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瘀在冠心病中的致病作用
1
作者 欧碧惠 王永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冠心病为心血管常见疾病。痰瘀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故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痰瘀在冠心病中的致病作用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冠心病 致病作用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的产生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夕军 张红 +2 位作者 徐敬友 童蕴慧 纪兆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G活性较高,而PGTE和PMTE活性很低。病菌产生胞壁降解酶的最佳条件是:在pH5培养液中28℃下静置培养6 d。病菌接种水稻叶鞘后也能显著产生PG、Cx和PMG等胞壁降解酶,并且病斑外侧褪绿部酶活最高,平均为对照(健康部)的3.4倍;其次是褐色部,酶活总量平均为对照的2.9倍;病斑中央枯白部酶活较低,但明显高于对照。这一结果提示,在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胞壁降解酶起重要作用。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处理,对水稻叶鞘都具有显著地损伤细胞膜和浸渍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胞壁降解酶 产酶条件 致病作用 水稻
下载PDF
齿龈内阿米巴致病作用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光英 陈金富 +3 位作者 温旺荣 陈文列 林立群4 洪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齿龈内阿米巴 (Entamoeba gingivalis,E.g.)的致病作用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 方法 大鼠经免疫抑制剂处理 1wk,并于切牙颈部结扎钢丝后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于龈缘涂抹 E.g.、共生菌 (symbioticbacteria,s.b.)及生理盐水 ,... 目的 研究齿龈内阿米巴 (Entamoeba gingivalis,E.g.)的致病作用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 方法 大鼠经免疫抑制剂处理 1wk,并于切牙颈部结扎钢丝后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于龈缘涂抹 E.g.、共生菌 (symbioticbacteria,s.b.)及生理盐水 ,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发病情况 ,并查脓液中有无活的病原体。 结果  E.g.组大鼠牙周组织发病率高于 s.b.组和对照组 (P<0 .0 5 ) ,s.b.组大鼠发病率亦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脓液镜检或经培养均查见相应的病原体。 结论 齿龈内阿米巴是一种条件致病病原体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龈内阿米巴 共生菌 致病作用 牙周病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致病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楚怀 谢维琪 +3 位作者 李小金 陈伯龄 赵敏 李文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颈部体查及X线检查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同时接受脑损伤治疗及颈椎损伤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对照组第一疗程仅接受脑损伤...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颈部体查及X线检查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同时接受脑损伤治疗及颈椎损伤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对照组第一疗程仅接受脑损伤治疗,第二疗程接受与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均接受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68例患者均发现有颈椎损伤。第一疗程后治疗组ESCV评分明显提高,SCL-90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疗程后两组ESCV及SCL-90评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损伤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颅颈兼治,才能提高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颈椎损伤 致病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大智 詹儒林 +3 位作者 柳凤 李国平 赵艳龙 常金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5-593,共9页
【目的】从细胞壁降解酶的角度开展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对该病害的有效监测和研发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外诱导培养和病原菌接... 【目的】从细胞壁降解酶的角度开展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对该病害的有效监测和研发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外诱导培养和病原菌接种处理,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叶片组织浸出液的电导率,并观测细胞壁降解酶对杧果叶片的致病作用。【结果】病原菌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和罹病组织中均能产生6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较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β-葡萄糖苷酶次之,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较低。病原菌接种杧果叶片后,6种酶活性显著升高,在病菌侵染前期(0-4 d),PMG接种后2 d达到最大活性高峰,酶活值为8.470 U·mg^-1,以未含致病菌株的培养基接种杧果叶片作为对照,此时接种处理酶活值是对照的3.805倍;β-葡萄糖苷酶接种后4 d酶活性值最大,为15.190 U·mg^-1,是对照的4.388倍。在病菌侵染后期(4-14 d),Cx、PG、PMTE和PGTE均在接种后的10 d达到最高峰,酶活性值分别为25.941、14.605、0.009、0.014 U·mg^-1,是对照的2.672、14.634、12.571和4.121倍,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对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细胞壁降解酶对杧果叶片具有浸解作用,且浸解损伤程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结论】细胞壁降解酶在病原菌的入侵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在病原菌侵染初期最早分泌并起作用,纤维素酶主要降解次生壁,致病作用发生在后期,并且果胶酶比纤维素酶对杧果叶片的致病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 细胞壁降解酶 酶活性 致病作用
下载PDF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对番茄植株致病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洁云 纪兆林 +2 位作者 徐敬友 陈夕军 童蕴慧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寄主范围多达200多种植物的病菌,其在致病过程中能产生多种胞壁降解酶,包括多种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番茄叶片,产生相似于病害症状的水渍状腐烂斑,能破坏细胞超微结构,使叶绿体、...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寄主范围多达200多种植物的病菌,其在致病过程中能产生多种胞壁降解酶,包括多种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番茄叶片,产生相似于病害症状的水渍状腐烂斑,能破坏细胞超微结构,使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基水解酶(PMG)活性较高,且分生孢子萌发60 h后该酶仍具有活性。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形成的病斑中均能检测到PMG,病斑褐色部位的PMG活性明显高于黄色部位。纤维素酶活性除了在分生孢子萌发阶段和果实病斑中未能检出外,在菌丝培养液和叶片病斑的褐色部分均能检测到该酶活性。病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性测验表明,两类酶与致病力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2 3和0.105 7。根据上述结果分析,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均能对寄主植物造成伤害,在病菌致病过程中有增加病菌毒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葡萄孢 果胶酶 纤维素酶 致病作用
下载PDF
玉米尾孢菌毒素组分及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韩洪强 薛继生 石磊 高增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对玉米灰斑菌产生毒素的成分和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类物质;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果与灰斑病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灰斑菌 毒素 成分 致病作用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致病作用与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关系初探 被引量:19
8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刘学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66,共2页
从黄瓜发生霜霉病的叶片中提取到两种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Cx)和 β -葡萄糖苷酶 ,二者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致病作用 细胞壁降解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病菌侵染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及其致病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2 位作者 伏颖 赵秀香 陈建光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8,共5页
为揭示烟草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烟草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产酶条件及对叶片损伤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菌在烟草活体内、外均可产生果胶酶及纤维素酶,其中烟草组织活体外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为揭示烟草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烟草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产酶条件及对叶片损伤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菌在烟草活体内、外均可产生果胶酶及纤维素酶,其中烟草组织活体外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最高,而在烟草活体内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且强致病力菌株的产酶能力强于弱致病力菌株;产酶条件研究表明,培养10d产生的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而培养12d产生的PG、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最强;最适宜产生CWDEs的条件为250下,pH5~6连续黑暗的静止培养环境;烟草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可导致烟草叶片明显受损,其损伤作用大小表现为混合酶明显高于单一酶,且果胶酶对烟草叶片的损伤作用高于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立枯丝核菌 细胞壁降解酶 产酶条件 致病作用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稳定性及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彰明 陈群 +1 位作者 韩春香 陈厚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2-702,809,共2页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稳定性 小麦纹枯病菌 致病作用 影响
下载PDF
苦豆籽对鸡球虫致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英 赵利平 +1 位作者 袁海桃 刘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5,共2页
苦豆籽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当饲料或饮水中苦豆籽的浓度达 10 .0 g/kg、10 .0mL/L时鸡体内的球虫卵囊数明显减少 ;但苦豆籽的毒性作用也较大 ,将其混于饲料或饮水中饮喂鸡即可导致鸡的生长发育迟滞 ,体质下降 ,对球虫的易感性增高 ,从... 苦豆籽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当饲料或饮水中苦豆籽的浓度达 10 .0 g/kg、10 .0mL/L时鸡体内的球虫卵囊数明显减少 ;但苦豆籽的毒性作用也较大 ,将其混于饲料或饮水中饮喂鸡即可导致鸡的生长发育迟滞 ,体质下降 ,对球虫的易感性增高 ,从而使鸡较早地出现各种症状。由于毒性作用对机体的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籽 球虫病鸡 致病作用 毒害作用 杀虫作用
下载PDF
绵羊夏伯特线虫对成年牦牛的致病作用及对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强 王雯慧 +6 位作者 赵晋军 扎西英派 许小红 祁珊珊 何晚红 关飞 台立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8,共5页
对自然感染绵羊夏伯特线虫的牦牛(感染组)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并同正常牦牛(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虫体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口、盲肠以及结肠前约1/3处,寄生数量为30~50条。寄生部位黏膜增厚,呈脑回样增生,颜色灰白,偶见散在... 对自然感染绵羊夏伯特线虫的牦牛(感染组)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并同正常牦牛(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虫体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口、盲肠以及结肠前约1/3处,寄生数量为30~50条。寄生部位黏膜增厚,呈脑回样增生,颜色灰白,偶见散在点状出血现象,表面附有较多黏液。黏膜上皮、固有层内肠腺及杯状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均有增生,固有层、黏膜肌层以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以及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显著增生,偶见黏膜出血、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等变化。结果表明,肠黏膜脑回样病变实际是由宿主机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牦牛对绵羊夏伯特线虫的抗感染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成年牦牛寄生部位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育成熟完善,可通过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来抵抗寄生虫的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绵羊夏伯特线虫 致病作用 局部黏膜免疫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理化性质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春生 王月 +3 位作者 张美丽 张跃文 张莉 马昌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89,共3页
为了解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采用种子萌发和种子根伸长抑制法对玉米圆斑病菌产生毒素的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含量为58.6μg/mL。种子萌发抑制率,PH4CV最低,仅10.37%;黄早... 为了解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采用种子萌发和种子根伸长抑制法对玉米圆斑病菌产生毒素的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含量为58.6μg/mL。种子萌发抑制率,PH4CV最低,仅10.37%;黄早四最高,达73.33%。根伸长抑制率,PH6WC最低,仅48.30%;昌7-2最高,达72.87%。玉米小斑病菌产生毒素的生物测定以种子根伸长抑制法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菌 毒素 理化性质 致病作用
下载PDF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大智 詹儒林 +3 位作者 柳凤 赵艳龙 何衍彪 常金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目的】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杧果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叶片针刮法对其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杧果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叶片针刮法对其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杧果叶片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杧果的致病生理机制;同时以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液p H为条件,对该菌产毒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Watanabe培养滤液中得到淡黄色粗毒素,是一类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毒素对杧果叶片有浸解作用,随着浓度的上升,对杧果叶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形成的病斑与病原菌症状一致。生理生化研究发现粗毒素侵染杧果叶片后,能激活杧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POD、PPO、CAT与PAL分别在接种病菌48、72、36 h后达到顶峰,酶活性分别是965.33、8 456、1 341.13和4.02×104U·g^(-1)·min^(-1),是健康叶片的1.35、2.20、1.08和4.19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毒素通过摇瓶震荡培养,优化出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Watanabe培养液(p H 7~8),24℃培养120 h。【结论】因该粗毒素对杧果叶片产生明显的浸解作用,表明其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杧果叶片组织电解质的渗漏,对叶片细胞膜具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由此推断,毒素可能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同时可能是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细菌性角斑病 毒素 酶活性 致病作用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环境因素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元民 王勤河 +1 位作者 刘玉兰 黄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某些环境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致病作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近10年UC住院患者病历。设计表格 ,对 9个项目由专人进行电话调查。非UC对照组亦填写此表格。UC患者组共 10 1例 ,初发平均年龄 ( 3 9.3 5± 14 .94)岁 ,男... 目的 探讨某些环境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致病作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近10年UC住院患者病历。设计表格 ,对 9个项目由专人进行电话调查。非UC对照组亦填写此表格。UC患者组共 10 1例 ,初发平均年龄 ( 3 9.3 5± 14 .94)岁 ,男性 5 6例 ,女性 45例。非UC对照组共 97名 ,平均年龄 ( 3 8.74± 14 .46)岁 ,男性 5 2名 ,女性 45名。UC多因素致病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C组中无母乳喂养史比例 2 6/10 1( 2 5 .7%) ,不吸烟者 (含戒烟者 )比例 90 /10 1( 89.1%) ,服用避孕药比例 16/10 1( 15 .8%)均显著高于非UC对照组比例 (P <0 .0 1)。采用后退剔除程序方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最后进入模型的 3个变量为哺乳史 (OR :0 .2 76,95 %CI:0 .185~ 0 .411) ,吸烟史 (OR :4.5 48,95 %CI:1.895~ 10 .915 ) ,服用避孕药史 (OR :4.2 73 ,95 %CI:1.0 2 6~ 17.798)。 5 7例患者多次复发 ,初发及复发诱因均主要为饮食不当、劳累、精神紧张等。 3例女性患者在产后 2个月内发病。结论 无或缺乏母乳喂养、非吸烟或戒烟及服用避孕药为UC的危险因素 ;饮食不当、劳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环境因素 致病作用 研究 母乳喂养 吸烟 避孕药 病因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冯晶 高增贵 +3 位作者 薛春生 庄敬华 陈捷 白淑英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研究表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在活体内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 (PG、PMG、Cx) ,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首先是PG和PMG的产生 ,PG活性高于PMG的活性 ,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不大 ,而且活性相对较弱。对掖单 13和沈试 ... 研究表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在活体内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 (PG、PMG、Cx) ,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首先是PG和PMG的产生 ,PG活性高于PMG的活性 ,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不大 ,而且活性相对较弱。对掖单 13和沈试 2 9的损伤率 ,表明感病品种被损伤的程度比抗病品种强 ,而且PG对两个品种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作用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脂多糖在空肠弯曲菌诱发周围神经病中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玉兴 蔡方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 (CJ)中脂多糖 (LPS)成分在CJ诱导的周围神经病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CJPen 19的LPS和CJ免疫大鼠。免疫后取坐骨神经作病理检查 ,通过ELISA法测抗CJLPS抗体滴度 ,将免疫血清神经外膜下注射 ,作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 (CJ)中脂多糖 (LPS)成分在CJ诱导的周围神经病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CJPen 19的LPS和CJ免疫大鼠。免疫后取坐骨神经作病理检查 ,通过ELISA法测抗CJLPS抗体滴度 ,将免疫血清神经外膜下注射 ,作病理检查。结果  1.CJ组坐骨神经原纤维病变率为 11.0 % ,CJLPS组坐骨神经原纤维病变率为 10 .46%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均于免疫 14d后出现病变 ,d3 5达高峰 ;2 .神经外膜下注射免疫血清后CJ组坐骨神经原纤维病变率为 65 .2 % ,CJLPS组坐骨神经原纤维病变率为62 .5 % ,两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血清抗CJLPSIgG、IgM类抗体滴度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IgM滴度于免疫后 14d达最高水平。IgG滴度 14d后上升 ,d3 5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脂多糖 周围神经病 致病作用
下载PDF
家兔传染性鼻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佟承刚 鲍国连 韦强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4年第2期9-12,共4页
鼻炎是家兔常见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据对某大型种兔场6次31281头次普查,有鼻炎症状兔7379只,占普查数的23.6%,占总发病数50%以上。以鼻拭子采取鼻腔分泌物样品110份,分离出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绿脓杆菌、... 鼻炎是家兔常见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据对某大型种兔场6次31281头次普查,有鼻炎症状兔7379只,占普查数的23.6%,占总发病数50%以上。以鼻拭子采取鼻腔分泌物样品110份,分离出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经动物发病试验证明,可以单独引起鼻炎和肺脏病理变化,而往往是几种细菌同时引起鼻炎综合症。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有很高的分离率,但人工发病却未出现症状和病理变化。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脓毒黄杆菌人工发病也未能引起病理过程。其他还分离到副嗜血杆菌,鼠棒状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炎 病原菌 致病作用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对SMMC 7721细胞体外直接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瑞烈 贺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郭劲松 杨小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用HC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SMMC 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同时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用HC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SMMC 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同时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检测其中的正、负链HCV RNA。结果:HCV感染后部分SMMC7721细胞发生皱缩、脱壁,8h细胞存活率为74.2%,细胞凋亡率为18.7%,至56h后细胞存活率回复至84.3%以上,而细胞凋亡率又降至7.4%以下;各时间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感染HCV的SMMC7721细胞,而凋亡率则显著高于未感染的SMMC 7721细胞。感染后24h细胞及上清中HCV RAN检测结果均阴性,48h后在细胞中可检出正、负链HCV RNA,96h后细胞中HCV RNA正链呈阳性、负链转为阴性。结论:1.HCV具有一定的直接致病作用;2.HCV感染SMMC7721后的复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致病作用 SMMC 体外感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齿龈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与致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金富 刘光英 +2 位作者 陈文列 温旺荣 林立群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45-148,T001,共5页
在注射免疫抑制剂 1周后的大白鼠龈缘涂抹齿龈内阿米巴 (Emtamoebagingivalis ,E .g .) ,5天后 ,牙龈组织出现溃疡、牙周脓肿形成、脓液查见活E .g .、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病症。电镜术与生化分析发现 :E .g .伪足活跃、有丰富的溶酶体 ... 在注射免疫抑制剂 1周后的大白鼠龈缘涂抹齿龈内阿米巴 (Emtamoebagingivalis ,E .g .) ,5天后 ,牙龈组织出现溃疡、牙周脓肿形成、脓液查见活E .g .、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病症。电镜术与生化分析发现 :E .g .伪足活跃、有丰富的溶酶体 ,所含水解酶与ACP显著较健康组高 (P <0 0 1) ,可使牙周组织溶解与受损。SOD较健康组显著性低 (P <0 0 1) ,MDA显著性增高 (P <0 0 1) ,说明E .g .感染产生较多氧自由基可使细胞膜受损 ,加上口腔共生菌的协同作用使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发生牙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龈 阿米巴 致病作用 致病机制 动物感染 电镜术 生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