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文武 张婷婷 +3 位作者 文宇坤 俞旭华 徐佳骏 王世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评价高气压暴露对肱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高气压暴露前相比,高气压暴露后肱动脉直径呈下降趋势(P>0.05),RI和FMD稍有升高(P>0.05),而SPV下降(P<0.05)。结论40 m高压空气暴露可导致肱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但对肱动脉的功能影响较小,FMD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员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 肱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预防性限流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珏 郑烜 +2 位作者 朱亚瑾 祝国宁 陆明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31,共9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对术后高流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所有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建立肱动脉-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对术后高流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所有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建立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的患者资料。其中43例在术中使用血管缝线于吻合口近旁的静脉上套一个4~5 mm的线圈作为限流环(限流组),42例未使用上述限流环(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血透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动静脉内瘘动脉瘤、血栓、流量过高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吻合口旁1 cm内静脉狭窄、头静脉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吻合口附近静脉血管内径以及内瘘的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限流环对术后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超声结果显示,限流组术后3个月限流环部位的血管内径为(3.7±0.6)mm,小于同期对照组吻合口旁静脉最小部位的内径(4.1±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与对照组比较,限流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均减少(均P<0.05);术后6、12、24个月时初级通畅率和辅助初级通畅率均增加(均P<0.05),但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3个月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限流环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或P<0.05);使用限流环与6、12个月吻合口内径、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以及与头静脉弓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可以限制吻合口径和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头静脉弓狭窄、高血流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使动静脉内瘘有更高的初级通畅率,延长了内瘘的再次干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头静脉内瘘 限流环 并发症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真性肱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裴雅楠 李志勇 周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临床工作中的外周动脉瘤绝大多数为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多见于腘动脉,真性肱动脉瘤的发病率低,仅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17%,目前只有少数病例报道。真性肱动脉瘤是指肱动脉管壁病变,弹性减低,结构薄弱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但近端... 临床工作中的外周动脉瘤绝大多数为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多见于腘动脉,真性肱动脉瘤的发病率低,仅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17%,目前只有少数病例报道。真性肱动脉瘤是指肱动脉管壁病变,弹性减低,结构薄弱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但近端或远端动脉内径均正常,多为特发性,其瘤壁完整,保留血管壁各层结构,即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手术
下载PDF
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宋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BCRL,分为...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BCRL,分为BCRL组(n=42)和非BCRL组(n=89)。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超声测量并获取腋动脉和肱动脉RI、PI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CRL组腋动脉和肱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ISL分期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肱动脉、腋动脉超声参数对BCRL的预测价值。结果:BCRL组腋动脉PI、RI值和肱动脉PI值显著低于非BC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RL组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与ISL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放疗是老年乳腺癌患者发生BCR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预测BCR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95%CI:0.554~0.787)、0.738(95%CI:0.673~0.896)、0.711(95%CI:0.601~0.821),其中腋动脉PI预测BCRL的AUC最高(P<0.001)。结论: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与BCRL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以腋动脉PI最佳诊断临界值2.8作为BCRL的评估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BCRL快速筛查和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 动脉 肱动脉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联合血清磷脂酰丝氨酸1磷酸盐预测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5
作者 田茂伦 肖红 程叶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75-79,95,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血清磷脂酰丝氨酸1磷酸盐(S1P)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血清磷脂酰丝氨酸1磷酸盐(S1P)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0名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受试者肱动脉FMD,检测两组血清S1P水平。分析FMD、S1P与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以及FMD、S1P评估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诊断效能,分析FMD和S1P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评分(VEF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MD(4.21±1.63)和S1P(0.82±0.24)及VEFS(0.42±0.15)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35±2.15,1.28±0.32,0.78±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13.56、-17.32,P<0.05),且病例组FMD和S1P水平与VEFS呈显著正相关(r=0.62、0.58,P<0.01),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5、-0.51,P<0.01)。FMD和S1P水平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单因素指标,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82,灵敏度分别为74.0%和77.0%,特异度分别为78.0%和75.0%。FMD和S1P联合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多因素指标,其AUC为0.90,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7.0%。结论:高频超声评估肱动脉FMD联合血清S1P水平可以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于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肱动脉 磷脂酰丝氨酸1磷酸盐 脓毒症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昊 王乐丰 +5 位作者 何冀芳 徐琳 王红石 李惟铭 徐立 夏昆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肱动脉途径
下载PDF
双肱动脉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幸 夏春波 +2 位作者 兰羚元 杨展 程先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4,共1页
作者在解剖1例男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和肌皮神经异常,现报道如下:①变异肱动脉为2支,自大圆肌下缘约2.3cm处分出,第1支肱动脉起点外径为2.9 mm,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肱动脉 皮神经异常 右侧肱动脉 二头肌 大圆肌
下载PDF
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瑞芳 董献红 +3 位作者 周素凤 李东亮 张合喜 张明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调查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有无差异 ,为大学生体检及临床血压测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校 98、99年级本科学生共 40 8人 ,其中男 2 2 0人 ,女 188人。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GB30 5 3-93汞柱台式血压计 ,按标... 目的 :调查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有无差异 ,为大学生体检及临床血压测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校 98、99年级本科学生共 40 8人 ,其中男 2 2 0人 ,女 188人。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GB30 5 3-93汞柱台式血压计 ,按标准方法固定专人测量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结果 :将测得的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的数值通过χ2 检验、t检验和配对资料t检验 ,其P值均大于 0 0 5。结论 :左右侧肱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血压 对比分析 左侧肱动脉 右侧肱动脉
下载PDF
桡动脉和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效果比较分析
9
作者 赵勃 贡惠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8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桡动脉与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胸外科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通过桡动脉采集动脉... 目的:分析比较桡动脉与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胸外科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通过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观察组通过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比较两组首次采集成功、并发症发生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采集成功率和误入静脉率高于对照组;在疼痛感受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和肱动脉均可用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但通过肱动脉采集误入静脉率和疼痛程度较高,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非抢救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优先考虑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肱动脉 动脉血气分析 样本采集
下载PDF
双干型肱动脉变异2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梁 霍东升 罗永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在尸体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双干型臂动脉干变异2例,报道如下,供影像学和临床外科学提供参考。 变异1:中年男性尸体左上肢腋动脉在胸小肌下缘处发出浅肱动脉,主干延续为深肱动脉,深肱动脉起始处(背阔肌下缘)外径为5.1mm。
关键词 肱动脉变异 双干型 临床外科学 操作过程 尸体解剖 肱动脉 男性尸体 动脉
下载PDF
双肱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斌 吕诚 刘德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393,共1页
关键词 肱动脉 上肢 肱动脉变异
下载PDF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20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英忠 王风 +2 位作者 徐广马 刘伶 林虹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1期2112-2113,共2页
目的 :观察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 (CA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经肱动脉途径共对 2 0 3例患者行CAG ,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 5 0 0例患者比较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冠状... 目的 :观察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 (CA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经肱动脉途径共对 2 0 3例患者行CAG ,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 5 0 0例患者比较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时间、X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8 5 %和 10 0 % ,X光透视时间为 (6 5± 3 5 )min和(5 9± 3 6 )min ,并发症发生率为 1 4 8%和 5 2 %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31 5± 16 2 )min和 (30 2± 15 7)min。两组手术成功率 ,X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肱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 (P <0 0 1)。结论 :经肱动脉行CAG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观察 安全性 可靠性 肱动脉
下载PDF
超声评价川崎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大剂量VitC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永林 邓又斌 +1 位作者 常青 向慧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lowmediatedvasodilation,FMD),观察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并对照大剂量VitC治疗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以探讨VitC对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lowmediatedvasodilation,FMD),观察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并对照大剂量VitC治疗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以探讨VitC对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超声评价28例急性期及21例恢复期川崎病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并观察KD患者应用大剂量VitC静脉滴注前、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FMD%)的变化。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肱动脉F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大剂量VitC静滴后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静滴前(P均<0·0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较健康儿童低,提示川崎病患儿存在着显著的持续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剂量抗氧化剂VitC对KD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内皮功能 VITC 肱动脉 大剂量VITC 肱动脉内皮功能 川崎病 治疗作用 超声评价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高分辨力超声检测 disease
下载PDF
推移法行肱动脉穿刺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覃红桂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71-317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肱动脉穿刺 老年病人 围术期 人工髓关节置换术 肱动脉采血 血气分析 静脉采血
下载PDF
双侧盆位肾伴左侧双肱动脉1例
15
作者 杨志甫 杜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3,349,共2页
关键词 肱动脉 左侧 盆位 双侧 成人尸体 肱动脉变异 实验操作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被引量:14
16
作者 田蜜 林萍 +3 位作者 赵洋 邵宁宁 朱宁 王立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率。方法:将102例EH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年为A组,病程>5年为B组,正常对照组52例,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 目的: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率。方法:将102例EH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年为A组,病程>5年为B组,正常对照组52例,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情况,并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A组EDD低于对照组(P<0.01),B组TC、TG、LDL及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对照组,而EDD减低(P<0.05),A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B组中IMT与LDL、病程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6,P<0.01),EDD与LDL、病程、IMT呈负相关(r=-0.681,P<0.05;r=-0.591,P<0.05;r=-0.673,P<0.05)。结论:EDD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EH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LDL升高、IMT增厚与病程延长及EDD降低关系密切,这些结果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LDL升高,动脉内皮功能逐渐减退,进一步导致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EDD可以作为EH患者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肱动脉 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莉君 吕清 +5 位作者 王新房 王静 贺林 黄君红 段利科 丁灵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DM组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低于对照组(P<0.01,P<0.05)。T2DM组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T2DM患者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糖尿病 2型 动脉 肱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内皮素1、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俊 罗开良 +6 位作者 刘增长 殷耀辉 佘强 淡学川 邓昌明 胡容 吕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 ,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 ,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IMT增厚 ,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亦增大 ,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粥样斑块 1、 2、3级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高于粥样斑块 0级 (P <0 0 5 )。加压充血后 ,肱动脉管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low MD)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 -0 62 7、 -0 693 (P <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肱动脉 内皮功能 内皮素l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健 邹英华 +4 位作者 宋莉 杨敏 王超 吕永兴 佟小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总结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价后决定采用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时,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分别使用猪尾导管及长鞘... 目的探讨总结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价后决定采用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时,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分别使用猪尾导管及长鞘定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8例患者全部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均成功实施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7例采用长鞘定位技术,1例体型较大者采用猪尾导管定位技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经过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对于传统股动脉入路困难或无法经股动脉操作的情况,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狭窄 肱动脉 支架置入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肱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PCI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虞准 彭晓玲 +7 位作者 胡春华 田小园 廖志勇 衣为民 王涓 夏志崎 刘幼文 彭长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17-1418,共2页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PCI术 肱动脉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