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对等视域下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归化异化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1》为例
1
作者 杨睿娜 李英龙 李悦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234-240,共7页
本文聚焦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该纪录片中蕴含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传递中华文化精髓的关键。因此,... 本文聚焦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该纪录片中蕴含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传递中华文化精髓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在功能对等视域下,中国文化负载词在英译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旨在确保译文的忠实性与通顺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od documentary “A Bite of China I”, which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rich cultural insights into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food culture, appealing to a global audience. The documentary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undance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that carry signific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are crucial for transmit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employed in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objective is to ensure the fidelity and fluency of the translations,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exchange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中国文化负载词 归化 异化 舌尖上的中国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汉英翻译中的动静态转换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2
作者 杨芳 张超雨 李翠蓉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655-661,共7页
汉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以多种形式融入句子的习惯和倾向。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者限定性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习惯和倾向。本文试着从汉语动态... 汉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以多种形式融入句子的习惯和倾向。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者限定性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习惯和倾向。本文试着从汉语动态和英语静态角度出发,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部分汉英字幕的翻译为例,分析其动静态转换特点,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副词;汉语动词的省译;汉语动词译成非限定性动词或者译成并列谓语结构,旨在为电视纪录片的动静转换策略选择提供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静态 翻译转换 汉译英 舌尖上的中国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角下中国美食英译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3
作者 刘元粉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国美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美食的过程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其文化内涵,是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展现...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国美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美食的过程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其文化内涵,是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展现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为主题,不仅展示了食物的多样性,还揭示了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和社会变迁,因此该片的英译工作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美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背景与美食特色,研究了文化翻译视角下的中国美食英译策略,旨在为美食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视角 舌尖上的中国 英译策略 翻译领域 美食翻译 美食文化 英译研究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电视媒介讲好中国故事的商业化叙事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4
作者 胡飒刘爽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介不再依靠广告实现商业价值,必须从选题与策划、立场与立意、内容与制作、宣传与推广、品牌塑造与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商业化运作。《舌尖上的中国》所使用的商业模式,是电视媒介在商业化叙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关键词 电视媒介 商业运作 中国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
下载PDF
从影视制作的角度看舌尖上的中国——评《舌尖上的中国》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伟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23-I0023,共1页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和物产资源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牵涉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也是极其丰富的。从古至今,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所孕育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在不...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和物产资源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牵涉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也是极其丰富的。从古至今,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所孕育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性间的人口迁徙推进下,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进一步交融传播,在此基础上又分化形成新的且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物产资源 影视制作 人口迁徙 地理气候 民以食为天
下载PDF
“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涛 韩鸿 徐斌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舌尖上的中国》是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纪录片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该片在我国传统纪录片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自我解放,大胆采用平民化选材、诗意化镜头、碎片式剪辑、情节化叙事等陌生化创作手法,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引... 《舌尖上的中国》是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纪录片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该片在我国传统纪录片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自我解放,大胆采用平民化选材、诗意化镜头、碎片式剪辑、情节化叙事等陌生化创作手法,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认识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陌生化 舌尖上的中国
下载PDF
从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探究中国饮食翻译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翔 刘春亮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用词考究,语言规范,综合运用了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手法,合理选取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中国饮食翻译提供了借鉴,展现了中国饮食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在国外的积极...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用词考究,语言规范,综合运用了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手法,合理选取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中国饮食翻译提供了借鉴,展现了中国饮食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在国外的积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直译 意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纪录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斌 裴玉婷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6,共9页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档美食类纪录片,播出后获得空前的成功。故事化手法是其成功的要素,也是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进程中主要依仗的艺术手段。然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赞美中有了批评其过度故事化的声音。通过对《舌...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档美食类纪录片,播出后获得空前的成功。故事化手法是其成功的要素,也是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进程中主要依仗的艺术手段。然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赞美中有了批评其过度故事化的声音。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分析,说明其通过解说词、采访、音乐等因素成功实现了纪录片故事化,同时也以故事化失败的典型案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人物与食物的关系、故事与食物的关系以及真实性说明其失度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纪录片 故事化 尺度
下载PDF
从文化支撑到民族认同和国家形象传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寿司之神》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戴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5,共3页
本文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和《寿司之神》在文化、叙事、传播、国家认同等领域的探讨,在展现美食本义外,将凝结在人、家族、国家、天下的情感和盘托出,通过叙事方式的不断摸索和拍摄手法的创新,利用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集体意识和民... 本文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和《寿司之神》在文化、叙事、传播、国家认同等领域的探讨,在展现美食本义外,将凝结在人、家族、国家、天下的情感和盘托出,通过叙事方式的不断摸索和拍摄手法的创新,利用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集体意识和民族认同展现,进而实现国家认同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寿司之神》 叙事 民族认同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他者、地方性与仪式化——《舌尖上的中国》之文化解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芦坚强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6-91,共6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认为在展现美食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运用他者、地方性和仪式化三个术语对其进行文化解读,指出它具备他者的视角、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和仪式化的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他者是对美食文化传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认为在展现美食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运用他者、地方性和仪式化三个术语对其进行文化解读,指出它具备他者的视角、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和仪式化的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他者是对美食文化传统的认识,更是对美食现状的反思;地方性知识突出食物产生的独特性;仪式化的呈现说明了美食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他者 地方性 仪式化
下载PDF
浅谈纪录片的平民化趋势——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熊美姝 陈祺祺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4期86-88,共3页
电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以众多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平民化的叙述方式,以情动人,带给我们美食饕餮的同时,又给观众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的艰辛与智慧。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可见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意识... 电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以众多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平民化的叙述方式,以情动人,带给我们美食饕餮的同时,又给观众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的艰辛与智慧。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可见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意识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纪实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纪录片 平民化
下载PDF
美食纪录片与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以系列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隽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4,28,共4页
新时期美食纪录片传播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以系列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分析文本,运用传播学视角,从寻找消失的记忆,记录舌尖文明;传播历史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和谐共生,传播中华精神等三个方面阐述美... 新时期美食纪录片传播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以系列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分析文本,运用传播学视角,从寻找消失的记忆,记录舌尖文明;传播历史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和谐共生,传播中华精神等三个方面阐述美食纪录片与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记录和呈现中华饮食文化精粹,能够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塑造一个开放、绿色发展的东方大国形象,并让全球受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饮食文化 传承 交流
下载PDF
论《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接受与认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亚 《新闻爱好者》 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去年开播以来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它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反馈,从而总结出受众的"满足"主要集中...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去年开播以来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它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反馈,从而总结出受众的"满足"主要集中在实现心绪转换的效用以及实现自我确认的效用。《舌尖上的中国》同时使不同的受众从中找到了"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勤劳致富的价值观认同、亲情人伦的情感认同,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安抚及心绪的转换,这也恰恰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 使用与满足 舌尖上的中国 心绪转换 自我确认
下载PDF
平民化视角浅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鑫 张志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14年第15期135-136,152,115,共4页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甚至掀起了一股"美食热",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巨大的成功。电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以众多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平民化独特视角...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甚至掀起了一股"美食热",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巨大的成功。电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以众多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平民化独特视角,以情动人,带给我们美食饕餮的同时,又给观众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的艰辛与智慧。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可见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意识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平民化视角
下载PDF
《舌尖上的中国》编码与解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婉晴 雷鸣 《新闻研究导刊》 2014年第6期221-222,共2页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也是2012年收视率最火爆、影响最热烈、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讲述的是美食背后蕴含着人文情怀的温情故事,制作者通过精心设置的图像符码与视听话语,传达不同的主题内...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也是2012年收视率最火爆、影响最热烈、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讲述的是美食背后蕴含着人文情怀的温情故事,制作者通过精心设置的图像符码与视听话语,传达不同的主题内容。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通过对平民视角与普通生活、顺应自然与返璞归真、乡土情结与文化认同这三个不同主题的内容分析,来探讨编码者的编码内容与解码者的解码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编码 解码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因素探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莉 张丽萍 《东南传播》 2012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后,立即引发了收视狂潮,并且一夜走红,各类有关于此节目的话题讨论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鉴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本文就它的成功原因做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生活化 情节主线 共鸣 人文关照
下载PDF
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段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峰 贾宝玲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3期137-137,共1页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创新传统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将解说与故事相结合,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和可看性,提高了纪录片的收视率。本文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进行纪录片中故事化手段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纪录片拍摄提供参考...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创新传统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将解说与故事相结合,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和可看性,提高了纪录片的收视率。本文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进行纪录片中故事化手段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纪录片拍摄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纪录片 故事化手段
下载PDF
写意与传情:视听语言传达纪录性美学特质——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春慧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9期99-101,共3页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向着贴近观众艺术审美追求的方向发展,改变着以往曲高和寡的状态。这为我国沉寂的纪录片市场创造出新的生机。尤其是今年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更加与传统纪录片"叫好而不叫座"不同,它以其独特...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向着贴近观众艺术审美追求的方向发展,改变着以往曲高和寡的状态。这为我国沉寂的纪录片市场创造出新的生机。尤其是今年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更加与传统纪录片"叫好而不叫座"不同,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做到"叫好又叫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视听语言 写意 传情
下载PDF
《舌尖上的中国Ⅱ》美食英译探究中餐菜名的翻译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留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舌尖上的中国Ⅱ》中美食英译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采用音译、直译和意译(必要时加注释)的翻译方法,精确地译出中餐菜名所蕴含的丰富中国饮食文化,把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乡愁等观念传播... 《舌尖上的中国Ⅱ》中美食英译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采用音译、直译和意译(必要时加注释)的翻译方法,精确地译出中餐菜名所蕴含的丰富中国饮食文化,把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乡愁等观念传播到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音译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饮食与文化——影视人类学视角中的《舌尖上的中国》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宏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2,共12页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视影人类学 饮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