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书写与文学中城市形象生成再探析——以巴尔扎克小说《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为例
1
作者 吴康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些景观描绘涉及巴黎城市空间各个角落和场所,从现代商店、议会大厦、戏院、报社等商业、政治和文化景观再到妓女私密空间和吉普赛人算命屋等异质空间。国内外学界对该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均有过研究,但是对都市景观书写与城市形象生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阐释。本文力图从法国经典叙述学及空间理论等批评视角,依据作家在文本中所绘制的分层明确的都市景观地图,对这些景观符号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关系及意义进行再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景观 热奈特叙述理论 空间理论 城市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和心境障碍对其自知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明 何卫亮 汪敏捷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2-55,61,共5页
目的 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知力水平现况,分析抑郁症状、自杀态度、心境障碍对自知力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自杀态度问卷(QSA)、心境障碍问卷(M... 目的 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知力水平现况,分析抑郁症状、自杀态度、心境障碍对自知力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自杀态度问卷(QSA)、心境障碍问卷(MDQ)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知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ITAQ总分为(11.27±3.20)分,其中自知力水平损伤者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QSA评分、MDQ评分与患者自知力水平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态度和心境障碍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自知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自知力水平损伤,早期评估QSA评分、MDQ评分对改善患者自知力水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知 自杀态度 心境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积极应对方式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王博 梁鑫浩 +2 位作者 安宁宁 张仁云 卢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就诊的190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目的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就诊的190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的积极应对方式量表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疾病严重程度、积极应对方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积极应对方式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190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为(87.29±9.34)分,积极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为(6.89±2.43)分,ITAQ评分为(7.04±2.90)分。疾病严重程度与积极应对方式、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呈负相关(r<0,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呈正相关(r>0,P<0.05)。积极应对方式在疾病严重程度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比为16.98%。结论疾病严重程度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改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疾病严重程度 应对方式 自知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复发因素
4
作者 王华 刘伟 +2 位作者 朱文礼 甘火琴 田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复发因素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经治疗达痊愈标准后随访1年。收集临床资料,评估冲动攻击行为,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冲动组(96例)和无冲动组(...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复发因素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经治疗达痊愈标准后随访1年。收集临床资料,评估冲动攻击行为,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冲动组(96例)和无冲动组(120例),比较2组自知力水平,另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3例)和未复发组(173例),分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占44.44%。与无冲动组比,冲动组对住院认识、疾病认识、服药认识、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的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总分更低(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住院认识、疾病认识、服药认识、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ITAQ总分与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呈负相关(P<0.05)。合并睡眠障碍、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迅速停药、既往复发次数≥2次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当logit(P)>9.88时,AUC值为0.873,95%CI为0.821,0.914。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自知力水平低下有关,且患者复发因素包括合并睡眠障碍、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迅速停药、既往复发次数≥2次等,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双相情感障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知力水平 冲动攻击行为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海英 钟伦淳 +1 位作者 朱可洲 童欢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易智能量表(MMSE)、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评估其自知力、认...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易智能量表(MMSE)、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评估其自知力、认知功能、冲动攻击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85例BD患者的ITAQ、MMSE、MOAS总分分别为(10.09±2.17)分、(24.31±1.75)分、(7.41±1.25)分;其中有认知功能障碍36例,占42.35%,有冲动攻击行为54例,占63.53%;有认知功能障碍、冲动攻击行为BD患者的IT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冲动攻击行为BD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与MOAS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冲动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临床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知 认知功能 冲动攻击行为
下载PDF
人贵有自知之明
6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6期72-72,共1页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常言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一个人最难了解的其实是自己,这是因为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所以说一个人的可贵之...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常言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一个人最难了解的其实是自己,这是因为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所以说一个人的可贵之处就是能有自知之明。春秋时期,鲍叔牙为齐桓公复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完全可以担任宰相的职位,但他却煞费苦心地举荐管仲为相,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由管仲辅佐齐桓公治国,齐国会很快强大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齐桓公 管仲 鲍叔牙 自知之明 《老子》 齐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应用认知自知力干预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歆予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应用认知自知力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自知力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自知力评分和阴性阳性症状评分。...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应用认知自知力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自知力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自知力评分和阴性阳性症状评分。结果自知力评分和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自知力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改善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护理 认知自知力干预 效果
下载PDF
针对性健康引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张会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本项研究意在评价专门健康引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认识恢复及用药遵从性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1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含52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之上额外接... 本项研究意在评价专门健康引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认识恢复及用药遵从性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1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含52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之上额外接受专门健康引导。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前后自我认识恢复情况及用药遵从性的不同。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用药遵从性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认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引导实施8周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遵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1年内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专门健康引导能有效推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认识的恢复,并提升其用药遵从性,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健康引导 自知力恢复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执行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道民 董毅 +3 位作者 李晓驷 杨琪 谢思思 季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41例有自知力和42例无自知力的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目的 探讨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41例有自知力和42例无自知力的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进行测评分析. 结果 无自知力组、有自知力组与对照组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和概念化水平数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及有自知力组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无自知力组(P<0.05或0.01),而概念化水平数评分显著高于无自知力组(P<0.01);对照组除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显著低于有自知力组(P<0.05)外,其他项目评分与有自知力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缺乏与额叶执行功能损害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疾病稳定期 自知 执行功能 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下载PDF
自知力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俊 周小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索自知力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3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稳定期维持用药及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索自知力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3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稳定期维持用药及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知力康复训练。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估患者的自知力。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自知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5.416,P<0.05)。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维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6.170,6.319,9.011,;P<0.05)。结论:自知力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一定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知 康复训练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下载PDF
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在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一云 季建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中。对47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且与11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有显著差异,...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中。对47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且与11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有显著差异,躁狂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体现在四个因子分同时改变;而抑郁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表现在归因分的变化,症状分治疗前后无差异。归因可能涉及到预后,并有助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力评估量表 情感性精神障碍 自知
下载PDF
自知力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华清 张培琰 +1 位作者 尚兰 李献云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5年第2期84-88,共5页
自知力(insight)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自知力的评定量表尤其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评定量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精神病学界到目... 自知力(insight)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自知力的评定量表尤其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评定量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精神病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的报导,自知力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服从性、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也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有必要发展此种量表。然而对自知力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进行评定它,目前,国内外尚存在许多争议,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评价方法。本文复习了国外近5年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方面的文献,以期望引起国内同道对此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 精神分裂症 自知力评定量表
下载PDF
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华娜 林以环 吴泽敏 《现代护理》 2006年第8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4周、8周复诊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以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首次就诊和2周、4周复诊时2组BPRS量表,ITAQ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诊治疗8周后观察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AQ与服药依从性,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 自知力教育 自知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自愿入院和自愿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功迎 陈景清 +3 位作者 马红霞 刘协和 霍克钧 张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的关系 ,以及影响入院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313例精神障碍者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入院态度、治疗态度、自知力、BPRS或BRMS、HAMD各量表总分、因子分。结果  1....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的关系 ,以及影响入院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313例精神障碍者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入院态度、治疗态度、自知力、BPRS或BRMS、HAMD各量表总分、因子分。结果  1.本研究中精神障碍者自愿入院率为 37.0 % ,非正规入院率 4 0 .3% ,强迫入院率 2 2 .7% ;治疗态度中自愿治疗的占4 2 .2 % ,治疗不治疗都可以的占 17.9% ,坚决拒绝治疗的占 39.9%。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明显相关 ,自知力是影响入院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目前 ,我国精神卫生立法适宜于采取自愿入院、非正规入院、强迫入院三种入院形式 ;本研究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有关条款的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立法 自知 自愿入院 强迫入院 自愿治疗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综述) 被引量:24
15
作者 钱程 陈楠 邹义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2,共6页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相关研究,分别对自知力的生物学基础、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自...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相关研究,分别对自知力的生物学基础、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自知力受损的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将来自知力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 精神分裂症 综述
下载PDF
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赤怡 沈其杰 +1 位作者 陈彦方 肖春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诊断标准的43例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43例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自知力障...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诊断标准的43例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43例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自知力障碍者达26例(605%);抑郁发作不同类型之间自知力障碍的分布及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主要有本次发作的病期、文化程度、是否伴有妄想等。结论自知力障碍在抑郁患者中出现的比率相对较低,程度也较轻;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较多而且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自知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杰 王治华 +5 位作者 周燕玲 欧玉芬 常青 陈映梅 宁玉萍 何红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 慢性 自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和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竑晓 朱虹 +6 位作者 韩世辉 隋洁 毛利华 葛鉴桥 张继志 江镇康 朱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对12例无自知力、12例有自知力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12例男性正常被试者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正...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对12例无自知力、12例有自知力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12例男性正常被试者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被试者对自我图片识别速度快于识别陌生人图片(P<0.05),但是与名人图片识别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未表现出对自我-陌生人图片识别速度上的自我识别优势(P>0.05),无自知力患者组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明显慢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P<0.05);在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陌生人和名人识别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异常;其自知力与自我面孔识别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知 自我面孔识别
下载PDF
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一云 季建林 翁史旻 《上海精神医学》 1996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方法对11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结果 1.SAUMD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症状分的差异,尤其以目前症状分的变化比较显著,而归因分治疗前后的变... 目的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方法对11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结果 1.SAUMD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症状分的差异,尤其以目前症状分的变化比较显著,而归因分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SAUMD与临床医师对自知力的判断与阳性症状分评定相关性较高,而与阴性症状分评定相关性较差。3.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病人之间,自知力评分对治疗的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病人的认知归因可能与预后有关。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重视病人阳性症状的改善外,还需注意阴性症状及认知归因方面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MD 精神分裂症 自知
下载PDF
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东强 曾昭祥 +1 位作者 王合营 韩凤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8周,随后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8周,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0.5年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GWB及SE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GW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力教育 自信心训练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幸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