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禅“色空不二”思想在《红楼梦》中的吸收与转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冉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7,共8页
人们常常把佛禅的"色空"观念理解为一无所有的绝对虚无,实际上,"色空不二"才是对佛禅"色空"观的正解。正是因为有着"色空不二"的深刻义理,有大智慧的佛禅一方面因洞察所欲之物乃如梦似幻的&qu... 人们常常把佛禅的"色空"观念理解为一无所有的绝对虚无,实际上,"色空不二"才是对佛禅"色空"观的正解。正是因为有着"色空不二"的深刻义理,有大智慧的佛禅一方面因洞察所欲之物乃如梦似幻的"空",无法执着也不应执着,从而"观空以遣累";一方面又认识到"空"固然消除了妄想、邪念,却同时也扼杀了生机与活力,使人不能受到正面价值事物的利乐与增益。所以,还应当通过对本体意义之"空"的体悟恢复激发生机与活力、发挥人的创造性。本文着重探讨佛禅"色空不二"思想在《红楼梦》中的渗透与体现,力图对《红楼梦》的人生智慧有较深层面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色空 《红楼梦》 本体 主体性
下载PDF
意境说与佛家色空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艳芬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佛家色空观影响诗人和文论家较为快捷地解决了诗歌创作中的虚实关系,虚实关系的成熟又连带出一系列古典文论概念及其关系的成熟。意境正是在这诸种关系成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一级的概念,并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虚实关系 意境 中国 佛家色空
下载PDF
“色空”与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视野的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迎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5,共5页
自汉以后,中国古代小说便开始不断向儒家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靠拢,逐渐形成了固有的道德结构和劝诫立场。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意义基本被框定在儒家的伦理框架下,在意蕴层面并无太多空间。佛教哲学"色空"观的进入,使中国古代小... 自汉以后,中国古代小说便开始不断向儒家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靠拢,逐渐形成了固有的道德结构和劝诫立场。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意义基本被框定在儒家的伦理框架下,在意蕴层面并无太多空间。佛教哲学"色空"观的进入,使中国古代小说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审美特质,从小说美学角度说,对营造小说的悲剧氛围、深化审美意境和审美意识、增强小说的哲学韵味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佛教"色空"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立场由道德教化走向审美的关键,它拓展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视野和意义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古代小说在审美意蕴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空 古代小说 道德结构 叙事立场 审美视野
下载PDF
般若“色空”观视阈下的谢灵运山水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真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5-39,共5页
晋宋时期大乘佛教般若学与文学相互渗透,在般若“色空”观的视阈下,依据“色空不二”的本体论和“以色观空”的方法论,谢灵运开南朝山水诗之先河,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主体,通过多重感官去“即色体物”,以虚静的心态观照山水,完整... 晋宋时期大乘佛教般若学与文学相互渗透,在般若“色空”观的视阈下,依据“色空不二”的本体论和“以色观空”的方法论,谢灵运开南朝山水诗之先河,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主体,通过多重感官去“即色体物”,以虚静的心态观照山水,完整记录“即色”的动态过程,塑造清丽空灵的诗歌风格,并从中体悟到“真空妙有”的佛法,以求使自己因仕途不得志所产生的失意无奈得以排解、精神得以愉悦,最终达到极乐致空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 色空 谢灵运 山水诗
下载PDF
思想情味——从《红楼梦》的“色空观”看古代小说一种戏剧化的思想表达方式
5
作者 张岳林 吴承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9-81,91,共4页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内容,它与作品扬"情"的意图是矛盾的。明确宣示一种思想观念,却并不为表现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以之融入整个作品的语境,使其情味化。这正是小说中的思...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内容,它与作品扬"情"的意图是矛盾的。明确宣示一种思想观念,却并不为表现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以之融入整个作品的语境,使其情味化。这正是小说中的思想表达不同于社会思想表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空 戏剧化 表达方式 思想情味
下载PDF
禅宗色空观与宋元文人心态
6
作者 任红敏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80-90,共11页
禅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禅宗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儒、道思想不断杂糅,融合佛教的心性说和老庄哲学的自然无为,贯通佛教的般若空观和道家所追求的神与物游的'无己''无待'绝对自由之境,同时... 禅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禅宗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儒、道思想不断杂糅,融合佛教的心性说和老庄哲学的自然无为,贯通佛教的般若空观和道家所追求的神与物游的'无己''无待'绝对自由之境,同时吸收了儒家的正心、尽心、性善之学以及玄学的放荡旷达,最终成为一种充满人生哲学旨趣的世俗化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济宗 般若 佛教宗派 《坛经》 色空
下载PDF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
7
作者 张进德 郑音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金瓶梅》关于"色空"观念的阐释,对《红楼梦》有着很大影响。两者均通过与世人密切相关的"钱财""情色"书写,阐证"万物为幻""一切皆空"的思想,旨在劝诫世人莫要放纵自己的欲望,沉迷... 《金瓶梅》关于"色空"观念的阐释,对《红楼梦》有着很大影响。两者均通过与世人密切相关的"钱财""情色"书写,阐证"万物为幻""一切皆空"的思想,旨在劝诫世人莫要放纵自己的欲望,沉迷于浮华的表象。《红楼梦》在汲取《金瓶梅》思想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这可以通过"子虚之死"与"贾瑞之死"——两处死亡叙事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色空
下载PDF
“色空观”对中国画构图中“留白”的影响
8
作者 曾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通过对佛教禅宗"色空观"理论的解析以及中国画的独特性——"留白"现象的阐释,进一步从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层面说明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内在与深层缘由是基于"色空观"理论所给予的渗透性与影响力。
关键词 色空 留白 构图 不异 不异 即是 即是 虚实
下载PDF
审美视界中的“色空观”
9
作者 张岳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思想、一种情绪 ,更不应仅仅用研究思想的方法研究之 ,它同时还应是审美的。以审美视界观照之 ,则“情”“色”“空”既是结构性的 ,又是解构性的 ,它存在三个层次的意义 ,并实现着小说以假...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思想、一种情绪 ,更不应仅仅用研究思想的方法研究之 ,它同时还应是审美的。以审美视界观照之 ,则“情”“色”“空”既是结构性的 ,又是解构性的 ,它存在三个层次的意义 ,并实现着小说以假写真、借奇赋笔、真假互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色空观” 小说 审美艺术 游戏 文学分析
下载PDF
《红楼梦》色空观的情节结构体现
10
作者 周哲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1-75,共5页
从宏观角度考察,《红楼梦》有"色空"的哲学思辨,体现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四句。这种"色空"哲学又是以绝对文学式的表现展示出来的,隐含于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中。前五回的结构性暗示,... 从宏观角度考察,《红楼梦》有"色空"的哲学思辨,体现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四句。这种"色空"哲学又是以绝对文学式的表现展示出来的,隐含于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中。前五回的结构性暗示,表明作者的主观意图是"色空";贾宝玉一生的"悟空"经历,则是"色空"的生动展示。用"无比精彩的感性世界"来"思索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存困境"是《红楼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色空 结构 情节
下载PDF
妙玉和贾宝玉色空观及其结局之比较
11
作者 陈彪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妙玉和贾宝玉色空观及其结局比较的角度分析出家遁世这一命题。妙玉的出家是云空未必空 ,继而由空而色 ,实质是退却和逃避。贾宝玉的出家则是由色而空 ,是人生的一种顿悟 ,是对现实社会的遗弃、叛逆和挑战。
关键词 色空 悲剧结局 逃避 叛逆
下载PDF
哀婉感伤的悲剧美 色空观下的不了缘——《不了缘》文化意蕴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8-73,共6页
清代碧蕉轩主人的《不了缘》杂剧,在明清西厢题材作品中可称独树一帜。它承袭了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的故事本事并发展了其中的悲剧情节,改变了明清戏曲惯用的团圆故事格套,呈现出一种凄婉哀伤的悲剧美。作品在婚恋观上,既不是既往《... 清代碧蕉轩主人的《不了缘》杂剧,在明清西厢题材作品中可称独树一帜。它承袭了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的故事本事并发展了其中的悲剧情节,改变了明清戏曲惯用的团圆故事格套,呈现出一种凄婉哀伤的悲剧美。作品在婚恋观上,既不是既往《莺莺传》所表现的只恋不婚,又非明清戏曲的通例——圆满的婚恋一致,它所展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恋无婚的婚恋形态。该剧同时汲取了明清时期作家常用的色空观解决这种婚恋矛盾,以此进行精神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了缘》 碧蕉轩主人 悲剧 婚恋观 色空
下载PDF
自我·本我·精神病——昆曲《思凡》中色空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雪薇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73-75,共3页
清代初年,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思凡》和《下山》两出戏,在保存原有的唱词后,还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并且流传至今。《思凡》中只有一位角色进行演出,而就是因为这一位演员的演绎,表现出角色丰富的情... 清代初年,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思凡》和《下山》两出戏,在保存原有的唱词后,还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并且流传至今。《思凡》中只有一位角色进行演出,而就是因为这一位演员的演绎,表现出角色丰富的情感以及心理和精神的变化。笔者将以昆曲《思凡》色空这一角色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凡》 色空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妙玉、惜春形象和曹雪芹的“色空”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宏彬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8-91,共4页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从某一意义上说是以六对矛盾对立的形象出现的(笔者将陆续撰文予以论述)。惜春的对立面形象不是她的三位姐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妙玉。作者塑造了这两个女性,表达了他在“色空”观念上的哲学沉思。“色”、“...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从某一意义上说是以六对矛盾对立的形象出现的(笔者将陆续撰文予以论述)。惜春的对立面形象不是她的三位姐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妙玉。作者塑造了这两个女性,表达了他在“色空”观念上的哲学沉思。“色”、“空”本来都是佛学术语,但在《红楼梦》中,经过作家的创造性改造,变成了哲学、美学范畴。用戚序本第一回回末总评的话说,即“色空(曹氏的)空色(佛学的)两无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玉 色空 惜春 金陵十二钗 贾宝玉 贾府 宝钗 男女之情 黛玉
下载PDF
因果、色空、宿命观念与明清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维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1-66,共6页
魏子云说,《金瓶梅》的故事结构是建立在因果论上的,但人物设置却建立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因果论讲的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今生际遇乃前世行为的结果,而来世的祸福,要看今生所积的善恶,于是,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就... 魏子云说,《金瓶梅》的故事结构是建立在因果论上的,但人物设置却建立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因果论讲的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今生际遇乃前世行为的结果,而来世的祸福,要看今生所积的善恶,于是,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关汉卿杂剧《裴度还带》里所说的:“虽然相法中如此断,也看人心上所积”).宿命论讲的是:“定命必本宿业”,人生的凶吉穷达,皆属命定,然则个人的努力将无济于事.显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长篇小说 宿命观 色空 叙述框架 叙事模式 推衍 作家 小说情节 宿命论 因果论
下载PDF
妙玉和宝玉的色空悲剧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文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7-68,共2页
一个由空到色 ,一个由色到空 ,妙玉和宝玉的色空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这取决于曹雪芹以情为核心的色空思想以及色与空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生活的世俗环境。
关键词 妙玉形象 宝玉形象 色空悲剧 小说 《红楼梦》 文学研究 矛盾冲突 社会环境
下载PDF
《红楼梦》的女性悲剧及其隐喻——女性在色空关系中的结构性转换分析
17
作者 叶端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3,共13页
《红楼梦》在命名上,即反映了一种“住色以悟空”的主旨。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通过男主人公把“情”投射在女性身上,女性则被不断地象征化、对象化,以致成“成了”三字不共用,或“成为”或“成了”,了“色相”(情色和物色)的隐喻,以供... 《红楼梦》在命名上,即反映了一种“住色以悟空”的主旨。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通过男主人公把“情”投射在女性身上,女性则被不断地象征化、对象化,以致成“成了”三字不共用,或“成为”或“成了”,了“色相”(情色和物色)的隐喻,以供男主人公参悟。通过在大观园中对女性悲剧命运的观照,男主人公有所自悟,这种自悟又由于对太虚幻境里女性命运谶语的解谜变成一种自觉,从而由感性的“多情情尽”到达理性上对命数的认知。小说最后,女性还归于色相,男性有觉于佛老,构成色空两极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 色空 悲剧 隐喻
下载PDF
《红楼梦》与“色空观”
18
作者 陈祖慧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5-71,93,共8页
'色空观'是《红楼梦》无可回避的'客观存在'。它带给《红楼梦》的是'虚无' '消极'抑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索与启迪? '色空观'是《红楼梦》'不可避免的局限'还是批评者认识有'不... '色空观'是《红楼梦》无可回避的'客观存在'。它带给《红楼梦》的是'虚无' '消极'抑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索与启迪? '色空观'是《红楼梦》'不可避免的局限'还是批评者认识有'不可避免的局限'?现代物理学对经典物理学的突破与超越,现代自然科学向东方古老文明回归的必然表明,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东方哲学的深邃智慧,重新审视佛教'色空观'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红楼梦》不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色空 佛道思想 缘起论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宝卷故事中的色空世界
19
作者 孟欣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3-78,共6页
《金瓶梅词话》中穿插了四段较为完整的宝卷故事,它们秉承了财色欲望皆是空幻的人生价值观,与现实世界相对立而存在。受佛教思想、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宝卷故事蕴含色空观念。在人物和思想意识层面,分别表现为色空和贪欲的对立形象、... 《金瓶梅词话》中穿插了四段较为完整的宝卷故事,它们秉承了财色欲望皆是空幻的人生价值观,与现实世界相对立而存在。受佛教思想、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宝卷故事蕴含色空观念。在人物和思想意识层面,分别表现为色空和贪欲的对立形象、佛教的苦行思想和自色入空的悔悟意识。此外,宝卷故事具有儒佛杂糅的世界观,色空和贪欲均不是作者想要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平衡二者的思想,表现为儒家伦理道德观。色空世界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作用,主要体现在展现人性和预叙作用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宝卷故事 色空世界 儒家
下载PDF
般若学“色空”观与刘勰的“物色”论
20
作者 朱憬臻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6期97-102,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的“物色”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心物关系论的一个重要转折,其中不乏般若“色空”的思想痕迹。“色空”观对山水文学的兴起有着深刻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诗学观念。“物色”一语的使用,本身便具玄佛色彩,由... 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的“物色”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心物关系论的一个重要转折,其中不乏般若“色空”的思想痕迹。“色空”观对山水文学的兴起有着深刻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诗学观念。“物色”一语的使用,本身便具玄佛色彩,由“物感”到“物色”的转化过程暗含了“色空”动因。刘勰还准确揭示了早期山水诗作体物观念的变化及状物方式的改变。色空观“色空一体”的本体论对心物交融理论有重要贡献,心物圆融的审美心物观打破了情景相分的二元壁垒,刘勰最终完成了其山水诗论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学 色空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