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蒌皮的本草考证
1
作者 张珵 秦家月 +9 位作者 李国兴 简珊 王冰冰 王大莉 马家家 李雨晴 李咏贤 李承洪 彭千芸 党元野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本文对瓜蒌皮的古籍收载情况、药用名称、植物来源、产地、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以及含瓜蒌皮方剂的用法用量、配方配伍进行了本草考证。经系统考证后明确瓜蒌皮以栝蒌皮之名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此后以瓜蔞皮、蒌皮、蔞皮、... 本文对瓜蒌皮的古籍收载情况、药用名称、植物来源、产地、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以及含瓜蒌皮方剂的用法用量、配方配伍进行了本草考证。经系统考证后明确瓜蒌皮以栝蒌皮之名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此后以瓜蔞皮、蒌皮、蔞皮、栝蔞皮、括蔞皮等11种名称记载,别名较多;瓜蒌皮经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可以用酒或者姜汁直接送服,亦可在汤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相关疾病,如咽喉肿痛、胸胁疼痛、肺热痰嗽等表证;瓜蒌皮的炮制方法有生用、蜜炙两种。本文的考证结果不仅为瓜蒌皮的生产、加工和炮制提供了历史依据,还为瓜蒌皮相关的医药古籍现代研究推陈出新缔结了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 本草考证 异名考证 配方配伍 功效主治
下载PDF
生姜、干姜、炮姜的性效考证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秀娟 王佳佳 +5 位作者 郭晶晶 李硕 杨志军 隋峰 田一虹 李越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属性和作用特点上却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家对三者的性效和应用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该文从古籍本草考证、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生姜、干姜、炮姜(三姜)进行了总结,以系统地综述三姜的性效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其临床应用范畴,为三姜性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药性 功效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3
作者 谢伟 沈小勇 +4 位作者 王硕 王玉琳 李成文 周鹏 史丽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0-2474,共5页
目的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 目的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47条功效、83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3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5条和证候禁忌17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性 功效 临床应用 用药宜忌 知识史 源流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历史沿革和关键信息考证
4
作者 李睿 范艺龄 +4 位作者 石霞 孔金莉 张金枝 卫裕晨 苗青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14,共8页
通过梳理华盖散的古今文献,从历史沿革、药物组成、方义考辨、基原与炮制、药物剂量、制法煎法用法、古籍与现代临床应用等7个方面进行详细考证和系统梳理,探究其历史沿革,明确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开发提供更详实的依据。
关键词 华盖散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功效主治 文献考证
下载PDF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5
作者 杨雁 金航 +4 位作者 杨斌 王馨 马维思 金鹏程 李林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55-61,83,共8页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坚龙胆、龙胆草、苦草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基原植物为滇龙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之一;主产于云南,临沧是其道地产区;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采收;加工多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现代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结论:考证结果将为今后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下载PDF
火麻仁本草考证与开发策略
6
作者 刘岩 宋思钰 +2 位作者 李陆军 方东军 徐明远 《中医学》 2024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了解大麻精液的药名、产地、来源、性味和功能,并将这些信息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我们旨在为这一药材的开发提出策略建议。大麻仁是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了解大麻精液的药名、产地、来源、性味和功能,并将这些信息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我们旨在为这一药材的开发提出策略建议。大麻仁是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滋补虚损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血虚、肠燥便秘等病症。它是国家认可的药材之一,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诗经》首次记载了火麻仁的基原植物为大麻,其作为药材入药首见于《伤寒论》。《日用本草》则首次使用“火麻仁”药名。火麻仁的产地最初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唐代后逐渐转向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宋代时期该药材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该药材的产地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目前,主要种植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区。其中,黑龙江和广西出产的药材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本草考证的水蛭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探究
7
作者 王裴芳 齐琪 吴剑坤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基于本草考证,水蛭功能主要为破血逐瘀和活血通络;用药形式以水煎剂和研末为主;现代水煎剂用量2~20 g,研末用量1~10 g,古今均超出药典规定剂量,剂量选择与临床用药目的、用药形式相关,破血逐瘀之功用量常高于活血通络之功用量,水煎剂用... 基于本草考证,水蛭功能主要为破血逐瘀和活血通络;用药形式以水煎剂和研末为主;现代水煎剂用量2~20 g,研末用量1~10 g,古今均超出药典规定剂量,剂量选择与临床用药目的、用药形式相关,破血逐瘀之功用量常高于活血通络之功用量,水煎剂用量高于粉剂。水蛭的临床剂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应用应因人、因证、因时制宜给予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功能主治 用量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半夏炮制历史沿革考证
8
作者 丁红生 陆树萍 +1 位作者 陈芳 范晓良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2期39-41,共3页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辛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古代经方多标注半夏经过“汤洗”直接入药,而现代《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即需经过辅料炮制方可内服。半夏历代炮制品种不胜枚举,...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辛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古代经方多标注半夏经过“汤洗”直接入药,而现代《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即需经过辅料炮制方可内服。半夏历代炮制品种不胜枚举,炮制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关于半夏本草基源考证较多,但对于半夏炮制方法演变的文献涉及较少^([1])。本文对半夏历代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甄选合理炮制方法,以期半夏炮制工艺的守正创新。1半夏历代炮制方法1.1净制半夏净制最早出现于汉代《金匮玉函经》,曰:“凡半夏不?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炮制 历史沿革 考证
下载PDF
再造范式:胡适《红楼梦考证》现代论争的思想史价值
9
作者 温庆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仅否定该文的“材料”使用与纠缠于“政治问题”,而且意图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新艺术性研究范式。这是一种以现代学者“当下”需求重构《红楼梦》“过去”意义的言说模式,诱导世人对《红楼梦考证》的“未来”价值予以新的研判。可以说,《红楼梦考证》的现代批评是时人以“新目光新方法”的文艺批评为抓手,努力参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理应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考证 范式 经典构建
下载PDF
丁玲小说《在医院中》的历史考证
10
作者 宋剑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人物事件”“创作动因”以及延安文艺整风与丁玲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详细考证,可以深入探讨丁玲在1940年的情绪低沉、思想困顿、情感纠葛和自我救赎。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的重新梳理,可以揭开丁玲创作《在医院中》的历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在医院中》 历史考证
下载PDF
小陷胸汤古今文献考证
11
作者 李明 尹周安 +8 位作者 李玉丽 熊瑛 毛娅男 王姣姣 彭罗燕 朱文彦 龙玲 袁振仪 贺圆圆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485-1496,共12页
目的:分析小陷胸汤的方名方源、组成、剂量、煎服方法、主治病证、功效方义以及现代疾病谱,为其现代临床应用及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古代文献检索基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读秀数据库、博览医书中医古籍库等,以“小陷胸汤... 目的:分析小陷胸汤的方名方源、组成、剂量、煎服方法、主治病证、功效方义以及现代疾病谱,为其现代临床应用及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古代文献检索基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读秀数据库、博览医书中医古籍库等,以“小陷胸汤”,或以“陷胸”二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查阅影印版古籍进行内容审校。现代临床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以“小陷胸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小陷胸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成包括黄连、半夏、瓜蒌实,后世医书多有记载,方名有“仲景小陷胸汤”“古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汤”等,异名同方,煎服法大多遵守仲景“先煮瓜蒌,去滓,后纳诸药,续煎”的方法,主治病证广,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尤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多。结论:小陷胸汤证病机为痰热互结,小陷胸汤功效为清热化痰,通痹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文献考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古籍考证与分析
12
作者 崔海鹏 林映雪 孟鑫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196-202,共7页
苓桂术甘汤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载的经典名方之一。通过收集整理古籍信息,从处方历史沿革、功能主治、药品炮制、药物剂量折算等方面,对苓桂术甘汤进行考证。经考证,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 苓桂术甘汤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载的经典名方之一。通过收集整理古籍信息,从处方历史沿革、功能主治、药品炮制、药物剂量折算等方面,对苓桂术甘汤进行考证。经考证,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且药物配比及炮制方法略有差异,经典名方开发宜遵照《金匮要略》中药物剂量配比,桂枝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所规定的“桂枝”,并按其项下内容进行炮制,甘草宜用“炒甘草”。功能主治在水湿痰饮之病因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包括阳虚水盛、痰饮咳嗽呕水等。药物剂量折算可以依据汉代一两等于13.8 g进行折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苓桂术甘汤 古籍考证
下载PDF
玉屏风散古籍考证与分析
13
作者 崔海鹏 林映雪 孟鑫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171-3175,共5页
通过查阅古籍、检索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中医智库等,对玉屏风散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药物炮制等方面进行考证,并结合一部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为玉屏风散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经过古籍检索与文献回顾,认为玉... 通过查阅古籍、检索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中医智库等,对玉屏风散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药物炮制等方面进行考证,并结合一部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为玉屏风散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经过古籍检索与文献回顾,认为玉屏风散出自《究原方》的说法更为准确。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虚人易感风寒,但是药味配比不同,所治病症各有侧重。临证用药应因病制宜,同时还应注意炮制品的使用,以使方药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文献考证 组分变化 功能主治
下载PDF
中国粮谷酿酒技艺或发端于凤翔流考证
14
作者 王赛时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技艺 源流考证 曲糵发酵谷粮 秦饮 秦中 周秦汉唐 传播
下载PDF
经典名方黄芩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思浩 何牟 +2 位作者 朱睿轩 李玲 张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通过整理历代古籍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药物组成、方义与功效主治、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制法用法6个方面对黄芩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黄芩汤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芩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功效主治 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考证
下载PDF
中医经典名方西黄丸处方考证、历史沿革应用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怡名 瞿光友 +2 位作者 王连芝 张淑香 顾媛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经典名方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所创,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剂,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药物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癌... 经典名方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所创,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剂,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药物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医药典籍系统梳理该处方的出处,对处方用量、处方中各药味进行了考证,并对西黄丸的历史沿革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为纲领预测了西黄丸的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麝香酮、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11-酮基-β-乳香酸、β-榄香烯等可作为西黄丸主要的Q-Marker,为西黄丸的质量控制、后续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处方考证 历史应用 乳腺癌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枳壳本草基原考证和现代基原梳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彬 孙锦华 +4 位作者 王晓云 李梦雪 李风琴 张寿文 徐艳琴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3,共13页
枳壳为多基原药材,历史存在基原持续变迁,现代地方品种极为混杂。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枳壳古代本草基原考证和现代基原梳理2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本草考证表明,其基原经历多次变迁。唐以前,枳壳基原为枳Citrus trifoliata L.。唐代,酸橙... 枳壳为多基原药材,历史存在基原持续变迁,现代地方品种极为混杂。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枳壳古代本草基原考证和现代基原梳理2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本草考证表明,其基原经历多次变迁。唐以前,枳壳基原为枳Citrus trifoliata L.。唐代,酸橙C.aurantium逐渐兴起,与枳C.trifoliata同为枳壳基原。宋代,酸橙C.aurantium开始逐渐取代枳C.trifoliata。明清时期,酸橙C.aurantium已取代枳C.trifoliata并延续至今。现代文献梳理表明,枳壳基原记载混杂,主要涉及柑橘属(Citrus)酸橙及其变种、柑橘属其他类群和枳属(Poncirus)植物,共33种(含栽培变种和杂交类群)。主要商品基原应用现状与中国药典收载基原存在诸多矛盾。建议中国药典增加臭橙C.aurantium'Xiucheng'和香橙C.aurantium'Xiangcheng'(C.×junos Sieb.ex Tanaka)两种道地产区基原,去除朱栾C.aurantium'Chuluan'和塘橙C.aurantium'Tangcheng'两种淘汰基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本草考证 种质 商品 产区 创新
下载PDF
银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昊冉 孙鹏 滕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对连翘、金银花记载不尽相同。连翘早期名为异翘,性味由“苦、平”转为“味苦性寒或微寒”,用药部位由根部发展为全叶,具有消肿排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忍冬为金银花早期用名,只采用茎叶作为用药部位到茎、叶、花均可入药,属“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考证结果可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 连翘 金银花 名称 性味归经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桑树不同药用部位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顺明 范伟 赵爱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抗肿瘤、抗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肥胖、保护心脏、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梳理概述,以期为桑源药材的功效特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药用部位 桑源药材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的考证与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小鸟 祁志林 +4 位作者 于白音 陆伟东 陈华龙 李尚勇 李新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蜱者为佳”。对中国历代郡县制行政制度诞生与演变情况,以及始兴郡的行政区域和本草著作中关于石斛产地、生长环境、质地、色泽、加...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蜱者为佳”。对中国历代郡县制行政制度诞生与演变情况,以及始兴郡的行政区域和本草著作中关于石斛产地、生长环境、质地、色泽、加工方法、品质特性的记载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考证和辨析,结果表明,《本草经集注》提到的“始兴”是始兴郡,其行政区域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浈江区、武江区、仁化县、乳源县、始兴县、翁源县、乐昌市和南雄市,以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和英德市等地。推测符合“生石上,色如金,形似蚱蜢蜱”特征并分布于“始兴”的石斛属植物为铁皮石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考证 辨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