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1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
2
作者 梁丹丹 陈秀丽 +1 位作者 刘利梅 陈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眠护理、中医护理等,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优化康复治疗过程,加速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卒中 协同管理 功能锻炼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
下载PDF
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赵莹溢 黄佳璐 +1 位作者 张萍 仲朦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回授法康复干预。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责任感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上肢、下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肢体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SHOW模式 回授法康复护理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4
作者 蒋腾 赵阳 魏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2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2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不同程度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醒脑开窍针灸 穴位按摩
下载PDF
阴阳经对穴针刺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志强 李文婷 +3 位作者 费娜 于凯悦 孙雪男 李春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阴阳经对穴针刺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2... 目的:探讨阴阳经对穴针刺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阴阳经对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症候积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治疗前两组Vs、Vm和RI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和Vm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R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阳经对穴针刺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经对穴针刺法 康复锻炼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调神通络”针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理论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凯煜 陈怡然 +1 位作者 马铁明 赵曦彤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54-57,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脑髓失养,神不导气,脉络不通,形神失调,患者肢体活动不利,“形”“神”互累进一步加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脑髓失养,神不导气,脉络不通,形神失调,患者肢体活动不利,“形”“神”互累进一步加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调神通络”针法在“形神一体观”理论指导下,将“形神同调”理念贯穿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过程中,通过针刺达到益髓通络、养神治形的目的,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探讨“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该病的选穴思路及针刺机理,以期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通络 针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腹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旭垚 朱亚新 +1 位作者 张文静 文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864-1868,共5页
卒中患者中,因损伤面积和位置不同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腹针作为一种新疗法,有别于传统针灸,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作用于靶器官,在治疗脑卒中... 卒中患者中,因损伤面积和位置不同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腹针作为一种新疗法,有别于传统针灸,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作用于靶器官,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中疗效显著,临床已被证实。文章以脑肠轴理论作为切入点,从肠道菌群,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初步探讨腹针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为腹针治疗提供理论支持,证明其临床价值。同时,中医学从脏腑、经络、四海、腹部全息等多角度、多层次揭示了腹针治疗的基本原理,腹针以治病求本为治疗原则,从脏腑入手,对全身起调节作用,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作用神经-内分泌通路,修复损伤脑组织,促进兴奋向四肢传导,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脑肠轴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赵学政 郭恒 于苗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3期20-22,共3页
目的:将针灸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引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筛选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和用针灸... 目的:将针灸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引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筛选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和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的82.98%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8.86±10.25)分和对照组(39.07±11.17)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32±16.54)分高于对照组(52.96±16.71)分(t=3.037,P=0.003);治疗前观察组步态评估评分(40.26±3.58)分和对照组(40.11±2.23)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态评估评分(78.33±4.52)分高于对照组(74.21±5.09)分(t=4.174,P=0.000)。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在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应用针灸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9
作者 梁军军 李婷婷 +2 位作者 王玉琴 刘双洁 吕铭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141-144,148,共5页
目的 探讨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源性NGF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健... 目的 探讨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源性NGF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健侧皮层1Hz低频rTMS,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对比分析两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上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分级、上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MEP-CL及CMCT均缩短(P <0.05),但联合组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肢MAS分级均有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MA、FIM及Berg评分均有提高,但联合组上升更多(P<0.05)。结论 1Hz低频rTMS联合外源性NG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NGF单用,表现在提高皮质兴奋性以及改善肢体痉挛症状、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平衡能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1Hz低频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聪 王鹏琴 +1 位作者 邵妍 刘峻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眼针带针运动组)... 目的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眼针带针运动组)、治疗2组(TDCS配合眼针带针运动),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组给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2组在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后立即应用眼针带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分数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进一步增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疗效,使患者的运动能力能够明显的增强,显著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玉连 吴毅 +2 位作者 胡永善 范文可 胡瑞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506-3508,共3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者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
下载PDF
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越峰 茅敏 +2 位作者 陈新 牟欣 白杨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结合运动疗法,并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SSS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结合运动疗法,并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SSS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巴氏指数(Barthel Indel,BI)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I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残障5例,无死亡,残障率12.5%;对照组残障7例,死亡2例,残障率22.5%。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简称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MA评分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针灸疗法 眼针 运动疗法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干预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博华 李志贤 +3 位作者 赵亚利 胡玉松 周勇 范金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神...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肢体功能参数、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简式Fug-l Meyer运动评分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Sham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采取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可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够调节血清神经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筛选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 被引量:7
14
作者 庄朝安 叶晓倩 +5 位作者 徐颖 江一静 姜财 林淑芳 杨珊莉 陈立典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14-416,423,共4页
目的:整理出一组较公认的、标准的、规范化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前期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分别... 目的:整理出一组较公认的、标准的、规范化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前期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分别向全国专家发放100份、66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第一轮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6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66%,权威系数为0.86,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轮共发放问卷66份,实际回收5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3.6%,权威系数为0.8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系数及协调性好,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针刺穴组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华凤 张娟 张剑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57-557,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借助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借助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及ADL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及ADLBarthel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79.3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可减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蜂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SS与MRS评分的改善 被引量:6
16
作者 赖耀铭 高升 +2 位作者 陈泓鑫 谢嘉亮 罗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Bobath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45例予以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CSS、MR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肢体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其肢体痉挛程度、提升总有效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Bobath运动疗法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预后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霞 金碧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针刺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针刀治疗脑卒中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辉 聂容荣 +2 位作者 杨华 胡小慧 苏涵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ADL评分均有升高,且针刀组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CSI评分均降低,且针刀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脑卒中伴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头针、体针治疗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中铎 赵秀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10期976-976,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头体针治疗
下载PDF
大脑半球病变表现同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7例报告
20
作者 吕晔 张文召 何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同侧 病变表现 2002年12月 大脑半球病变 1992年 头部CT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