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生态环境指数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1
作者 强德霞 季晓菲 +2 位作者 魏军 雷佩娟 谢敏茹 《现代园艺》 2024年第5期44-46,48,共4页
加强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可对该地区生态坏境质量格局建设与保护提供参考。以Landsat8 OLI-TIRS陆地成像仪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运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 加强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可对该地区生态坏境质量格局建设与保护提供参考。以Landsat8 OLI-TIRS陆地成像仪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运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和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研究区2010年7月、2015年7月及2020年7月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做出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虽然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其生态环境质量格局演变程度较为明显,亟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
作者 耿选珍 唐莉琼 周英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2期1-3,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此背景下,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让当地特色种养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此背景下,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让当地特色种养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乡村旅游助推农牧民增收、农牧产品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但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现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打通制约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堵塞点,同时也为刚脱贫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乡村产业 现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医药文化服务农村策略研究——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廷祥 王传明 王承福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民族医药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乡村振兴“三农”主抓手根脉相连。民族医药文化在服务农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调查研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地区民族医药文化服务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政策支持、加强科... 民族医药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乡村振兴“三农”主抓手根脉相连。民族医药文化在服务农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调查研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地区民族医药文化服务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政策支持、加强科普宣传、整合民族医药资源、加强医药人才培育等对策,以期为民族医药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样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文化 乡村振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策略
下载PDF
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子江 王虹影 +2 位作者 谭原潇 戴骊静 张雪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的主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汇等重要职责,已成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西南山地农牧交错脆弱区,是我国修复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的主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汇等重要职责,已成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西南山地农牧交错脆弱区,是我国修复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的关键治理区域。基于生态脆弱区异质性、不稳定性与时空波动性特征,剖析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重难点与挑战,系统划定“深绿空间”、精细化划分“浅绿空间”,构建全域全要素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提出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多维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增值、提升生态文化韧性的生态空间治理路径,引领典型性生态脆弱区规划治理与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治理 生态产品价值 迪庆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凉山彝族自治州林火时空变化规律及火险区划研究
5
作者 张甫桓 张斌 +1 位作者 罗君 左自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0,共13页
【目的】建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林火预测模型,为该地区林火防控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凉山州2001-2015年MCD14DL的火灾数据集,采用核密度评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火灾时空变化规律;选取多年平均气温、多年... 【目的】建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林火预测模型,为该地区林火防控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凉山州2001-2015年MCD14DL的火灾数据集,采用核密度评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火灾时空变化规律;选取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坡向、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距最近道路距离等10个林火驱动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探究各林火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构建林火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并完成对凉山州的火险区划。【结果】凉山州林火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月季变化显示林火集中发生在12月到次年5月,占全年火灾的96.86%;林火在空间上呈极显著集聚分布,中高和高核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德昌县、盐源县、会理县、西昌市、会东县和木里县,二者总面积占比为7.84%。RF模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坡度是林火发生的重要驱动因子,其中气象因子贡献最大;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3,约登指数为0.495,模型预测精度达到78.70%。依据RF模型,凉山州低风险火险区面积占比为72.61%,中、高风险火险区面积高达27.39%。【结论】凉山州中、高风险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少部分位于东北部,其中会理县、德昌县、宁南县、会东县、盐源县和西昌市是高风险林火频发区域,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强化火灾防控措施与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预测 林火驱动因子 火险区划 林火防控 凉山彝族自治州
下载PDF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传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格局
6
作者 邹慧婷 李荣 +1 位作者 赵扬玲 郭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黄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的地位重要。该州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藏族人口占90%以上。寺庙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承载着多项文化功能,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土地利用格局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黄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的地位重要。该州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藏族人口占90%以上。寺庙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承载着多项文化功能,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土地利用格局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ArcGIS支持下建立缓冲区,利用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藏传寺庙在不同海拔、坡度以及坡向上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与寺庙0—6 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86%的寺庙分布在海拔低于4373 m的区域,其中分布在4046—4226 m高程范围内的寺庙数量最多;72%的寺庙分布在坡度范围为6—15°的斜坡地和15—25°的陡坡地。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草地也是发生土地转移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草地向林地的转移和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移是主要转移类型;建筑用地主要来自于草地的转移,1990—2020年增加了200%。寺庙0—6 km内3个缓冲区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比均远远高于研究区平均水平,其中0—2 km、2—4 km、4—6 km缓冲区的林地面积占比在研究时段内的均值分别为19.99%、19.56%、17.69%,距离寺庙越近,林地受到寺庙的保护,原始森林得以保存。但景观指数显示,距离寺庙越近,景观格局的结构组成越复杂,寺庙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了周围景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为藏族文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地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动态 果洛藏族自治州 藏传寺庙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7
作者 于秋竹 孙国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4-100,共7页
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在产值维度上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指标维度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高度性、高级性和高新性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综合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在产值维度上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指标维度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高度性、高级性和高新性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综合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其他民族地区在新时代、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格局,以及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向好态势,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高级性、高度性指标表明其越来越接近平衡状态,但高新性指标的上升幅度不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产值占比远高于同期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基本上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凉山彝族自治州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西南区域优于东北区域,地理优势区域优于交通闭塞区域,经济发达区域优于发展积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结构 综合评价 空间差异 凉山彝族自治州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困囿与纾解——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永祥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13-115,119,共4页
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总结出当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 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总结出当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的困囿,提出以下纾解之道:合理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增强创新驱动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完善品牌传播系统;引入和培育体旅复合型人才,推进人才建设。旨在带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的增长,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 高质量融合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为例
9
作者 黄小娟 彭延炼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2期39-44,共6页
基于2015—2021年湘西州7县1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性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核密度估计法对湘西自治州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动态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湘西自治州数字... 基于2015—2021年湘西州7县1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性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核密度估计法对湘西自治州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动态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湘西自治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2015—2021年间呈现上升趋势,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从空间分布来看,2015—2021年湘西州数字经济水平持续上涨,处于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吉首市发挥辐射、扩散作用,空间分布差异正在减小。从动态演进的结果来看,湘西州数字经济水平的低水平聚集现象和极化现象得到缓解,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湘西自治州 空间差异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暖季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克代·沙拉木 何清 +2 位作者 阿力木·阿巴斯 古丽帕丽·斯拉木 努尔夏提·塔依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2014—2021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暖季(4—10月)103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其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克州暖季降水量呈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其中西南部山区较小;小时极端降水... 利用2014—2021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暖季(4—10月)103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其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克州暖季降水量呈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其中西南部山区较小;小时极端降水频次高值区集中在东北部山区、西部及南部高海拔山区(均在50次/a以上);小时降水平均强度≥10 mm/h的站点主要位于北部,平原小时降水强度高于西部和西南部山区。(2)克州暖季(4—10月)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强度有明显的局地差异,其贡献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浅山区(其中平原高于20.0%)。(3)小时极端降水频次的高值时段为18:00—21:00,低值时段为13:00—16:00;降水强度在凌晨以及20:00—22:00较大,12:00—13:00较小。(4)山区、浅山区和平原3类不同海拔梯度区域的小时极端降水指标存在差异,其中平原(低于2000 m的区域)降水强度最大,频次最低;高海拔山区(高于3000 m的区域)降水强度最低,频次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小时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日变化特征 暖季
下载PDF
从深度贫困到金山银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11
作者 段克轩 苏海舟 《创造》 2024年第10期60-64,共5页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的深度贫困既有“四山夹三江”的地形限制,也有位于西部偏远山区边境的区位劣势。人民群众既有因病、因学、因智、因灾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生活困难,也有因碍于政策的要求而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的现实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的深度贫困既有“四山夹三江”的地形限制,也有位于西部偏远山区边境的区位劣势。人民群众既有因病、因学、因智、因灾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生活困难,也有因碍于政策的要求而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的现实境况。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怒江州在2020年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26.6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3.72万人次,创收74.46亿元,产业覆盖25.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 地形限制 怒江州 深度贫困 区位劣势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厕所革命”背景下农村厕改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厕改实践为例
12
作者 牛晓强 侯庆丰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4期71-73,共3页
目的: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举措。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的厕改实践为例,研究在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农村厕所改造的可持续性与适用... 目的: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举措。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的厕改实践为例,研究在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农村厕所改造的可持续性与适用性,旨在为其他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类似的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农村厕改深入发展与长效实施。方法:基于“厕所革命”政策背景,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博峪村现有厕改实践的优缺点,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设计理念,探索适应当地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结果:研究发现,传统厕改方案在博峪村存在技术上的不适应、民俗文化的设计脱节及后续维护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基于生态技术的地域本土化设计、基于藏族文化的空间一致性设计、基于民俗文化的功能协调性设计这三种优化设计策略。结论:在“厕所革命”背景下,农村厕改需要基于生态友好和文化尊重,充分考虑到地方环境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厕所革命” 农村厕改 优化设计 策略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村
下载PDF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13
作者 张方璐 赵斐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方法】通过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明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总结出防治措施。【结果】由行政区分布看,地质灾害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博乐市、精河县、博州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市;从... 【目的】研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方法】通过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明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总结出防治措施。【结果】由行政区分布看,地质灾害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博乐市、精河县、博州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市;从时间分布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与大气降水、融雪关系密切,具有年际和年内两方面的规律性。【结论】该地区地质灾害应以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具体包括基本措施、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地质灾害特征 防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延续思考——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14
作者 卢婷婷 武琦 陈熙微 《炎黄地理》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新媒体大环境下,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创新发展和推进数字乡村构建提供多种优势。聚焦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的发掘与振兴,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现状的摸底,发现该地乡村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显著... 新媒体大环境下,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创新发展和推进数字乡村构建提供多种优势。聚焦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的发掘与振兴,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现状的摸底,发现该地乡村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显著,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乡村新媒体技术基础总体水平还有待提升,乡村数字人才储备有待充实,民族文化特色资源还有开发空间。可通过强化新媒体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设施保障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帮助少数民族发挥文化魅力,合力共促文化建设,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媒体技术 人才储备 开发空间 文化延续 文化振兴 设施保障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15
作者 张教灵 朱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为了探究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根据甘孜州统计年鉴以及甘孜州农业农村局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调研了甘孜州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经营范围、经营内容以及注册资金。结果表明,甘孜州农民合... 为了探究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根据甘孜州统计年鉴以及甘孜州农业农村局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调研了甘孜州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经营范围、经营内容以及注册资金。结果表明,甘孜州农民合作社在生产技术、资金融资、人才培养以及合作社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甘孜州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应该从推动技术革新、增强扶持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制度建设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民合作社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麻醉安全云监管 医疗保障科学化--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麻醉质控云平台运行现状
16
作者 其丽格 伊力夏提·伊明江 +8 位作者 高敬 张新疆 朱立冬 王秋韵 毛卫明 刘冬子 李同玲 张曌 巴德木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规范麻醉医学诊疗技术,紧跟医疗信息时代发展,加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区医疗机构麻醉质量控制工作,新疆博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1]... 为规范麻醉医学诊疗技术,紧跟医疗信息时代发展,加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区医疗机构麻醉质量控制工作,新疆博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1](以下简称通知)及自治区自治州相关文件要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麻醉专业质量与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博州麻醉质控中心)在原有基础上于2020年10月18日改组专家委员会,挂靠博州人民医院。同期充分利用湖北援博资源,在湖北麻醉质控中心的支持下,博州麻醉质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新疆建立了首个麻醉质控云平台[2],逐步形成规范的麻醉质控管理信息化体系,为高效精确保障麻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开创了博州地区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麻醉专业 麻醉安全 麻醉质控 医疗保障 云平台 信息化体系 七部委
下载PDF
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17
作者 高鹏程 岳艳妮 +2 位作者 鄢继选 王世杰 别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0-1152,共13页
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20年每间隔10a的土地利用数据,拟探明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之间的驱动机理,利用IDRISISelva软件,通过CA-Markov模型对甘南藏族自治州2030年... 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20年每间隔10a的土地利用数据,拟探明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之间的驱动机理,利用IDRISISelva软件,通过CA-Markov模型对甘南藏族自治州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地和林地为优势土地利用类型,草地为主要转出土地利用类型。(2)1990—2020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较高的是耕地、林地及草地,林地变化强度最大。(3)基于DEM、坡度、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可见,人口和经济状况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较大。(4)采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预测的Kappa指数为0.88,预测精度较高。(5)研究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为夏河县和合作市北部、玛曲县东南部,其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CA-Markov模型 时空演变 生态风险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民族地区智库建设调查研究——基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的抽样分析
18
作者 郭建文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意义]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智库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抽取8个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的现状。[结果/结论]民族地区当... [目的/意义]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智库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抽取8个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民族地区智库发展的现状。[结果/结论]民族地区当前智库发展呈现规模小、水平低、分散封闭、民族特点被忽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智库建设意识不强、认知不清、物质资源匮乏、人才短缺和行动迟缓。因此,本文认为提升认识、强化学习、整合资源、以人才为本、走民族特色之路,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智库建设 民族自治州 抽样分析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及典型区域优化——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19
作者 邓馨 陈永毕 +1 位作者 杨霄 王思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9-1360,共12页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典型区域划分、整体网络布局优化的方法,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理有序开展空间布局和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筛选约...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典型区域划分、整体网络布局优化的方法,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理有序开展空间布局和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筛选约束因子,形成综合阻力面,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生态网络划分典型区域,结合生态断裂点及生态暂歇点识别,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及分区管控建议。【结果】黔西南州生境斑块具有明显的分区差异性,核心区面积为5908.81 km^(2),集中连片分布于研究区东南及西南部区域,生境质量较高;北部及中部区域因带状耕地分布较多,打破了林地的空间连续性,导致核心区斑块破碎化严重。基于MSPA识别出斑块面积大于1 km^(2)的生态源地44个;基于MCR模型生成潜在生态廊道55条,总长度2563.422 km;基于生态廊道进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生态节点43个。生态网络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中部及北部生态源地相对较少,导致生态廊道断裂,南北区域缺少物质信息交流的渠道。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生态典型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管控策略,新增生态旅游景点26个、生态暂歇点39个和生态断裂点32个;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布局建议。【结论】黔西南州生态网络构建及典型区域优化有利于形成更具连续性、完整性的生态保护格局和空间网络体系,进而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的生态网络范式,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构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下载PDF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探析
20
作者 崔海亮 李欣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7-33,154,共8页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方案符合甘孜地区实际,也顺应了当时藏族群众要求改革的愿望,但是改革伊始就遇到了叛乱,致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经过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甘孜民主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部分干部对...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方案符合甘孜地区实际,也顺应了当时藏族群众要求改革的愿望,但是改革伊始就遇到了叛乱,致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经过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甘孜民主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部分干部对民主改革的性质,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阶级矛盾关系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误,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藏族聚居区实践和发展的曲折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西藏民主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认真总结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改进新时代西藏的民族工作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甘孜藏族自治州 民主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