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7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腹部CT肝脏肿瘤分割的注意力引导模型
1
作者 于凌涛 熊涛 +2 位作者 王鹏程 马英博 夏勇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0-1405,共6页
针对肝脏肿瘤在腹部CT影像中占比低,人为分割与传统分割效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两阶段注意力引导的肝脏肿瘤分割模型,该模型由肝脏器官分割模块和肝脏肿瘤分割模块构成。肝脏器官分割模块中凭借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肝脏器... 针对肝脏肿瘤在腹部CT影像中占比低,人为分割与传统分割效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两阶段注意力引导的肝脏肿瘤分割模型,该模型由肝脏器官分割模块和肝脏肿瘤分割模块构成。肝脏器官分割模块中凭借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肝脏器官分割图像作为输出,和原始CT影像叠加得到新的输入影像,最后将新输入图像导入肝脏肿瘤分割模块得到精确的肝脏肿瘤分割影像,给出了每个模块的损失函数以监督训练。利用肝脏肿瘤分割挑战提供的数据集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结果在Dice系数等指标上优于其他模型,提高了肝脏肿瘤分割准确率和肝脏肿瘤区域定位准确率,从而使分割出的肝脏肿瘤更接近真实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器官分割 医学图像处理 腹部CT 肝脏分割 肝脏肿瘤分割 深度学习 注意力引导 损失函数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贺汝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结果;分析不同时相扫描各期肝脏恶性肿瘤的表现;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及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3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肝脏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肝胆管细胞型癌13例(18.06%),肝细胞型癌26例(36.11%),转移性肝癌31例(43.06%),肝混合性癌2例(2.78%)。肝脏良性肿瘤11例,包括肝脓肿3例(27.27%),肝血管瘤8例(72.73%)。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直径为1.86~13.61cm,平均(7.74±0.64)cm;病灶位于肝左叶14例(19.44%),肝右叶46例(63.89%),左右叶均有12例(16.67%)。平扫时低密度病灶检出率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高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低密度(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相比于64排螺旋CT扫描,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诊断中均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下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P>0.05)。kappa检验显示:64排螺旋CT扫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916,P=0.000);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39,P=0.000)。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经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特征,利于更好的了解肿瘤进展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64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准确度
下载PDF
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娟 李梁 +2 位作者 余成新 潘君龙 胡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体内器官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包括肝良性病变在内的多种疾病癌变的风险。近年来,脂肪性肝病越来越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已是全球日益增加的医疗负担。肝肿瘤瘤内及瘤周脂肪含量在肿瘤的诊断、鉴... 体内器官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包括肝良性病变在内的多种疾病癌变的风险。近年来,脂肪性肝病越来越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已是全球日益增加的医疗负担。肝肿瘤瘤内及瘤周脂肪含量在肿瘤的诊断、鉴别、分级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肝移植作为肝肿瘤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肝脏脂肪变性与肝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肿瘤治疗过程中所致肝损伤也与肝脏脂肪含量直接相关。因此,肝脏脂肪定量在肝脏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以及多回波Dixon(包括IDEAL-IQ和mDixon-Quant)等MRI脂肪定量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旨在提供更精准定量肝脏脂肪的影像标志物,为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用以帮助临床对肝脏肿瘤进行无创诊断及治疗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脂肪定量 磁共振成像 多回波Dixon技术
下载PDF
X射线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TACE术后复发、疗效及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苏玲 张耀纲 +1 位作者 徐士伟 沈亚迪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X射线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复发、疗效及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9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1周、术后4周均行常规X射线血管... 目的:探讨X射线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复发、疗效及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9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1周、术后4周均行常规X射线血管造影检查,将获得的影像序列导入装有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成像技术软件的工作站进行分析,在TACE前后的ccDSA图像上手动定义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并从中导出达峰时间(TT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大斜率(MS)等定量灌注参数。通过其计算AUC,分析灌注参数对肝癌TACE术后复发、疗效及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评估效能。结果:纳入研究的59例患者根据术后复发定义,术后复发39例,未复发20例,术后复发患者灌注TTP(7.38±1.22)s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9.03±1.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8,P<0.05),AUC、MS明显低于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1、31.499,P<0.05),术后复发和未复发患者术前TTP、AUC及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定标准,有效35例,无效24例,有效患者术后TTP(9.09±1.08)s明显高于无效患者(7.84±2.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9,P<0.05),AUC、MS明显高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54.366,P<0.05),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术前TTP、AUC及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术后TTP、AUC及MS均高于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9、3.852、54.366,P<0.05)。根据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端点(SACE)分级标准,Ⅲ级33例,Ⅳ级26例,Ⅲ级和Ⅳ级患者术前TTP、AUC及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术后TTP、AUC及MS均明显低于Ⅲ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7、3.498、58.968,P<0.05)。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66.70%、89.70%和59.00%,特异度为55.00%、55.00%和55.00%,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629(95%CI:0.478~0.779)、0.827(95%CI:0.723~0.931)和0.512(95%CI:0.356~0.667);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疗效的灵敏度为64.10%、79.50%、61.50%,特异度为55.00%、65.00%和55.00%,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疗效的AUC分别为0.609(95%CI:0.462~0.756)、0.808(95%CI:0.698~0.918)和0.580(95%CI:0.413~0.747);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灵敏度为69.20%、82.10%和53.80%,特异度为70.00%、75.00%和55.00%,TTP、AUC及MS评估肝癌介入TACE术后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AUC分别为0.745(95%CI:0.613~0.877)、0.842(95%CI:0.724~0.960)和0.507(95%CI:0.360~0.654)。结论:X射线血管造影检查后的数据通过ccDSA的定量分析获得的TTP、AUC及MS灌注参数,对肝癌介入TACE术后复发、疗效及肝脏肿瘤灌注减少的评估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血管造影 肝癌介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术后复发 疗效 肝脏肿瘤灌注减少
下载PDF
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氢吗啡酮与吗啡的 镇痛效果比较
5
作者 牛树国 郑宁刚 +3 位作者 刘源 颜克松 谢凡 柴文晓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吗啡在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MW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引导下MWA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吗啡在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MW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引导下MWA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25例,试验组术中使用氢吗啡酮镇痛,对照组术中使用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穿刺时(T_(1))、消融5 min时(T_(2))、消融10 min时(T_(3))术中最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等,评价两组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T_(2)及T_(3)时的收缩压高于T_(0)及T_(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最大VAS评分时呼吸频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对局部麻醉下肝脏肿瘤MWA中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术中疼痛会引起收缩压升高,但吗啡可减轻术中血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微波消融术 镇痛 氢吗啡酮 吗啡
下载PDF
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及鉴别
6
作者 吕净燕 董晓雪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807-1808,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8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诊断结果证实肝癌46例,肝血管瘤40例,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分级与影像学特点。结果良恶性肝脏肿瘤在超声特点方面... 目的统计分析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8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诊断结果证实肝癌46例,肝血管瘤40例,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分级与影像学特点。结果良恶性肝脏肿瘤在超声特点方面差异性明显(P<0.05),恶性肿瘤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内部及周围血供丰富为主,良性肿瘤以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内部及周围血供不丰富为主;肝癌患者血流信号多为Ⅱ级、Ⅲ级,相较于肝血管瘤患者,血流信号更加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良恶性肿瘤超声影响特征明显,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良恶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影像特点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与介入治疗效果
7
作者 游琴章 吴伟宝 郭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血管造影检查,被确诊为肝脏肿瘤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实施栓塞治疗,其中7... 目的研究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血管造影检查,被确诊为肝脏肿瘤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实施栓塞治疗,其中74例患者采用5F Cobra型导管,另外6例实施同轴微导管。随后将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位置分布情况、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以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入组的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7.50%)肿瘤位于肝脏深部,其他74例患者(92.50%)肿瘤接近或已经累及到肝表面。80例患者中,均表现为右隔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其临床特征以主干显著增粗为主;共有6例患者发生了膈肌痉挛,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且该并发症于30 min后自行缓解。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顽固性呃逆,3 d后自行消退,占1.25%。80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54例一次性成功,另外26例二次膈下动脉栓塞成功;此外,治疗后,患者的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本研究开展了膈下动脉介入肝脏肿瘤的血管造影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靠近肝被膜或横膈膜的部位,采用右侧膈下动脉为其提供血液,实现了高效率的化学栓塞,但同时也要注意难治性呃逆及膈肌痉挛等并发症,其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膈下动脉 螺旋CT 影像分析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作用
8
作者 赵佳 赵月虎 袁婧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均接受术后病理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以此为诊断金标准参考。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SWE检查,分析SWE检查对患...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均接受术后病理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以此为诊断金标准参考。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SWE检查,分析SWE检查对患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8例肝脏肿瘤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良性肿瘤31例,其中肝血管瘤25例,肝腺瘤6例,恶性肿瘤37例,肝细胞癌17例,肝内胆总管细胞癌6例,肝转移癌14例;常规超声检出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40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22例,SWE检出恶性肿瘤32例、良性肿瘤3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29例;SEW检查对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6%、81.08%、93.55%,明显较常规超声60.29%、51.35%、70.97%高(P<0.05);常规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82,P<0.05),SWE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11,P<0.05);恶性肿瘤组SWE弹性模量值均较良性肿瘤高(P<0.05)。结论SWE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价值较高,且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可获得较高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性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脏肿瘤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级联网络的肝脏肿瘤CT图像分割
9
作者 莫亚霓 陈晓婕 张本鑫 《电视技术》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肝脏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分割是肝癌诊断与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该分割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肿瘤边界分割不精确、小肿瘤难以检测等。为提高肝脏肿... 肝脏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分割是肝癌诊断与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该分割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肿瘤边界分割不精确、小肿瘤难以检测等。为提高肝脏肿瘤的分割精度,提出一种级联网络MCPUNet用于肝脏肿瘤分割任务。MCPUNet引入MDB(MDconv Block)和MP(Mixing Pooling)以获取上下文信息,MDB通过混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坐标注意力机制提取图像的多尺度特征,MP用于下采样减少图像尺寸。实验证明,与原始的U-Net模型相比,该模型在肝脏肿瘤分割任务上的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准确度和召回率指标分别提高3.8%、2.5%和2.0%,为肝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分割 混合深度可分离卷积 级联网络 多尺度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游鲲 郭涛 +3 位作者 陈素娟 李聪 杨沛 胡红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肝脏肿瘤手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68例,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 目的探讨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肝脏肿瘤手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68例,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和对照组(58例,传统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远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0个月和17.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无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17.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结论左侧入路降肝门板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肝损伤轻等优点,是治疗肝脏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Glisson蒂横断式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石大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0-0143,共4页
对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简单探讨。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32名肝癌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个治疗组,每组66例。在传统治疗组中,传统治疗组仅行股动脉插管,而在动脉组同时应用经皮穿刺的微波凝固消融。... 对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简单探讨。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32名肝癌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个治疗组,每组66例。在传统治疗组中,传统治疗组仅行股动脉插管,而在动脉组同时应用经皮穿刺的微波凝固消融。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经静脉给药后,肝癌病灶缩小,总有效率为81.82%(54/66),比传统治疗组的63.64%有所提高。经静脉给药后,CR+PR得分明显增加,28例提高了44.4%的生存质量,较常规疗法的30.2%有显著提高。另外,治疗组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为43.94%,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肝肿瘤手术中,采用经皮针刺技术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稳定病情。此次研究将为肝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 经皮穿刺 消融治疗 肝脏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脏肿瘤患者的消融术前护理与手术成功率关联性研究
12
作者 王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1-0104,共4页
分析术前护理对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成功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终止时间为三年后的11月,研究对象为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传染病防治医院进行消融术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样本数量为200例,随机分... 分析术前护理对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成功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终止时间为三年后的11月,研究对象为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传染病防治医院进行消融术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样本数量为200例,随机分组方法选择硬币投掷法,各组均有100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研究组加行加强术前护理。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临床转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结果 以对照组作为对照标准,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等临床转归时间均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照组作为对照标准,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自护能力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再次对比,在两组均有改善的同时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的改善结果比对照组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肝脏肿瘤消融术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可以对其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术后康复速度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消融术 护理 手术成功率 关联性
下载PDF
CT增强延时扫描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李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41-0144,共4页
探究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可疑肝脏肿瘤患者,均接受CT增强延时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没有差异(P>0.05)。2例肝脓肿无典型... 探究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可疑肝脏肿瘤患者,均接受CT增强延时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没有差异(P>0.05)。2例肝脓肿无典型强化;5例肝硬化为典型强化;17例原发性肝癌中3例无明显强化,其余14例均为典型强化,CT图像特征为肝动脉期结节样强化,延迟期为低密度影;12例肝血管瘤2例不典型强化,典型强化10例,CT图像特征为肝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且随着病情发展而不断改变;14例肝囊肿CT图像显示肝动脉期点状强化;10例肝内转移瘤均为典型强化,CT扫面图像大部分为门静脉期边缘连续环状强化。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在诊断肝脏肿瘤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帮助诊断医生确定癌症类型,以此开展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鉴别诊断 CT 增强延时扫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李兵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88-1489,1496,共3页
目的:探究肝脏肿瘤良恶性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技术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EUS及U... 目的:探究肝脏肿瘤良恶性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技术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EUS及UE检查。对比不同性质肝脏肿瘤患者CEUS检查血流灌注参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CEUS、UE及联合检查结果;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肝脏肿瘤性质的应用价值和一致性。结果:肝脏恶性肿瘤患者CEUS检查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减退时间、持续强化时间均短于良性肿瘤,峰值强度高于良性肿瘤(P<0.05)。不同检查方法下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相比于CEUS、UE单项检查,联合检查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较高(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UE检查一致性均尚可(kappa值=0.521、0.676,P<0.05);联合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61,P<0.05)。结论: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CEUS联合UE诊断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度较高,且与“金标准”存在较强的一致性,同时还可清晰显示病灶处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 准确度 一致性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肝脏肿瘤性质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分析
15
作者 黎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肝脏肿瘤性质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分析。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贺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给予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肝脏肿瘤性质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分析。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贺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给予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肝脏肿瘤性质的灵敏度9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92.00%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10.00%及误诊率6.67%均低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7,相较于单一检查的AUC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增强DWI鉴别肝脏肿瘤性质准确率更高,有助于尽早发现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联合DWI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唐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北城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9例。分别进行磁共振增强、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 目的: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北城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9例。分别进行磁共振增强、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恶性75例,良性54例;DWI检查准确检出恶性67例,良性51例;磁共振增强+DWI检查准确检出恶性74例,良性52例;磁共振增强+DWI检查肝脏肿瘤的灵敏度98.67%、准确率97.67%均高于DWI检查的89.33%、91.47%(P<0.05);在b值为50、400、800 s/mm^(2)时,恶性肝脏肿瘤患者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增强+DWI检测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为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磁共振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肝脏肿瘤栓塞术后瘤体感染形成原因分析及处理(附3例报告)
17
作者 金文义 周怡 +4 位作者 甘红波 胡冰 黄科峰 胡艳丽 周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肝脏肿瘤栓塞术后瘤体感染形成的病因及处理办法,为临床尽量避免术后瘤体感染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3例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肝脏肿瘤栓塞术后瘤体感染形成的病因及处理办法,为临床尽量避免术后瘤体感染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3例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手术经过、术后护理及治疗等资料。结果:3例患者术前均有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在对症处理及相应的外科治疗后,2例患者感染控制后出院,1例患者形成脓肿,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栓塞术后感染发生原因较多,发生后积极治疗大部分感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栓塞 瘤体感染
下载PDF
人文关怀模式联合整体护理在肝脏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闫春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02-0205,共4页
研究在对肝脏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中,采用人文关怀与整体关怀相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有140名患者接受放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有70名患者,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肝脏肿瘤放射... 研究在对肝脏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中,采用人文关怀与整体关怀相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有140名患者接受放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有70名患者,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肝脏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团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与整体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提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处理肝脏肿瘤时,结合人文关怀与整体关怀,能够让患者感到更满足,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水平,对医疗工作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护理 整体护理 肝脏肿瘤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护理在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袁晓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护理在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护理在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离床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护理,不仅可以缩短肝脏肿瘤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缓解其疼痛,加快术后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认知行为 术后康复情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研究256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郭明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256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分为A组(原发性肝癌者)、B组(肝脏转移瘤者)、C组(肝血管瘤者),予以灌注CT诊断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 B组肝血容量、毛细血... 分析256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分为A组(原发性肝癌者)、B组(肝脏转移瘤者)、C组(肝血管瘤者),予以灌注CT诊断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 B组肝血容量、毛细血管表明通透性和A组、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肝血流、肝动脉灌注分数与A组、B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诊断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过程中,应用256排螺旋CT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治疗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排螺旋CT 肝血管瘤 肝脏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