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疗法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剑峰 张君 +1 位作者 谭可可 庄志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的常见病,以老年人居多。KOA是一种慢行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膝关节屈曲困难或屈曲时疼痛加重。治疗方法包括功能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的常见病,以老年人居多。KOA是一种慢行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膝关节屈曲困难或屈曲时疼痛加重。治疗方法包括功能锻炼、药物治疗、针灸、物理治疗[1]、关节腔注射治疗及关节镜手术[2],严重者可行膝关节置换[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屈曲 关节置换 关节镜手术 功能锻炼 氨基葡萄糖 关节疼痛 物理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邱华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0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及研究组(应用膝...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及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失血量、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5(CCL-5)、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高于术前,血清CCL-5、IL-8及NO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CCL-5、IL-8及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中更具优势,其损伤较小,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风险,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骨关节炎 关节单髁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炎症
下载PDF
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刘娜 蔡承穆 杜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膝结合治疗组(32例)和常规针刺组(31例)。腹-膝结合组采用腹-膝结合针灸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膝结合治疗组(32例)和常规针刺组(31例)。腹-膝结合组采用腹-膝结合针灸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FPS-R评分在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FP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腹-膝结合组FPS-R评分(2.33±1.02)分低于常规针刺组的(2.98±0.81)分(P<0.05)。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WOMAC评分在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腹-膝结合组与常规针刺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腹-膝结合组WOMAC评分(29.01±12.09)分低于常规针刺组的(36.71±13.61)分(P<0.05)。结论腹-膝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结合针灸 骨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基于双下肢全长片和深度学习的骨肌建模方法对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估计精度验证
4
作者 聂涌 王俊清 李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验证利用基于双下肢全长片的骨肌建模方法建立的骨肌模型是否可以提高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估计精度。方法采用一例包含了定制膝关节假体的开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双下肢全长片以及同步的标记点轨迹、地面反作用力和在体膝关节... 目的验证利用基于双下肢全长片的骨肌建模方法建立的骨肌模型是否可以提高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估计精度。方法采用一例包含了定制膝关节假体的开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双下肢全长片以及同步的标记点轨迹、地面反作用力和在体膝关节接触力。根据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下肢全长片建模方法,利用从双下肢全长片中提取的关键解剖参数建立个性化骨肌模型。同时,采用基于表面标记点的线性缩放方法建立骨肌模型。在Open Sim软件中,分别对这两种方法建立的骨肌模型进行骨肌仿真,计算膝关节内侧和外侧接触力。采用均方根误差和峰值误差来评估骨肌仿真估计和在体测量的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之间的差异。结果相比基于表面标记点的线性缩放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双下肢全长片建模方法使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8.3%和41.3%,同时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平均峰值误差分别减少了50.0%和49.3%。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双下肢全长片建模方法可以取得比基于表面标记点的线性缩放方法更加精确的膝关节内外侧接触力估计,尤其是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标记 关节内侧 骨关节炎 深度学习 关节假体 骨肌 接触力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5
作者 真启云 苏宙 +2 位作者 瞿辉武 崔莉莉 戴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术前训练、加强止血带时间管理、冷疗管理、徒手淋巴引流管理、肌内效贴管理、康复运动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值及消肿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术后第5、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消肿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肢体肿胀 疼痛 关节功能 徒手淋巴引流 肌内效贴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徐林 杨晓峰 杨小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研究组(单髁膝关节... 目的分析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研究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各42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评分更低,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的心理评分、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较理想,能够减轻疼痛,高效改善膝关节屈膝功能,显著提高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年龄膝骨关节炎患者坐起生物力学特征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7
作者 王珂 张泽毅 +1 位作者 张力文 张美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9-2946,共8页
目的: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何种坐起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坐起运动模式,为改善患者坐起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截至2023年3月,... 目的: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何种坐起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坐起运动模式,为改善患者坐起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截至2023年3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的观察性研究,要求研究对象为膝关节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严重程度分级≥Ⅰ级的50岁以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且定期出现膝关节疼痛,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受试者进行年龄(50-60岁vs.60岁以上)及严重程度(轻中度患者vs.重度患者)亚组分析。运用Down and black改良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亚组分析确定不同年龄与严重程度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共14项随机对照试验(824例受试者)纳入Meta分析,所有纳入文献质量平均得分为76.2分,评分范围为66.7-86.7分,均达到中、高质量,具有一定代表性。Meta分析结果发现:①相比健康人,膝骨关节炎患者坐起总时长(SMD=0.92,95%CI:0.76-1.09,P<0.001)、伸展阶段时长(SMD=0.46,95%CI:0.18-0.74,P=0.001)更久;相比膝骨关节炎轻中度患者,重度患者总时长增加更明显(P<0.001),且60岁以上患者比50-60岁患者伸展阶段时长增加更明显(P=0.001)。②相比健康人,膝骨关节炎患者坐起躯干屈曲活动度(SMD=0.64,95%CI:0.37-0.91,P<0.001)更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SMD=-0.47,95%CI:-0.70至-0.24,P<0.001)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SMD=-0.32,95%CI:-0.56至-0.08,P=0.01)更小,且60岁以上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比50-60岁患者下降更明显(P<0.001)。③膝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屈曲力矩峰值(SMD=-0.57,95%CI:-0.83至-0.31,P<0.00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SMD=-0.83,95%CI:-1.08至-0.59,P<0.001)更小。结论:①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比50-60岁患者坐起缓冲和伸展阶段的时长更久,且严重程度等级高的患者坐起总时长增加更明显,高龄与膝骨关节炎严重患者坐起时长增加,可能会使软骨承受负荷的持续时间增加,进一步加剧膝关节疼痛症状,增加该人群坐起难度。②膝骨关节炎患者表现出膝、踝关节屈曲活动度受限,且60岁以上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更为受限。③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减小,这可能是缓解疼痛的补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组织退化 年龄 严重程度 坐起运动 运动学 动力学 关节伸展力矩峰值 关节内收力矩峰值 META分析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分析
8
作者 陈红 阙晓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治疗,试验组应用快速康复...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治疗,试验组应用快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曲度,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82.25±7.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1±7.40)分、膝关节弯曲度(117.45±4.9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10.72±6.30)°(P<0.05)。试验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89.22±4.48)分高于对照组的(76.29±4.60)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40±0.94)分低于对照组的(4.65±1.08)分(P<0.05)。试验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2.95±4.77)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4.32±1.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28±4.79)、(7.72±1.40)分(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快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表面置换术 快速康复治疗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持续被动训练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李福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训练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膝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训练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膝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持续被动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2、4周,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借助持续被动训练仪,可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加速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训练仪 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疼痛 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庄禄昌 顾飞 吴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0... 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研究组(32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均于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 D-D、FIB、Hb、Hct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ROM、HSS膝关节评分、BBS评分均升高,研究组术后6个月ROM、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D-D及对照组FIB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 d两组患者Hb、Hct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平衡能力的恢复,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可更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且对凝血系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薛涛 张克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KO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内侧单间室K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KO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内侧单间室K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TKA组(50例,接受TKA治疗)和UKA组(50例,接受UKA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术前、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术前与术后12个月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KA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KA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均升高,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且UKA组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高于TKA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TKA组;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升高,且UKA组均高于TKA组;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UKA组低于TKA组;UK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KA组(均P<0.05)。结论对于内侧单间室KOA患者而言,相较于TKA,UKA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吴炳友 万千 +1 位作者 马海鱼 赵强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两组,A...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B组(46例)给予后方稳定型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膝外翻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水平。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P<0.05);术后2周,A组膝外翻角小于B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2.080,P<0.05);术后3个月,A组膝关节评分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2.003、3.001,P<0.05);术后3个月,A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4、2.617、2.519,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后方稳定型假体行TKA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外翻畸形 关节置换术 关节假体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卉 张园园 +2 位作者 张暐 缪小红 王元红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治疗期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18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信度/期望问卷(CEQ)中期望量表评估治疗期望,并评估不同人口特征间治疗期望差异;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治疗期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18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信度/期望问卷(CEQ)中期望量表评估治疗期望,并评估不同人口特征间治疗期望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KOA患者治疗期望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老年KOA患者治疗期望得分(16.64±3.00)分,其中年龄>75岁、KOA严重程度Kellgren-Lawrence(KL)为Ⅲ~Ⅳ级、焦虑评分<8分、疼痛灾难化评分<38分者治疗期望得分较年龄60~75岁、KOA严重程度为Ⅰ~Ⅱ级、焦虑评分≥8分及疼痛灾难化评分≥38分者高(P<0.05)。以治疗期望为因变量,年龄、焦虑、KOA严重程度、疼痛灾难化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KOA严重程度与老年KOA患者治疗期望呈正相关(β=0.048、0.992),焦虑、疼痛灾难化与老年KOA患者治疗期望呈负相关(β=-0.272、-0.068)(P<0.05)。结论老年KOA患者治疗期望与年龄、焦虑程度、KOA严重程度及疼痛灾难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治疗期望 关节功能 疼痛灾难化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吴建国 张春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共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同一款假体,均行TKA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膝关节线,计算膝关节线的变化程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线改变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共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同一款假体,均行TKA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膝关节线,计算膝关节线的变化程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进行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分析TKA后膝关节线改变对膝前痛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患者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7±3.3)、(77.8±3.9)、(26.9±3.5)分,高于术前的(57.7±4.6)、(47.2±4.0)、(10.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术后膝关节线水平改变-5.0~10.0(2.09±4.0)mm,膝关节线升高58膝,下降22膝,其中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者有21膝,膝前痛有8膝;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者有8膝,膝前痛2膝。术前,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57.3±4.8)、(47.9±3.6)、(10.5±2.5)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57.5±5.0)、(45.6±4.0)、(10.5±1.9)分;术后1年,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5±3.3)、(77.5±3.9)、(24.7±4.8)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的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90.0±3.9)、(77.3±4.1)、(24.6±3.0)分。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和>4 mm患者术前、术后1年膝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Fell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髌骨Feller评分与膝关节线改变水平呈负相关(r=-0.744,P=0.000<0.05)。膝关节线改变水平≤4 mm,髌骨Feller评分与膝关节线改变水平没有相关性(r=-0.442,P=0.273>0.05)。结论TKA术后膝关节线升高比降低更为常见。膝前痛与TKA后膝关节线的改变密切相关,膝关节线抬高>4 mm是导致膝前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关节线 前痛 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关性
下载PDF
膝关节微创技术及截骨术在膝关节骨病保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15
作者 陈凯航 赵庆淞 严振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微创技术及截骨术在膝关节骨病保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 目的分析膝关节微创技术及截骨术在膝关节骨病保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膝关节微创技术及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9,P=0.036);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arris Hip Score,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手术耗时、术后下地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结论膝关节微创技术及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病的疗效确切,相比传统方法,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微创技术 截骨术 关节骨病 治疗 关节置换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影像识别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步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明 眭亚楠 +9 位作者 王铖 张浩冲 蔡志威 张权磊 张宇 夏天天 祖潇然 黄一健 黄从书 李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14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6周的(45.81±7.91)分(P<0.001);KSS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6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人工智能 骨关节炎
下载PDF
匡建军教授基于“膝为筋之府”从肝论治膝骨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科 熊逸啸 +5 位作者 赵浩茗 汤祖宇 华盛 张乐 张子鸣 匡建军(指导)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匡建军教授从“膝为筋之府”理论出发,认为膝骨关节炎以肝虚为本、邪壅为标,虚实夹杂为病机核心。提出临床中可以采用理气养肝、祛邪扶正的治疗思想,从筋治骨、从肝治膝。结合不同症状予以辨证论治,予用猛药、虫药,一药三用,内外兼施,... 匡建军教授从“膝为筋之府”理论出发,认为膝骨关节炎以肝虚为本、邪壅为标,虚实夹杂为病机核心。提出临床中可以采用理气养肝、祛邪扶正的治疗思想,从筋治骨、从肝治膝。结合不同症状予以辨证论治,予用猛药、虫药,一药三用,内外兼施,加强功能锻炼,从多角度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痹证 从肝论治 为筋之府 临床经验 匡建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旁内外侧入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邓辉 廖光鹏 程楷 《外科(汉斯)》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旁内、外侧入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利川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骨关节炎36例,类风湿...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旁内、外侧入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利川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骨关节炎36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内侧组28例、外侧组32例,内侧组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外侧组采用髌旁外侧入路。分别比较2组一般基线资料、术中相关情况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术前2组基线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具有可比性;外侧组手术时间较内侧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P > 0.05);术后末次随访2组在HSS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dial and lateral parapatellar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knee valgus deformity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knee valvaration deformity treated by surface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knee joint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in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36 cases of osteoarthritis and 24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nal test group (28 cases) and the lateral group (3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method. The internal test group took the parapatellar medial approach and the lateral group took the parapatellar lateral approach. General baseline data, intraoperative relevant conditions and knee function at the last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P > 0.05), and the studies were comparable. The operative time of the latera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medi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SS score and WOMAC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last follow-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later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can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genu valva malform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the later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can provide better medial soft tissue tension balance, obtain good patellar trajectory, and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later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can obtain higher knee functional scores, and experienced surgeons can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knee valv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外翻 髌旁内侧入路 髌旁外侧入路 关节表面假体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19
作者 钟珊 裴倩 黄强 《健康生活》 2024年第2期32-33,共2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方法,适用于非化脓性膝关节炎、外伤性膝关节炎等引起的严重的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关节畸形,或经保守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的患者。
关键词 关节损伤 关节畸形 人工关节置换术 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疼痛 关节不稳 康复训练方法 外伤性关节
下载PDF
单间室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楼梯行走时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曹传宝 史东林 +4 位作者 柴光伟 王鑫 张艳红 马刚 闫士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6,共7页
目的探究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膝骨关节炎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招募TKA患者21例、UKA患者15例。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6、12个月进行生物力学... 目的探究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膝骨关节炎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招募TKA患者21例、UKA患者15例。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6、12个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采用Vicon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楼梯行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在上楼梯时,TKA组受试者术前膝屈曲力矩峰值显著低于UKA组,术后6个月到达膝屈曲/内收力矩峰值时间、膝屈曲力矩冲量及膝内收力矩峰值负载率显著小于UKA组。在下楼梯时,UKA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伸膝功率峰值显著较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负载率术前显著较大,膝伸展力矩峰值术后6个月显著较大;在术后12个月,楼梯行走的生物力学特征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性。结论TKA组和UKA组在手术后表现出相似的膝关节功能,但TKA组可能采取不同于UKA组的下肢生物力学模式。在楼梯行走时,UKA组术后表现出更好的股四头肌控制能力,提高了楼梯行走尤其是下楼梯的姿势控制能力,而TKA组则采取保守的楼梯步态策略以降低楼梯行走的膝关节负荷。相比于力矩峰值,到达力矩峰值的时间及力矩峰值负载率是发现膝关节负荷差异性更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楼梯行走 骨关节炎 负载率 冲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