连A带B”短语结构的功能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能够进入“连A带B”这种格式的A、B位置的,词性必须一致,共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不成词语素和短语7种。这种格式构成的... 通过对老舍小说语言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现代汉语中“连A带B”短语结构的功能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能够进入“连A带B”这种格式的A、B位置的,词性必须一致,共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不成词语素和短语7种。这种格式构成的形式和出现例次以四字语为主。名词性的“连A带B”短语,由名词、代词、区别词、名词性不成词语素和名词性短语构成,表示“处于同一时空语境中互相关联的两项不同事物(同时如何)”的意思;由表示相对或反义的形容词构成的,统指“具有A、B性质的同类人或事物(同时如何)”;动词性“连A带B”短语,进入A、B位置的必须是表示主观意志可以控制的动作的自主动词,整个“连A带B”短语表示“由同一主体发出的同类的紧接或同时发生的动作”意思;形容词性“连A带B”短语,都是由表示负向不如意性质、状态的形容词构成,表示“同一主体(主事)同时具有的两种不如意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经典 老舍 构式 “连A带B” 四字格
下载PDF
关于老舍京味话剧创作意图的分析
15
作者 付洪蕊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0期4-6,共3页
老舍是现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给后人留下了可供挖掘和研究的无尽文学宝藏,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从1939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截至1966年共创作了43部戏剧,其中包括27部话剧。在这些话剧中,有12部作品以北京... 老舍是现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给后人留下了可供挖掘和研究的无尽文学宝藏,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从1939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截至1966年共创作了43部戏剧,其中包括27部话剧。在这些话剧中,有12部作品以北京作为故事发生地、以北京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北京地方特色,这些经典的京味话剧充分展示了老舍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对象 话剧创作 戏剧创作 京味 老舍 创作观念 创作意图 现当代
下载PDF
跟随老舍先生学写景——“今日校园”作后讲评
16
作者 葛琳璐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
学会描写景物是初中写作要求之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是描写四季美景的诗文,其中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清新、内容浅近、写景生动,颇受学生欢迎。在写景作文讲评中,用好教材这一例子,落实新课标强调的“教... 学会描写景物是初中写作要求之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是描写四季美景的诗文,其中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清新、内容浅近、写景生动,颇受学生欢迎。在写景作文讲评中,用好教材这一例子,落实新课标强调的“教——学——评”一体化,将学习《济南的冬天》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写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老舍 《济南的冬天》 写景技巧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材中老舍作品语言的研究
17
作者 徐蕴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9期152-160,共9页
本文以老舍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初中教材中出现的老舍先生的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之间的不同呈现方式,分别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优化策略,指... 本文以老舍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初中教材中出现的老舍先生的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之间的不同呈现方式,分别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优化策略,指导他们注重语言文字和审美趣味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加大阅读和写作的比重,加强听和说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作品 语言分析 文学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下载PDF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分析
18
作者 孙杏 《科学大众(科学中考)》 2024年第2期61-62,共2页
老舍作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我们熟知,其中《骆驼祥子》这本书更是经典篇目。主人公祥子本来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争强好胜,对生活抱有希望的青年,却从心性淳朴、勤劳善良到三次堕落,他为了理想曾努力、挣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部... 老舍作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我们熟知,其中《骆驼祥子》这本书更是经典篇目。主人公祥子本来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争强好胜,对生活抱有希望的青年,却从心性淳朴、勤劳善良到三次堕落,他为了理想曾努力、挣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部作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同时以满含悲剧色彩的角度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阶级剥削的严重。那么我们的主人公祥子又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得到最终的结局呢?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悲剧命运 悲剧色彩 祥子 阶级剥削 勤劳善良 争强好胜 老舍
下载PDF
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与价值探究
19
作者 孙帅威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27-29,共3页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戏剧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意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继承,也是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吸收与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戏剧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意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继承,也是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吸收与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的戏剧观。探究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与价值,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舍的戏剧艺术,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视角,去审视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中国现代文学史 戏剧作品 戏剧观 中国传统戏剧 鲜明时代特征 戏剧艺术 老舍戏剧
下载PDF
异域体验和老舍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
20
作者 凤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2,152,共11页
老舍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他1920—1940年代在英国、南洋和美国的三次异域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五年的英伦经历赋予了老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以及对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代价值观的接受,同时身处异邦的弱国子民境遇又催生了他的国家意识及... 老舍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他1920—1940年代在英国、南洋和美国的三次异域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五年的英伦经历赋予了老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以及对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代价值观的接受,同时身处异邦的弱国子民境遇又催生了他的国家意识及对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思维的高度警惕。南洋经历让老舍东西方文化双向批判的思路增加了“南洋”维度,他一方面以孩童视角中的新南洋颠覆了西方人的东方主义式书写,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去建构一个以东方弱小民族的联合为主体的理想的东方世界,这也成为老舍世界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40年代的抗战和战后的访美经历,让老舍既开始对理想的东方世界是否可能存续发生怀疑,又深刻体会到冷战背景下东西方阵营对垒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进而意识到要超越冷战思维追求人类社会和谐平等相处的必要性,至此老舍已经建构起了以国家意识为底色,以文化审视和文化重造为途径,以承认人类间的差异,并以人类的和平共存为最终目标的世界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异域体验 世界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