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扬可 常印龙 +3 位作者 李平 王文俊 李伯耿 刘平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4-1413,共20页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拓展应用范围。综述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一步法直接交联和功能化后再交联(多步法)。详细介绍了后功能化、乙烯与功能化单体共聚等功能化方法。讨论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表征手段及其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动态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未来发展。为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高值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动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反应工程 高端聚烯烃 聚烯烃类弹性体 动态化学交联 功能化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我国高端聚烯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陶怡 王强 +5 位作者 邬一凡 李瑞昀 张同飞 胡镝 邹泽炜 王翊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21,共8页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对高端聚烯烃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环烯烃聚合物、交联聚乙烯等...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对高端聚烯烃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环烯烃聚合物、交联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高端聚烯烃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茂金属催化剂 聚烯烃弹性体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下载PDF
聚烯烃在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雷世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63,共12页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使用寿命和电化学性能等。聚烯烃微孔膜凭借电化学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的主流。在隔膜减薄化趋势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独...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使用寿命和电化学性能等。聚烯烃微孔膜凭借电化学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的主流。在隔膜减薄化趋势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聚烯烃微孔膜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湿法、干法、静电纺丝等制备工艺;阐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专用料的性能要求和研发进展,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催化剂以及聚烯烃隔膜改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聚烯烃 制备方法 催化剂 改性
下载PDF
锂系聚烯烃弹性体(TPOE)与聚烯烃树脂的共混行为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洪涛 邢立江 张建国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本文剖析了锂系热塑性聚乙烯-丙烯-丁烯-异丙烯(T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4770P)、聚烯烃弹性体(POE8480)和聚烯烃(TPO/CA10A)树脂的分子结构,探究了这类聚合物的热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不同用量的TPOE对PP/PE树脂共混物的热学... 本文剖析了锂系热塑性聚乙烯-丙烯-丁烯-异丙烯(T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4770P)、聚烯烃弹性体(POE8480)和聚烯烃(TPO/CA10A)树脂的分子结构,探究了这类聚合物的热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不同用量的TPOE对PP/PE树脂共混物的热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OE/PE=1.6~2.5、TPOE/PP=1.4~2.5的共混物,其热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均可与CA10A及POE8480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系聚乙烯-丙烯-丁烯-异丙烯(TPOE) 热塑性聚烯烃 共混 相容 热及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聚乳酸/聚烯烃弹性体共混体系的发泡行为
5
作者 徐远 邵玮玮 +3 位作者 吴王坚 曾谛 庞永艳 郑文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7,共8页
为研究聚乳酸(PLA)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对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选择聚烯烃弹性体(PO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分别与PLA共混,制备PLA/POE和PLA/POE-g-MAH共混物,然后利用釜压发泡,制备共混体系发泡材料。首先,利... 为研究聚乳酸(PLA)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对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选择聚烯烃弹性体(PO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分别与PLA共混,制备PLA/POE和PLA/POE-g-MAH共混物,然后利用釜压发泡,制备共混体系发泡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OE和POE-g-MAH在PLA中的分散情况;然后,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PLA/POE和PLA/POE-g-MAH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最后,利用SEM研究了PLA/POE和PLA/POE-g-MAH共混体系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通过测试样品发泡前后的密度计算了膨胀倍率,并探讨了界面相互作用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弹性体含量增加,POE和POE-g-MAH的相区尺寸都随之增大,后者的相区尺寸较小;POE和POE-g-MAH含量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也都增大,由于后者与PLA的界面相互作用更强,因此其体系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增大得更显著;当弹性体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POE的加入可增强体系的气泡异相成核,因此形成的泡孔尺寸较小,而POE-g-MAH的加入有利于泡孔生长,因此形成的泡孔尺寸较大;在90℃发泡后,PLA/POE-g-MAH10和PLA/POE-g-MAH20发泡材料的膨胀倍率比PLA/POE10和PLA/POE20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烯烃弹性体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共混体系 发泡行为
下载PDF
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与阻燃剂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赣 苏梦悦 +3 位作者 王奕隆 吕泽鹏 吴锴 周峻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电力电缆取代架空线路进行能源输送和分配的需求不断增加,聚烯烃正逐渐成为电力电缆的主要基体材料。聚烯烃属于易燃材料,为了减少电缆引起的火灾事件并考虑到环保要求,在材料中加入无卤阻燃剂是目前提高聚烯烃电缆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电力电缆取代架空线路进行能源输送和分配的需求不断增加,聚烯烃正逐渐成为电力电缆的主要基体材料。聚烯烃属于易燃材料,为了减少电缆引起的火灾事件并考虑到环保要求,在材料中加入无卤阻燃剂是目前提高聚烯烃电缆材料阻燃性能的主要方式。首先归纳了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的基体材料和基料改性方法,其次介绍了无卤阻燃剂的分类和阻燃机理,最后综述了提高基体和无卤阻燃剂相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料 聚烯烃 无卤阻燃剂 相容性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聚烯烃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翔 张国欣 +5 位作者 陆原 胡廷 魏强 陈严飞 陈小敏 曾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0,928,共10页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 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ODA)∶n(ODE)∶n(SM)=5∶3∶2、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含量(以丙烯酸十八酯、十八烯和苯乙烯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当POOS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原油流变性与未加POOS原油相比变化明显,15℃下加剂前后屈服应力为50.30和2.95 Pa,屈服应力降幅为94%,析蜡温度由31.33℃降至24.94℃,凝点由25℃降至15℃,加剂后冷指测试防蜡率为88.00%,环道测试防蜡率为83.70%,蜡晶形态由针状转变为圆状结晶,加剂后蜡晶析出分布不均匀,多个微小蜡晶聚集析出形成单个聚集体,POOS的加入有效改善了蜡晶分散形态,抑制网状结构形成,显著改善了原油低温流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降凝防蜡 流变性 析蜡特性 微观结构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硅胶载体的制备及在聚烯烃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玉金 杨琦 +2 位作者 张瑞 高宇新 拜永孝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的发展是聚烯烃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硅胶作为聚烯烃催化剂常用的载体材料,在催化剂的合成及聚烯烃树脂的制备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硅胶负载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已陆续发表。本文综述了硅胶载体的结构、制... 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的发展是聚烯烃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硅胶作为聚烯烃催化剂常用的载体材料,在催化剂的合成及聚烯烃树脂的制备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硅胶负载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已陆续发表。本文综述了硅胶载体的结构、制备方法以及硅胶载体与聚烯烃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铬基催化剂)负载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催化剂的制备机理、优点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催化剂 载体 聚烯烃
下载PDF
辐射降温聚烯烃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昌康琪 罗梦颖 +2 位作者 赵青华 王栋 李沐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为提高纳米纤维防护材料的热湿舒适性,利用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醋酸丁酸纤维素酯(CAB)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相分离法制备了辐射降温POE纳米纤维膜,并与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膜、棉织物进行对比,研究其形态结构、... 为提高纳米纤维防护材料的热湿舒适性,利用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醋酸丁酸纤维素酯(CAB)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相分离法制备了辐射降温POE纳米纤维膜,并与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膜、棉织物进行对比,研究其形态结构、红外辐射透过率、降温效果及透湿性。结果表明:POE纳米纤维膜的形态均匀,平均直径为570 nm,其直径及孔径均大于PVA-co-PE纳米纤维膜;POE纳米纤维膜的中红外辐射(7~14μm)透过率接近100%,且随着纳米纤维膜厚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与之对比,PVA-co-PE纳米纤维膜在相应波段的透过率有所下降,而棉织物完全不能透过中红外光;POE纳米纤维膜具有更好的红外辐射降温效果,将其覆盖在加热模块表面后,真空条件下模块温度保持不变,室温条件下模块温度仅升高0.5℃;此外,POE纳米纤维膜表现出良好的透湿性,其透湿率为2845 g/(m 2·d),略低于棉织物的(3530 g/(m 2·d));将POE纳米纤维作为涂层材料涂覆在棉织物表面构筑复合防护膜,可提升棉织物的过滤阻隔性能,且不影响其热湿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醇-乙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 聚烯烃纳米纤维 防护材料 辐射降温 透湿性
下载PDF
聚丁烯-1与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10
作者 陆赵峻 刘宣伯 +3 位作者 张春波 高钰淇 王珅 张龙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丁烯-1(PB-1)与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系统、拉伸仪以及DSC,WAXD,SAXS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形态、拉伸机械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晶体结构、长周期及长周期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实...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丁烯-1(PB-1)与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系统、拉伸仪以及DSC,WAXD,SAXS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形态、拉伸机械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晶体结构、长周期及长周期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1和POE为不相容体系,所研究的共混物中均具有明显的分相结构,随着PB-1质量分数(wPB-1)的增加,PB-1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且经历了相反转过程;POE的加入没有改变PB-1的晶型,对PB-1晶体的熔融行为影响不大;受相形态影响,当wPB-1较低时,双重结晶峰出现,且结晶温度较共混前发生显著降低;当POE为连续相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高、模量低,当PB-1为连续相时,材料的模量较高,且随着wPB-1的增加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聚烯烃弹性体 共混物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辛煜 许远远 +3 位作者 吴于松 郑怡磊 朱伟伟 罗霞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7-14,共8页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LIB)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容量、循环、耐久性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有较大影响。聚烯烃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高、低成本、高孔隙率和适当的热关断性能,,被广泛用作LIB隔膜。但聚烯烃微孔膜...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LIB)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容量、循环、耐久性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有较大影响。聚烯烃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高、低成本、高孔隙率和适当的热关断性能,,被广泛用作LIB隔膜。但聚烯烃微孔膜存在高温热收缩和电解液润湿性差等问题,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加工性能、介电性能等,通过在聚烯烃隔膜上涂覆PVDF及其共聚物,可显著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润湿性能。本文综述了PVDF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研究进展,并对PVDF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聚烯烃微孔膜 聚偏氟乙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烯烃颗粒在气力输送中静电起电特性研究
12
作者 宋戊春 喻海艳 +3 位作者 林涛 江东旭 林龙沅 陈海焱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聚烯烃粉体颗粒在气力输送过程中起电特性,采用一套自制气力输送实验系统,探究了气力输送过程中不同气固浓度参数对PETG、PP、ABS这3种聚烯烃颗粒静电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过程中PETG与PP颗粒带负电荷,AB... 为了探究不同聚烯烃粉体颗粒在气力输送过程中起电特性,采用一套自制气力输送实验系统,探究了气力输送过程中不同气固浓度参数对PETG、PP、ABS这3种聚烯烃颗粒静电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过程中PETG与PP颗粒带负电荷,ABS颗粒带正电荷,质量流量和输送空气速度对PETG、PP颗粒的荷质比变化呈类似的变化规律,而ABS颗粒的规律则有所不同。随着颗粒质量流量增大,PETG和PP分别表现为总负电荷量减小;而相同质量流量条件下ABS颗粒则表现为总正电荷量增加。随着输送空气速度增加,3种聚烯烃颗粒所带电荷也会增加,但PETG和PP颗粒电荷极性则会出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静电 聚烯烃颗粒 荷质比
下载PDF
聚烯烃的后功能化方法
13
作者 赵晔 刘瑞 +1 位作者 刘振宇 蒋文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45-47,共3页
聚烯烃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低反应性的sp^(3)杂化碳,且具有一定的结晶性,从而导致其韧性、粘合力、相容性、流变性、印染及共混等方面的不足,也严重限制了聚烯烃材料的功能化。聚合物的功能化是一种制备新材料和提升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有效方... 聚烯烃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低反应性的sp^(3)杂化碳,且具有一定的结晶性,从而导致其韧性、粘合力、相容性、流变性、印染及共混等方面的不足,也严重限制了聚烯烃材料的功能化。聚合物的功能化是一种制备新材料和提升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聚烯烃的后功能化方法,重点介绍了自由基接枝和C-H活化两种方法,并对聚烯烃的后功能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功能化 自由基接枝反应 C-H键活化 过渡金属
下载PDF
多孔有机聚合物中试制备及其在聚烯烃催化剂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雄 康文倩 +4 位作者 任悦 乔彤森 张鹏 黄安平 李广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2-1417,共6页
多孔有机聚合物广泛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本文采用分散聚合工艺,中试制备得到形貌及流动性良好的POP3120T和POP3100载体,POP3120T载体堆密度为0.29g/cm^(3),比表面积为282m^(2)/g,与无机硅胶载体相当,颗粒粒径23.4μm,粒径分... 多孔有机聚合物广泛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本文采用分散聚合工艺,中试制备得到形貌及流动性良好的POP3120T和POP3100载体,POP3120T载体堆密度为0.29g/cm^(3),比表面积为282m^(2)/g,与无机硅胶载体相当,颗粒粒径23.4μm,粒径分布1.00;POP3100载体堆密度为0.34g/cm3,比表面积约503m^(2)/g,均高于无机硅胶载体,颗粒粒径36.0μm,粒径分布0.93。负载的POP型Z-N聚丙烯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丙烯聚合活性,其活性可达到1.0×10^(7)g/(mol·h)以上。得到的聚合物堆密度可以达到0.36g/cm^(3),聚合物细粉含量小于1%,达到商业催化剂的水平,此外负载的POP型Z-N聚丙烯催化剂具有高的立构规整选择性及宽的分子量分布,采用DIBP作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丙烯聚合制备的聚合物等规度可达97.5%以上,分子量分布可达1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聚烯烃催化剂 丙烯聚合 聚丙烯
下载PDF
连续聚合工艺制备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
15
作者 肖博远 于洪博 张文静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405-2408,共4页
以耐高温的桥连型半茂金属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开展溶液法乙烯与α-烯烃连续共聚反应性能研究,系统考察了停留时间、聚合压力、反应温度、主催化剂用量、共聚单体(1-辛烯)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 以耐高温的桥连型半茂金属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开展溶液法乙烯与α-烯烃连续共聚反应性能研究,系统考察了停留时间、聚合压力、反应温度、主催化剂用量、共聚单体(1-辛烯)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深度剖析了聚合产物,从而获得溶液法连续制备聚烯烃弹性体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聚合反应条件(反应压力3.0 MPa、反应温度120℃、反应停留时间15 min、搅拌速率600 r·min^(-1))下得到的聚烯烃弹性体样品,共聚单体插入率(质量分数)可达到21.32%,密度为0.883 g·cm^(-3),属于典型的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茂金属催化剂 连续聚合 高温溶液法
下载PDF
聚烯烃管材料炭黑分散度测试过程的优化
16
作者 刘国强 许峰 +2 位作者 袁雯 李强 陈世超 《分析仪器》 CAS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聚烯烃管材料炭黑分散度测定过程、数据准确性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找到了制约炭黑分散度测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切片质量和图片识别,对测试过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聚烯烃管材料炭黑分散度测试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并收集了部分... 对聚烯烃管材料炭黑分散度测定过程、数据准确性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找到了制约炭黑分散度测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切片质量和图片识别,对测试过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聚烯烃管材料炭黑分散度测试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并收集了部分典型的比对图库,已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管材料 炭黑分散度 图片识别 测试
下载PDF
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专利技术现状与分析
17
作者 牛承祥 徐典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28,共5页
借助智慧芽(Patsnap)专利分析工具,从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申请人、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了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拥有绝大部分专... 借助智慧芽(Patsnap)专利分析工具,从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申请人、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了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拥有绝大部分专利权,但核心专利技术集中在美、日的专利商手中;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是以RTP管为代表的聚烯烃复合管技术,特别是复合管中的聚烯烃内衬管材料的选择和配料技术。聚烯烃管材核心技术由美、日等国家掌握,而中国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申请量巨大,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送 聚烯烃 复合管 内衬管 专利分析
下载PDF
聚烯烃和CO_(2)共转化制芳烃、CO研究获进展
18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8,共1页
近日,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在串联催化剂Cu-Fe_(3)O_(4)-Zn HZSM-5上通过耦合聚烯烃的芳构化反应和CO_(2)逆水煤气反应,实现一锅法将CO_(2)和聚烯烃转化为芳烃等高值化学品的工艺。与未偶联反应相比,通过添加CO_(2)... 近日,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在串联催化剂Cu-Fe_(3)O_(4)-Zn HZSM-5上通过耦合聚烯烃的芳构化反应和CO_(2)逆水煤气反应,实现一锅法将CO_(2)和聚烯烃转化为芳烃等高值化学品的工艺。与未偶联反应相比,通过添加CO_(2)作为共反应物可以使轻质产物中芳烃选择性从45.7%提高到64.0%,超过了聚乙烯-芳烃转化过程中通过氢转移路径生产芳烃选择性50.0%的理论限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化学会·化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偶联反应 水煤气反应 中国化学会 聚乙烯 一锅法 芳构化反应 转移路径
下载PDF
博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和北欧化工拟与万华合作在福建建设特种聚烯烃一体化项目
19
作者 冀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0-220,共1页
由博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和北欧化工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已经与万华化学及其控股公司万融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签订了在中国建设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的合作协议。该项目拟定在福建省福州市建设,计划年产特种聚烯烃160万t。
关键词 国家石油公司 一体化项目 福建省福州市 控股公司 阿布扎比 聚烯烃 北欧化工 博禄
下载PDF
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杜斌 秦亚伟 +3 位作者 胡清 张振莉 陈商涛 李荣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5,共10页
研究了高温-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HT-TGIC)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并与结晶分级技术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实验条件对HT-TGIC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结晶分级技术,HT-TGIC在表征结晶度较低或完全无定形树脂时具有明显优势。HT-T... 研究了高温-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HT-TGIC)在聚烯烃表征中的应用,并与结晶分级技术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实验条件对HT-TGIC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结晶分级技术,HT-TGIC在表征结晶度较低或完全无定形树脂时具有明显优势。HT-TGIC可用于定量表征聚烯烃树脂及其共混物的化学组成分布,并具有良好分辨率。优化的操作条件为:尽可能快的冷却速度、升温速率/淋洗流量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动态降温、较小的动态吸附流量、冷却循环最终温度高于结晶温度。利用辛烯含量差与HT-TGIC淋洗峰偏离值呈线性关系,可快速确定共聚单体含量,包括高共聚单体含量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化学组成分布 温度梯度相互作用色谱 分级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