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威 黄雪莲 +1 位作者 刘军 黄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2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肝外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囊压迫法及使用纱布填塞止血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止血效率、止血速度、止血面积,对... 目的探讨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肝外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囊压迫法及使用纱布填塞止血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止血效率、止血速度、止血面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水囊压迫法在浅表性肝外伤中可以防止创面摩擦出血,且不易反复,体位改变不影响效果,水囊法前需初步止血,无需二次手术,3d完全止血。创伤面积较大时需纱布堵塞止血。结论水囊压迫方法简便且止血后不易复发,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压迫法 纱布填塞 外伤及肝手术出血 效果
下载PDF
肝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2
作者 吴丹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52-52,共1页
肝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310009)吴丹1临床资料总结我院1992年10月至今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病例共1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以单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310009)吴丹1临床资料总结我院1992年10月至今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病例共1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以单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为第1组,以根据肝内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手术 胆道镜 治疗 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肝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大宁 陈杰明 柯昌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肝手术患者采用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因肝疾病于我院普外科经开腹进行肝手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选用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观察组),另70例采用常规逐层缝合(对照... 目的探讨肝手术患者采用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因肝疾病于我院普外科经开腹进行肝手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选用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观察组),另70例采用常规逐层缝合(对照组);对2组患者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腹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可缩短临床缝合时间,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保证切口的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 缝合方式 美容缝合 临床观察 反L型切口 肝手术
下载PDF
无胃肠减压对择期肝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陈琳 黄晓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无胃肠减压对择期肝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择期肝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晨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手术前予留置胃管,在胃肠减压常规治疗后,进行择期肝手术;实验组在手术前不予留置... 目的:探讨无胃肠减压对择期肝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择期肝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晨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手术前予留置胃管,在胃肠减压常规治疗后,进行择期肝手术;实验组在手术前不予留置胃管,省略胃肠减压步骤,进行择期肝手术。结果:2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外科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和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无胃肠减压对择期肝手术患者不仅没有影响术后的恢复情况,而且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减压 择期肝手术 恢复 影响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行切肝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谢文滔 蒋模威 顾鑫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92-194,198,共4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肝内胆管结石及其治疗方法的背景,接着阐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切肝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解剖信息、辅助手术规划和模拟等方面。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说明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本文首先介绍了肝内胆管结石及其治疗方法的背景,接着阐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切肝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解剖信息、辅助手术规划和模拟等方面。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说明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供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因此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行切肝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进一步推广应用时,仍需克服相关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内胆管结石 肝手术
下载PDF
肝手术救活“车祸”小伙
6
《肝博士》 2008年第4期43-43,共1页
合肥市一名年仅25岁的小伙子,因一场车祸生命危在旦夕,医生果断地为其实施了肝左叶、尾状叶部分切除术,才起死回生。
关键词 车祸 肝手术 救活 部分切除术 合肥市 左叶 尾状叶
下载PDF
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肝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7
作者 黄妙玲 莫燕霞 +4 位作者 钟淑冰 黎燕芬 陈瑞珊 杜子敏 张新琴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究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肝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拟进行肝部手术的患者102例,采用... 目的探究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肝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拟进行肝部手术的患者10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ERAS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从入院第2天开始干预,至患者出院前1 d为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 d、术后3 d疼痛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改良McGill疼痛问卷(SF-MPQ-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PHQ-9、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27.5%)(P<0.05)。结论以ERAS为基础的萧氏双C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行肝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萧氏双C护理 肝手术 围术期 疼痛情况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丽娜 魏昌伟 +1 位作者 吴丹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成两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成两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手术后有316例(23.3%)发生肺部感染,其中有21例(6.7%)死亡。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前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癌、丙型肝炎肝硬化、先天性肝脏疾病及肝衰竭、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糖尿病的比例、术前肌酐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前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无肝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使用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及呋塞米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 h是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术前总蛋白>64.6 g/L、术中尿量>1800 ml是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诊断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 h是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手术 术后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比较
9
作者 秦朝生 余振卫 +1 位作者 林澄 蒋奕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术 手术 麻醉管理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肝切除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景洲 赵清涛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439-446,共8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回顾2020年1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165例肝癌患者的手术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腹腔镜组96例实施腹腔镜下...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回顾2020年1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165例肝癌患者的手术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腹腔镜组96例实施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机器人组69例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肝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各种精细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肝门阻断率更高。两组术中操作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及中转开腹率比较无差异。术后1 d、3 d时机器人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略微低于腹腔镜组,白蛋白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结论: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可缩短肝癌患者术中各种精细操作时间,增加术中肝门阻断率,且对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风险无增加情况,值得临床继续探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腹腔镜手术 切除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肝肿瘤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黄柳青 陆柳玉 +3 位作者 覃晓彤 王勇豪 康小雨 龚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肝肿瘤手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30例,罗哌...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肝肿瘤手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30例,罗哌卡因组(B组)30例,对照组(C组)24例。A组、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低位前锯肌平面、右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及双侧腹直肌后鞘共四点神经阻滞,C组不予神经阻滞。比较三组术中麻醉时(T_(1))、切皮前5 min(T_(2))、切皮后5 min(T_(3))、肝切除时(T_(4))、缝皮时(T_(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 h内(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_(1)~T_(5)时间点,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指标在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静息状态VAS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 h、12 h、24 h,B组和C组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术后48 h,B组静息状态VAS评分仍显著高于A组,但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术后2 h、6 h、48 h的运动状态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运动状态VAS评分仅在术后6 h显著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三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用于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肝肿瘤手术,虽然在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是提高了术后上腹部镇痛效果,减少了镇痛泵按压次数,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腹部神经阻滞 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 肿瘤手术
下载PDF
探讨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高天阳 万智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4-0017,共4页
研究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21年12月-2023年12月肝内胆管癌40例患者为对象,均进行术前诊断评估,给予针对性治疗,对预后做出分析。结果 CA19-9大于等于27、淋巴结转移与1年生存率以... 研究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21年12月-2023年12月肝内胆管癌40例患者为对象,均进行术前诊断评估,给予针对性治疗,对预后做出分析。结果 CA19-9大于等于27、淋巴结转移与1年生存率以及术后6月、12月、24月生存率和治疗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癌的有效方式,术前需完善检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重视根治手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手术 术前诊断评估 临床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激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ALH)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ALH)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AL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5.63±13.51)mL、(263.52±24.14)mL,均少于对照组的(191.58±14.83)mL、(281.69±25.43)mL,术后住院时间为(8.23±1.15)d,短于对照组的(9.31±1.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189.14±15.59)ng/L、(169.62±15.74)μg/L、(10.09±1.2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11.53±20.83)ng/L、(188.36±16.75)μg/L、(12.92±1.35)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19.55±1.51)μmol/L、(46.58±4.17)U/L、(65.96±6.17)U/L,均低于对照组的(22.07±2.04)μmol/L、(52.41±5.38)U/L、(71.25±6.26)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H治疗PHC效果更佳,可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应激反应,减轻肝功能损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手术 应激指标 功能
下载PDF
半离体体外肝手术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谦 李湘竑 +1 位作者 侯景辉 陈俊任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6-938,共3页
目的观察3种半离体体外肝手术方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离断肝下下腔静脉手术组(B组)、单纯离断肝上下腔静脉手术组(C组)和联合离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手术组(D组),每组各10只,手术后4、24... 目的观察3种半离体体外肝手术方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离断肝下下腔静脉手术组(B组)、单纯离断肝上下腔静脉手术组(C组)和联合离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手术组(D组),每组各10只,手术后4、24h分组收集血清和肝组织,分别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监测、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ALT随各组手术复杂程度和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病理切片见各手术组肝脏炎症反应随手术复杂程度和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加重;B组术后4和24h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α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术后24h原癌基因B淋巴瘤xL(bclxL)的表达最强;C、D组肝组织术后4hPPARα和bclxL的表达增加,术后24hPPARα的表达明显强于4h组,而bclxL的表达较4h明显下降。结论PPARα和bclxL参与体外肝手术后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细胞受损的程度。B组手术方式简单、对肝脏的损伤较小;C、D两组手术复杂,对肝组织的再灌注损伤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离体体外肝手术 脏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谷丙转氨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PPARα和Bcl-X_L在体外肝手术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谦 李湘竑 陈俊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肝手术后肝组织PPARα和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体外肝手术后4h、24h处理组,按所定时间点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切片及PPARα、Bcl-XL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病理切片可见体外肝... 目的探讨体外肝手术后肝组织PPARα和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体外肝手术后4h、24h处理组,按所定时间点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切片及PPARα、Bcl-XL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病理切片可见体外肝手术后4h汇管区间质内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4h炎症反应剧烈;术后4h肝细胞中PPARα和Bcl-XL的表达即增加,且24h组PPARα表达显著高于4h组,而Bcl-XL的表达则较4h明显下降。结论Bcl-XL主要在术后早期表达,通过抗凋亡机制保护肝组织细胞,而PPARα表达在相对晚期,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其保护效应,两者分时相协作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PPARΑ BCL-XL 体外肝手术
原文传递
加强围手术期全过程管理 提高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肝胆疾病暨肝脏移植中心执行主任林栋栋
16
作者 刘勇(文/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肝移植手术操作复杂、难度高、风险大,是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肝脏移植团队于2023年2月17日成功为一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实施肝脏移植手术,这是宣武医院普外科在获得肝移植资质后,成功开展的第一例... 肝移植手术操作复杂、难度高、风险大,是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肝脏移植团队于2023年2月17日成功为一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实施肝脏移植手术,这是宣武医院普外科在获得肝移植资质后,成功开展的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目前,肝移植中心工作开展平稳有序,截至发稿,该中心已成功完成8例肝脏移植手术,受者目前均随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移植手术 宣武医院 癌合并硬化 胆疾病 生存质量 移植手术 全过程管理 普通外科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生理、心理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刘红 白利娇 高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28-0131,共4页
利用实验及资料探究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患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际效果,根据病患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等给予评价。方法 抽取我院在2020.9-2022.9期间接收的实施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案的病人80例,参照其入院时间,将其均分成... 利用实验及资料探究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患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际效果,根据病患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等给予评价。方法 抽取我院在2020.9-2022.9期间接收的实施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案的病人80例,参照其入院时间,将其均分成2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接受的护理策略分别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基础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同时还需要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实验组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2组病患的视觉模拟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都降低,而患者的健康认知评分都增加,但是实验组的优势远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临床护理,对比2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明显增加,但是实验组的优势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突出,P<0.05。另外,关于并发症率的统计来说,实验组是5.00%小于对照组17.50%,差异突出,P<0.05。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其干预指导,则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水平,帮助病患生理及心理等状态逐步好转,促使病患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并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内胆管结石手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生理、心理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罗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49-252,共4页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生理、心理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每组35例进行平分,以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其中,对照组男性2...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生理、心理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每组35例进行平分,以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36±1.17)岁;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0.42±0.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则(P>0.05)。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内胆管结石手术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肝脏手术后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应延风 朱友根 +2 位作者 毛宇飞 严秋亮 蒋进展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_1对肝术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肝手术受者在术前被随机分成3组:A组25例常规治疗,B组18例常规治疗+前列地尔静脉应用,C组21例常规治疗+前列地尔静脉应用+手术门脉阻断后用前列地尔20μg灌注,术后第1、7、24天以...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_1对肝术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肝手术受者在术前被随机分成3组:A组25例常规治疗,B组18例常规治疗+前列地尔静脉应用,C组21例常规治疗+前列地尔静脉应用+手术门脉阻断后用前列地尔20μg灌注,术后第1、7、24天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直径、门静脉最大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肝功能检测、TNF-α,IL-6、IL-10、IFN-γ检测。结果 B、C组术后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A组,恢复时间早于A组;B、C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第1天起显著高于A组,并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B、C组TNF-α、IL-6、IL-10显著低于A组,C组显著低于B组;而IFN-γ高于A组,而且C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前列腺素E利于肝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其中与炎症因子和肝动脉血流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手术 前列地尔 功能
下载PDF
肝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不同备皮方式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夷 吴馨 欧妮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究肝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不一样的备皮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共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做常规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皮试、配血),观察组采用的是术前1... 目的:探究肝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不一样的备皮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共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做常规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皮试、配血),观察组采用的是术前1d不剃毛备皮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术前1d剃毛备皮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的满意度、手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护士工作量,比较这两种不同备皮方式的效果。结果:术前准备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概况,手术前、手术后肝功能及手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类别)没有差别的前提下,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三者P>0.05)。住院期间换药次数对照组为(2.91±1.102)次,高于观察组的(2.42±0.582)次,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取不剃毛备皮的方式与常规剃毛备皮的方式相比,肝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满意度高、换药次数少、护士的工作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备皮方式 肝手术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