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5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热奄包联合隔姜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胡杏娟 邱健行 +4 位作者 戈焰 张伦 高春凤 陈妙燕 彭伟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8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联合隔姜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80例明确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联合隔姜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80例明确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隔姜灸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该病内科基础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两组躯体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隔姜灸干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 隔姜灸 脾胃虚寒 胃脘痛
下载PDF
肝胃不和胃脘痛辨治经验
2
作者 周永学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41-1244,共4页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中,肝胃不和是导致胃脘痛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导致气滞、气郁、化火、克脾等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之通...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中,肝胃不和是导致胃脘痛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导致气滞、气郁、化火、克脾等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之通降,形成肝病及胃或肝胃同病,均可导致胃脘痛。笔者根据肝胃不和的临床表现将肝胃不和病机归纳总结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肝郁化火、肝胃郁热,肝郁气滞、肝胃阴虚,肝胃气滞、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胃失和降,胆胃不和、气逆不降,胆胃郁热、痰湿中阻7个证型。现就肝胃不和辨证和治法方药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临床辨治胃脘痛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肝气郁结 肝胆郁热 脾气虚弱 胃失和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黄燕凤 梁国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 目的:分析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和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肠激素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胃肠激素和EGF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胃肠激素和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四君子汤 胃脘痛 肝胃气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名中医治疗胃脘痛经验概述
4
作者 李敏 李凌菀 麻春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显著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代名中医拥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胃脘痛更有其独到见解,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指导临床颇为有益。通过检索近5年名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相... 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显著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代名中医拥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胃脘痛更有其独到见解,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指导临床颇为有益。通过检索近5年名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相关文献的方法并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胃脘痛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中医药治疗 名中医
下载PDF
自拟胃安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价值分析
5
作者 李子全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胃安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方案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胃安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胃安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胃动素(MT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低于对照组,SS、MT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痛、胃灼烧、食欲不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灼烧、食欲不振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拟胃安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疗效显著,用药后起效速度快,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胃肠激素水平调节效果明显,可促进病情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 胃脘痛 自拟胃安汤 胃肠激素 安全性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临床研究
6
作者 朱欧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99-0102,共4页
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50例肝郁气滞型胃脘痛患者设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基于数字表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不同干预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共计25例);观察组(... 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50例肝郁气滞型胃脘痛患者设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基于数字表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不同干预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共计25例);观察组(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共计25例)。从多方面评析实际效果。结果 (1)观察组治疗方案获取疗效和对照组治疗方案获取疗效进行对比呈更高显示(P<0.05)。(2)观察组在嗳气、胃脘痛、反酸、腹胀等不良症状缓解用时上均短于对照组各症状缓解用时,(P<0.05)。(3)治疗前、后两组在炎性因子检测结果上均发生了较大转变,其检测值结果表明观察组更低,而对照组较高(P<0.05)。(4)观察组用药后病患反映出不良反应情况较少,而对照组用药后反映出不良反应情况较多(P<0.05)。(5)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随访后,观察组出现病情复发情况较少,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呈更低显示(P<0.05)。结论 肝郁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接受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干预后疗效十分凸显,不良症状经过治疗后快速减轻,机体炎症缓解的同时,不会诱发各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对病情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复发情况也明显减少,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气滞型胃脘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林采玥 林惠 +6 位作者 冼思彤 林辰 韦丽丽 周玲瑶 刘木青 黄光田 李金溢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壮医药...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疼痛、胀满、纳呆及喜温喜按)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疼痛、胀满、纳呆)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胃炎 壮医药线点灸 针刺疗法 脾胃虚寒型
下载PDF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桑子淇 王汉 +4 位作者 刘玉茹 叶桐 张炜崧 孙鹏 刘铁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5-551,共7页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病因繁多,病机复杂且治疗方法不一,病情易反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病的西医疗法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本文通...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病因繁多,病机复杂且治疗方法不一,病情易反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病的西医疗法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本文通过从经典方、自拟方、药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医治疗胃脘痛注重中焦升降平衡,主要从疏肝、导滞、温中等方向入手;临床多数医家使用经典方或自拟方进行治疗,首选的基础方为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通过对方剂中的药对分析,发现延胡索、川楝子和白芍的使用频次最高,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均具有镇痛作用。中医针灸、推拿等外治法,针药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胃脘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肝胃体用分治探析叶天士治疗胃脘痛(肝胃不和型)之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若涵 陈港金 +1 位作者 李妍佳 汪红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认识独到、治法井然,尤其重视肝木克犯胃土的因素,强调“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等。已有医家对叶氏治疗肝气犯胃证或胃脘痛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但侧重于对用药数据...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认识独到、治法井然,尤其重视肝木克犯胃土的因素,强调“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等。已有医家对叶氏治疗肝气犯胃证或胃脘痛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但侧重于对用药数据的分析,理论方面的论述篇幅相对较短、内容涵盖不全面。故通过对叶氏胃脘痛、木乘土医案的研读,提出叶氏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治疗特色——强调从肝胃之体用分治。具体表现在:(1)胃之体用方面,强调脾胃分治,认为“胃腑以通为补”,反对芪术壅补,擅仿大半夏汤之法通降阳明;他提出肝气裹挟阴浊上逆,是导致胃脘痛急性发作的关键,即急则治其标;而当胃体不足时,宜用味薄药物清养胃阴,以平肝木之侮,最忌辛香温燥耗散胃体。(2)肝之体用方面,叶氏擅用金铃子散清泄肝经气血分郁火;擅用桑叶、丹皮清透肝经风火、两和气血;若下焦肝肾阴亏影响胃腑,则重在填补下焦,甚则应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若久病入络,叶氏则强调运用辛润入血通络之品疏通络脉郁滞。总之,叶氏擅长应用养肝体以平郁逆、和胃降痰、扶土制肝、寒热并用等方法,临证经验丰富、见解老道,针对其治疗特色进行阐述,以期对指导现今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胃脘痛 体用关系 肝气犯胃
下载PDF
虎符铜砭刮痧干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婷婷 段玉薇 +3 位作者 王楠 赵璞 李梦荷 费景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干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肝胃不和型胃脘部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即口服奥美...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干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肝胃不和型胃脘部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即口服奥美拉唑及中药,治疗组加用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GIQLI)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HAMA,GIQLI得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患者得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干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 胃脘痛 虎符铜砭刮痧 慢性胃炎
下载PDF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坚 朱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疗的29例作为单一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单一组的68.97%(20/29)(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一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单一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28/29),高于单一组的72.41%(21/29)(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较仅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证 腹部穴位按摩 隔姜灸护理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李生财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漆利红 李生财 赵世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1期36-40,共5页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疾病,寒邪客胃型为胃脘痛较常见的证型。多因贪凉饮冷或感受寒邪诱发,临床以胃脘部冷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嗳气打嗝、呃逆、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属于现代...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疾病,寒邪客胃型为胃脘痛较常见的证型。多因贪凉饮冷或感受寒邪诱发,临床以胃脘部冷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嗳气打嗝、呃逆、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属于现代医学受凉或者进食生冷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急性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疾病的范畴。李生财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认为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以寒邪凝滞为主,与气机异常密切相关,迁延日久易于导致寒邪化热,寒热失调,脾胃损伤。治疗本病以“寒留则气凝”为指导思想,以“温通”“理气”为主要治法,临证以厚朴、枳壳、莱菔子、陈皮、半夏、干姜等药为主,注重药对的使用,疼痛多用芍药、延胡索,反酸多用浙贝母、海螵蛸,嗳气打嗝常用旋覆花、代赭石,失眠则用酸枣仁、远志等;同时注重内外治法相结合,用中药包或热盐包外敷以开通玄府、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止痛,内服则温里散寒、行气消积止痛;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外敷与内服相结合,疗效显著。本研究总结李生财主任医师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经验,并附有典型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寒邪客胃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占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4例,中医护理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常规护理组采...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4例,中医护理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效果良好率和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7.73%、86.36%和100%,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82%、40.91%和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医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护理效果和护理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整体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 气滞 胃脘痛/护理 胃脘痛/中医病机 胃脘痛/中医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消化复宁汤治疗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张怡 李艳 +4 位作者 刘丽丽 施卫兵 赵进东 张国梁 徐经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19-529,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消化复宁汤治疗浅表性胃炎(CSG)胃脘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本草图鉴数据库(HERB)搜索消化复宁汤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在Ge...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消化复宁汤治疗浅表性胃炎(CSG)胃脘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本草图鉴数据库(HERB)搜索消化复宁汤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搜索CSG的基因靶点,进而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蛋白质互作分析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绘图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再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对其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择消化复宁汤的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用AutoDockTool 1.5.6与PyMOL 2.5.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检索到消化复宁汤药物活性成分118个,靶点基因305个,浅表性胃炎疾病靶点973个,交集靶点118个;筛选出核心靶点21个,分别为IL-1β、ALB、IL-6、Akt1、TNF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消化复宁汤治疗CSG主要涉及炎症、药物反应,细胞生长凋亡等;KEGG通路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的通路有癌症与糖尿病并发症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消化复宁汤中各种药物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CSG,为进一步研究CSG胃脘痛治疗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 胃脘痛 消化复宁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艾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国威 王树东 《中医康复》 2024年第9期58-62,共5页
胃脘痛是上腹胃脘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发现艾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更优,这种内外同治之法的优势在于艾灸增强了汤药的温通功效,汤药补充了艾灸通络行气的作用。本文... 胃脘痛是上腹胃脘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发现艾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更优,这种内外同治之法的优势在于艾灸增强了汤药的温通功效,汤药补充了艾灸通络行气的作用。本文从艾灸、中药汤剂及二者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 艾灸 中药汤剂 综述
下载PDF
穴位贴敷与隔姜灸联合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周静 张桂萍 朱小芬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86-188,194,共4页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与隔姜灸联合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12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1)患者接受穴位贴敷干预,研究组(n=51)患者...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与隔姜灸联合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12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1)患者接受穴位贴敷干预,研究组(n=51)患者联用隔姜灸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hronic Diseases,QLICD)-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QLICD-CG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4.31%)相比,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0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7,P<0.05)。结论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隔姜灸联合干预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保障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隔姜灸 脾胃虚弱 胃脘痛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干预
17
作者 林丽娅 吴艳如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鼎市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常规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鼎市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中医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效果、症状改善及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反酸、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评分等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在实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后,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 艾灸 脾胃虚寒型 胃脘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辨证用药规律
18
作者 张淑玲 李冰 +3 位作者 汪亚娅 刘欢 陈煜静 刘文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证型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首诊处方428首,筛选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方法对李志刚教授治疗不同...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证型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首诊处方428首,筛选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方法对李志刚教授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高频用药、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8例胃脘痛患者处方涉及244种药物,共计6 943味次,常用药物10味,以补虚药为主,解表、化湿药次之;药性以温性药居多,平性药次之;药味以甘、苦、辛居多;主要入脾、胃、肝经。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提取得到脾胃气虚证、脾胃不和证以及胃气上逆证的核心组方各4个,总结不同证型的组方规律。结论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脾胃肝同调,重在疏肝、和胃并健脾益气,兼以消食、导滞、祛邪,可为临床中医治疗胃脘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数据挖掘 名老中医 辨治经验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昼夜节律探索中西医结合辨治胃脘痛
19
作者 王浩 庞晨旭 +2 位作者 赵魁 夏雪萍 付姝菲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1期40-45,共6页
现代医学认为昼夜节律是指机体在生物钟的调控下,随外界昼夜的变化而形成的节律性机制。两千多年前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时间医学亦表明,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随着昼夜更迭而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体现了人体的... 现代医学认为昼夜节律是指机体在生物钟的调控下,随外界昼夜的变化而形成的节律性机制。两千多年前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时间医学亦表明,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随着昼夜更迭而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与节律性。胃脘痛也称胃痛,以脘腹部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是中医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脾胃系病证之一,其发病与转归存在昼夜节律性。移行性复合运动是指清醒空腹状态下胃肠出现静息与收缩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运动,该运动的夜间活动强度明显弱于白天。联系中医营卫理论,发现这与中医理论中卫气“夜伏昼出”的循行规律不谋而合。且进一步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采用中医经典方加减联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理论的框架,在胃肠道昼夜节律理论的指导下,于辰、巳时用药,通过借助辰、巳时脾胃气血灌注的有利时机,协调气血阴阳,能够加速药物循经布散周身,更好地促进药物吸收。同时在夜间采取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措施缓解疼痛,并辅以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艾灸与按摩,更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因此,以昼夜节律为切入点,将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生物节律相结合,能够为中西医结合辨治胃脘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时间医学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探析
20
作者 陈加新 郭光玲 +1 位作者 邱啸 魏凤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42-146,共5页
总结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认为胃脘痛病机是气机失调,复气机之关键应以调气为本,调气应主在脏腑脾胃但不离肝胆。胃脘痛之治以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协调为用,或因乙木己土不升,肝脾左旋失职,虚证俱多,以疏肝健... 总结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认为胃脘痛病机是气机失调,复气机之关键应以调气为本,调气应主在脏腑脾胃但不离肝胆。胃脘痛之治以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协调为用,或因乙木己土不升,肝脾左旋失职,虚证俱多,以疏肝健脾为主;或因甲木戊土不降,胆胃右转失司,多为实证,治以利胆降气和胃为先;或因肝脾不升胆胃不降,当肝脾胆胃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气机失调 气机升降 调气 肝脾左旋 胆胃右转 张珍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