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胸痛的近期疗效
1
作者 李丽梅 刘晓东 +4 位作者 刘婷婷 刘悦 徐幼苗 赵健鑫 张志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意识,特别是当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应高度怀疑颈源性胸痛,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4]。颈源性胸痛(cervicogenic chest pain)又称颈心综合征、假性心绞痛、颈源性心脏病,是与颈椎病相关的非典型性前胸部疼痛并伴有颈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但源于颈椎间盘退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胸痛 颈心综合征 颈椎间盘退变 颈源性胸痛 临床医师 就诊原因 颈部功能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2
作者 屈婷婷 曹乐 +5 位作者 李雅楠 陈丽虹 樊钢练 程燕南 郭银霞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vs. 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一站式胸痛三联CTA 腹主动脉CTA 检查流程
下载PDF
一键胸痛套餐包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陈群 黄自成 +1 位作者 蒋辰芳 周卜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一键胸痛套餐包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5月—2023年4月通过一键胸痛套餐包为核心的胸痛全流程绿色通道重塑的急性胸痛患者为实验组(n=196),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通过原有的绿色通道流程入抢救室的急性胸痛... 目的 探讨一键胸痛套餐包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5月—2023年4月通过一键胸痛套餐包为核心的胸痛全流程绿色通道重塑的急性胸痛患者为实验组(n=196),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通过原有的绿色通道流程入抢救室的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n=170),比较两组急性胸痛患者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在急诊科抢救室滞留时间、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胸痛诊断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显著缩短,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明显增加(P<0.001)。结论 一键胸痛套餐包为核心的胸痛全流程绿色通道,能够减少明确诊断所需时间,缩短在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键胸痛套餐包 急性胸痛 诊断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薇 刘薇 +6 位作者 汤东三 谢小华 皮玲丽 齐楚怡 王亚娟 李玉萌 成守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通过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胸痛智能化平台管理小组,将院前急救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融为一体,... 目的通过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胸痛智能化平台管理小组,将院前急救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融为一体,构建胸痛智能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与护理。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以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6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效率及预后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后,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进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入门至造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可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智能化平台 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症护理
下载PDF
从创新扩散视角看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虎峰 张昱 +2 位作者 张琪 袁源 段蔷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本研究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胸痛中心扩散影响因素,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国内地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2014-2022年胸痛中心面板数据,以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为基本模型,创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 目的:本研究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胸痛中心扩散影响因素,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国内地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2014-2022年胸痛中心面板数据,以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为基本模型,创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结果: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结果保持一致。公众需求没有对胸痛中心采用率产生显著影响,政策支持、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均对胸痛中心采用率产生正向影响。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服务创新扩散存在邻近效应。结论:建议市县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胸痛中心建设予以政策支持。采取输送技术、结对帮扶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胸痛中心建设成功率。通过学术会议、交流培训等方式改善农村地区学术信息滞后、信息茧房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创新扩散 健康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胸痛发作时床边即时检测心肌钙蛋白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6
作者 陈国军 周天恩 +3 位作者 刘宏锋 彭丽娜 姜骏 谢春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26-2332,共7页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出现胸痛症状的6024例患者。在入院时测量了POCT-cTnT和中心实验室cTnI水平。通过按时间窗口划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评估POCT-cTnT在诊断AMI时的准确性。结果总体而言,POCT-cTnT诊断AMI的AUC为0.826(95%CI:0.816~0.8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1%和86.26%。根据胸痛发作的时间进行区间分组(<3 h、3~6 h、6~12 h、12~24 h、24~72 h和≥72 h),6~12 h以后的分组AUC值分别为0.918、0.928、0.920和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要高于6 h时以内的组(P<0.001);根据胸痛发作时间点进行分组,≥8 h组的AUC为0.921,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98.1%和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0.11,其AUC高于≥3 h、≥2 h、≥1 h和overall组(P<0.05),而与≥4 h以后的各时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间对单次检测POCT-cTnT诊断AMI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结合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可能提高其诊断或排除AMI的可靠性。在胸痛发作4 h后,单次POCT-cTnT检测能可靠地诊断或排除AMI;当胸痛发作8 h后,其诊断或排除AMI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洁 宋东丽 +8 位作者 刘胜囡 崔维凯 王玉婷 王怡帆 边圆 尹心心 蒋丽军 王甲莉 陈玉国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63-1567,共5页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各有不同。本文对目前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早期风险评估 急诊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痛中心护理...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痛中心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急救相关指标(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水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应用于ACI患者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急救满意度,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胸痛中心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护理管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情景模拟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急性胸痛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叶宁 刘世洁 +3 位作者 庞城锴 康雨苗 余文军 郑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9月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有急诊医学“急性胸痛”课程的288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两个班为观察组(145名),另...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9月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有急诊医学“急性胸痛”课程的288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两个班为观察组(145名),另两个班为对照组(1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及考试测评的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课后小测验考核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兴趣、知识理解、急诊思维、鉴别判断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应急能力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评价上,分数最高的是学习兴趣(9.57±0.68)分,其次是急诊思维(9.50±0.69)分。结论基于情景模拟的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急性胸痛”课程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医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可在急诊本科教学课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 急诊医学 急性胸痛 本科课程
下载PDF
虚弱与胸痛不适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王先艳 张哲 +2 位作者 任继刚 郭金莲 雷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虚弱和胸痛不适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双向孟德尔随机研究虚弱与胸痛不适的因果关系,并采用Weighted-median、MR-Egger和IVW方法估计因果关系及其稳健性。此外进... 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虚弱和胸痛不适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双向孟德尔随机研究虚弱与胸痛不适的因果关系,并采用Weighted-median、MR-Egger和IVW方法估计因果关系及其稳健性。此外进行包括Cochran's Q检验、MR-PRESSO、MR-Egger截距检验和leave-one-out分析在内的敏感性分析,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基因预测的虚弱和胸痛不适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以虚弱为暴露,胸痛不适为结局,虚弱与胸痛不适之间呈负性因果关系(OR=0.89,95%CI 0.88~0.90,P<0.05),以胸痛不适为暴露,虚弱为结局,胸痛不适与虚弱之间也呈负性因果关系(OR=0.21,95%CI 0.12~0.35,P<0.05)。结论虚弱与胸痛不适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随着虚弱的增加,产生胸痛不适的风险降低。反之,随着胸痛不适的增加,产生虚弱的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 胸痛不适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下载PDF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对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效果的研究
11
作者 刘霞蓉 林彩霞 傅小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132-136,共5页
目的评估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9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9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接诊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比较2组患者急诊处理时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开通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时间(door to ballon,D-to-B)、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预检分诊时间[(2.2±0.5)min vs.(3.6±1.4)min]、首份心电图时间[(6.1±1.9)min vs.(8.9±2.6)min]、床旁即时检测完成时间[(21.4±3.2)min vs.(30.6±6.8)min]、急诊科停留时间[(40.2±7.6)min vs.(54.6±11.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MC-to-B[(50.4±9.3)min vs.(71.3±14.7)min]与D-to-B[(78.6±11.7)min vs.(106.9±15.4)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28.0%,P<0.05)。结论基于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可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急诊 预检分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效果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标准化治疗流程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胡彬 张伟伟 +1 位作者 崇爱国 周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91-393,共3页
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持续缺乏血液供应而出现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急性病症~([1])。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将发生心脏衰竭,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 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持续缺乏血液供应而出现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急性病症~([1])。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将发生心脏衰竭,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3])。胸痛中心标准化治疗流程在急诊工作中具有明确性和谨慎性,使急诊工作更为专业化、系统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4-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胸痛中心标准化治疗流程对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对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救治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胸痛中心标准化治疗流程 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 救治效果
下载PDF
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定时吞钡检查 24H食管PH监测 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
14
作者 李海洲 张琳 +1 位作者 王瑾 赵智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总缺血时间、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FMC2W),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的总缺血时间、S2FMC、FMC2W均短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显著提高了STEMI转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效率,降低了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胸痛中心
下载PDF
院前急救在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谢立志 陈秋虾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方案在高危胸痛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由漳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0例高危胸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方案在高危胸痛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由漳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0例高危胸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不良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病到急诊时间、发病到病情确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死亡率为8.8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9%,死亡率为3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院前急救服务可有效缩短高危胸痛患者急救时间,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胸痛 临床方案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
16
作者 凌如芳 罗柳青 袁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0-0093,共4页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对其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9月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93例(胸痛中心认证前),以2020年10月—2022年6...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对其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9月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93例(胸痛中心认证前),以2020年10月—2022年6月时间段分为观察组335例(胸痛中心认证后),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关键时间节点对比情况、预后的住院天数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认证前后实验室指标均为差异(P>0.05);观察组在关键时间节点各项指标内容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内径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ST段太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显著缩短再灌注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效果 预后影响
下载PDF
256排CT胸痛三联扫描技术的优势及临床运用
17
作者 辜娓 肖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256排CT胸痛三联扫描技术检查的优势和临床运用前景。方法回顾性收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疑似胸痛的1114例患者资料,64排CT扫描(557例)为对照组,256排CT扫描(557例)为观察组,其中按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分为A组、B组、C组,... 目的探讨256排CT胸痛三联扫描技术检查的优势和临床运用前景。方法回顾性收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疑似胸痛的1114例患者资料,64排CT扫描(557例)为对照组,256排CT扫描(557例)为观察组,其中按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分为A组、B组、C组,比较了两组在扫描条件、不同心率范围、噪声、信噪比以及辐射剂量长度乘积等方面的差异。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价。结果记录2组扫描条件、心率范围、辐射剂量CTDI、DLP及图像质量;其中对照组CTDIv为(61.1±0.18),观察组CTDIv为(23.2±4.2),两组冠脉图像质量5分者分别占25%、86.5%;4分者分别占45%、13.4%;3分者分别占15%、0.1%;1-2分者分别占15%、0%。对照组的扫描条件、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CT胸痛三联扫描迅速、高效并显著减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碘摄入量,对病人限制少,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三联扫描技术 放射性剂量 影像质量
下载PDF
1 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肺癌出血被认为肺栓塞的案例分析
18
作者 于倩倩 韩锐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本文选取1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肺癌出血被认为肺栓塞病例,旨在了解其发生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治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肺癌 肺栓塞 出血 胸痛
下载PDF
双源CT胸痛三联征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9
作者 龚志高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究双源CT胸痛三联征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3年07月之间因急性胸痛症状就诊的100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模式、胸痛三联征扫描模式进行双源CT检查,以数字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 目的探究双源CT胸痛三联征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3年07月之间因急性胸痛症状就诊的100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模式、胸痛三联征扫描模式进行双源CT检查,以数字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扫描模式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100例患者中,急性胸痛确诊率为95.00%,胸痛三联征扫描模式检出率为93.00%,诊断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6.84%、96.00%,均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三联征扫描模式的检出率(97.89%)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模式,主动脉、肺动脉的信噪比(16.08±1.24、15.10±1.11)、对比度噪声(20.98±1.67、18.23±1.52)以及辐射剂量(1.10±0.21)mSv均低于螺旋CT增强扫描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征扫描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准确率高,辐射剂量少,并可对具体病因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双源CT 胸痛三联征 诊断
下载PDF
咳嗽、胸痛就一定是肺癌吗?
20
作者 周懿明 《健康生活》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董先生去年5月因左侧胸痛伴咳嗽两周,到医院就诊。医生为董先生检查后诊断为肺癌,并建议董先生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一周后,董先生做了左上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使用药物对症治疗,身体恢复较好。董先生定期到医院复查,没有... 董先生去年5月因左侧胸痛伴咳嗽两周,到医院就诊。医生为董先生检查后诊断为肺癌,并建议董先生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一周后,董先生做了左上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使用药物对症治疗,身体恢复较好。董先生定期到医院复查,没有发现肿瘤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术 胸痛 身体恢复 对症治疗 肺癌 咳嗽 肿瘤复发转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