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肩平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泽宇 李波 +1 位作者 简月奎 罗旭 《骨科》 CAS 2021年第6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右肩高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术后的肩关节高度变化,并分析术后肩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术前右肩高Lenke 1型AIS病人41... 目的探讨术前右肩高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术后的肩关节高度变化,并分析术后肩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术前右肩高Lenke 1型AIS病人41例,根据术后肩部平衡状态分为双肩平衡组和双肩失衡组。分别测量两组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的影像学肩关节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锁骨角、胸廓锁骨角度差(clavicle chest cage angle difference,CCAD)和T1倾斜角,并计算主胸弯矫正率、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柔韧度、上胸弯柔韧度等;分析双肩失衡组病人末次随访时RSH与术前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双肩失衡组术前的锁骨角和CCAD值均高于双肩平衡组,上胸弯柔韧度低于双肩平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锁骨角、CCAD与术后RSH呈正相关(P<0.05,r>0);上胸弯柔韧度与术后RSH呈负相关(P<0.05,r<0);锁骨角变化、主胸弯及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角度变化与RSH变化呈正相关(P<0.05,r>0)。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双肩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锁骨角、CCAD及上胸弯柔韧度是Lenke 1型AIS病人术后RSH的预测因素,应避免主胸弯过度矫正导致术后肩失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肩平衡 主胸弯矫正率 上胸弯柔韧度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肩平衡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泽宇 李波 +2 位作者 朱欢叶 陈龙 罗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77-80,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脊柱畸形,其发病原因不明,外科矫形手术是治疗AIS的常规手段。随着AIS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肩平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关注。一直以来,AIS矫形手术肩平衡的评价指标缺乏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脊柱畸形,其发病原因不明,外科矫形手术是治疗AIS的常规手段。随着AIS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肩平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关注。一直以来,AIS矫形手术肩平衡的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标准,给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价肩平衡矫形效果带来困难。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AIS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指标、外观指标及患者主观感知度进行评价,以期获得各项指标与肩平衡的相关性,最终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综述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外观指标及患者主观感知度)与AIS矫形手术肩平衡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肩平衡 影像学指标 外观指标 主观感知度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肩平衡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杰 解京明 李韬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期93-97,共5页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导致患者躯干失衡,也会造成双肩的失衡。已经有许多影像学指标和外观指标用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肩平衡,但是并没有一项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患者肩平衡,且影像学指标和外观指标间的相关性...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导致患者躯干失衡,也会造成双肩的失衡。已经有许多影像学指标和外观指标用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肩平衡,但是并没有一项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患者肩平衡,且影像学指标和外观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不高。同时,手术中对于固定节段的选择尤其是术中融合上胸弯,也会对术后肩平衡产生影响。该文针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肩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侧弯 肩平衡 影像学 临床外观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后肩平衡相关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曹江 杨小红 +1 位作者 吕欣 黄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后肩平衡相关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支具治疗的82例AIS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自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后肩平衡相关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支具治疗的82例AIS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自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根据治疗后影像学肩关节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分级绝对值是否大于治疗前将患者分为双肩平衡组和双肩失衡组。对比两组患者肩平衡参数,分析RSH与其他影像学参数的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探讨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双肩失衡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肩失衡发生率为23.17%,支具治疗前,双肩失衡组锁骨角(clavicular angle,CA)、锁骨轮廓角度差(clavicular contour angle difference,CCAD)均高于双肩平衡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2年后RSH、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CA及T1倾斜角均显著改善,双肩平衡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双肩失衡患者治疗后RSH与治疗前CA及CCAD呈显著正相关(r=0.896、0.882,P<0.05),与上胸弯柔韧度呈显著负相关(r=-702,P<0.05);治疗后RSH变化与CA变化、上胸弯角度变化、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角度变化、主胸弯矫正率呈显著正相关(r=0.906、0.644、0.708、0.815、0.878,P<0.05)。Risser征>3、初发Cobb角≥35°及椎体旋转度≥Ⅲ度是患者支具治疗后双肩失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经支具治疗后RSH、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CA及T1倾斜角均显著改善,Risser征、初发Cobb角及椎体旋转度是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双肩失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肩平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肩部失平衡的美学评估特征及其评价标准探析
5
作者 唐烨 蒋林 +2 位作者 蒋成明 王惟达 周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肩部失平衡的美学评估特征,并分析其评价标准。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背部照片,同期选取5...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肩部失平衡的美学评估特征,并分析其评价标准。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背部照片,同期选取50名观察者对这些背部照片的肩部失平衡情况作出接受或者不接受评价;一名独立研究员将AIS患者背部照片划分为颈部、肩部以及腋窝3个区域,并测量出9个可能影响躯干肩部失平衡的美学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数据的显著性。结果:50名观察者对48张背部照片的评价中,一致性≥80%的有31例(64.58%),其中19例(61.29%)评价为肩部失平衡,12例(38.71%)评价为肩部平衡。19例肩部失平衡组患者的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底角、斜方肌角度差、肩水平角、腋窝皱襞角、肩胛角及手臂宽度比值均P<0.05,截断值分别为7.35°、8.43°、4.68°、7.63°、7.01°及0.43。12例肩部平衡组患者ROC曲线分析显示:腋窝皱襞角、肩胛角及手臂宽度比值均P<0.05,截断值分别为3.98°、3.81°及0.39。结论:AIS患者背侧照片的颈部、肩部及腋窝3个区域中颈底角、斜方肌角度差、肩水平角、腋窝皱襞角、肩胛角及手臂宽度比值6个变量可作为评估AIS患者肩部失平衡的美学特征变量,腋窝皱襞角、肩胛角及手臂宽度比值3个变量可作为评估AIS患者肩部平衡的美学特征变量,并且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特定的截断值来界限美学上的接受与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部失平衡 美学评估特征 评价标准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毫火针在肩周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段湘波 宋孟雪 陈彦云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94-95,98,共3页
目的:研究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毫火针在肩周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郑州和康医院门诊接受针灸的诊断为肩周炎患者68例,以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超短波加中频脉冲治疗,对... 目的:研究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毫火针在肩周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郑州和康医院门诊接受针灸的诊断为肩周炎患者68例,以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超短波加中频脉冲治疗,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比对照组的80.65%高(P<0.05);治疗后,两组简化版麦吉尔痛问卷(SF-MPQ)评分均降低,而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SF-MPQ分值比对照组低,CMS分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毫火针在肩周炎患者康复过程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活动,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毫火针 痛穴平衡针法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铃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11-115,共5页
目的:分析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 目的:分析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肩部窜痛、肩部伴有沉重感及畏风恶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的前屈、内旋、外旋及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中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能减轻症状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寒湿痹阻 痛穴平衡针法 运动留针法 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男15例,女81例;年龄10~18岁,平均14.5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随访22~68个月,平均42.2个月。根据术后肩部平衡情况,将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和肩部失平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肩部失平衡患者17例,发生率为17.7%。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与术后肩部失平衡相关的3个独立因素为:术前锁骨角(OR=1.873,P=0.018)、术前主胸弯Cobb角(OR=2.222,P=0.028)和术后主胸弯Cobb角(OR=0.483,P=0.039)。其中锁骨角和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危险因素,术前锁骨角的正值越大,主胸弯角度越大,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性越大;术后主胸弯Cobb角为保护因素,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较大时,能相对避免肩部失平衡的发生。结论:术前锁骨角为正性倾斜、主胸弯角度较大和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过小可能是AIS患者主胸弯矫正后肩部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冠状面平衡 平衡 三维矫形
下载PDF
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合并肩部失平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旭 陈忠辉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钱邦平 朱泽章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初次手术年龄5.0±3.4岁(3~10岁),撑开间隔时间为6~12个月,随访3年以上。比较初次术前、初次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顶椎偏移、喙突高度差(coracoid height difference,CHD)、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锁骨倾斜角差(clavicular tilt angle difference,CTAD)和躯干偏移距离(trunk shift,TS)。结果:VEPTR术后随访56±8个月(43~70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手术46次,平均5.8次/例;共进行撑开延长手术38次,平均4.8次/例(3~6次),平均10个月行撑开延长一次。初次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82°±19°、49°±19°和52°±18°,顶椎偏移分别为48±17mm、32±12mm和36±12mm,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胸椎高度由术前13.2±2.1cm增加到术后15.0±2.2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18.3±2.4cm;T1-S1高度由术前24.3±3.7cm增加到术后27.8±4.8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33.8±5.1cm。CHD初次术前为25±5mm,初次术后减至19±6mm(P=0.001),末次随访时为11±4mm(P〈0.001)。CA、CTAD初次术前分别为9°±2°和13°±4°,初次术后分别降低为6°±4°和11°±4°(P〈0.05),末次随访时则分别降低至5°±4°和9°±4°(P〈0.05)。术前的CHD与T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16,P〈0.05)。TS初次术前为31±13mm,初次术后减至14±7mm(P=0.011),末次随访时为16±7mm(P=0.007)。结论:VEPTR技术作为一种非融合性矫形技术,依靠纵向撑开力可有效控制EOS患者主弯畸形的进展,维持脊柱的生长,还可促进肩部平衡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 平衡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角与CSH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自发性矫正 冠状面平衡 平衡
下载PDF
选择性胸弯融合治疗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军 邱勇 +3 位作者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3或以下水平(部分固定或不固定上胸弯)。计算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平衡,即肩关节影像学高度(RSH)>1 cm的发生率。分析术后RSH与术前影像学指标,包括T1倾斜角、锁骨角、术前RSH、上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主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手术前后RSH的变化与上胸弯、主胸弯Cobb角的变化及矫正率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衡平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7%。相关分析显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胸弯的变化及矫正率与RSH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结论:Lenke 2型AIS患者并不是融合上胸弯的绝对指征。选择性融合胸弯时,主胸弯的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上胸弯 关节影像学高度 关节平衡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肩部失平衡的临床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春鸿 李明 +4 位作者 戴炳华 刘洋 许明 宋元进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76-581,共6页
目的:对不同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患者肩部失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避免肩部失平衡的融合节段选择方案。方法:对137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的肩部平衡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 目的:对不同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患者肩部失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避免肩部失平衡的融合节段选择方案。方法:对137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的肩部平衡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可能影响肩部平衡的因素(上胸椎侧凸情况、各个侧凸间相互平衡情况及主侧凸角度大小)将患者的Lenke分型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分析各因素及手术融合方式对肩部平衡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肩部失平衡的病例71例;其中显著肩部失平衡22例;重度肩部失平衡10例,均为Lenke1型及Lenke2型。这些患者均存在较大角度的上胸椎侧凸(非结构性或结构性)。术后6例显著肩部失平衡。其中Lenke1型第一类型1例,Lenke2型第一类型1例,Lenke2型第三类型4例,手术方式均为选择性融合。对Lenke2型第二类型进行双侧凸融合,术后肩部失平衡改善。结论:术前肩部不平衡主要为Lenke1型及Lenke2型患者。上胸椎侧凸畸形对肩部平衡产生关键性影响。对Lenke2型第二及第三类型不建议行选择性融合,对Lenke2型第一类型进行选择性融合时应避免过度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分型 部失平衡 上胸椎侧凸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符海燕 刘建浩 +1 位作者 郑全成 朱金莉 《四川中医》 2021年第7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留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痛穴平衡针法... 目的:观察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留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MBI指数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TGF-β1、PGE2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GF-β1、PGE2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Constant-Murley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肌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MBI指数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指数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血清TGF-β1、PGE2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穴平衡针法 运动留针法 寒湿痹阻型周炎 临床疗效 血清TGF-β1、PGE2水平
下载PDF
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内肩自发性平衡6个月观察
14
作者 马树伟 吴继功 +5 位作者 霍丽涛 王加旭 高博 刘晓明 陈志明 黄世博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短期内肩自发性平衡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行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 目的观察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短期内肩自发性平衡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行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AIS的21例病人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影像学肩高、锁骨角,并采用T1倾斜角和颈椎轴线角评价内肩自发性平衡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1平衡2例(9.52%,2/21),术后即刻6例(28.57%,6/21),术后6个月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时达到T1平衡的比例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部平衡3例(14.29%,3/21),术后即刻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17例(80.95%,17/21),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的颈部平衡比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nke 1、2型AIS病人矫形术后内肩平衡(尤其是T1平衡性)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 肩平衡
下载PDF
苎麻驳领服装前肩部平衡的结构分析
15
作者 伍魏 《麻纺织技术》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本文立足人体结构及立体裁剪实践,从结构上剖析了苎麻驳领服装前肩部产生链状弊病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苎麻西装前肩部平衡的方案,对苎麻服装的生产和发展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构分析 西装 苎麻织物 驳领服装 平衡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左传兵 郭爽 +1 位作者 刘永富 邱志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M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GF-β1和PGE 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1);治疗前两组压痛、活动受限和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多(P<0.01);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多(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前屈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血清TGF-β1和PGE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GF-β1和PGE 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肩周炎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穴平衡针法 温针灸 寒湿痹阻型周炎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46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玉欣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3期95-95,101,共2页
目的:对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科的4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肩痛穴平衡针灸;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每日针灸1次,4周为... 目的:对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科的4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肩痛穴平衡针灸;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每日针灸1次,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不仅疗效显著,且痛苦小、针灸穴位少、操作简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穴平衡针灸 偏瘫性关节周围炎 疼痛
下载PDF
影响重度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患者肩部失衡的相关因素
18
作者 何小元 陈涛 +5 位作者 何贤波 李国军 杨雪健 黄涛 孟志斌 陈焕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27-1334,共8页
目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重度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后解剖参数的变化与患者术后肩部失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重度AIS患者术中矫正程度对术后患者发生肩部失衡的影响。方法:本研... 目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重度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后解剖参数的变化与患者术后肩部失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重度AIS患者术中矫正程度对术后患者发生肩部失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60例在我院行经后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治疗的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依据术后锁骨角绝对值是否>2°,将所有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及肩部失衡组,每组各30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主胸弯(ain thoracic curve,MTC)、上胸弯(proximal thoracic curve,PTC)、锁骨角,计算术前柔韧性、术前锁骨角、术后及末次随访矫正率。结果:两组间6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98±1.76)月。肩部平衡组上胸弯柔韧性(30.21±2.17)%、上胸弯矫正率(64.50±6.10)%及术后PTC与术后MTC的矫正率比值(0.77±0.85)显著大于肩部失衡组的(27.50±3.61)%、(55.42±1.67)%及(0.67±0.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1)。而肩部失衡组术后上胸弯Cobb(10.60±1.89)°及术后PTC与术后MTC Cobb角比值(0.86±0.20)却大于肩部平衡组的(8.17±1.32)°、(0.72±0.21)(P<0.01,P=0.009)。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上胸弯矫正率是影响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上胸弯矫正率是影响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术后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因此,术中术者对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主胸弯矫正时需要对上胸弯的矫正加以重视,避免术后出现肩部失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平衡 部失衡 手术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梓瑜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0期2921-2923,共3页
目的探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2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针灸治疗... 目的探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2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活动、主动活动范围及外展肌力、疼痛等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应用肩痛穴平衡针灸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性关节周围炎 痛穴平衡针灸 临床效果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对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预后的改善分析
20
作者 张克旭 《智慧健康》 202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对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预后的改善价值和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2021年6月选择72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展开分析,严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肩痛穴平衡针灸)和对照组(常规针灸),各36例,治疗... 目的分析探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对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预后的改善价值和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2021年6月选择72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展开分析,严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肩痛穴平衡针灸)和对照组(常规针灸),各36例,治疗1个月后针对VAS、ADL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四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和ADL、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但ADL及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7/36),综合比较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实施肩痛穴平衡针灸进行治疗较之常规针灸而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穴平衡针灸 生活质量 偏瘫性关节周围炎 疼痛感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